大唐好贤王 第78节

  什么情况?祖母给我“捡”了这么多的前朝精锐?

  不是……这……本王……嗯……朕……咋觉得很不安(膨胀)呢?!

  “我说殿下,”窦师纶显然是从李宽脸上不停变幻的表情看出了一个竖子正在走向反贼的危险心路历程,当即叹气道:“您能不能别一直那么不着调……”

  “我怎么了嘛?”被看穿心思的楚蛮王当即双手环胸,抬起下巴抗议道:“本王自己个儿畅想一下宏图霸业不行嘛?”

  “唉……”姜去忽然轻叹一声:“殿下,老夫当初之所以选择成为窦氏家臣,除了要报恩以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对当时那个乱世失去了信心张大帅到死都还在四处救火,可杨广那个昏君却从始至终未作出任何改变……”

  “你等等……”李宽有点明白过味来了:“你拿话点我是吧?”

  “殿下,老夫不是这个意思。”姜去看着桀骜不驯的李宽,神色认真到:“治理天下从来都不是依靠个人的喜好来进行的,为君者,当老成持重,当体恤百姓,除此之外,当诸事以大局为重,甚至,很多时候一些事情,当年进行到一步是好事,再进一步就成了坏事,这其中需要拿捏的尺度,是很需要斟酌的……”

  “停停停……”李宽现在听明白了:“你就是在拿话点我!”

  “殿下啊……”一旁的窦师纶见状连忙想要上前劝解。

  “不,你别说话,”李宽伸手制止了窦师纶继续开口:“我觉得姜公说得有道理。”

  李宽看着两位明显有些错愕的家臣,突然笑道:“唉,看吧,本王的德性根本就配不上那个皇位,你们都看出来了,那以后此事就不必提了。对了,这次去草原,本王高低得混上个‘太上可汗’什么的,否则将来回长安多没面子,你们说对吧?”

  “殿下?你这……”姜去和窦师纶对视一眼,两位家臣属实是有点搞不懂某人的脑回路了。

  “什么啊?赶紧上路,本王还要去北方干突厥呢!”李宽说着,返身回到自己的帐篷里,前些日子窦师纶让人送来了一套适合他体型的黑甲,他得赶紧换上,否则跟自己的家臣们比起来,都显得不那么霸气侧漏了。

  看着李宽远去的背影,窦师纶好半天才回过神来,而此时业已经回过味来的姜去,突然幽幽叹道:“楚王殿下当真是聪慧啊……”

  仅仅只是知道了手下人的来历,便装出一副“欲成大事”的架势,可实际上,竟然是为了试探自己的两个家臣,是否有那“进取之心”。

  “殿下若不聪慧,又怎么会有今日这番局面呢。”窦师纶闻言笑了笑,能让太上皇送出那枚私印,或许楚王殿下除了聪慧以外,更多的,是一片真心和孝心啊……

  -------------------------------------

  大军启程之后不久,派出去的斥候带回了一个坏消息。

  前方三十里外,有一处村庄,遭到突厥人洗劫,全村上下近百口人,无一幸免,尽遭毒手。

  自打收到这个消息后,李宽脸上就没了笑容,他板着一张脸,下令大军急行军,在黄昏之时,方才赶到那处村落。

  “狗日的!”姜盛是个粗狂的性子,作为开路先锋,他是最先到达村口的,看着那漫地的尸体,他先是骂了一句,随后从身边亲兵手中接过弓弩,开始射杀在尸堆里穿行的野狗。

  而李宽,默默看着姜盛的动作,没说话。

  “殿下,”窦师纶担心这样的场景对李宽产生的冲击太大,可他又想到将来若真到了战场,殿下见到的只会比这些更惨烈,于是思来想去,他最终轻声道:“战争,其实是一件很残酷的事情。”

  “本王知道,”李宽点点头,随后看了一眼身边的姜去:“姜公,陪我走走?”

