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1979从山民到首富 第174节

  自己乡下生活的也没啥感觉。

  稍稍感慨了一下,宋朝阳去洗漱了一番。

  坐在了床上后开始照例盘坐观想。

  不过坐了一会儿,他才发现这里并不是坟地,阴气根本就没有那么强。

  从那个状态里退了出来,宋朝阳决定睡觉。

  这还是第一次在青松湾以外的地方睡觉。

  也不知道在这里睡一觉,预知梦的内容到底会提供什么信息?

  会不会发生某些改变?

  想到这里宋朝阳有些期待起来。

  关掉灯盖上被子,宋朝阳闭上眼不一会儿进入梦乡。

  预知梦如约而至。

  第一个梦里,上次抢劫王亮老爹的二流子朱枭终于凑够钱,准备开窑厂了,不过今晚他小弟和情妇卷走了他所有存款,跑路去南方了。

  第二个梦里,何超喝酒开车撞进街边一家商铺里,早上醒来后发现自己在医院里,左腿已经截肢。

  第三个梦里,孔凡给杂志交给了老婆看,听到是宋朝阳写的,孔凡老婆又发现是儿童杂志,直接选择了不看,不过后来发现周围好些人都在讨论这个葫芦书,她悄悄摸摸的又拿着看了一遍。

  第四个梦里,林勇造黄谣,说苏玉三十几岁的寡妇看上了年轻力壮的宋朝阳,谣言在小范围传播。

  第五个梦里,陈江涛看到宋朝阳的小说,以为是重名。

  第六个梦里,宋朝峰身上屎味儿难除,周围人对他产生厌恶情绪,他开始疯狂洗澡。

  第七个梦里,省动物园需要动物,请求各县提供熊猫,金丝猴,等各种动物。

  第八个梦里,勘探队在县城一个公社田里发现天然气,决定继续再周边继续勘探。

  第九个梦里,钱教授的朋友收到信,开始帮他走动。

  第十个梦里,第三期追印《儿童杂志》出版,该三次追印事件被全国性报纸《新青年报》报道。

第133章 租三年,绿的发光,总编带来的新合

  同

  第二天早上刚从床上醒过来,宋朝阳就听到外边稀里哗啦的雨声。

  他朝着窗外看去,发现这会儿天色昏暗,外边大雨倾盆。

  之前的预知梦里只是说了青松湾附近要下雨。

  没想到这场大雨下的范围还挺广,连县城这边都被包括了进去。

  昨天天黑之前,县城上空都还没多少云彩。

  结果一晚上的时间,外边就酝酿出了这么大一场雨来。

  看了一眼墙上的时钟,已经是早上七点过八分。

  从床上起来,宋朝阳原地活动了一下。

  这床比自己家的床要软得多,睡了一觉感觉腰不太舒服。

  宋朝阳这会儿感觉自己,颇有一股山猪吃不来细糠的即视感。

  洗漱一番后,宋朝阳穿上了稍微厚一些的中山装,推开门走出了房间。

  外边的雨下的很大,要想出门还得去借把雨伞才行。

  东方出版社的总编要临近中午才到,宋朝阳趁着这段时间刚好去外边把房子的事情可以搞定。

  就在宋朝阳,打算去找招待所的前台这把雨伞出门的时候。

  金编辑就已经拿着个饭盒提着一口袋油条过来了。

  见到宋朝阳后,他立马招呼他吃早饭。

  这都是他从外边带过来的。

  宋朝阳没想到金编辑服务这么到位,一大早的居然还给自己送早餐。

  “你也太客气了吧,我自己出去吃就行了,很麻烦你一大清早的……”宋朝阳接过金编辑递过来的饭盒和油条对着他说道。

  金编辑摆摆手说道:

  “没事儿,没事儿,你现在可是我们出版社的大功臣,别说是给您买早饭了,就是给您亲手做,我都愿意。”

  “你是不知道昨晚《儿童杂志》省上又印刷了第3次,今天早上五点过,就已经到新华书店和各个报刊亭的。”

  “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盛况。”

  “光是你写的这期,就已经创造了咱们出版社好几个记录了。”

  “我估计后面的几期出版社会直接加大印刷量,一次性多投一些到市场上。”

