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第28节

  熊启沉色。

  他岂会不知道这帮门客的心思,他们嫉妒李斯如今得到重用,想要把他给杀了。

  只是李斯这个混帐,若是真的忘恩负义,那他也得收拾他,不然以后旁人都把自己当软柿子。

  但处理一个大夫,还是大王现在身边的红人,这并非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确有道理。只是,先等一等吧。如果三日后,他还是不懂得前来拜见我。那他必死无疑。”熊启环顾四周。

  客卿田坐在边上,惴惴不安起来。

  当初正是他给君侯举荐了李斯。

  他得赶快去提醒李斯,如果他回不来,自己也要倒霉了。

  熊启坐在座上,正想要回房间打个盹睡一会。

  可是忽地,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佩环相互激打,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一袭黑色冕服出现在众人眼前,腰间玫色玉佩绚丽夺目。

  “启兄出大事了!”

  除了昌文君,没有人会这么喊熊启。

  熊启坐在上座,见熊毅几乎是跳了进来。

  众人看著昌文君,他眼睛上一左一右,各一个黑色和青色的眼圈,脸颊处发著淤紫,手上还裹著布条。这些宾客见了他,目光若有若无都瞟向他。

  熊毅背对著这些人,佯装威严。对著这十多个门客道,“出去,都出去。”

  昌平君便看了看众人,众人齐齐作揖。

  “我等告辞。”

  熊启推开怀中左右两个美人,让她们也都出去。

  毅被打成这副模样,回去之后就称病不上朝了。现在朝野上下都在看他和腾的笑话。

  结果他现在居然主动敢出门了。

  像他这样爱面子的人,居然冲到自己的府中来说事。

  熊启察觉到此事的不寻常了。

  “出什么大事了?”熊启肃容。

  毅却忽地满目喜悦,他坐在熊启身边。

  “你先猜猜,是关于谁的?”

  “莫不是扶苏。”

  “哎,该叫太子了。”

  “没有正式册封,就还不算。宗正怎么还不上书选定吉日册封,扶苏可是大王的嫡长子,合乎礼法,他们秦国贵族也该重视起来。”

  “那些都已经不重要了。再也不会有人拦著扶苏做太子了。启兄,咱们不必再如此谨慎规矩了!”

  自从嬴政当了大王,他居然凭借着自己的勤勉、靠著赵高这么个泥腿子,渐渐地在朝中得到了一些中流砥柱的拥护,比如蒙氏、冯氏,还有一众秦吏,昌平君便感到身为宰相,要背负颇多。

  他们二人,不过比嬴政年长十岁罢了,若不是有宗室身份,根本没有办法号令群臣。

  启一个三十五岁的盛年男子,为了压制那帮五六十的精明老臣,以至于上朝时,都不得在面容上作修饰,显得自己老成稳重。

  “咱们的好太子干了一件天大的事情!”毅双目炯炯。

  “到底是什么事?”

  毅便对启将扶苏的作为都说了。

  “当真如此?”

  “千真万确!”

  熊启震惊了,“这是八岁的孩子能干出来的事情?”

  “我难道会在这种事上骗吗?现在大王已经召集了整个咸阳精通文字、擅长经书注解的士人入宫,就为了这桩大事。”

  “快快入宫!我如今是被腾害了,没法去宫中,你去帮我看看。回来好告诉我,扶苏是怎么让朝中那帮老匹夫们讷讷不敢言语的,把他们的表情记下来,回来告诉我。”

  熊毅推著昌平君出门,昌平君却再三回顾熊毅。

  熊毅推著他,“快去啊!”

  “快!快!快!”

第38章 隶书问世 (求打赏月票推荐票!)

  章台宫。

  今日风和日丽,天朗气清。

  宫殿三面的窗扇和大门都被打开著。

  只是殿内却黑压压地挤满了人。

  整个尚书台所有精通古书训诂、古书编纂、古文经义释要之辈,全部都在殿中。

  他们齐齐跪坐在殿中,围成三团。

  每人手中捧著一本古书,都围著案上的竹简片一个字一个字的辨认,随后是记录!

  扶苏则在王座边上坐著,嬴政焦急不安地在大殿里来回踱步。

  嬴政时而笑著,时而回头看看扶苏,像是看著什么怪物一样,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

  随后又一脸疑惑地靠近扶苏,看著他脸上洗不乾净的墨汁。

  又让扶苏摊开他的手掌,仔细验证他指甲缝隙之中的墨垢。

  直到扶苏脸上写著不满。

  “君父,这些真的都是我亲手写的。”

  嬴政还是有些不敢相信。

  这时赵高把扶苏身边的宦侍和信叫过来了。

  “公子这三天,一直都在殿中。我还以为,公子是在抄书。没想到公子是在乱画文字。”刘长老实本分地答著。

  “你竟然说公子是在乱画?”嬴政冷哼一声,“无知!”

