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好贤王 第70节

  “楚王殿下,听见没?”虞世南看热闹不嫌事大,闻言笑呵呵道:“你的萧师拿话点你呢。”

  “萧师啊……”李宽闻言顿时满腹委屈地看着萧道:“您是不知道魏征他有多讨厌啊,您真当本王那次出去是去游玩啊?我是去看我母后给我准备的别苑,存不存的下我要从五姓七望手中买来的大量粮食啊……”

  “……”萧这下可当真没话说了,毕竟李宽为这次蝗灾所立下的汗马功劳,作为尚书左仆射的萧自然知晓的,甚至他先前还感叹过楚王殿下虽然为人看似不着调,但实则心胸宽广,因为这样大的功劳他都可以推给太子殿下,但现在……

  萧觉得自己完全可以合理的怀疑,这货不过提前打好基础将来惹出再大的祸事,顶缸的差事,八成也是太子的……

  “好了,你跟魏征的恩怨,看在为师的面子上,就此揭过吧。”抄录了半天古籍,眼下也有些累了的虞世南,此时将毛笔搁在一旁,看向了李宽:“魏征又不是什么奸诈之辈,他不过是一个孤臣直臣而已,当然,做一个孤臣和直臣,其实也并非他所愿……”虞世南说到这里,并没有再继续说下去。

  而一旁的萧听闻此言也是默不作声因为这其中牵扯到了隐太子,魏征曾经是李建成的谋臣,也是他建议让李建成趁早对李世民下杀手的。

  可惜,李建成优柔寡断的性子,最终葬送了他的性命。

  而魏征哪怕是在这之后被李世民启用,可碍于他从前的身份和这桩旧事,他魏征也只能做一个孤高忠直的谏臣,多李二陛下正言直谏,在史书上演绎出一段“英主贤臣”的美谈。

  “哼哼……”李宽自然是不知道两位恩师此时内心的想法,他看着虞世南,有些不服气道:“虞师啊,您总不能仗着本王如今敬爱您,就以此拿捏本王吧?唉……算了算了……”李宽见虞世南又要发怒,连忙摆手道:“成成成,本王高量雅量海量,就不跟他魏征多作计较了……但是虞师,没下次了嗷,您让本王如此退让,都没提给个补偿啥的。”

  “呵……”虞世南听闻逆徒发言,忽然似笑非笑道:“要不老夫将我那孙女儿嫁给你?”

  “啥?”李宽闻言顿时觉得一阵莫名其妙,自己现在只要想起那个摆了自己一道的小丫头就觉得脸上无光没脸见人:“我说虞师,咱不带这样恩将仇报的啊……”

第149章 不速之客

  “竖子,你说什么?!恩将仇报?!”虞世南看着眼前出言不逊的逆徒,老人突然就觉得,自己这份未雨绸缪的良苦用心还真不如直接喂了狗:“老夫之所以想将怜儿嫁给你,是因为这孩子性子沉稳,思虑周到,反应机敏,将来若是老夫撒手人寰,起码还有她能看着你,不让你乱来……可你小子倒好……”虞世南说到这里,他无奈的叹了口气:“罢了罢了……臭小子不识好歹啊……”

  “虞师啊,本王还小,这男女之事,本王虽说不大懂,但祖母说过,还是要互相看上眼,才能算是佳偶天成哇……”李宽这话还真不是信口胡诌,当初祖母还真就在某个午后跟他说过这番话。只是当时……李宽天真的发问,让祖母沉默了许久:祖母,那当年您和祖父是互相看上眼了吗。

  “是……也不是……”老妇人说完这话,就将手抚在孙儿头顶:“但是祖母……不后悔……”

  往事如烟,时至今日,李宽才明白,当时祖母的那句“不后悔”,不是说给他听的,反而像是说给自己听的,更像是……某种安慰。

  唉……

  李宽只要想到之前在弘义宫见到祖父和那帮嫔妃玩“捉迷藏”的场面,他就替祖母感到不值。

  “楚王殿下,”一旁的萧适时开口道:“老夫家中尚有一侄孙女,生得乖巧可人……”

