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然后成为大科学家 第130节

  这个晋升速度,估计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另一方面,陈慕武的这个有关宇宙起源的猜想,在圣诞节之前,吸引了欧洲和美洲人的大部分眼球。

  只是对哈勃十分不友好,因为他之前通过观测仙女座星云,得出这些星云在银河系之外的结论,本应该是十分劲爆的一个消息。

  结果陈慕武利用他的数据,和之前斯里弗观测到的星云退行速度相结合,提出来了一个比河外星系更加有爆炸性的猜想,完全掩盖了哈勃的锋芒。

  虽然陈慕武的这条猜想十分大胆,但是在在欧美学界以及社会各界受到的抵制,远比他提出来的概率波和不确定性原理要小的多。

  因为毕竟有无可辩驳的数据摆在那里。

  可是等这个消息传回了国内,陈慕武的这个盘古式的宇宙起源,却受到了学界的激烈抵制。

  当然这个学界,并不是指物理学界和天文学界,而且如今的国内,这两种学界的声音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反对声音最大的,全都是新文化运动当中的激进派,也就是那些提倡全面西化,并同时宣称应该全面否定传统文化的人。

  他们虽然既不懂天文学也不懂物理学,但他们却就是有自信来让他们决不相信,盘古开天辟地这个有些幻想意味十分浓重,非常落后愚昧的中古代神话,能够揭示宇宙是如何起源的。

  为了否定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有些自诩为精研文史的人,甚至还翻出来了本人写的“神话学著作”,指出盘古并不是中本地神,而是从古印度随着佛教传过来的舶来品。

  只有《学衡》杂志,站出来支持陈慕武。

  当然他们的本意,也只不过是借着陈慕武的名声,来继续宣传他们和新文化运动相向而行的保守复古观点。

  不在国内的陈慕武,当然不知道国内因为他提出来的盘古宇宙起源论,而吵了个乌七八糟。

  结束了和小马库斯的那场会面之后,陈慕武又在瑞典呆了没几天,就和大哥陈慕侨,还有奥本海默和叶公超,启程离开了瑞典,前往丹麦的哥本哈根。

  瓦伦堡家族究竟会不会收购爱立信这家公司,也是一件不可预料的事情。

  有关那所学校的事情,估计一时半会也商量不出一个结果。

  看来,只能像小马库斯说的那样,来日方长。

  趁着这段时间,陈慕武必须赶快搞些钱才行。

  那个啥,祝大家520快乐哈!

第170章 118荷兰物理学中心

  和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之前,理论物理研究所里那种“群贤毕至,少长咸宜”的物理学盛况不一样,现在的哥本哈根冷冷清清。

  到瑞典参加颁奖典礼的其他客人,基本上都已经各自返程,而玻尔的那些学生,基本上也都像海森堡和泡利一样,回到自己的国家去过圣诞节。

  所以玻尔说在哥本哈根为陈慕武庆祝他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到场的除了陈慕武他们一行四个人之外,也就只有玻尔一大家子人。

  在哥本哈根,玻尔给陈慕武送来了前几天的《柏林日报》。

  这家报纸现在基本上已经成为了爱因斯坦“御用”的发声报纸,他们也再次采访了爱因斯坦,询问他对陈慕武获得诺贝尔奖,还有陈慕武在颁奖典礼上提出来爱因斯坦的引力场方程有错误,以及陈慕武说宇宙是在不断膨胀的等等这些事情的看法。

  这一次,爱因斯坦投降的很彻底,他说自己也是刚刚才得知这个消息,回去之后要好好思考一下引力场方程中宇宙常数项的物理意义。

  爱因斯坦同时呼吁世界上更多的天文学家,对这些银河系之外的星系进行进一步测量。

  如果事实真的像陈慕武列举出来的那些数据一样,我们所处的宇宙确实是在逐步间断的膨胀过程当中,那么爱因斯坦说他不会遮遮掩掩,一定会大大方方地承认自己犯了错误。

  爱因斯坦在《柏林日报》上,再一次地隔空向陈慕武喊话。

  爱因斯坦劝陈慕武说,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不丢人。

  他这次已经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同时也希望陈慕武能像自己一样,承认概率波和不确定性原理是两项错误的理论,赶快放弃这些天马行空的想法。

