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第248节

  但刘备也奸,故意在郑平返回后,才告诉张飞画在郑平的书房。

  郑平佯装不懂,起身道:“我觉得,我还是去趟书房,万一真有人送礼,我不回礼岂不是失礼?”

  张飞见劝不动郑平,只得跟在郑平身后,暗暗寻思:“若是显谋先生见到那幅画,俺就抢过来。反正俺力气大,先生抢不过俺!”

  来到书房。

  张飞瞬间奔在郑平前头,然后抢了一幅卷着的画,迅速的背着郑平打开。

  确认是自己画的仕女图后,张飞暗暗松了口气,随后将画折叠塞入怀中:“显谋先生,俺方才记起,大哥有事寻俺。”

  “俺先走一步了。”

  郑平摇头而笑,没有阻拦疾步离去的张飞。

  有些事,猜到就行了,没必要说出来,否则就伤了和气。

  待张飞离去,郑平也策马来到衙署。

  离开一个月,很多事都未经郑平之眼、入郑平之耳,郑平需要查阅最近一月传来的情报。

  来到衙署。

  祢衡和华缉早已将情报整理,又按时间排序汇总成册。

  “六月初三,尚书卢植跟都亭侯吕布合谋,于县诛杀太师董卓,卢尚书吐血昏迷,群医无策。”

  看到这条情报,郑平不由闭眼长叹。

  自卢植一夜白头西入长安,郑平就已经料到了卢植会亡于长安这个结局。

  “泓泓眸子宿渊亭,不见蛾眉只见经。未似马家亲子婿,终身不踏绛纱庭。”郑平轻言。

  这是宋代诗人陈普赞誉卢植的一首七言诗。

  说的是卢植年轻时候在马融麾下求学,周围有很多清秀脱俗的美人表演歌舞,但卢植眼神清澈如潭水深静,眼里只有经书没有美人,不似马融的那些亲子婿,贪图玩乐不认真学经。

  这是在赞卢植的品德高尚。

第222章 沮授田丰,刘备谋事之士

  衙署。

  刘备接见了曹操的使者王俊。

  王俊字子文,汝南人,年少时被名仕范滂、许章所欣赏,又与南阳岑相交莫逆。

  曹操还是布衣的时候,就非常欣赏王俊,王俊也称赞曹操有治世之具。

  袁绍、袁术母亲去世的时候,归葬于汝南,王俊跟曹操前去吊唁,天下名仕汇集在汝南的有三万多人。

  看到这种盛况,曹操悄悄的跟王俊说:天下将乱,罪魁祸首就一定是这兄弟俩,想要匡扶天下,救民于水火之中,一定要先杀了这俩人。

  王俊则是回答:如果真像你说的那样,那么能匡扶天下的,舍你其谁。

  曹操当了豫州牧后,就遣人去武陵郡,征辟隐居的王俊出任州从事。

  扫了一眼曹操的书信,见信中多有质问之意,刘备的脸色也不怎么愉悦。

  “曹嵩死于华县,跟青州何干?”

  “曹豫州之意:曹嵩之死,青州有责了?”

  王俊为人,表面沉静、内心清明。

  见刘备脸色不愉,便道:“刘使君误会了!曹豫州识破了曹宏的移祸之计,故而遣我来青州,避免青豫两家因曹宏的移祸之计而滋生误会。”

  “然,曹豫州有丧父之痛,又见曹氏家财皆运往临淄城,心中难免有些怨气。”

  “言辞虽有无礼,但也情有可原。”

  “素闻刘使君宽仁有度,必不会怪罪曹豫州的人伦之情。”

  见王俊对答有度、举止优雅,刘备眼神多了几分欣赏:“昔日陶使君将琅琊国北部县,交由青州督治。”

  “然,曹嵩在琅琊国北部县,勾结县吏,强占屋田,因其而亡的百姓超过十户,更有数百黎庶流离失所。”

  “坏青州法度,论罪当斩。”

  “看曹豫州之面,我只将其驱逐青州。”

  “如今曹嵩既死,人死罪消,坏青州法度、害青州之民的罪行,也可以销案了。”

  “这五十车的钱财,用于安抚因曹嵩而死的北部县黎庶百姓,子文先生觉得如何?”

  王俊头皮有些发麻。

  来的时候,曹操专门交待过王俊。

  这五十车钱财,即便不能全部要回,也得拿回一半。

  报仇归报仇,钱财归钱财,这是两码事。

  但王俊听刘备这语气,显然是不准备将这五十车钱财归还了。

  “刘使君,北部县的黎庶百姓受难,在下深表歉意。”

  “但这毕竟是曹氏家财,刘使君不如留下一半用于安抚受难的黎庶百姓如何?”