  两人一边说一边又重新回到了宋朝阳住的房间。

  除了带过来的油条,饭盒里还装了新鲜出炉的豆浆。

  金编辑的衣服兜里甚至还塞了两个煮鸡蛋。

  这早饭的营养搞的还挺丰盛。

  宋朝阳邀请金编辑一起吃。

  对方却说自己已经吃过了。

  这次就是专门带早饭过来的。

  宋朝阳吃上早饭后,又和金编辑说了自己今天打算出去办事。

  金编辑也没问他干啥,只是让他中午的时候一定要回来。

  离开的时候,给自己的雨伞留在了宋朝阳这边。

  结果金编辑刚走,吴编辑又过来了。

  这次他带来的是一张报纸。

  正是全国性的报纸《新青年报》,和昨晚宋朝阳预知梦的内容一样。

  报纸上一个小篇幅报道了《儿童杂志》最新一期连续三次印刷的事情。

  虽然只是很小的一个篇幅,但是这可是全国性的报纸,排面可比省级的杂志要大。

  老吴高兴的不得了。

  说这还是头一次东方出版社的信息,上这种全国性的报纸。

  这算是给出版社长脸了。

  宋朝阳倒是没觉得有太大的波动,毕竟那个版面确实小的可怜,影响力并不会太大。

  不过看到吴编辑这么高兴,知道这事对于他们出版社象征意义更大。

  也算是省级的出版社第一次被这种大报给注意到。

  给吴编辑送走了之后,宋朝阳继续吃起了早饭。

  接下来倒是没有其他人过来打扰他了。

  宋朝阳吃过了早饭将饭盒洗了洗,然后送到了楼下招待所前台。

  接着就打着伞走了出去。

  这会儿的雨比刚才小了一些。

  到了上班时间,路上的行人也多了起来。

  他到大门的时候还和老覃头打了个招呼,问了一下门面房的具体位置,然后就打着伞上了街。

  下雨天的城市里倒是要比乡下好一些,走在水泥路或者石板路上,倒是不用担心陷进泥巴里。

  宋朝阳去的第一个地方是附近的邮电局。

  这会儿还没上班时间。

  不过大门前已经有好几个人在排队了。

  有些人是等着寄信的,有些人是等着打电话发电报的。

  大概就在门口等了几分钟,到了上班时间。

  几个人便走了进去。

  宋朝阳把信寄出去之后,正要离开的时候,还遇到个过来领翻译费的。

  是个二十七八岁的男子,穿着中山装,头发梳的一丝不苟,手上还有一块明晃晃的手表。

  邮电局里的人对他格外的客气。

  办事的人员还夸他非常有水平,居然能够翻译单价千字一块八的。

  六万字直接到手一百零八元。

  男人还非常骚包的在柜台前将钱全部数了一遍。

  接着才出门上了一辆吉普车的后座,在大家羡慕的目光中,绝尘而去了。

  等到他走了之后,有人好奇的对邮电局的工作人员打听这人到底是谁?

  刚才给他办事的那个女工作人员,一脸崇拜的说,这个人是某某单位的年轻科长。

  前段时间刚离婚,现在不少姑娘都盯着他呢。

  好嘛,谁说现在没什么离婚的?

  这不又是一个嘛。

  听到这话其他人顿时来了兴趣,开始八卦起来。

  宋朝阳倒是对这些花边新闻没什么兴趣,打着伞就离开了邮电局,直接奔着城南初中方向而去。

  路上宋朝阳还路过了一个报刊亭。

  在报刊亭架子上第1次看到自己那期《儿童杂志》。

  他也忍不住花了8分钱买了一本。

  这个可以拿回家留作纪念。

  就在宋朝阳买了之后还没走远,就来了好几个小孩子,拿着钱要买葫芦书。

  老板熟练的就给他们一人拿了一本《儿童杂志》。

  宋朝阳也实在是没想到这都出到第三次追印的版本了,依旧还有这么多人来买。

  下雨天也没抵挡这些孩子们购买的热情。

  宋朝阳一路往前,转过一个街道后,远远的就看见城南初中的校门。

  这会儿还是暑假时间,学校大门紧闭。

首节上一节174/18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