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然后成为大科学家 第256节

  这之后因为地球内部的热膨胀,从而引发了火山活动,致使原本的一片大陆分裂,形成了新的大陆,并且由于撕裂带的进一步扩大而彼此飘离,于是海洋便填满了撕裂处。

  曼托瓦尼的地球膨胀理论,一度曾经和大陆漂移假说分庭抗礼,而且还有许多其他学科的知名专家下场支持他的理论。

  比如说,陈慕武的好朋友,狄拉克。

  狄拉克在三十年代曾经提出一个观点,那就是万有引力常数在其存在的几十亿年时间当中,一直都在减小。

  根据狄拉克的这个观点,玻恩的那个得力助手约当,在1964年还提出来了对广义相对论的一个修改,即所有行星都在缓慢膨胀。

  狄拉克和约当给出来的这种解释,被认为是为地球膨胀的假说提供了物理学背景下的可行性。

  除了曼托瓦尼,有关七大洲为什么是这种形状的理论,就只剩下了大陆漂移假说。

  率先提出这个假说的,是美国地质学家弗兰克伯斯利泰勒。

  泰勒和奥本海默一样,也是一位富贵人家的公子哥。

  他是一位律师的儿子,从哈佛大学退学之后,就靠着父亲的资助进行自学。

  泰勒率先于1908年向美国地质学会提出了大陆在地球表面移动的观点,大陆的碰撞可以上山脉隆起。

  后来泰勒还给出了大陆漂移的解释,认为地球在早期捕获了一颗彗星,后来这颗彗星变成了月球。

  因为突然出现的月球提供的强大潮汐力,会让大陆都向赤道移动,所以才形成了今天的这种局面。

  后来,公子哥泰勒觉得研究地质学也没什么意思,他就又选择去接着游戏人间。

  泰勒亲手扔掉的东西,被大洋彼岸养病的魏格纳给捡了起来。

  在1912年,魏格纳独立地写出了一本名叫《海陆起源》的书,书中提出了他的“大陆漂移学说”。

  有了假说,想要把这个东西从一种猜测变成现实的话,就需要寻找证据。

  于是魏格纳这个气象学家临时转了行,踏上了一次又一次的地质考察的行程。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天文观测和地质考察,都是很费钱的两个学科。

  魏格纳不像泰勒那么有钱,每次出发考察之前,他要么努力工作自己攒钱,要么就是四处游拉赞助,像陈慕武一样,希望能够有大金主来赞助他的考察之旅。

  但即便如此,他攒下来的钱也只够去欧洲附近的格林兰岛,去不起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印度。

  今天在使徒社的聚会上,听美国人说魏格纳去了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学会的例行会议,多半也是为了向财大气粗的美国人化缘,让他们给自己提供考察的经费。

  而美国人反对魏格纳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认为一块大陆分裂成七个部分这个观点不可理喻,而是认为魏格纳给出来的分裂原因有问题。

  泰勒说让大陆分裂漂移的原因,是早期月球的潮汐引力。

  这个观点乍一听上去很唬人,可能很正确,只有仔细思考之后才能找到其中的不合理之处。

  而魏格纳给出来的原因,只是因为地球自转而产生的离心力。

  这个听上去就能知道逼格不够,并且只需通过简单的计算,就能得出地球自转的离心力,不足以让大陆分裂漂移。

  他找出来的这个理由,确实是太假了一点,难怪不论是美国的石油地质学会,还是英国的剑桥使徒社,大家无一不嘲笑魏格纳的异想天开。

  虽然魏格纳不知道大陆漂移的成因,但是陈慕武知道。

  而且就算陈慕武不知道也没有关系,他只需要用这个理论创造出收益来,那么资本就能逼着大家相信,原来地球上的大陆是处在不断漂移之中的。

  要说当今世界越来越重要的一种新兴资源是什么,那除了石油,就再也找不出来第二个答案。

  可是如何勘探石油,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大问题。

  有的人用陆相说找石油,有的人用海相说找石油。

  有的人用有机说来找石油,有的人则是用无机说来找石油。

  总之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管是什么学说,只要是能找到石油,那么就是好学说。

  大陆漂移假说,同样可以用来找石油。

  地层可以横移,可以挤压,从而形成圈闭构造,让石油运移过来,就可以顺利形成油藏。

  魏格纳去石油地址学会游说,可能是瞎猫碰上了死耗子。

  但这给了陈慕武灵感,他打算用大陆漂移理论,从英国的盎格鲁-波斯石油公司,也就是后世有名的英国石油公司bp那里,骗一笔钱过来。

  或许有人可能会问,陈慕武怎么就能确保用板块理论找到埋在地下的石油呢?