  “萧老儿,你说什么?”萧话音未落,李宽还没来得及发表意见,虞世南却先炸了。“好好好……老夫想不到你竟是这样的萧……”

  “干什么?干什么?!”李宽没想到两老头儿连这个都要攀比:“拿这个来考验本王?本王会经不起这样的考验?! ”李宽说着,先是瞪了一眼挑事儿的萧,随后又安抚起来和老友置气,此时吹胡子瞪眼睛的虞世南:“虞师啊,您别理萧师,他就是闲着没事儿逗傻子玩呢……”

  “你说谁是傻子?”虞世南气得胡须抖三抖,他发现,这竖子自打多了萧这个老师以后,和自己说话是越来越不着调了。

  当然,某竖子从前也没怎么着调过。

  “本王是傻子,本王大傻子!”李宽现在发现自从多了一个老师后,他是真的心累自己居然都要开始负责承担劝架的事务了:“我说两位恩师啊,咱们开始上课吧,本王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在先贤典籍中遨游了!”

  “呵,只怕不是梦游吧?”虞世南回头瞪了一眼某竖子:“你下次再敢把脸放在老夫给你的孤本上睡觉,用你的口水给先贤典籍洗澡,老夫就得找陛下好好说道说道了。”

  “虞师,本王知~道~啦……”李宽拖着长长的语调,语气里满是敷衍,没法子,谁叫当初自己在尚文学馆养成了这样良好的作息每天上课不睡上一两个时辰,一整天都会没什么精神。

  “楚王殿下这可真是……”就连萧也想不出什么合适的词语来评价李宽的“好学”了。

  “罢了,楚王殿下,回去坐好,老夫马上开课。”虞世南想起小孙女儿提起楚王殿下时那嘴上气恼,实则眉眼都在带笑的模样,不禁摇了摇头。他承认自己打算将虞怜儿嫁给李宽是存了两份私心,一份自是为了某竖子将来身边能有个贤内助,另一份,自然是希望孙女儿将来能有个好归宿。

  可惜的是,臭小子不开窍哇……

  -------------------------------------

  接下来的日子里,楚王殿下终于是过上了一段平静的生活。

  每日,上完半天课的楚王殿下,下午会去弘义宫按时点卯,跟着刚起床不久的皇祖父练习两个时辰的箭术,之后便是自由活动时间。

  一般情况下,李宽会带着几个弟弟去找皇宫内新起的马蜂窝来捅,但如今时值秋末冬初之际,马蜂窝自是捅一个少一个,于是我们的楚王殿下在经过几次“提杆四顾心茫然”之后,他便换了一种玩法,开始热衷于击鞠(打马球)。注1

  当然,宫里面都是身份尊贵的皇子,所以大家的马匹也都是小马驹儿,一般情况下都是李宽自己一人一队,李恪和李泰两人一队,兄弟三人玩得也是不亦乐乎。

  而李承乾若是有空,也会陪着弟弟们耍上一耍,往往这个时候,宫里那些年幼的皇子和公主们,也会跑来看热闹,大家凑在马场旁,为哥哥们助威,好不热闹。

  但美好的日子总是给人一种“光阴如骏马加鞭”的感觉:在李宽度过了自己的十岁生日后,大唐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突厥可汗突利,(实为小可汗,相当于藩王)派出使节向李二陛下求援:从贞观元年开始,草原上接连三年都遭受了大雪灾,无数的牛羊被冻死,而因为牛羊肉的减产,大量的突厥人被饿死,这使得走投无路的突利可汗,最终选择了向李二陛下求援。

  “陛下,我家可汗相信,仁慈如您,是绝对不会允许这样饿死人的事情再大量的发生,所以卑微的哥舒摩请求您,请您赐予我们粮食,帮我们度过这次危机!”在大朝会上,李宽老神在在的眯眼打量着匍匐在地的突厥使节,听着对方口中乞求的话语,他只觉可笑。

  他娘的,如今你们是连抢都不愿意抢了?还是说知道抢不了了,才选择服软说好话?嗯……这突厥人的作风,怎么看都比自己这个“楚蛮王”还无耻啊……

  可让李宽没想到的是,他的老爹李二陛下居然真的就答应了对方的请求。

  “朕,答应你的请求!”龙椅之上,李二陛下的声音无比沉稳:“朕这一生,经历过无数的征战,从来都不怕敌人的刀枪。可朕也知道,缺衣少食,对百姓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在朕眼中,你们突厥人的部族,同样也是百姓,所以朕愿意帮助你们度过此次的难关,但是有一言,朕须言明在先:倘若此事过后,尔等行恩将仇报之举,那么就休怪朕届时还以颜色了!”

