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第160节

  “待我稳定了冀州局势,将公孙瓒驱逐出冀州,再遣人来请孟德和允诚赴宴。”

  袁绍心情舒坦,没有在东武阳逗留,亲率将士星夜前往邺城。

  “孟德,你为何不跟着本初去邺城?”鲍信问出了心中的疑问。

  曹操细眼深邃:“若去了邺城,你我以什么身份待在邺城?是跟其他人一样,高呼本初一声‘明公’吗?”

  “可若不喊,本初在邺城文武前丢了面子,定然会怪罪你我。”

  “留在东武阳,本初反而还会想着照顾你我。”

  鲍信轻叹:“可惜了,倘若孟卓有孟德你一半的机敏,也不至于跟本初闹得不愉快了。”

  提到张邈,曹操亦是轻叹:“孟卓直言惯了,又哪里懂得委婉。”

  “但本初诓骗公孙瓒诈取了冀州,势必会惹怒公孙瓒。”

  “公孙瓒在幽州势力庞大,有精锐步骑两万,这一旦打起来,不是轻易能结束的了。”

  “本初虽然说青州的刘备自顾不暇管不了冀州,但我总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哎,苦于身边无智谋之士商议大事啊!”

  鲍信宽慰道:“孟德勿需急躁,待本初定了冀州后,肯定会有很多贤士来投本初。”

  “然而这些贤士,未必都会看好本初,本初也未必都会善待这些贤士。”

  “近日我观本初麾下的许子远和逢元图,两人虽然都有大才,但却貌合神离,似有私怨。”

  “元从有嫉才之心,是会让真正的贤才忌惮的!”

  曹操顿时喜道:“允诚提醒我了,哪怕有一个贤才不愿跟着本初,那也是我的荣幸啊。”

  “论礼贤下士,我自认为不会比本初差劲!”

  由于韩馥主动献城,袁绍不费一兵一卒就拿下了邺城,接收了韩馥的文武兵马。

  袁绍也没“食言”,当即就封韩馥当奋武将军。

  邺城的文武从事,袁绍也是极尽安抚,封官的封官,赏赐的赏赐,很快就稳定了邺城文武不安的心。

  袁绍也没忘记被韩馥斥退的沮授,亲自登门来拜访沮授。

  但沮授此时心中有气,根本不愿搭理袁绍。

  袁绍也不恼怒,只让人守住沮授的府邸,不许外人轻易打扰。

  只要人还在邺城,袁绍就不担心沮授会跑。

  当务之急,是想办法将诓骗来的公孙瓒再给哄回幽州去。

  荀谌、郭图、辛评和辛毗刚来不久,彼此之间还是挺和谐的。

  见袁绍问策,郭图献策道:“公孙瓒诈称讨董南下,定然没有带多少粮草。不如先拖上几天,待公孙瓒缺粮的时候,再遣人游说公孙瓒返回幽州。”

  “倘若公孙瓒识趣便罢,公孙瓒若是不识趣,那就别回幽州了。”

  “想必大司马也很乐意明公替他除掉公孙瓒这个不听话的右北平太守。”

  郭图的计策不可谓不毒。

  反正你公孙瓒孤军深入,没了粮草再凶猛也只是一只随时都可能挨打的病猫。

  许攸和逢纪没有反驳。

  倒不是两人不想立功,而是郭图等人初来乍到,不论是许攸还是逢纪都想拉过来当盟友。

  尤其是许攸,郭图等人还是许攸举荐的,这个时候肯定不能阻挠郭图在袁绍面前表现。

  袁绍见无人反对,喜道:“公则之计甚妙啊!公孙瓒在幽州还能张牙舞爪,来了冀州也只能给我蹲着。”

  “训练虎豹,总得先让虎豹饿饿肚子才行。”

  顿了顿,袁绍又问道:“公则,我久闻颍川多俊杰贤才,不知可否再举荐些贤才出仕?”

