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之君临天下 第7节

  一统天下结束南北混战,开皇之治铸就太平盛世,成功分化掉强大的突厥…

  特将先帝谥号为文皇帝,庙号高祖,葬于太陵!

  按照礼仪制度,但凡先帝驾崩,新帝继位,需要一个月之后。

  不过…

  国不可一日无君,以江山社稷为重!

  大隋朝堂需要宣告天下,先帝已经驾崩,新天子即日继位了。

  杨政一身十二纹章冕服,头戴十二旒的天子冠,夹杂起冷然的气质。

  宫道边,玄黑色和赤红色的旌旗,几乎布满着御道两侧。

  一面面旌旗迎风招展,玄朱交加的颜色显示出尊贵,似乎正要迎接着什么。

  旁边,正是一名名身披金色甲片,内着红甲衣的骁果卫。

  手持着兵器,骁果卫挺直身板,以最大的荣誉恭迎新天子。

  一时,尽显帝王威仪!

  “起驾!”

  伴随一道尖锐声,杨政踏上由六匹马齐进的帝车。

  身后,则是一排排的宫女和宦官,紧紧跟随在帝车后方。

  在骁果卫将士的卫护下,往太极殿的方向稳步前进,举行那一切从简的登基大礼。

  太极殿,正是大隋天子和文武百官上朝的场所,重大的登基同样在此地举行。

  “请太子殿下谨遵先帝遗诏,于灵前继天子位,以安江山社稷!”

  按照官职的品级,文武众臣分列两边,整齐的向前跪拜。

  “太子殿下,这是传国玉玺!”

  随即,有礼部官员十分恭敬的上前,并上呈一块精致的玉玺。

  这块玉玺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作为皇权天授,正统合法的信物。

  同样,更代表着国家之重器,天子之权威。

  呼出口重气,杨政面色肃然,郑重的接过传国玉玺。

  “陛下万岁,陛下万岁,陛下万岁!”

  当杨政拿起传国玉玺之际,骁果卫将士单膝跪地,以军中标准的礼节,表达自己对天子的高度崇敬。

  相应的,身为大隋的皇宫禁军,当誓死效忠于天子,卫护于天子!

  以排山倒海之势,层层叠叠之中,响彻着整个云霄。

  尽显,九五之尊风范!

  随后!

  有杨政走在前方,带着文武百官朝太极殿内走去,继续进行礼仪的下一个步骤。

  一步伐…

  一御阶…

  那里,正是多少人都梦寐以求的龙椅,象征着无上权力的帝王宝座。

  万众瞩目之下,踏踏的步伐声悄然荡开,一下下击打在众臣的心头边。

  伴随一步步登上御阶,文武众臣越是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天子威仪。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悠长的音息响彻整座太极殿,更是增添那属于天子的威严,皇室的无比尊贵。

  “众卿,平身!”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端坐在龙椅边,一道天下尽皆掌握之中的感觉席卷而来,杨政平静心情,适应着那九五之尊的宝座。

  “谢陛下!”

  当文武重臣起身拜谢,一道若有若无的凌厉眼神慑人心神,犹如浩荡的天威。

  浩荡天威,不可冒犯!

  当下,对于这一位毫无威望,也没有班底的天子,文武重臣们不敢轻易的小觑。

  即便没有彻底臣服那么夸张,不过,至少会正视一下新天子杨政。

  再加上四大辅臣手握大权,看样子还全力支持天子,没道理不去正视。

  看到这一幕,长孙晟抚着胡须,感到格外的高兴。

  天子虽然还年少,但是,已经初具帝王威仪。

  只要尽心辅佐,相信可以成为一代明君,再不济也可以是守成之君。

  对于大隋而言,那是再不过的事情,长孙晟等大臣也没有那么高的要求。

  然而!

  随着新天子杨政的登基,注定不会是一位平凡的帝王…

  紧接着!

  在杨政的带领下,文武百官一同随行,敬告一下列祖列宗,并到郊外祭祀社稷山川。

  除此之外,尊母亲宣华夫人为太后!

  至此,登基大典,礼成…….

第九章来自四大辅臣的考验

  考虑到三省六部的办公地点,位于太极殿的左右两侧,杨政便留在西阁苑处理政务,方便与大臣们沟通交流。

  既然是奉高祖皇帝遗诏辅佐,由忠孝王伍建章亲自牵头,将奏折集中在西阁苑,以便天子学习怎么处理政务。.