  这时陈慕武就要反问一句了,他为什么要用板块理论,来找到埋在地下的石油?

  小陈我可是天选之子,外挂玩家,不讲武德地输入一句“iseedeadpeople”作弊密码,直接开全图视野不爽吗?

  我说荷属东印度有石油,荷属东印度就有。

  我说石油会出现在西伯利亚,一口井下去石油就往外流。

  陈慕武不光是为了赚钱,他还想着是不是能搞一个李代桃僵的计策。

  陆军马鹿可能不能征服整个西伯利亚,沿着铁路一直打到秋明。

  但如果早个一二十年,就宣布荷属东印度有着大量的石油储备的话,海军马鹿会不会高唱《军舰进行曲》,一路打到苏门答腊,打到爪哇?

  不管是北上还是南下,只要能让本人分出兵力去打其他地方的话,那是不是就能起到一种死道友不死贫道的效果呢?

  只要用板块学说找到了石油,那么这种假说的实用性就从此毋庸置疑了。

  但应该如何科学解释,为板块学说找到理论基础,只凭着找到石油这么一件事,肯定是不足以让地质学家们信服的。

  不过陈慕武不着急,最起码要等到他公布核裂变的现象和原理之后,才能给大陆漂移找到充足的动力来源。

  总不能为了一个被谢尔顿认为连科学都不算的地质学,就提前把核裂变这个大杀器给掏出来吧?

  使徒社的众人还在聚会中毫不客气地嘲笑着魏格纳,窝在角落努力降低存在感的陈慕武却忽然举起了手:“那位兄弟,你说令尊参加美国石油地质学会的会议,那请问他是不是有石油相关的产业?或者说你们当中有没有人能联系上盎格鲁-波斯石油公司的?我最近对石油勘探很感兴趣,能不能找个机会,介绍我认识一下圈里人?”

第290章 29壳牌:别来沾边儿

  美国总统柯立芝在今年的一次演讲中提出来了一个观点,“国家霸权很可能由所拥有的石油及石油产品来决定”。

  也就是从柯立芝说出来这句话开始,美国便想着贪婪地寻找并占有外国石油资源,并一直指导这个国家走到了二十一世纪。

  陈慕武并不想当什么石油大亨,他只是想在即将到来的石油热潮中分一杯羹。

  然而,他想要靠着石油赚钱这条路走的并不顺利,至少第一开始是这样的。

  在剑桥使徒社的聚会上,提出了那个问题,询问哪个成员的家里有石油公司的背景之后,陈慕武并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

  他本以为一开始提出来魏格纳在美国石油地质学会上被人嘲笑的那位美国兄弟,家里面一定是有什么石油背景,不是洛克菲勒家族手下的新泽西、纽约和加尼福尼亚的三家标准石油公司,也得是德克萨斯能源公司和海湾石油什么的。

  石油七姊妹当中,光是美国公司就占了五个。

  虽然不愿意去美国,但是和美国的公司打交道,陈慕武却不抵触。

  挣钱嘛,不寒碜!

  而且更为关键的一点是,早在当初建学校的时候,来到英国和陈慕武商量事宜的小马库斯瓦伦堡,就曾经告诉过他,洛克菲勒基金会有意提供五万美金帮助建设斯德哥尔摩的那所王子学院。

  当初的陈慕武怕基金会插手,会干预自己对学校大方向的把控,所以他并没有答应这件事。

  但就算买卖不成仁义在,洛克菲勒早就向他暗送过秋波,两个人一起赚钱总没什么问题吧?

