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1979从山民到首富 第160节

  听到这个消息后,方岩立马拿起电话,找其他部门的人开会。

  看看是不是马上追加印刷,继续投放市场。

  大概也就用了半个小时不到的时间,在下午3点之前,所有高层干部一致同意追加印刷杂志。

  全省主要县市,要在明天早上之前补充上足够的杂志。

  现在这可是一个巨大的机会,可不能就此止步。

  既然市场反响这么好,那就必然需要追加印刷。

  赚钱只是其中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可以把这个故事让更多人能看到。

  方岩就在刚才生出了野心,他要趁着《阿童木》被翻译出来之前让《葫芦兄弟》先抢占市场。

  既然大家都是比拼故事性,那么就属于同类型的题材。

  有句话叫一步先步步先,谁先抢占市场那么谁以后的文化影响力和商业价值就更大。

  特别是在这个竞争还不算激烈的时候。

  先入场者为王。

  他还记得和《阿童木》一起入场的还有霓虹国的一个手表品牌。

  这是一套组合拳。

  之前他没办法,现在他有了些想法。

  他一拍脑门儿对着自己的助理说道:

  “对了小周,联系下咱们榕城的零食厂,牛奶厂和饮料厂,问问他们有没有兴趣在咱们儿童杂志上投广告。”

  小周一愣,不过马上又明白了,过来立马点头道:

  “好,我马上去问问。”

  方岩看到小周离开后,他重新坐回了自己的位置上。

  然后打开了自己那个红色的抽屉,将宋朝阳的档案拿了出来。

  快速的拿起钢笔在上面又添了几个字“单行本、连环画、动画片”

  ……

  另外一边,金编辑在接到电话后,立马也拿出了宋朝阳的档案。

  快速的找到了宋朝阳的地址。

  看到青松湾几个字后,他马上就在地图上找了起来。

  然后发现并不算太远后,松了一口气。

  接着他马上就叫上了同事吴编辑,告诉他这会儿去县城新华书店和报刊亭去看看。

  吴编辑当时还有些莫名其妙,不过金编辑把街道上面电话的事情说了一遍后,他顿时也明白的过来,肯定是宋朝阳的童话故事卖爆了。

  要不然方岩肯定不会这么急着见人的。

  也只有这个可能,没有其他可能了。

  他们下楼后本来打算走路出去的,后来想了想决定还是开车更加快一些。

  当然最先去的地方就是隔着他们这里最近的新华书店。

  等到一到书店里,却发现书店的《儿童杂志》居然还是上一期的。

  “咋的?我们这里没到货?”吴编辑有些莫名其妙。

  金编辑却想到了一个可能性,他嘀咕到:

  “不能是全卖光了吧?”

  吴编辑摇了摇头,对着金编辑说道:

  “销量再好也不能全卖光了,这才几点钟啊?”

  金编辑想了想,觉得也有道理。

  这才10个小时不到就卖光了,显然是不科学的。

  不过他还是决定问一问店里的店员到底是什么情况。

  就在他们去问的时候,刚好就见到有孩子在柜台前询问店员最新一期的《儿童杂志》。

  那孩子对着店员说道:

  “就是那个画着葫芦的那一期。”

  “有山神和穿山甲的那个,我同学中午在你们这里买过。”

  店员对着那孩子说道:

  “不好意思小朋友,你说的那是儿童杂志最新一期的。”

  “那个已经卖光了,如果你们想看的话,前几期的我们这里都还有存货。”

  “或者你找有的同学借着看看。”

  “你们怎么就这期没有了?”那孩子有些不乐意的问道。

  “因为这样的小朋友太多了。”店员有些无奈的说到。

  他也不知道这群孩子到底是怎么的,一传十十传百好像每个人都得有一本似的。

  搞的他都有些好奇,这一期到底说的是什么故事?怎么大家就像着魔似的过来购买。

  虽然一本才八分钱,但是这销量也太好了吧。

  “那我可以提前在这里订吗?”

  “下一期出来,给我留一本。”那个孩子不甘心的对着店员问道。

  “当然可以,不过要交一年的钱哟。”店员没想到这孩子还挺执着。

  孩子挠了挠头问道:

  “那得多少钱?”

  他这个年龄算起账来还要掰手指头,就连书上的字都认不全。

  不过还好《儿童杂志》有拼音标识,整个故事他还是能够看懂的。

  店员对着他说道:

  “一个月4期。一年48期,订一年一共3块8毛4。”

  小孩听到价格后顿时有些被这巨款吓到了,不过还是坚定的说:

  “那我回家去找我妈要钱,待会儿我就过来订。”

  等到了小孩一阵风似的跑走了,金编辑和吴编辑这才明白怎么回事儿。

  原来真的是卖光了。

  两个人感觉有些不可思议,面面相觑。

  “我知道应该会卖爆,不过没想到是直接卖光。”吴编辑嘀嘀咕咕的说道。

  这时候他还在回想,自己当初第一次看到《葫芦兄弟》第一段文字时候的反应。

  人家好像确实有卖光的资格。

  现在市场上没有比他写的好的儿童故事。

  这听起来卖光有些夸张,不过好像一切都在情理之中。

  “走走,老吴,咱们再去看看附近的报刊亭。”

  金编辑这时候已经拉着吴编辑直接往外走,迫不及待的想要证实一下是不是真的到处都被买完了。

  ……

  政府家属大院。

  孔祥站在门口,一个中年干部一样的人从车上下来,小跑着到了他面前:

  “孔老!”

  “你说的《儿童杂志》最新一期的我找了下在市场上没有找到。”

  “不管是书店还是报刊亭,据说都在中午的时候全部卖光了。”

  “卖光了?”孔祥有些诧异的看着中年人,仿佛以为是自己听错了。

  中年人点了点头:

  “嗯,就连他们自己都没见过这么快被卖光的杂志。”

  说罢他又从自己的公文包里拿出了一本:

  “不过我还是在同事家孩子手里借到了一本。”

  “您瞧瞧,就是这个,孩子们现在的黑话叫葫芦书。”

  “我看了,这个就是最新一期的。”

  说话间他已经递到了孔祥面前。

  孔老爷子结果杂志看了一眼,见到封面上写的的字,他点头到:

  “嗯,没错《葫芦兄弟》就是它。”

  中年人对着老爷子说道:

  “这杂志现在火的很,有些大人看了都说写的好。”

  “不过就是没写完,据说是连载故事,一周一册,只能慢慢追。”

  “没想到您老也好这一口。”

  孔祥听到后笑了笑,对着中年人说了声谢谢,说自己看完了马上就让他还回去。

  中年人笑呵呵的说道:

  “没事儿,您慢慢看,那孩子我已经给他买了好些吃,这才借过来,你要是还快了,我可亏的慌。”

  说完后他和孔老爷子打了个招呼,便直接回了车上。

  然后一溜烟的离开了这里。

  等到人离开后,孔祥带着杂志回到了自己家里。

  到了书房打开台灯他翻开了杂志的第1页。

  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目录和彩色的葫芦藤。

  接着往下翻,就是《葫芦兄弟》的第一页。

  他在上面看了一眼,果然在一旁写着作者:宋朝阳。

  他嘀咕道:

  “好小子,连个笔名都不取,真觉得自己能够一书成名?”

首节上一节160/18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