  郭图下意识的想到了同宗郭嘉,欲言又止,谎称道:“的确有些颍川的朋友,但如今都不在邺城,待我遣人去颍川送几封书信,盛赞明公求贤之心,邀请他们来邺城。”

  荀谌有些意外的看向郭图,有些不明白为何郭图不举荐郭嘉。

  但很快,荀谌又恢复了平静,向袁绍拱手道:“明公,我兄长近日会抵达邺城。”

第155章 王佐之争,郭嘉计说荀

  邺城歌舞坊。

  琴声优雅,舞姿优美。

  觥筹交错声,此起彼伏,一片奢靡欢乐之景。

  二楼的雅间中,青衫舞女舞动长袖,仿如谪仙降凡尘。

  两名儒生同席而坐,但一人放浪形骸,一人正襟危坐。

  正是刚来邺城不久的荀和郭图府中暂住的郭嘉。

  “奉孝,每次见你,你都得让我在歌舞坊请你赏舞饮酒,如此放浪形骸,如何能让人赏识?”荀不太习惯来这种歌舞坊,语气有些无奈。

  郭嘉却是驾轻就熟,时不时向舞女吆喝。

  见荀似有埋怨,郭嘉却是轻笑:“这不是正好缺钱嘛?公则兄又吝啬得很,只肯给酒喝,死活不肯请我来一回。”

  荀扶额道:“郭公则要求名,岂会跟你一样留恋于歌舞之地?以你之才,按理说早该被征辟,又怎么会缺这点钱?定然是你嫌弃政务繁琐不愿出仕。”

  郭嘉也不狡辩,坦然笑道:“我不擅长政务,只擅长出谋画策,道尽这世间的大势小变。自然也就不会被征辟了。”

  荀目光炯炯:“奉孝,韩文节不能用人,你不被征辟倒也不足为奇;但袁使君素有惜才之心,如今已经去沮公门前延请了三回了。”

  “你若展现些才学,袁使君必然视你为肱股。”

  郭嘉眼睛一斜,语气多了三分鄙视:“文若兄,你莫要来欺我!你要真认为袁使君能成大事,又岂会请我来这歌舞坊饮酒赏舞?”

  “听郭公则说,袁使君可是待你如上宾,语气颇有不服之意呢。”

  荀出身颍川荀氏,是先秦荀子之后,历经秦汉传至今日,可谓是家学渊博。

  荀氏有荀淑被称为神君,知名当世,荀淑的八个儿子更是被称为荀氏八龙。

  中常侍唐衡本来想将女儿嫁给汝南傅公明,结果傅公明压根不娶,大丢面子的唐衡于是让荀绲挑了个儿子来娶自家女儿。

  那个时候的荀才两岁,以至于荀自幼就遭人讥讽。

  但也正因如此,心有傲气的荀在年少的时候就有了才名,南阳名仕何见到荀,更是惊叹荀有“王佐之才”!

  荀能跟郭嘉这样放浪形骸的儒士为友,也是看到了少年时的郭嘉,虽然人穷但志气不减、以落魄之身学得一身本事,跟荀少年时遭逢讥讽而发奋学习的经历颇为相似。

  即便名声有污,但只要有才名,依旧能为世人所尊敬和钦佩。

  而袁绍也是看重了荀“王佐之才”的名声,才会待荀如上宾。

  然而,荀在袁绍麾下却是很尴尬。

  荀迁宗族来邺城,本来是受韩馥邀请的。

  结果来邺城一瞧,韩馥将冀州让给袁绍了,麾下如许攸、逢纪、郭图、荀谌、辛评、辛毗等人,还都是在袁绍入主冀州的过程中立了功劳的。

  那荀来了,是位居高位呢,还是屈居人下呢?

  这是个很尴尬的问题。

  更令荀难受的是,袁绍喜欢听谋士们献策,但自个儿没个主见。

  这刚立足冀州,麾下几个谋士就分成了至少三个派系!