  (PS:试图自律的小作者决定在月尾调整作息,故今日只有一更,后续会补上。另外在这辞旧迎新之际,小作者在此祝各位读者老爷们元旦快乐,也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康健,家人平安,诸事如意,财源广进!~~在下告退~~)

第150章 还得谢咱

  李二陛下的发言,自然换来了突厥使节的一阵感恩戴德。

  而朝中的大臣们,甚至包括魏征,大家都不约而同的将目光转向了某人。

  “二哥……大家都在看你唉……”魏王殿下悄悄地打量了一下四周,随后偷偷对身前的李宽道。

  “二哥,父皇也在看你……”李恪的关注点自然又与他不同:“你待会儿可千万别……”

  “啥啊,啥时候散朝啊?”李宽的声音不大,但是在一片安静的大殿之上却依旧显得突兀,不过大家并没有对此有什么意见,相反的,除了少数人有些感到失落以外,大家很明显都舒了一口气。

  特别是唐俭,此时的他望向李宽的眼神那叫一个欣慰。同时,我们的唐大人回过头来,还鄙夷地看了一眼身边的虞世南,其用意不言而喻:到底还得萧公出马,将楚王殿下教的斯文多了,而你这个虞老匹夫,往日里都在干什么?

  “你他娘的再这样看老夫,你信不信老夫揍你?”虞世南和唐俭本就时常不对付,现在看见对方如此挑衅,性烈如火的虞师怎会惯着对方。

  但有一点不得不说:如今的虞师已经越来越“楚蛮”化了。

  “哼!”唐俭冷哼一声,径直扭过头,并没接茬。

  随后,在一片祥和的氛围中,结束了这次大朝会。

  而李宽在走出太极殿后,便被虞世南叫到了身边,师徒二人走到广场角落,虞世南率先发出了提问:“楚王殿下,你跟老夫说实话,今日之事,你是什么看法?”

  “还能有啥看法?本王……”李宽刚准备回答,抬头便看见萧也匆匆朝他们这边赶来,于是他打了声招呼:“萧师。”

  “哼!”虞世南忽然冷哼一声,瞪了一眼萧后,便不再开口了。

  “这又是咋了?”李宽看着如今跟斗鸡一样的虞师,他有点搞不懂,这老头儿最近是怎么了,怎的天天火气这样大?

  “楚王殿下,”萧来时问了和虞世南差不多的问题:“今日为何没动手啊?”

  “萧师……本王今日……不是……”李宽接茬接到一半,发现自己好像被绕进去了,他当即哭笑不得地望着两位恩师道:“本王为啥要动手啊?本王又不当家做主的,这种事情轮得到本王来置喙?”

  “可是殿下,如今朝中的粮食,能拿来救援突厥的,可也就只有您当初筹来的那一批了。”萧神色很是认真:“老臣本来是想就此事向陛下提出反对的,可是您都没意见,老夫似乎也不好多说什么……”

  “唉,多大点事儿。”李宽闻言摆摆手:“我爹呢,胸襟宽广,能把突厥百姓当人看,说实话,这是好事儿。但是本王其实清楚,我爹他这么干,说白了就是想光明正大的削弱突厥的力量,颉利那个狗东西,可没我爹这么大度,况且此次突利可汗前来求援,难道他颉利会不知道?呵……指定是那狗东西自觉拉不下脸,但是你们想想,突利可汗从咱这得到好处,他颉利会不眼馋?嘿……”李宽说到这里,嘿嘿一笑:“本王保证,这次使节带着粮食回去,十有八九会被颉利抢去,别以为人家只是分一杯羹哦,突厥人可是实在人,突利这次十有八九是要给颉利做嫁衣的。”

  “楚王殿下……”萧看着侃侃而谈的李宽,有些欣慰道:“您能想到这一层,属实不易,可如此一来,大唐不更是白白便宜了颉利?”

