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第340节

  刘协面色大变。

  灵怀皇后王荣,是刘宏最宠爱的美人,也是刘协的生母,可惜遭到了何皇后的毒杀。

  这是刘协幼年难以忍受的噩梦,迄今为止,偶而也会夜间惊惧而起。

  颤抖的将木盒打开,刘协取出了《追德赋》,轻轻诵读《追德赋》的赋文,刘协仿佛看到了灵怀皇后就在眼前。

  “征北将军,有心了!”刘协擦拭眼角的泪痕。

  而这一幕,直接将众公卿看傻眼了。

  “献媚之臣”四个字,不断的在众公卿脑海中回荡。

  若不是刘协正伤心,必然有公卿要出言弹劾刘备了。

  刘协还未调整好心绪,又是一骑飞马而来,随后潇洒的勒马停下,矫健的身姿跃马而下。

  “臣,青州牧、征北将军、临淄侯刘备,向陛下献礼。”

  “第三礼:传国玉玺!陛下洪福齐天,终得传国玉玺回归。传国玉玺今归陛下,大汉必将再兴二百年!”

  震撼!

  震撼!

  还是震撼!

  刘备遣将,一献大汉旌旗、二献先帝遗赋,本来在群臣眼中就跟谄媚之臣一样了。

  结果刘备亲自来献礼,献的却是丢失已久的传国玉玺!

  “我没听错吧?刘备的第三礼,是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不是被袁绍和公孙瓒抢夺了吗?怎么会在刘备手中?”

  “假的吧!袁绍怎么可能让刘备得到传国玉玺?”

  “最近似乎有流言,刘备在青州修建广固城、又宣称广固城是继长安、洛阳外的第三帝都,必有不臣之心。”

  “你的意思是,刘备勾结袁绍,想以传国玉玺取信陛下,然后骗陛下去青州?”

  “若真如此,陛下危险了!我等必须劝阻陛下。”

  “你先去,我随后。”

  “为什么不是你先去,老夫紧随?”

  “......”

  公卿大臣窃窃私语,刘协却是满脸的激动之色。

  自登基称帝后,刘协都还没摸过传国玉玺呢!

  看着传国玉玺底部“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刘协仿佛听到了一阵龙鸣。

  就在刘协准备问刘备要何封赏的时候,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响起:“陛下,不可轻信刘备,刘备私通袁绍,必有不臣之心!”

  好家伙!

  这话一出,孙策和赵云纷纷将目光看向了公卿中的一人,却是太傅马日。

  刘协的眼神,瞬间变得阴沉。

  任谁热情高涨的时候被泼一盆冷水,都会震怒,刘协也不例外。

  “太傅,你可知道你在说什么?”刘协的语气很不善。

  马日却是无视了刘协语气中的愤怒,傲然直言:“陛下,坊间已有传言,刘备在青州修建广固城、又宣称广固城是继长安、洛阳外的第三帝都。”

  “此举本已经逾越了人臣本分。”

  “如今刘备又私通袁绍,有害陛下之心,不可不察!”

  张邈和陈宫纷纷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惊讶。

  他们尚未出手,马日就忍不住了?

  “这马日这么胆大的吗?上来就要说刘备私通袁绍?这今日,刘备和马日必然得倒下一个啊。”

  “呵呵,不管马日是如何想的,只要能让刘备吃瘪,于我们而言就是好事。”

  张邈和陈宫决定闭口看戏。

  眼见气氛不对,后方的郑平、曹操等人,也策马向前。

  见刘备身边聚集的人越来越多,马日更是张狂:“刘备,你是如何约束的部下?未得陛下圣令,他们竟敢持兵器向前?”

  “哪来的眼盲老叟,什么时候羽扇也能成兵器了?”冷不丁的,诸葛亮直接一口反怼。

  马日寻声一望,却见郑平身边一十三四岁的少年摇扇策马,正轻蔑的看着自己。

  这混蛋小子,竟然敢骂我眼盲老叟?

  马日气得胸脯鼓动,喝道:“征北将军,你这是要逼宫吗?”

  一句逼宫,直接将气氛冰冷到了极点,刘协的脸色逐渐变得难看。

第291章 金印紫绶,大汉皇叔刘备

  刘协强忍着呵斥马日的冲动。

  刘备一献大汉旌旗、二献先帝遗赋、三献传国玉玺,不论怎么看都是大汉忠臣!

  然而,马日却恶言相向,说刘备私通袁绍、有逼宫之嫌。

  若是寻常的公卿小官,刘协直接令武士拖下去砍了,偏偏出言的是太傅马日!

  太傅一职,金印紫绶,掌以善导,马日是有资格进谏的!

