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第167节

  “若非郑别驾今日来右北平,本将又要中了袁绍的诡计。”

  “倘若有能替本将识破袁绍诡计的大才相助,本将一定奉之为上宾!”

  “还请郑别驾举荐!”

  郑平仔细观察公孙瓒的表情,见公孙瓒不似作伪,寻思片刻道:“公孙将军若想求贤,我倒是有个人选,正好此人也在我的计略之内。”

  公孙瓒闻言一喜:“不知郑别驾举荐何人?”

  郑平扇指邺城:“冀州名仕沮授沮公与!沮公与少有大志,长于谋略。曾为韩馥别驾,但因为直言劝谏韩馥遭到韩馥嫌弃,被贬为骑都尉。”

  “袁绍窃夺邺城之计,被沮公与识破,但可惜韩馥不听良策,以至于拱手让出了邺城。”

  “如今沮公与被袁绍软禁在邺城,袁绍一直想延请沮公与出仕效力,但一直未能成功。”

  “倘若公孙将军能得沮公与辅佐,朝夕讨论大事,何愁不能建功立业?”

  公孙瓒喜道:“本将亦听闻沮公与之名,只是如何才能让沮公与效力本将?袁绍又如何肯放人?”

  郑平笑道:“只要公孙将军肯依我计,向大司马暂时服软。我自有妙计让袁绍将沮公与以及他的家眷安全送到常山国。”

  公孙瓒蹙眉静思。

  对于公孙瓒而言,向刘虞服软是一件很难抉择的事。

  但郑平给公孙瓒列举了诸多好处,又让公孙瓒心痒难耐。

  是为了一时之气而放弃诸多利益窝在这右北平吗,还是拉下脸服软然后如飞鸟出笼、鱼入大海追求更大的功名利禄?

  郑平也没有催促,只是回到席位上静静的摇扇。

  田丰早早离开了邺城,不用郑平搭救,但沮授却因为留在邺城而被袁绍软禁。

  若是刘备直接向袁绍索要,袁绍肯定会以各种理由拒绝了。

  但现在,郑平有了助沮授离开邺城的方法。

  基于青州的利益,在处理公孙瓒的问题上,郑平一直都保持了清晰的认知:公孙瓒可用但不可信。

  刘备跟公孙瓒交情莫逆,即便可能惹得刘虞不快,刘备也会因为私情而去助公孙瓒。

  但郑平跟公孙瓒没有私情,任何的部署都是以青州利益为主的。

  倘若今日说服不了公孙瓒,郑平会毫不留情的设计让公孙瓒死在跟袁绍的争斗之中,避免刘备因为私情而损害青州的利益。

  这也是为何,郑平这次亲自出使而不是假手他人的原因之一。

  有些事,刘备不能做,甚至都不能想!

  但郑平,没有这个顾忌!

  诡士,亦是毒士。

  良久。

  公孙瓒长长的呼了一口气,眼神变得坚定:“郑别驾,本将会配合你行计!但本将的服软也是有限度的,倘若大司马不能给予本将尊重,那本将就得按自己的方式来了。”

  郑平摇扇笑道:“公孙将军大可放心,大司马处我自有手段!公孙将军可将状告袁绍的书信准备好,我一并带去涿县。”

  言谈间。

  公孙范领着诸葛亮返回。

  诸葛亮的语气颇为兴奋:“兄长,我寻得了一匹千里良驹!我将其取名踏雪无痕。”

  “你会骑马吗?”还未等诸葛亮说完,郑平冷不丁一语,将诸葛亮的兴奋瞬间抹灭。

  诸葛亮颇有不服:“给我三天时间,我会学会的!”

  郑平憋着笑:“哪有三天时间啊,稍后就得去涿县。要不,你留在右北平?”

  诸葛亮顿时泄气。

  暂别了公孙瓒,郑平和诸葛亮出了城池。

  待到僻静处,郑平却是从战马行囊中取出了一些马具,给诸葛亮的千里驹修缮了一番。

  看着有些怏怏不乐的诸葛亮,郑平不由笑道:“行了,阿亮,来试试你兄长的杰作!”

  诸葛亮狐疑的看着修缮后的马具,然后有些不情愿的踩镫上马,随后眼前一亮。

  “这是”

  “给你增加了个马镫和鞍环,即便你骑术不精,也不容易跌倒了。”

  “记得路上休憩的时候,将右边的马镫藏起来,不要让人给瞧见了。”

  “哎,这可是未来的骑兵神器啊,若是让人瞧见了,就成了青州的灾难了啊。”

  郑平故作叹气,惹得诸葛亮一阵紧张。

  “这,兄长,我还是不骑马了.....”

第161章 舌灿莲花,郑平游说刘虞

  有郑平特别制作的双边马镫和鞍环,诸葛亮勉强能独自长途策马了。

  将要抵达涿县城池时,诸葛亮小心谨慎的将右边的马镫给藏了起来,又以行囊遮住了鞍环。

  “阿亮啊,其实这鞍环和右边的马镫是不用遮掩的,你越是遮掩,旁人就越觉得有古怪。”

  “啊?兄长你怎么不早说,我都遮掩一路了。”

  “兵法有言:实则虚之,虚则实之。我以为你能理解的。”

  “可有了双边马镫和鞍环,连我都能长途策马,的确是骑兵神器啊,不应该保密吗?”

  看着思维已经被带偏了的诸葛亮,郑玄摇扇轻笑:“阿亮啊,对于一个自幼学习骑术的人而言,骑马的每一个动作都是练习了无数遍的。”

  “常年累月的练习,身体早就形成了本能反应,可这战马忽然多了鞍环和双边马镫,这以前学习的骑术,就得去改变。”

  “但身体本能还有思维惯性哪有那么容易就改变?”