  “可是突利会就这么给他的叔叔颉利欺负?”李宽反问道:“兔子急了还咬人呢!他突利未必还不如一只兔子?”

  “可是楚王殿下,”先前听得入迷的虞世南忽然发问道:“倘若颉利不曾向您预料的那般行事呢?”

  "不,颉利肯定会这么干。"李宽此时的神情很是认真:“毕竟这莽夫昏聩类我啊……”

  “……”萧和虞世南闻言对视一眼,楚王殿下这话真的很难评,也很难绷……

  半晌过后……

  “哈哈……殿下啊殿下……哈哈……”辛苦憋笑的两位老人终究是不端着了,开始感慨起某竖子为数不多的优点之一:“您还当真是有自知之明……”

  “那可不,”李宽对于恩师的评价,丝毫不以为忤,脸上一副怡然自得的模样,随后,他又正色道“所以这粮,给了就给了吧,就当花钱买平安突厥人得不到粮食,就要抢,届时北方的战事一起,又不知道要死去多少百姓,况且,我爹又不是真的软弱,你们没听到他最后说的话吗假如突厥人收了粮食还恩将仇报,继续犯我大唐疆土,杀我大唐百姓,那么我们大唐可以光明正大的用任何手段报复回去,不管多残忍,不管多无情,他们突厥人都该老老实实受着!因为这就是他们食言而肥的报应!”

  李宽说到最后,脸色已经彻底阴沉下来:“届时别说我爹要还以颜色,就是本王,也要亲自披甲上阵若不能手刃这帮强盗,本王怎么好意思以楚王的身份在人前自居“蛮夷”?先前本王知道朝中百官都在看本王,以为本王会像殴打高句丽使节一样殴打突厥的使节,其实百官们都错了。

  本王之所以今日不动手,是因为本王知道将来突厥人一定会动手,到那时,才是真正结算这成百上千年来,中原和草原,两方祖祖辈辈积累的血海深仇的时候!

  对了,至于那高句丽,”李宽说到这,深深看了眼前一言不发的萧一眼,随后才道:“杨广当年三征高句丽,的确是暴政。但是他攻打高句丽的决策,却是对的,所以我们将来也是要打高句丽的,只是现在腾不出手来罢了。

  但腾不出手来,却要作出随时能干他们的架势,当日高句丽的使节在大朝会上放肆,摆明了一副不把大唐放在眼里的架势,说白了,这就是战争前的试探了,如果大唐跟他们想象的一样软弱,恐怕我们接下来要面对的不光是突厥人,还有高句丽人。”时至今日,李宽才说出了当日动手的真正的理由,但不管是萧还是虞世南,两人眼中除了一瞬间的震惊,接下来都是默认了楚王殿下这份独到的见解即便老谋深算如他们,也认可李宽的这通分析。

  “楚王殿下……”萧忍不住摇头苦笑道:“您这份谋略,当真是要让无数人看走眼啊……”

  “那重要吗?”李宽反问一句,随后不等萧回答,便继续道:”对高句丽,要凌之以威,否则这帮家伙迟早会蹦出来搞事。而对突厥人,暂时还是以宽仁的态度麻痹对方比较好。当然,不管是渊盖苏文,还是突利的使节,这两人回去以后的待遇本王估计都差不多:高建武要琉璃,颉利要粮食,所以突利和渊盖苏文这对难兄难弟,将要面对的是一样的处境:要么在屈辱中爆发,要么在屈辱中灭亡……如此说起来……嘿!他俩还得谢谢本王呢!”