  刘备笑道:“子文先生,若论法度,这些赃物都是要抄没的。”

  “我虽然是青州牧,但也不能违背青州的法度。”

  先说钱财,现在说赃物。

  王俊顿时无话可说。

  抄没赃物,这是合乎法度的。

  王俊暗暗呼了一口气,又道:“曹豫州准备讨伐徐州,以报杀父之仇,刘使君应该不会阻止曹豫州的尽孝之意吧?”

  王俊刻意在“尽孝之意”四个字上,加重了语气!

  刘备大笑:“大汉以孝治天下,曹豫州替父报仇,合乎人伦之情。”

  “然,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东海有十万青州乡民在屯田,不知曹豫州的兵马,是否军纪严明,与民秋毫无犯?”

  “上回曹豫州跟陶使君争锋,竟纵兵劫掠屯田民,实在是有违道义啊。”

  “我这人,一向追求公正。”

  “曹豫州要替父报仇,这是人之常情,我不会阻拦;但曹豫州若不能约束军纪,我就不能袖手旁观了。”

  “子文先生乃汝南名仕,想必也明白这祸不及百姓的道理。”

  王俊迟疑:“兵战凶险,难免会有杀伤。”

  刘备笑道:“这是曹豫州需要考虑的事。更何况,如今董卓虽死,伪帝尚在,这是国家的仇敌!”

  “子文先生不如劝诫曹豫州,暂时放下私仇家恨,与青州一同举兵北伐。”

  “待他日天下平定,曹豫州再与陶使君解决私仇家恨如何?”

  “如此,方为义士!”

  王俊的眼神变得凝重。

  刘备的辩术比预料中更精湛。

  不过只言片语中,就将曹操复仇的事,引到国仇私仇上来了。

  若是大义之人,自然是先解决国仇,再解决私仇。

  “刘使君之言,在下必定向曹豫州回禀。”王俊轻叹一声:“只望这世间,能少些兵祸,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啊。”

  又聊了一阵后,刘备以“需要跟众人商议”为由,礼送王俊出府,让其暂时在驿馆休息。

  待得王俊离开,刘备的眼神则是逐渐凝重。

  “观曹操书信和王俊言行,曹操是执意要攻打徐州了。”

  “国仇私仇,曹操还是将私仇凌驾于国仇,亦或许,曹操只是想借着替父报仇的名义,趁机拿下徐州。”

  执掌青州越久,刘备的权略机变,也越来越精湛娴熟。

  细思间,张飞自外而入,面有得意。

  “大哥,俺将仕女图拿回来了。”

  “幸好,显谋先生未曾觉察。”

  刘备轻笑一声:“显谋刚回来,你就去惊扰,未免有些失礼。”

  张飞挥了挥手:“俺跟显谋先生三年多的交情了,不必在意这点虚礼。刚才那人是曹操的使者?他来寻大哥何事?”

  刘备微微敛容:“自然是为了曹嵩之死和那五十车钱财。”

  张飞冷哼一声:“曹嵩在琅琊国北部县犯下大事,本就该死,曹操难道还想问罪大哥?”

  刘备捋了捋短髯,道:“曹操有意以替父报仇的名义,再征徐州。这次遣使来青州,是想让青州袖手旁观。”

  张飞鄙夷道:“青州跟徐州是盟友,按道理大哥肯定要助陶谦的。”

  “但可恨那曹宏,竟然想要引祸给青州,如此险恶用心,大哥何须为了陶谦而出兵?”

  “倒不如坐山观虎斗,待曹操和陶谦两败俱伤,大哥一举拿下徐州,另表贤才出任徐州牧。”

  刘备轻斥道:“若不助陶谦,岂不是让我背弃盟约,失信于天下?”

  张飞摊手道:“总不能为了陶谦的错事而让青州跟曹操死斗吧?大哥帮亲不帮理,难免落人口实,让旁人以为大哥跟陶谦沆瀣一气。”

  细思良久。

  刘备也没想好要不要出兵助陶谦。

  毕竟陶谦这次的事,的确不地道。

  要杀曹嵩,杀了便是。

  偏偏曹嵩选择了嫁祸的方式,还失败了。

  嫁祸失败,又移祸青州。

  怎么看,都是十足的小人行径。

  刘备没有惊扰郑平,而是召来了沮授和田丰问策。

  虽然青州现在给不了沮授和田丰太高的官位,但刘备对沮授和田丰的礼遇没有因此而减少半分。

  一有大事,都会召沮授和田丰商议,尽显器重之意。

  田丰细思一阵道:“未曾有闻,州牧之间兴兵问罪只为报父仇的。”

  “国家自有法度,陶谦杀曹嵩,曹操理当禀明天子,由天子将诏惩处陶谦。”

  “曹操本是官宦世家,又曾在洛阳做官,不可能不清楚这些法度。”

  “然,曹操却选择了兴兵问罪的方式,这是将自己当春秋诸侯王了。”

  “丰以为,使君理当出兵劝和,避免徐州士民因曹操和陶谦的私恨而受难。”

  田丰个性刚直,这言语也是颇为正直。

首节上一节248/4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