  爱因斯坦使出来一招以退为进,铺垫了半天,最终还是想要让陈慕武放弃他在量子力学里提出来的两个“暴论”。

  不过这次他的一拳打在了棉花上,陈慕武当然不会让步。

  陈慕侨对自己弟弟的行为有些担心,在他的印象里,爱因斯坦还是那个屡次三番地登场沪上各大报纸的全世界最知名最伟大的科学家。

  而且也正是这位爱因斯坦,在到海讲学的时候,慧眼识珠地发现了自己的小弟陈慕武,并把他推荐到了欧洲留学。

  在陈慕侨的心里,于情于理陈慕武都不应该在那么庄重的场合,指出爱因斯坦的错误。

  中人一向是讲究尊师重道的,他毫不留情地批评起爱因斯坦,完全就是一种欺师灭祖的行为。

  京剧《淤泥河》里的那个罗成,不就是因为欺师灭祖,从自己义父定彦平那里学会了单枪破双枪的办法,转头就把定彦平给逼死,折损了十年的阳寿,所以年纪轻轻才被苏定方射死在了淤泥河里吗?

  虽然这个故事多半是演义里附会的,但道理却是那个道理。

  陈慕侨认为陈慕武的做法十分不妥,所以在玻尔的招待晚宴结束之后,他就在房间中和小弟提出来他自己的看法。

  “三弟,我记得德国的这个爱因斯坦博士,无论是在海,还是你到了欧洲之后给家里写的信中,他都帮了你不少忙。

  “家里人对爱因斯坦博士都十分感激,就连母亲都曾在我临行前叮嘱,让我这次来欧洲如果能和爱因斯坦博士见面的话,一定要替她谢谢这位对你照顾有佳的前辈。

  “你现在把局面搞成这个样子,是不是稍微有些过分了?

  “我看反正都要走陆路回英国,不如明天离开丹麦之后,我陪你先去德国的京城柏林,上门给爱因斯坦博士陪个不是?””

  陈慕武来到欧洲才短短两年时间,就取得了那么多成绩,现在连陈慕侨和他说话的时候,都不自觉地小心翼翼了起来。

  陈慕武不好评价自己大哥的这种想法,但现在时间紧任务重,他实在不想绕道再去一趟柏林。

  “大哥,他都已经在报纸上承认自己的错误了,如果我现在去柏林,那不就显得有些‘宜将剩勇追穷寇’了么?

  “我本人是很尊敬爱因斯坦博士的,可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物理学不是人情世故,他犯的错误,我总不能像赵高那样指鹿为马吧?”

  祸从口出,陈慕武不自觉又飙出了一句在这个世界上还不应该存在的诗。

  好在陈慕侨没有计较这句话,他总觉得自己的弟弟回答是在偷换概念,还是想劝陈慕武去柏林给爱因斯坦赔礼道歉。

  可是无论他怎么劝,陈慕武就是不听他的意见,这让陈慕侨产生了一种弟大不由哥的深深的无奈。

  第二天,一行四人告别了哥本哈根的玻尔,继续踏上返回英国的旅程。

  从哥本哈根所在的西兰岛,到丹麦位于欧洲大陆上的另一块领土,再经过德国去往荷兰的莱顿。

  先乘渡船,再坐火车,途中还要换乘几次。

  坐到火车上,陈慕侨心里仍然对自己的弟弟有些不满。

  奥本海默看出来了两人之间的气氛有些不正常,他想帮自己的老师和他大哥缓和关系,怎奈自己说不好汉语,只能在一边干着急。

  他又不能去搬叶公超这个救兵,虽然叶公超能说汉语,而且和兄弟两人的关系都不错。

  但此时的叶公超正在火车上,以一个极其不舒服的姿势赶着稿。

  之前经过陈慕武的一番忽悠,陈慕侨同样也认为叶公超写陈乔治系列的书籍是一件好事。

  不但能赚钱,而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扭转这些洋人对中人的一些观感。

  虽然兄弟两人现在彼此之间有些不对付,但是在“剥削”叶公超这件事上,却默契地达成了一致。

  陈慕武为了能转移大哥的注意力,让他不要再纠结爱因斯坦这件事。

  于是在火车上,他向陈慕侨交了底,将自己打算在欧洲办学的计划,向大哥和盘托出。

  听说小弟要在欧洲搞教育,陈慕侨果然很感兴趣。

  但是激动过后,他又觉得陈慕武的想法有些不切实际。

  几年之前,由众多有头有脸的人物出面,搞了一个半官方性质的“赴法勤工俭学”,可结果不还是以失败而告终?

  就凭自己弟弟一个人单枪匹马,想要在欧洲建立起一所培养中学生的学校,又谈何容易?

  陈慕侨再次向弟弟说出了自己心中的顾虑,觉得他留在欧洲办学的想法实在是有些天真。

  且不说别的,就光是资金这一条,陈慕侨就不相信陈慕武能够独自解决。

  的确,小弟是拿了一个十万块大洋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和叶公超携手写的那几本书,也赚到了不少钱。

  这些钱说少不少,像之前那样,资助那两个从京来的年青人到国外留学还可以。

  但说多又不多,在国内办学都不算富裕,在国外办学岂不更是杯水车薪?