  “殿下,请。”姜去对于眼前的场景并没有什么触动,死人的场面见多了,这才哪到哪。

  李宽带着姜去,开始在这座小村庄里四处闲逛。

  “殿下……”姜去看着忍着恶心,目光到处搜寻的李宽,忍不住心一软,开口劝道:“不如我们回去吧……”突厥人过境,是不会留下活人的。

  “姜去,”李宽突然停下脚步,他的身前不远处,有一座小院,院门口,躺着一个死不瞑目的少年,年龄看起来比李宽大不了多少:“本王突然明白你当初为何不愿意出山了,其实除了要向我皇祖母报恩以外,更重要的一点,是你对乱世失望,而你失望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因为你当时也不知道隋朝到底会不会灭亡,可你又见过太多的民不聊生和生灵涂炭,所以你既不愿意去当镇压那些走投无路之下才造反的流民,也不愿意成为拿起屠刀,打算天街踏尽公卿骨,打算破而后立的反贼。”

  姜去闻言先是一愣,随后缓缓点头,认真回道:“殿下这样说,倒也没错。”

  “其实我不明白自己怎么突然就有了这样的感悟,”李宽一边说着,一边缓缓向前,来到少年身边后,他看见那件发黄的羊皮裘经过长时间的鲜血浸染,眼下已经呈现大片黑紫色。

  “姜去,”李宽艰难蹲下身,伸手拂过少年的脸庞,他想要对方死后闭眼,可无论他怎么做,那双方才还有蚂蚁在上面爬过的眼睛,就是闭不上:“本王今日向你起誓,日后不管如何,本王都不会成为那祸乱的根源。本王要做顶天立地的男儿,为我大唐百姓,谋福祉!”

  李宽说到这里,尽管声音未变,可是大颗的眼泪还是砸到了少年阿狗的脸上。

  良久,李宽吸了吸鼻子,顺手捡起少年身侧的柴刀:“你放心,这笔血债,本王……不,我李宽势必要为你们讨回来!”

  这一次,或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少年阿狗终于等到了他想要的答案,当李宽再次伸手拂过他的眼睑,阿狗终于是闭了眼。

  “命人厚葬此地百姓,”李宽站起身,仔细将柴刀挂在了腰间:“清点死去的人数,本王届时要用突厥百夫长以上的人头来偿还!”

  “唯!”姜去的语气无比坚决,他看着李宽缓缓起身,往腰间挂刀动作,恍惚间,他觉得自己似乎重新找回了当初在张帅帐下效命的日子,心中有股火焰,重新燃烧了起来。

  然后,恍惚过后,回过神来的姜去望着李宽在秋风有些萧瑟的背影,总觉得,就在此时此刻,楚王殿下终于从孩童长成少年……

第170章 抵达朔方城

  有道是,“大人虎变,小人革面,君子豹变。”(大人物就如老虎生出花纹一般迅速成长改变,小人物则只是变幻脸色讨好别人,君子则如豹,出生时坏境不好,生得丑陋,但最终会通过不断提升自己而获得蜕变,而这个过程是缓慢的。)注1

  而我们的楚王殿下,自然要挑最猛的那种来。

  “楚王殿下,待会见到柴驸马,您先别说话,让老夫向他说明情况。”不得不说,在任何时候,窦师纶永远都是在全心全意的为李宽做打算。

  “本王不管,本王就要干突厥人!”两天后。看着前方隐约可见的朔方城,已经调节好情绪的楚王殿下回头扫了一眼自己的一干部曲:只要带上这些人,加上自己的三千暗影刺客,他有把握学那冠军侯,玩一出千里奇袭了,所以,当窦师纶提出去朔方和柴绍的大军汇合时,李宽想也没想就拒绝了:“我姑丈是什么人你又不是不知道,从前他最听姑母的话了,而姑母生前又极为疼爱我,你觉得我要是去了姑丈的麾下,还有出去作战的机会?窦叔,你是不是当本王傻?”

  “……”窦师纶看着一脸愤慨质问自己的楚王殿下,心下一阵无语,他从前还真不觉得楚王殿下在这种事情上能有多聪明。

  “窦公,”一旁的姜去见窦师纶一时陷入两难的境地,突然开口劝道:“殿下来时本就抱着保家卫国上战场的觉悟,您如今却想要他老老实实待在军中,窦公……”姜去指着身骑白马气鼓鼓的“楚蛮王”道:“您觉得这现实吗?”

  “对!”李宽见有人为自己说话,当即附和道:“这现实吗?!”

