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秦始皇与我视频通话 第225节

  万胜大道上有了很多马车。

  皆都是朝中之人的车驾。

  隐有民众听闻了发生的事情,都站在街边观看。

  去年三成田赋减免的缘由,也被人再次谈及。

  有位已经离开了庙堂的老人,以身作则而为,继而影响了天下万民。

  萧何枯坐在车中,脸上神情凝重。

  手中两片木牍被他捧在手中。

  今日是他的休沐之日,本想去趟南山,却有信使送来隗状的丧报。

  他与这位前丞相相处过一些时日,时间不长却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那是个和蔼的老者。

  一些政事上的事情皆为其所教授。

  萧何已经年近不惑,自觉此生不会再遇良师。

  但隗状那种直抵人心的言传实在让他很是敬佩。

  那句临行的赠言依旧萦绕在他耳边。

  “壮公,你言大秦日后如何皆是我等一念。可是何日思夜想,终究无法悟出其中道理。”

  萧何喃喃出声,如同那位老者此刻就坐在车厢之内一般。

  莫得一阵清风不知从何而来,卷起了车窗的帘子。

  萧何看到玻璃车窗上留下的雨滴。

  隐约间,他看到了街边站立的咸阳黔首。

  那些人或举伞,或着蓑衣,或躲在屋檐之下。

  就那么静静而立。

  他渐渐瞪大了眼睛。

  那日临别的景象骤然清晰起来。

  “何,此一别,或许便是永别。老夫送你一言如何?”

  “大秦日后如何,皆是尔等所为,每一件事的改变,其实皆都是一念之间。”

  萧何眼前忽然模糊了起来。

第242章 仰观星辰

  漫天无尽的星光让人目眩。

  夜间的篝火在这无人的荒野噼啪作响。

  一群人围在中央,裹紧了身上的裘衣。

  “你这娃娃跟我们去那蛮荒之地做啥子。”

  一个年长的男人拍了拍自己头上狼皮帽上的雪。

  朝着一个抬着头的人影问了个问题。

  对于这个一路上都在看星星的年轻人有些好奇。

  自从县令亲自将其安排到自己的商队以来,他只知道这个人是来自国都的贵人。

  偶尔闲谈,也只是路途日常饮食休憩。

  一行人在春末出发,行了一月有余。

  由蜀郡邑成都经青衣道到了终年阴雨的严道县,离了笮都夷之后便进入了西羌地界,是翻越了一座雪山之后,天穹似乎都低了不少。

  如图

  地势的陡然增长,寒气便如影随形。

  这里地势起伏不定,山谷间的水流湍急,不时有山石滑落。

  加之变幻不定的天气,让这一路的行程更加的艰难。

  马队在陡峭的山崖间行走,每次的路途都是拿人命填出来了。

  这是一片死寂之地,再往前走就连呼吸都会成为一件奢侈的事情。

  商旅的头领不明白,这位生活在国都那神国般地方的人,为何来此偏远蛮荒寻死。

  不苟言笑的青年人举起了手臂。

  带着毛皮手套的手指了指头顶。

  头领抬头,看了看漫天的星光,“这有啥子稀奇,在国都不可能看。”

  “没有这里清楚。”

  只露了两颗眼眸的绒毛面具下,终于传出了声音。

  “你们这些有学问的夫子,总是做些我们看不懂的事情。”

  首领身边传来了一个苍老一些的声音,只不过其有些口音,不似蜀中之人。

  这人一身的青色衣服,应当是青衣羌人。

  这个队伍不足三十人,其中有一半并非蜀人。

  皆都是常年生活在高原边缘的青衣、笮、邛、斯榆等西羌之人。

  他们能够适应高海拔的环境,是蜀中商队必备的人员配置。

  “有其他人来过这里?”

  那位青衣羌人晃了晃脑袋,“去岁有一队人自巴郡而来。走了更加险峻的道路。听闻他们要翻越西方接天的山峰,要去那天地的边缘。”

  那位被包裹的严实的青年有些好奇,“真的有接天的山峰?”

  “有的,我们部族的老人曾经见过,那是高原神圣山峰中最高的一座。”

  听闻此言,那青年的眼睛更加明亮,“是不是叫珠穆朗玛?”

  那位青衣羌人似乎是思索了一会,随后摇了摇头,“珠穆朗玛?好像并不是这个名字。不过你怎么会知道羌人的语言?”

  “这娃儿能看透天机,又如何不懂你们的话话。”

  头领说了一句,语气中颇有一股自豪之感。

  年轻人陷入了沉默,这个名字是夫子给他的地图上标注的,听闻来自神人所授。

  “珠穆朗玛,倒是个好名字,若今次到了吉雪沃塘,或许能够与那些羌王说一说,将那名字改成这个。”

  夏日难得有如此的晴夜,星汉显得更加壮阔。

  忽悠一道流光自南而来,从天际划过,掠过了北斗朝南的斗柄,坠入北方的天际。

  年轻人陡然站了起来,眼神中有了些凝重。

  众人被他这动作吓了一跳,纷纷拿起了一旁的长矛和弓箭。

  “娃娃,何事?”

  年轻人看着那星坠的地方,开口道:“不是野兽,是有人辞世了。”

  常年行走在这片蛮荒之地的人,都对着这里的野兽有着本能的反应。

  这里山石草木之间,熊、豹、豺、狼、野猫等等食肉动物时常出没,对于商队的威胁不亚于山间落石。

  “你这娃娃还真能看透天机?哪里的人辞世了!”

  “星起东南,陨于紫薇之侧,应是国之重臣。”

  “是大秦的重臣?”

  年轻人又坐了下来,深深吸气。

  刚刚猛得站起,让他脑子有些发晕。

  头领见他扶着脑袋使劲吸气,便知道失了气息,笑道:“在这高原上活动,要慢慢而行。”

  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如此说了,对于这种初上高原的人,说的最多的也就是这些话。

  吸了一阵空气的青年人总算是缓了过来。

  “今天我来守夜吧。”

  作为观星一脉年纪最小的传人,他自荐进入西羌。

  师长们并未作阻拦,最年轻的师长已经年过半百,想要远行都是有心无力。

  国都那座学宫涵盖四极之地。

  最高的那座山头便在西羌之地。

  观星一脉自然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那里是观星一脉必争之地,他责无旁贷担起了这项任务。

  在蜀郡听闻古时有蚕丛氏,天生纵目,可观过去未来。

  心中只是笑一笑,因为大秦已经有了可以让普通人能够纵目的东西。

  四极之地,广阔无边,唯有这最高的山峰,距离大秦最近。

  他听闻过其中艰险,对于来西羌之地做足了准备。

  可是真当踏入这里时才发现,自己仍旧小瞧了这里。

  大雪山的惊险依旧历历在目,人在那种环境中稍有不慎便可命丧。

  但每当看到这漫天的星辰,他便有些欣喜。

  周天的星斗明暗之间总有看不明白的未知吸引着他。

  “让旺堆与你一起。”

  旺堆是哪个青衣羌人的名字。

  夜宿的营地很快传来鼾声,在火堆边拢衣而坐的人便就这么坐着进入了梦乡。

  山谷间河流声音很大,远方隐有狼嚎之声传来。

  “这么久,还不知你名?”

  旺堆好像为了缓解困倦,沉默了半天问出了这句话。

  青年人从远方的天空中收回了目光,“宿,我的名宿,字枢。你可以叫我宿枢。”

  “你们秦人的名很怪!”

  宿枢笑了笑,“这是星辰的名字。”

  说着他又看向了天际。

首节上一节225/3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