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四合院:年代弄潮儿 第115节

  “好小子,乔娜说晚上有人请她吃老莫,原来是你个老小子,都不带我啊!”

  王援朝憨厚一笑,连忙又点上火:

  “这不是不知道您在家呢么!”

  乔齐吞吐了一口,道:

  “丫的不知道你齐哥天天在家啊!是有信心过我这关了?我们家乔娜,可是海军大院之花啊!”

  王援朝只得继续憨厚道:

  “齐哥,我和乔娜只是好朋友,没到您想的那一步。”

  烟雾缭绕中,乔齐的目光也看不清楚,过了一会儿,意味深长道:

  “乔娜长这么大,第一次跟人在外面吃饭这么晚才回来。

  她一直嫌弃我们这些大老粗,喜欢文化人。

  我能看得出来,她蛮开心的。

  我父母不在家,我就这么一个妹妹。

  话说长兄如父,你懂的。”

第133章 都看命吧!(二合一)

  王援朝沉默了一会,道:

  “齐哥,我也有妹妹,我懂的,我不会伤害乔娜的。”

  乔齐拍了拍王援朝的肩膀,正要说什么,乔娜已经冲了出来:

  “哥,你干嘛呢,趁我不在欺负人呢?”

  乔齐哑然失笑:

  这胳膊肘拐的也太快了吧??他只是叮嘱王援朝别乱来,别伤害到他妹妹,结果,妹妹这就护犊子了?

  他又看了一眼王援朝,眼神里已经有了些许嫉妒和冒火,连带着手掌的力气,都变大了:

  “下次喊吃饭,可别忘了叫我!”

  乔娜嘟着嘴,十分不爽哥哥这个硬插过来的电灯泡,有乔齐在,她还怎么和王援朝窃窃私语的咬耳朵呢?

  她两手抬起书,就敲在了乔齐背上,道:

  “你怎么不请人家吃饭?哦,忘了,哥你还没工作,还不能挣钱呢!”

  乔齐气的手都抖了:

  “~~”

  乔娜对哥哥的动作视而不见,将书册递给了王援朝,道:

  “看完了记得还我啊!”

  王援朝双手郑重接过,小心抚摸着,珍重的放进挎包,乔齐也就着路灯看的一清二楚,妹妹好大的胆子!?!等会回家一定要好好问问!!!

  看到王援朝如此珍视,乔娜心满意足的拍了拍手,道:

  “行了,时候也不早了,早点回去吧,路上小心啊!”

  王援朝跟二人告别,他一离开,乔齐就夹着乔娜回了屋。

  “你怎么能将爸的书给人呢?”

  乔娜好不容易挣脱乔齐的铁钳,活动了一下筋骨,气呼呼道:

  “借,借!再说了,援朝是我朋友,借书给人看看,怎么啦?您还好意思叫人请吃饭呐!摆在家一天天的,您看么?”

  乔齐瘪了又瘪嘴巴,挤出几句话:

  “那是内部刊物,机密,传出去影响很坏的,对咱爸不好。”

  乔娜拍了拍胸脯,道:

  “放心,援朝知道轻重的,我都跟他特别关照了。他一个人住宿舍,又不会传出去的。

  再说了,等你开了春去了部队,家里可就我一个人了,我不得找个人多多关照我?”

  乔父给他弄了个海军新兵的机会,特别难得。这年头高官子女参军,还是要特别注意影响的。

  乔齐只能跟妹妹告诫道:

  “文化人心眼子多,我刚刚跟他聊了聊,他对你,意思不是那么大。”

  乔娜不以为然:

  “我们才聊过几次而已,多往来几次,大家熟悉了,就好了啊。再说了,我还比他大三岁呢。他心里有压力,我得理解。如果我再给他压力,那说不准,连朋友都没得做了。”

  乔齐有点无语,实话讲,他对王援朝感官真的十分一般最多也就是有点才华而已嘛。但妹妹就跟上了头一样,怎么都有理由维护那小子。

  他只得无奈的进了自己房间,到时候去部队了,一定要安排大院里的人,把妹妹照看好了。

  

  景山公园

  王援朝和柳启锦一家,应约相聚。

  柳父柳和清,温文尔雅;柳母王丹凤,姿容过人;至于小美女柳启锦,反而蹙眉忧虑如西子。

  王援朝一眼就看到了这家人。

  而美目四盼的柳启锦,也迅速的发现了王援朝,快走了几步,甚至小跑了起来,迎了上去。

  柳氏夫妻也快步跟了上去。

  他们听女儿说了王援朝年轻,没想到这么年轻。

  他们也是没办法了,《文汇报》在11月份,发表了一篇《评新编历史剧》,据说得到了老人家的肯定。

  《桃花扇》,也是讲述历史的电影故事啊!