  刘长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在大王身边,眼中满是崇敬,即便是被骂了,他还觉得如获甘霖,不住地点头。

  “大王说的是。”

  不同于刘长,林信是专业人士,他精通律法,更懂得速记,是精通文字研究的好手。

  嬴政一直怀疑,是林信给扶苏写的。

  不料林信道,“大王,臣的为人大王是知道的。更何况,此事绝非我能所为。反倒是微臣可以作证,这些文字都是扶苏公子所写。”

  “这三日,公子整日把自己关在房中,对著古书埋头苦写。原来竟然是在做这样利国利民的大事。微臣佩服之至。”

  嬴政听了,也回头看向扶苏。

  “就他?”

  殿中不断地涌入新的文士,他们进来见到大王,有著一肚子的话要说。可是一进门就被赵高拉走坐在别的案上。

  赵高指挥他们做文字校对的工作。

  从上古时期大洪水后,很多文明古籍就已经失传了。

  后来陆陆续续被发现了一批。

  这种情况是每朝每代都有的。

  这就导致国家需要一批专门的人才,他们不仅仅要懂得现期的文字,更要不断地钻研古书、研读经义的同时,还要去十分考究的把每个字都从陶片、鼎、甲骨、瓦片、石碑之上摘录下来,研究其文意、读音,最后还要用现期的文字记录、保留下来。

  这些古代文字,距离现期可追溯到上千乃至上百年的异国文字。

  那些古代文字,有的是夔文、有的是铭文、还有的是尚书一类的誓、命、训、告。佶屈聱牙,晦涩难懂。

  即便是他们这个时代的人,钻研起来都非常费力。

  但是为了了解古书的经义,把上古时代的智慧、文明传承下来。国家都会出资培养这么一批专门负责古书文字校勘的人。

  而林信,他不算是专业的研究古代文字的人,可是他却优于这个时代百分之九十九的人。

  因为他几乎认识诸国的文字!

  李斯亦如是!

  现下,他也被扶苏所写的东西震惊到久久无言。

  李斯见到这些优美、体态修长的文字,不断地捋著胡须。他双目如电,完全被上面的文字深深地吸引。

  他拿著被人抄录之后的竹简,跪在地上不断地观察著他们的形态、特点、笔势。还不时的自己在案上也写写画画,圈圈点点。

  赵高见到这些密密麻麻的字,还惊讶地问嬴政,“大王,这是扶苏公子所书?”

  嬴政看向一旁的扶苏,看他吃得虎头虎脑,现下乖乖地坐在他王座下方的席面上,双手又是抱著牛肉盒子。

  “寡人也不敢相信。可是这就是他的所为。”

  “大王,这种才华,是天赐啊!常人终其一生的作为,扶苏公子竟然用了仅仅三天就写出来了。”

  林信上前对嬴政作揖。

  嬴政脸上露出难得的喜色,抬头望向大殿横梁。

  “也许真是我秦国历代先王保佑!”

  殿中长案一个个紧紧挨著,前前后后接了整整二十条。

  这些士人、中书、专门研究古书经籍训诂、释文之辈,乃至李斯、赵高、胡毋敬、凡学富五车的著名才士,他们都坐在长案前。

  衣袖互相挨著,彼此抱著古书,跪坐在案前,他们双目中燃著光,时不时互相交谈几句,或者对书上的字体不住地点头,随后加以圈点。

  竹简与竹简相互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让人听起来感到异常心安。

  最终,扶苏所书字体,经过一众文士人手一份校勘,将扶苏写下的所有文字全部校勘完毕。

  赵高上前,“回禀大王,经臣与诸士校勘商议,公子所书字三百,全部都可用。”

  嬴政再次疑惑,“全部可用?”

  “回大王,臣等校对了三遍。确实全部可用,而且可以现在就施行。”

  嬴政不可思议地看著扶苏,终于道出那句话。

  “善。”

  约莫一个时辰过去,昌平君也到来了。

  因为此事的特殊性,不亚于上古时期听到仓颉造字一般。

  熊启也没有掩饰,多做虚礼。

  “大王,臣听说了长公子写出了三百个字,说是精简了历代文字,却又做到了保留字形、音声、文意三者合而为一的能力,还可向全国上下大力推广,以便于对郡县一带加强统治。”

首节上一节28/3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