  四大辅佐臣自然不用说,无论是伍建章、邱瑞,亦或者长孙晟、苏威,都是比较忠厚的大臣。

  拿伍建章来说吧……

  那时候发觉杨广的罪行,伍建章披麻戴孝,手持哭丧棒,直接上殿骂君。

  却是那铜锤敲下仅有的几颗牙齿,还用刀割下舌头,那样一种惨状完全可以想象,绝对是血淋淋的。

  然而当伍建章被割下舌头多时候,满嘴又喷着血,仍旧不变自己的初心,继续大骂着杨广。

  可以得知,伍建章为人刚正不阿,真正做到一心为国。

  正是由于这样的缘由,高祖皇帝才让几位大臣来辅助他,特意封为辅佐大臣。

  为的就是,不让自己受制于朝堂,预防皇权的旁落。

  别忘了!

  之前高祖皇帝时期,大隋怎么立国的,杨政非常清楚。

  那是高祖皇帝发动政变,篡夺那北周的政权,让那小皇帝直接禅让的。

  也就是说在天子年少,素无威望,又没有文武班底的情况下,形成一个夺位的前提条件。

  倘若遇上手握大权的重臣,纵然本身不愿意,其下属也会加以拥戴。

  南北朝时代,政权接连交替,改朝换代再正常不过。

  高祖皇帝这一番用心良苦,早在宣布遗诏的时候,杨政便已经认识到。

  即便是登基为帝,成为大隋新一代天子,却是一个多事之秋。

  帝王之位,还处在危危可及的时刻,至少在掌权之前不能轻易放松。

  目视着四大辅臣,杨政缓缓坐在御案前,那么,掌权便从一刻拉开序幕。

  拿起一份奏折,里面的内容,赫然是怎么处理晋王杨广。

  其中,还包括当东宫太子时任用的文武们,天下间一部分属于杨广的旧部。

  “陛下,这些都是朝中的重要奏折,关乎到国家的大事。”

  “哪一部的奏折,都会有相应的署名,便于分类。”

  看到天子拿起事先准备好的奏折,邱瑞先是行上一礼,开始介绍起来。

  或许,听起来很是寻常,都是为君之道上一些基本的知识。

  不过…

  恰恰说明邱瑞做到尽心尽责,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该怎么办便怎么做,符合军人干净利落的作风。

  “陛下处理好这一道奏折,臣等会查阅一番,望陛下恕罪。”

  这次,邱瑞、长孙晟等四位辅臣都上前一礼,希望天子可以理解他们职责下的无意冒犯。

  纵然天子会因此怪罪,但是比起高祖皇帝的临时嘱托,这一点又算得了什么。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他们合计之下决定,先让天子处理一件紧要政务。

  一来,可以使天子表面上说得过去,不至于君臣之间产生不必要的矛盾。

  二来,看看天子处理政务的能力高低,以便下一步的辅佐。

  天子确实是聪慧,可不等于处理政务的能力一流,这一点还需要进行观察。

  怎么安置杨广,又怎么处置那些东宫的文武,及其分布天下的心腹。

  处理这一件事说简单也简单,说困难也比较困难,很是考验处理政务的手腕。

  余光中,杨政注意到几份奏折,上面书写一行小字。

  关于吐谷浑、突厥之类的塞外蛮夷!

  显然,第一份处理的奏折,确实是在测量自己的处理能力有多高。

  倘若处理完美的话,相当于得到几位辅臣的认可,可以继续参与政务。

  包括,参与关于蛮夷的外交国事!

  反之一样,到时候只会让自己一边浏览,一边加以学习。

  想要参与政务的处理,这一步不能完美达成的话,有一段时间之内怕是不能和大臣们议事。

  届时可以肯定的是,四大辅臣们会考虑让自己先学习,积累一定的经验。

  一切的道路,都是依靠自己走出来的,包括至高无上的皇权。

  面对这样的考验,杨政又何惧之有!

  “卿等不必多虑,朕不会怪罪的。”

  想罢,杨政淡然处之,并没有因为这样一个小细节去责怪辅臣。

首节上一节7/16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