  你洛克菲勒有一口肉吃,给我喝一口汤就心满意足。

  结果让人失望的是,那个发言的使徒社成员,家中根本就和美国的那些石油公司没有一点关系。

  他父亲是一所大学的地质学教授,又加入了石油地质学会,所以才能列席参加会议。

  想想也对,如果这个美国人是暴发户家庭的话,那么他要上的大学,多半就是只要花钱就能上的私立学校,最好的当然是哈佛大学。

  如果不是真的对学术的热爱,没有几个公子哥会像奥本海默这样,选择放弃在美国国内的花天酒地,而是漂洋过海来到英国的顶尖学府继续深造。

  只有学术背景的家庭,才会选择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世界学术中心欧洲来学习。

  即使和美国那边不能取得联系的话,欧洲也有石油七姊妹剩下的其余两家。

  在这两家石油公司当中,属于英国的有一家半。

  英国石油公司的前身,盎格鲁-波斯石油公司现在还只是缅甸石油公司的一家子公司。

  原因是创立了盎-波石油公司的伦敦百万富翁威廉诺克斯达西,为了在波斯找到石油,耗费了他的大量财富,使其资产严重缩水。

  迫不得已,他只能把自己公司股份大部分卖给了英国的缅甸石油公司,成为下属的一家子公司。

  除了盎-波石油公司,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的百分之四十股份,也归英国人所有。

  剩下百分之六十自然是归荷兰,这家公司是以开发荷属东印度,也就是印度尼西亚的石油资源而起家的。

  这两家石油公司是欧洲业界的领军人物,勉强能够和美国的那些石油巨头分庭抗礼。

  不光是美国人没能给出陈慕武想要的答案,在座的使徒社其他人,也都不能回答他提出来的那个问题。

  大家都是贵族子弟,家里根本不差钱。

  办石油公司的那些都是暴发户,要么就是海外殖民地的土包子,和他们完全就是两路人。

  他们不知道,一向看起来温文尔雅的、爵位等同于英国贵族体系中最高等级的公爵的中贵族陈慕武,为什么会突然想要去研究石油开采,做那些低等的工作。

  问了半天,也没人能和盎-波石油公司及其母公司缅甸石油公司找到关系,只有一个人勉强算是给了陈慕武一个肯定的回答。

  他说能帮忙看看,能不能联系到盎格鲁-撒克逊石油公司的工作人员,这家公司正是荷兰皇家壳牌在英国的子公司,负责指导石油的储存和输送。

  作为大英帝国的贵族,使徒社的这些成员家庭背景个个都深不可测。

  几天之后,那个使徒社成员果然传来正向的消息,说对方答应和陈慕武见上一面。

  小陈兴致满满地从剑桥去了伦敦,然后就吃到了闭门羹。

  石油热潮掀起之后,每天都有很多人找到石油公司,说自己有找石油的好点子,或者说自己有一个一定会出油的地点,向公司要一笔咨询费,或者提出合伙请求,等油井出油之后要一定比例的分红。

  盎-撒石油公司,时不时的也能遇到这样的人。

  但是像陈慕武这种大科学家亲自找上门来,却还是第一次。

  对于科学家跨行来搞实业这件事,大家都已经见怪不怪了。

  毕竟科技是科学与技术相结合,两条腿走路才能向前发展。

  只是科学家转行这件事,最终能有多大的成功率,谁也说不好。

  就连爱因斯坦,他除了是一个知名的物理学家之外,谁能想到其名下还有一个吸收式冰箱的发明专利呢?

  可是这个冰箱的模式直到一百年以后,也没有变成主流,甚至都没能规模成批生产,所以他的这个专利才不是很出名。

  盎-撒石油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原以为陈慕武身为剑桥老臣,来到公司,面对高管,必有高论。

  没想到他说了半天,也只不过是提出来了用大陆漂移在地球范围内寻找石油。

  泰勒和魏格纳的大陆漂移理论,自打提出来到现在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

  而且盎-撒公司在美国也有外派的员工,他们自然也就能收到那次石油地质学会开会的会议记录。

  被所有的与会专家一致否定的异想天开的假说,居然得到了陈慕武的支持,接待他的人对此感到很惊讶。

  在英国通俗小说界地位很高的柯南道尔,即使他支持充满了封建迷信的唯灵论,也不会掩盖他身上的光辉。

  陈慕武也算是英国物理学的代表人物,就算他支持的是歪理学说,盎-撒公司的员工也不好直接当面驳他的面子。

  面对陈慕武说可以利用大陆漂移假说计算储藏有大量石油的矿藏,希望盎-撒石油公司的母公司荷兰皇家壳牌能够尝试去勘探钻井的这个要求,对方没有直接否定,而是只能用要打个报告向总部反应,看看能否得到同意的答复再做决定这个理由给忽悠过去。

  陈慕武知道,这只不过是闭门羹的委婉说辞,于是对和荷兰皇家壳牌公司的合作已经不怎么抱希望了。

首节上一节256/38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