  之前的瓢还没按下去,这边又冒出来了更大的瓢,这还得了?

  于是大女儿之前说的,首都有一个不知道靠谱不靠谱的人,他们也不得不尝试联系起来,然而一直联系不上。

  最后没办法,觉得人家说的是只跟大人谈,只好等女儿考完试,就坐火车直奔这边而来。

  一碰面,王援朝就微笑着一一颔首打招呼道:

  “柳先生,王太太,柳姑娘。”

  柳家人也热情的回以招呼,柳和清道:

  “援朝同志,我这么称呼,不冒昧吧?”

  王援朝笑道:

  “称呼而已。我也是没想到柳先生伉俪会亲自过来。”

  柳和清说话,让人如沐春风:

  “我们也想早点来拜会援朝同志,但小女学业繁重,一直没能抽的开身。我们栖居东方饭店,不知道援朝同志有没有空,一起吃个便饭?”

  王援朝摆摆手,道:

  “罢了,不管怎样,就一句话的事情。不用讲究那些客套。三十六策,走为上策。”

  柳家人齐刷刷变脸。

  这“走”,可不是简单的走啊!得漂洋过海,得远离故土了吧?

  王丹凤忍不住了,小心翼翼道:

  “援朝同志,不至于如此吧?”

  王援朝摇了摇头,道:

  “言尽于此,言尽于此。多说无益,多说无益。”

  柳和清焦急起来,四下张望了一番,道:

  “援朝同志,您让我们走,总得给个理由吧?”

  可不?柳家家大业大,王丹凤更是知名影星,因为一个小孩的话就背井离乡,岂不荒诞可笑?

  王援朝从包里拿出一本内参,翻开到有书签的几页,道:

  “你们自己看!”

  柳和清接过内参,夫妻俩看到了内部的讲话,对于一些运动、路线的点评,等等。看完了,柳和清疑惑道:

  “应该,不至于吧?”

  王援朝也没法多说什么,毕竟,谁想到后来会那样?

  他麻溜的收回内参,装回书包,道:

  “除此之外,别无他法。早走,还能走,晚走,就走不了了。

  我也知道,大家萍水相逢,非亲非故,这种建议,十分沉重。

  我知道你们有自己的判断,我也只是看在柳姑娘的面子上,给你们的最大提醒。

  这种事,看命吧。”

  王援朝说的如此斩钉截铁却又一副听之任之的态度,让柳和清夫妇俩面面相觑。

  这人不是来要好处的?至少要好处的,说话不是这个套路。

  那是,看上大闺女了?

  小伙子模样不错,才华也有,在首都,想来背景也不浅,也不是不可以。

  但柳和清还是小心的用右手食指指了指天,试图再确认一下,道:

  “援朝同志,跟上面……”

  王援朝面色一凛,道:

  “我就是一普通人,因缘际会多了解了一些信息,仅此而已。该说的我都说完了,我还有任务在身,柳先生,王太太,柳姑娘,恕我先行告辞了!”

  他拱了拱手,快步离开了。

  脚步匆匆,内心祈祷:能说的我真的都说了,你们走不走,看命吧。

  柳家人看着匆匆而来,匆匆而去的王援朝,陷入了思维的懵懂,这到底啥情况?这会也就是挨了批判吧,也就是要经常检讨而已,对方居然直接劝自家走人?

  是欲擒故纵,还是?

  不过,电话一直没接通,是自家主动跑过来的,也不像。

  柳和清对着大女儿道:

  “这位援朝同志,是不是创作了《爱我中华》?”

  大女儿看向母亲王丹凤,王丹凤道:

  “对方确实在铁路文工团工作的话,那么应该就是了。我们要听么?”

首节上一节115/1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