  “唉……”窦师纶长叹一口气,自知拗不过家主,只得点头道:“殿下要上战场是吧?好,老夫可以答应您,可有一点老夫要言明在先,您到了战场之上,绝对不可莽撞行事,姜去会护持在你左右,若是到了紧要关头,你一切都得听从姜去的安排。”

  “本王答应你!”李宽想都没想,就大声应道。

  而姜去……他现在只觉得晦气……

  小王八蛋这是摆明了要“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了”……不然怎会答应的这般痛快?!

  “殿下,老夫也看着您。”窦师纶显然也是知道李宽心里的打算,当即补充道。

  “那谁来指挥队伍?”李宽斜眼看着窦师纶:“实话告诉你,本王打仗就八个字: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兵书什么的,本王就学过《孙子兵法》,而这本书本王现在能记住的,也就剩个书名了!”

  或许是李宽说话的声音太大,走在最前方负责开路的姜盛,闻言差点身体一哆嗦差点从马上摔下来!而在李宽四周的护卫们,大都也发出一阵善意的笑声。

  好家伙……看来咱们这家主,是个妙人儿啊……

  作为这天底下最精锐的一支重骑兵,兵法,或者说战术对于这些黑甲骑士来说,自然算不得什么,他们之中随便拎出一个人,指挥一场小规模的骑战,压根就不在话下。

  可事实上,越是久经沙场的老兵,越是明白,真正的战争,大多数时候就是以人命换人命,双方摆开阵形,中规中矩的展开厮杀才是常态。

  兵出奇谋,以少胜多什么的,他们自然是经历过,可在漫长的军旅生涯中,后者毕竟是少数,而前者,往往是常态。

  “对了,”李宽忽然想起一事:“本王的箭术很厉害的!”

  “家主,怎么个厉害法儿?让老夫见识见识?”跟随在姜去身侧的一个中年汉子,闻言笑道。

  “嘿!那你可得瞧好喽!”李宽见有人来捧场,他目光四下搜寻一番,正好瞧见距离自己大概四十步左右的姜盛,正从怀中掏出一个馒头(唐时也可称“笼饼’”)正准备开吃,李宽忽然道:“姜盛,将馒头高高抛起!”

  “啊?”姜盛闻言一愣,扭头见李宽已经从背上取下长弓,并且顺势从腰间取出一支羽箭接着引弓搭弦,当即也明白过来对方的意图,正好,他想知道家主的箭法如何。

  随后,姜盛将馒头高高抛起。

  而李宽整个人也在此时气势一变!

  只见他屏息凝神,在瞄准目标后松开了弓弦。

  “唰!”

  箭矢飞射而出,一下子便命中了下落的馒头,而因为惯性的原因,箭矢从馒头中间穿过时,捎带着将馒头带出一段距离,随后,馒头继续下落。

  而这时,李宽已经再度引弓搭箭,射出了第二支箭矢!

  “唰!”

  再一次,箭矢命中改变了方向的馒头。

  “好!”四周响起一阵喝彩声。

  而李宽脸上却没有任何表情,他死死盯着快要落地的馒头,然后射出了第三支箭!

  “唰!”

  这一箭射出,再次射中了下落的馒头,只不过李宽这后一箭,因为力道和角度的原因,馒头被挂在了箭杆上,随着箭头插入地面,成了一个“馒头串”。

  “驾!”李宽催动胯下坐骑,一阵加速跑到了“馒头串”跟前,在两者交错的那一刻,他将身体右倾,伸手捞到了“馒头串!”

  “彩!”这声喝彩,是从窦师纶嘴里发出的,他看着一边咬着馒头一边笑嘻嘻和四周的部曲炫耀的楚王殿下,感慨道:“这手流星赶月,耍得实在漂亮。”

  “殿下的马术也不赖。”一旁的姜去,自然是早就知道李宽跟太上皇学习过箭术的,但饶是他也想到,当初那个看着自家皇祖父掷酒杯掷得出神入化的楚王殿下,今日能有这般光景。

  但事实上,李宽之所以能够将箭术练得炉火纯青,除开他自己的天赋和勤劳练习以外,和手下的暗影刺客也不无关联。

  在过去的一年中,李宽在测试强弩杀伤力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箭术提高后,暗影刺客们使用强弩的准头竟然也会提高,于是他便想着既然自己能影响到暗影刺客的能力值,那么反过来暗影刺客大量练习射箭的话,是否能回馈自己呢?