第151章 战火

  虞世南和萧看着眼前的楚王殿下,这个时常让他们头痛但也时常让他们收到意外之喜的少年,两位老人心中的感情在这一刻实在是复杂无比。

  尤其是虞世南,老头至今都忘不了自己只是简单的教了三章《孙子兵法》,这竖子就照着课本把整个关陇集团世家全给玩了一遍,如今更是在言语之间,就展现出了其不俗的政治眼光和战略布局,可……

  这小子最近感到特别遗憾的一件事是宫中已经没有马蜂窝让他捅了……

  只要想到这点,虞世南就觉得,夸赞的话怎么都无法说出口。

  一旁的萧,其实也是这种感觉。

  “楚王殿下……”虞世南在沉默许久,突然一把扯起李宽的手臂,带着正准备出宫去侯云家中捅马蜂窝的弟子,开始向甘露殿的方向行去:“老夫觉得咱们学习的进度还是慢了,所以老夫想,争取半年之内,让您把“孙子兵法”给背的滚瓜烂熟……”

  “虞师,你放手!我背那玩意儿干嘛?再说了,今日大朝会结束,您和萧师不都得回各自的衙门处理政务嘛?按照惯例,本王今日可以算作休沐的呀!”

  “您的休沐实在是太多了!”虞世南不理会挣扎的弟子:“往后我和萧公轮流在大朝会的日子里给您上课。”

  “啊?! ”原本耐着性子不愿意跟虞师拗着来的楚王殿下,闻言顿时不乐意了,李宽脚下一用力,顿时立在了原地,原本拉着他走的虞世南也被迫停住了脚步。

  “楚王殿下,”虞世南扭头看着噘着嘴不服气的李宽,温言相劝道:“您不是说将来要披甲上阵的吗?若是不懂兵法,您至多只能做到万人敌,可是若是懂得兵法,像李靖将军那般,那就是十万人敌,百万人敌!您选择哪一种呢?况且,进学就跟种庄稼一个道理,只有辛苦付出了,才会有收获啊!”

  面对虞师如此不厌其烦的苦口相劝,我们的楚王殿下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过后,认真回道:“本王选择手底下有李靖这样的兵。”

  本王种什么庄稼?本王就要直接摘果子!

  很好,虞世南只觉呼吸一窒,眼前一黑,他这番良苦用心算是白瞎了:“您想有这种待遇,那就只有造反了!”

  “……”李宽不知道为啥,现在“造反”这词儿他都不用自己说了,身边的人总会替他将这词说出来。

  自己明明记得……以前自己一提造反,“虞师”就气得要拿书敲自己的脑袋,现在倒好,这都快成虞师的口头禅了。

  “学不学?”虞世南也懒得跟弟子废话,他瞪着李宽,随后轻轻摆头,示意弟子不远处就是太极殿。

  你要不学,就得挨陛下的揍。

  “学!”面对如此一言不合就打算让李二陛下锻炼身体的虞师,李宽觉得,自己还是暂时屈服比较好。

  毕竟算起来,老爹已经有些日子没揍自己了,谁知道那昏君会不会觉得这样平静的日子有些不得劲?

  于是,尽管李宽不情愿,但还是开始了更加艰苦的求学生涯。

  虞世南是个好老师,萧更是,两位一个教兵法,一个教……算了,萧讲的那些经史子集,礼乐春秋,李宽压根就听不进去,后来没办法,虞世南便将教书法这活儿给了萧,这才让老头儿不至于成天唉声叹气,怀疑人生。

  如今的萧,已经看得出自己的关门弟子,我们的楚王殿下,绝非朽木,可这货虽非朽木,但却也只比朽木强出那么一线有心加强楚王殿下道德建设的萧,时常担心李宽将来穷兵黩武,从而招致下场凄惨。

  甚至萧一度为此担忧到“深夜惊梦”。

  可……

  楚王殿下就是楚王殿下,他压根就没让萧的这份担忧持续太久。

  因为春去秋来,在贞观三年的这年的秋天,发生了一件大事。

  草原的突利可汗,决心向大唐投诚。

  至于原因?

  去年冬天大唐拨给突利可汗的粮食,甚至都没有抵达突利可汗的地界,就被颉利派人半道截胡,甚至这位压根就没啥道德的草原大可汗,不但劫走了侄子的粮食,还他娘的一边抹去嘴角的油水,一边斥责侄子投敌的行径极为恶劣,当为人不耻。

首节上一节70/13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