  而刘协也不能因为马日的进谏就处置马日。

  就在刘协左右为难的时候,诸葛亮再次开口:“本以为你只是眼盲,原来还有狂症。”

  “尚书有载:我其发出狂。我本以为这世间不存在狂症,今日一见,方知先贤观察世间万物,其言不虚啊。”

  狂,病名。

  在病态方面的表现是发痴、放荡,即通常所说的疯疯癫癫。

  诸葛亮以《尚书.微子》举例,不仅讽刺了马日,也是对马日的一种挑衅。

  若对《尚书》不甚了解的,甚至都听不懂诸葛亮在骂马日是个疯颠之士。

  若论尊卑,马日是马融的祖孙,而郑玄是马融的门人,拜入郑玄门下的诸葛亮跟马日也可以称之为同辈。

  同辈辩论,诸葛亮也不算是逾礼,更何况马日还对诸葛亮最敬重的人无端指责。

  这刘备受了委屈,诸葛亮又岂能忍?

  没直接用粗口,都算是诸葛亮涵养好了。

  马日年轻的时候就继承了马融学说,以才学入仕,又曾与蔡邕、卢植等人东观典校官藏的《五经》记传,参与续写了《东观汉记》。

  自然能听懂诸葛亮的讽刺,也听明白了诸葛亮的挑衅之意。

  被一个少年给讽刺了,马日心中的闷气更是难以宣泄:“这里都是公卿大臣,何时轮到你这个黄口孺子开口狂言?”

  “征北将军麾下,都是这般不懂礼数的吗?”

  诸葛亮反唇相讥:“马太傅,有志不在年高!昔日甘罗年仅十二出使赵国、助秦得城十余座,尊为上卿,岂能以年龄论才智?”

  “子曰: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马太傅已到知天命之龄,却连忠奸都不能辨识,由此可见,这年龄大了,也未必真的不惑。”

  “亮虽不才,如今为征北将军麾下白袍营谋士,亦出自北海康成公门下受恩师教诲,耳清目明、能辨忠奸。”

  “你虽贵为太傅,却也不能无端构陷征北将军。”

  “眼盲心狂之辈,亮为何要以礼相待?”

  诸葛亮伶牙俐齿,一时之间令马日有言难出,只能忿忿的盯着诸葛亮,仿佛要噬人一般。

  就在气氛紧张之际,刘备忽然轻斥一声:“阿亮,不得无礼!你虽然天赋绝佳,但毕竟入门太晚,只是一介晚辈,岂能对翁叔公无礼?”

  “还不快快道歉?”

  刘备一开口,诸葛亮的气焰瞬间消散,而是遵从了刘备的命令,向马日行礼道歉,语气十分的诚恳:“亮不忍玄德公受辱,故出无状之言,还请翁叔公谅解。”

  马日心中更难受了。

  不计较吧,心中难受。

  计较吧,诸葛亮都道歉了!

  更令马日不爽的是,明明是在弹劾刘备,却成了自己跟诸葛亮吵架!

  最后刘备还出来劝架!

  这劝架的话,也让马日心中添堵。

  什么叫“虽然天赋绝佳,但毕竟入门太晚,只是一介晚辈”?

  这是想说,我马日天赋不如诸葛亮,因为入门早就自矜身份,仗势欺负一个小辈?

  刘协见状,连忙打圆场道:“马太傅,征北将军忠心可鉴,是不会跟袁绍勾结的,坊间的流言必然是袁绍遣人散布的,目的就是想离间朕跟征北将军。”

  “太傅,不可轻信啊!”

  一边说,刘协的眼神一边狠狠的瞪向马日。

  有事不会私下说?

  朕的好心情都被破坏了,尽坏事!

  马日欲言又止,悻悻的退下。

  刘协都发怒了,这个时候根本不会相信刘备会跟袁绍勾结。

  “太傅只是误听流言,征北将军权且看朕之面,揭过此事如何?”刘协看向刘备,语气中多了几分询问意味。

  刘协倒也有几分皇帝的心计,刘备来送礼却无端遭到马日的构陷,肯定是有怨气的。

  而将此事归咎于袁绍的离间计、以目示意马日退下,然后善言安抚刘备,则可以将之矛盾冲突暂时化解。

  刘备亦是趁势道:“古人常言,流言止于智者。陛下能识破袁逆的离间之计,堪称圣明之君。”

  简单的两句话,将紧张的氛围彻底化解,还让刘协对刘备的好感再次攀升。

  刘协大笑:“征北将军以德报怨,无愧仁德之名啊。宗室能有征北将军,是汉室之幸!”

  “朕曾让宗正卿查阅宗族世谱,论辈分,朕亦当称呼征北将军一声皇叔。”

  刘备连忙婉拒道:“陛下切勿如此称呼臣,这有违君臣之礼。”

  刘协挥手道:“朕与征北将军,是君臣之礼;但朕与皇叔,是侄叔之亲,又岂会违礼?”

  “征北将军切勿再推辞,随朕去太庙,朕要祭拜先祖,正式拜征北将军为大汉皇叔,永保汉家。”

  顿了顿。

  刘协扫视周围,又道:“众公卿不可再谏,否则休怪朕以犯上之罪论处。”

  说完,刘协又邀刘备上马,同往太庙。

首节上一节340/4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