  于是,他私底下便开始做这样的实验。

  当然,结果证明这样真的确有效,只是相对来讲,暗影刺客对李宽的能力提升的作用却是极为微小的,可能暗影刺客们射中一千次靶,才相当于李宽自身练习箭术时射中一次,但好在这玩意儿聊胜于无,反正玉山别苑里又没别人,自己的秘密不担心被谁发现,所以几乎是日夜交替,自己的暗影刺客们开始疯狂射靶,加上自己在这方面下了一番苦功,久而久之,才有了今日的光景。

  但不管如何,最让李宽期待的,就是将来到了战场之上,暗影刺客们通过大量的作战,积少成多,最终量变引起质变李宽相信用不了多久,自己也会成为一个高手。

  虽说现在的他,射艺了得,可真论近身作战,李宽除了能将老爹的那杆马槊武得虎虎生风让常人难以接近以外,其实也没多大杀伤力,毕竟近战这事儿,当初沉迷于箭术的楚王殿下压根儿就没考虑过。

  “窦公!”就在所有人还在为自家家主欢呼的时候,一个担任斥候的黑甲骑士从远处策马奔来,只见他来到窦师纶面前,恭声道:“前方有边军的斥候,是否要与之接洽?”

第171章 大风歌

  “楚王殿下,您看……”窦师纶决定尊重李宽的意见。

  “问问他们,突厥人的军队在哪。”李宽沉思片刻,随后道。

  “唯!”

  黑甲骑士领命而去,不多时,便带回了一个边军斥候。

  “卑职刘炳,见过楚王殿下!”来人在见到被众星拱月围在中间的少年亲王后,当即俯身跪倒在地。

  “我姑父……柴大将军如今可在朔方城中?”李宽最关心的,就是这唯一能约束自己的人到底还在不在朔方,如果在,自己就带着家将们进入草原,开始抢劫马匹,毕竟眼下这点辎重根本就不适合长途作战,所以他打算学习匈奴人的战法:一人三骑,两骑为母马,马奶这玩意儿可是好东西,加上自己吩咐窦师纶先前给每人准备的五斤茶叶,李宽觉得去草原浪上个半年压根就不是问题。

  对了,更为重要的是,李宽打算这次去草原之后,先召唤出一千暗影刺客,找个机会让其加入自己的队伍成为游弩手,填补弓兵这块短板,接着剩余的两千人就打着自己这支队伍的旗号去到处搞破坏。

  反正如今草原十八部已经有不少部落背叛了颉利,例如突利所在契丹、、奚等部,和铁勒诸部(例如薛延陀),而剩下的那些,则被被颉利安排在了边境,那么自己两千人的精锐,袭击这些内部空虚的部落,谁能挡得住?

  当然,李宽可不会干出什么杀害老弱妇孺的事情,非是他妇人之仁,而是压根就没这样的必要。

  开什么玩笑,楚王殿下怎么会就这样便宜突厥人?

  李宽都想好了,等进了草原,他就会让那分出来的两千暗影刺客去袭击大部落,只杀留守部落的精壮男子,然后将消息带给四周的小部落。

  当然,去小部落送消息的时候,李宽可不会干出杀人的勾当,他只会让暗影刺客们杀死他们的牛羊。

  嗯,到时候大部落当中有妇孺和牛羊,小部落当中有壮汉和刀枪。

  李宽就不信了,在这种形势之下,那些大部落里出去的族人还能安心在边境作战?

  对了,颉利的大本营在定襄城对吧?

  李宽看着身边的重骑兵,开始考虑在暴露一部分底牌的情况下,一千一百的重骑兵,加上一千一百的弓弩手,去定襄城干颉利的计划是否可行。

  “回楚王殿下的话,”刘炳的声音有些忐忑:“大将军如今正在朔方城,迎战突厥将领阿史那.思摩率领的攻城大军。”

  “嗯?!”回过神来的楚王殿下一下子就来劲了。

  “对方此次来了多少人?”

  “人数估计有两万,皆是骑兵。”

  “我姑父手下有多少人?”楚王殿下开始跃跃欲试。

  “也是两万。”刘炳想也没想就答道。

首节上一节78/13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