  陈慕武心中有一系列的发财大计,可他现在没办法和自己大哥说说出来,只能含含糊糊地把资金这件事给糊弄过去,说是有一个对中文化颇感兴趣的冤大头瑞典王储出钱,他本人只不过想要多了解一些中的文化,捎带脚再培养几个留学生出来。

  陈慕侨对自己弟弟的这种说法将信将疑,他原本想的是,让已经取得了博士学位的陈慕武,再在欧洲搞上几年研究,然后就把他叫回国内,在北边的邶大也好,或者是海的南洋大学里,给他搞一个教授当当,毕竟梁园虽好,也不是久恋之家呀。

  但在此之前,陈慕武已经对回国这件事表现出了很强烈的抵触情绪,嘴里突然说出诸如“只要回国就会四零四”这些听不懂的怪话。

  而且,倘若自己弟弟说的属实,瑞典的皇太子真的愿意自掏腰包办这么一所学校的话,这个条件在陈慕侨听来还是很心动的。

  因为陈慕武和他提到了创办技术学校的问题,所以在陈慕侨的理解当中,这所创立于瑞典的学校,应该和之前在法国创办的中法大学类似,都是把中学生派到国外来勤工俭学。

  虽然瑞典不像英法德美日一样是老牌列强,但也能在列强当中排得上二等。

  而且瑞典的地理位置很优越,它同样位于欧洲。

  如果能把学生派到瑞典来留学的话,也能让他们更加方便地学习了解西方的先进知识。

  陈慕侨向自己的弟弟提出来了另外一种解决方案。

  他说或许可以等自己回国之后,由他出面亲自到邶京的教育部走一趟,和民政府搭上关系。

  陈慕武觉得自己作为南洋大学的教务长,校长之下的第二人,在教育部那里还算是能搭上话的。

  而且现如今以教育次长身份代理部务的马叙伦同样也是省人,自己和他之间还有同乡之谊。

  如果真由民的教育部出面,那么这所在瑞典模仿中法大学成立的学校,说不定还真能办起来。

  陈慕武觉得自己的大哥提出这个想法应该是出自浩鑫,但他的的确确是出了一个馊主意。

  在现在的北洋政府时期,民的教育部充其量只是没钱而已。

  等到了四年之后,城头变幻大王旗,那可就不光是没钱,可能还要反过来往国内输血。

  这谁能受得了?

  陈慕武赶紧制止了自己大哥遐想:“大哥,我并不想和国内的政府部门产生任何联系。

  我虽然远在欧洲,但也大概知道在出国的这两年时间里,政府的内阁换了多少届。

  “直系军阀和奉系军阀打完了一场仗,在紫禁城里被软禁了十几年的小皇帝虽然被赶了出去,但是那个靠着贿选上位大总统曹锟,又被冯焕章将军给软禁了起来。

  “现如今,各个政府部门都自顾不暇,哪里还有工夫来管我这所学校的事?

  “大哥,实不相瞒,我在典礼结束之后,又在斯德哥尔摩多呆了几日,就是和瑞典王储仔细讨论在那里建学校这件事。

  “不出意外的话,估计明年春天以前,这所学校就能传来消息。

  “我今天和您讲这件事情,就是想着等学校真的建成之后,邀请您来帮小弟一个忙,负责管理这所学校的相关事宜。

  “我这个人讲讲课还可以,但是论管理一所学校,我认识的人当中,没有人比大哥您更有经验了.”

  陈慕侨觉得自己弟弟的想法,多少有些不切实际。

  但他也不想太过打击他的热情,毕竟这件事情的出发点是好的。

  所以陈慕侨半开玩笑地答应道:“好说,只要这所学校最终真的能够建立起来,那我就把南洋大学的教职给辞了,跑到欧洲来陪你作伴.”

  也正是他这不经意间的一句玩笑话,最终成为了一个不得不兑现的诺言。

  四个人在路上一共花掉了两天一夜的时间,最终在第二天晚上才到达了荷兰的小城莱顿。

  作为著名画家伦勃朗的故乡,莱顿虽然只是荷兰的一座小城,但莱顿大学却是荷兰历史最悠久,也是水平最高的大学。

  几个世纪以来,莱顿大学的诸位学者在物理学上也留下了许多贡献。

  提出惠更斯原理的克里斯蒂安惠更斯,是莱顿大学的毕业生。

  正是从他开始,光的波动说渐渐取代了牛顿提出来的微粒说。

首节上一节130/38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