  心情郁闷的荀,于是来寻郭嘉解闷。

  然后郭嘉就将荀给拉歌舞坊喝酒赏舞了。

  对于郭嘉而言,难得见到荀心情郁闷的时候,此时不宰,更待何时?

  “奉孝在冀州待了这么久,可有见过什么英雄人物?”荀被郭嘉说中了心中事,端起酒樽饮酒解愁。

  郭嘉坐起身,伸了个懒腰,打了个哈气:“若说这英雄人物,倒是见过几个了。但一想到今日回去,孤床冷暖无人知,我这心中颇为惆怅啊。”

  荀眉头紧蹙,下意识的握紧了手中的酒樽:“奉孝,我有一妹,颇为贤惠。倘若你能自此收心,将其许配给你也不是不行。”

  “千万别!”郭嘉打了个寒颤:“你荀家的规矩我可招呼不起啊!这天下俊杰很多,没必要让令妹跟着我受苦。”

  “这家中孤床冷暖无人知,但这里却是个好睡处。”

  奉孝这家伙.....

  荀无奈轻叹:“我会付账的。”

  郭嘉抚掌大笑:“还是文若兄痛快,不似郭公则那般吝啬。要说这英雄人物啊,首推两人!”

  荀微有惊讶:“竟然还有两人能入奉孝之眼,这倒是令我好奇了。不知这两位英雄人物,都是何方俊杰?”

  郭嘉举起酒樽,微微一笑:“这第一位,当属青州牧刘备刘玄德!”

  “虽然有汉室宗亲之名,但在被宗正卿定宗族世谱前,刘备也只能算是宗室后人,也没有爵位封地。”

  “甚至有传闻,刘备以前是靠织席贩履为生的。”

  “但这样的出身和家世,却能跟右北平太守公孙瓒为友,还同时拜入了大儒子干公门下,麾下更有关羽和张飞两个有万人敌之勇的壮士死心塌地的追随。”

  “自高唐县遇北海康成公之子郑显谋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刘备先是由高唐县尉成为高唐令,再受让了平原相、受平原王赏识成了平原王的外甥女婿,随后平定青州黄巾之乱,焦和死后被推举为青州刺史,如今更是由长安朝堂正式册封为青州牧!”

  “倘若仅是如此,只能算仕途顺畅,还称不上英雄豪杰!”

  “然而,刘备却是在出任青州刺史期间,做了一件至今都令我觉得不可思议的大事。”

  “他竟然受降了五十万的青州黄巾饥民,然后向毗邻州郡国或借粮、或买粮,要彻底安顿这五十万饥民!”

  “单这魄力,就足以称之为英雄豪杰!”

  荀震撼不已:“五十万的黄巾饥民,不让他们自身自灭,也不让他们流窜青州之外,这等魄力,非常人能及!”

  “的确是个英雄人物!”

  郭嘉轻笑摇头:“可惜了,若文若兄早来一段时间,这青州还能有你的位置。但现在,文若兄去了青州跟待在邺城没什么区别。”

  对于荀这个好友,郭嘉是非常了解的。

  说庄重点,是要寻一个能成就大事的明主。

  说通俗点,是要寻一个能委以重任的明主。

  用鸡头凤尾有些侮辱荀的才能了,但荀要辅佐一方雄才,必然是要当凤头的!

  王佐之才,若无王,何来佐?

  郭嘉说青州没有荀的位置,是因为青州有郑平在,短时间内荀的才能几乎是得不到发挥的。

  除郑平外,还有刘惠、赵昱、张昭、张等当世英才。

  即便刘备再敬贤,也不可能荀一去就让荀位居众人之上。

  那荀在青州和在邺城,又能有什么区别呢?

  荀目光微凛:“那另一个英雄人物又是谁?”

  郭嘉将酒樽的酒水一饮而尽,眼中多了几分惊叹:“另一位,便是谯县曹操曹孟德。”

首节上一节160/4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