  “即便有骑士觉得这鞍环和双边马镫不错,也会令其余骑士鄙视亦或者惧怕,越是骑术精湛的骑士,就越是鄙夷和惧怕,这就叫人心!”

  “所以你遮遮掩掩的也没什么用,大部分人只会看你如傻子。”

  诸葛亮下意识的挠了挠脑袋:“兄长,我总感觉你在诓我,你这几句话有几句是真的?”

  郑平哈哈一笑:“假亦真时真亦假,几句真几句假,得你自己来判断啊。进城吧!”

  有青州别驾的印绶表明身份,涿城的城门卫并未多加阻难,只是派遣了一个卫卒引路郑平和诸葛亮前往州牧府。

  而在州牧府中,刘虞正在跟众人商议。

  “邺城遣人送信,要告公孙瓒假托讨董之名攻伐邺城,让老夫秉公处理约束公孙瓒,不要再去冀州劫掠士民百姓了。”刘虞紧蹙眉头,在提到公孙瓒三个字时多了三分厌恶。

  从事魏攸闻言,连忙出列谏道:“据元皓先生断言,公孙瓒南下邺城是受袁绍故意诓骗。如今袁绍反告公孙瓒,定然是想祸水东引,让使君跟公孙瓒反目。”

  “大司马切勿听信袁绍谗言啊!”

  从事程绪也道:“使君,公孙瓒虽然举兵南下,但并未犯下大错。反倒是袁绍窃夺冀州,又挑起使君跟公孙瓒之间的争端欲乱幽州,其心可诛!”

  刘虞有些不愉:“虽然公孙瓒攻伐邺城未遂,但有攻伐之心就足以论罪!倘若不秉公处理,如何能让幽州的法度严明?倘若人人都视法度如无物,又如何能让士民百姓信服?”

  “若不严惩公孙瓒,诸郡国皆可追逐私利而擅自攻伐,岂不是视州牧府的政令如同儿戏?”

  魏攸和程绪焦急不已。

  刘虞有节制公孙瓒的权力,公孙瓒不告刘虞擅自攻伐邺城,真要论罪那就是杀头的大罪。

  可公孙瓒拥兵自重,又岂会坐以待毙?

  秉公处理,那就是在逼公孙瓒反啊!

  “使君,何不请元皓先生商议?”从事齐周建言道。

  刘虞跟公孙瓒之间的矛盾,这州牧府的从事都很清楚。

  尤其是公孙瓒擅自截杀乌桓部落的使者、想要破坏刘虞的怀柔之策后,刘虞对公孙瓒就更是厌恶了。

  众从事只能时常劝谏,难以改变刘虞对公孙瓒的态度。

  刘虞摇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元皓是幽州的客人,答与不答,都会得罪于人。”

  倘若召来田丰商议。

  田丰同意秉公处理就是罪公孙瓒,不同意秉公处理就是得罪刘虞,不论田丰如何回答,都会得罪公孙瓒和刘虞其中一人。

  刘虞不想让田丰无辜牵涉到自己跟公孙瓒的矛盾之中,因此拒绝了齐周的提议。

  众从事顿时没了计较。

  就在此时,门外散吏来报:“使君,青州郑别驾求见!”

  刘虞顿时惊疑:“青州?难道也是因为公孙瓒而来的吗?”

  从事鲜于辅见刘虞迟疑,出言谏道:“青州别驾亲自到访,定有大事商议,使君不如召之一问。”

  刘虞点头,让散吏召郑平入内。

  不多时。

  郑平和诸葛亮联袂而来。

  “下官青州别驾从事郑平,见过大司马!”郑平执扇一礼,诸葛亮亦是紧随作揖。

  刘虞仔细打量郑平,只见其双目炯炯、气度泰然,羽扇轻摇、潇洒惬意,不由赞道:“久闻康成公之子,雅量高致,英隽异才,今日一见,更显风流啊!”

  郑平敬道:“我曾出游诸州郡,但见帝室王公之胄,大多生长脂腴,不知稼穑。能厉行饬身,卓然不群者,少有耳闻。”

  “然,大司马守道慕名,以忠厚自牧。夙夜忧勤,志存王室,至使董卓畏服,群策见推,却尊号而不受,奉章表以自通。”

  “汉室衰颓,人怀异心,大司马不失忠节,可称汉家贤宗子!”

  刘虞哈哈大笑:“郑别驾过誉了!老夫受先帝皇命镇守北陲,只恨才智有限,无时无刻不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生怕辜负了先帝的期待。略有薄名,皆是众人抬举!”

  对郑平的称赞,刘虞很是受用。

  尤其是“却尊号而不受,奉章表以自通”“不失忠节,可称汉家贤宗子”,更是让刘虞心情愉悦。

  对于刘虞而言,最怕的就是被误会有称帝之心。

  天子尚在,汉统未断,诸侯王岂能丢掉忠义节行,妄自称帝?

  “郑别驾此番来幽州,所为何事?”刘虞捋髯问道。

  郑平扫了一眼众从事,然后奉上了公孙瓒的书信:“有奋武将军检举伪冀州牧袁绍窃夺邺城、阻挠幽州讨董兵马南下的书信一封,还请大司马观阅。”

  刘虞愕然。

  魏攸、程绪、齐周、鲜于辅等幽州文武从事亦是面面相觑。

  公孙瓒竟然会反告袁绍?

  还是由青州别驾郑平来代为报送的?

  诸葛亮静静的立在郑平身后,小眼睛有些兴奋。

  在右北平的时候,诸葛亮被支开去马场挑选千里驹,因此没能见识到郑平游说公孙瓒的辩术,这让诸葛亮颇为遗憾。

  而这一次,诸葛亮并未被支开。

首节上一节167/4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