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1974,开局送老婆 第136节

冷灶不烧,现在却想着捡现成,世界上哪有那么多便宜等着你去捡。

顾二爷的语气很平和,但这话却说得很透彻,不要指望他去找李书阳要工作,丢不起这个人。

“二叔现在一个工作对于李书阳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只要他一句话就行,虽然以前我们的确对他们兄妹没什么照顾,那时候不是家里困难吗。

他李书阳那么大的生意塞两三个人不是轻轻松松吗。”

顾兵看向自己二叔不解的说道,虽然他们对李书阳兄妹三人没照顾,自己二叔可是接济过李壮的。

要是自己二叔去说肯定能行,到时候他们兄弟几人都能去上班。

“厚颜无耻,他生意再大是他的事,跟你们有什么关系,是你们帮他把生意做大的吗?

我不想听见这个话题,以后也少来我这边了。”

顾二爷放下了碗筷,说完转身回了自己屋。

一个村子住着李书阳又不是不知道他们顾家什么个情况,为什么不请顾家众人去干活。

因为他那边有什么事都是李家众人跑前跑后的,不管是房屋修缮,还是自留地种粮食,李书阳在景市上班的那段时间,王梦然在家干不了这些活。

都是姓李的众人与王家兄弟抢着干,人心都是肉长的,谁对人家好人家心里有杆秤。

当初周兰请顾家几兄弟过去帮李书阳修缮房屋,李书阳分家在即,马上就要娶媳妇了,他们呢觉得自己上工都累得够呛了,摇头拒绝了。

而李明海只是听说,周兰没有请他,带着人不声不响就把事情给弄好了。

第191章 年关将近

“明海。”

李书阳走到了摩托车旁后又停了下来。

“咋了小叔?”

李明海不解的看向李书阳,不知道李书阳有什么事要交代。

“你们家生意咋样,一个月收入多不多?”

李书阳看向李明海问道。

码头那边除了李书阳仓库那二十多个人是有食堂吃饭的之外,其他仓库也陆续学着李书阳置办食堂了。

这对于李诞他们来说冲击很大。

“听李诞说现在每天能挣十来块钱。”

李明海笑道。

当初刚开的时候一天能挣几块钱,现在基本稳定了,两家每天都能赚十多块。

“有收入就行,要是李诞不想做生意了就来跟我仓库上班,李家村这边以后可能要挑一个负责人出来管理蔬菜。”

李书阳看向李明海说道,提前给李明海透露一点风声。

这次去到香江那边与霓虹合作基本八九不离十,霓虹从其他地方的采购远远比不上从这边拉回国近。

只要价格合适李书阳肯定是会答应的。

李明海听懂了李书阳的意思,让李诞跟着在仓库学习一段时间的管理,等时机合适直接来李家村当这个管理。

“那感情好,今天我去城里跟他说一声,生意让他媳妇找自己妹妹过去帮忙。”

李明海开心的说道。

以前害怕自己生意做不下去,李书阳没有让李诞辞职,毕竟再怎么说未来老了工人的福利还是挺好的。

万一真做不下去,李书阳拿什么赔人家未来的损失,李诞李壮可能不知道未来福利有多好,但李书阳知道呀。

现在时机成熟了,李书阳也不担心生意做不下去了,只要自己不十分高调,不乱来。

凭借着香江的身份这边的生意会一直顺利的过渡到千禧年去,那时候李书阳也能有资本参与到商场中的神仙斗法。

“只要大家向着我李书阳,我也肯定不会亏待大家。”

李书阳转身跨上了摩托车。

李明海就在操场上看着李书阳远去。

李明海觉得李书阳这句担心有些多余了。

如今不管是李家众人还是村里其他人,哪个不盼着李书阳越来越好,家里一个月两百块的收入。

这还没到过年就赚了400块钱了,以前到了过年就是还账,不管是欠大队的还是欠谁的,大账小账,年关三十晚上。

每每到了过年大人们总是愁眉苦脸的,年关来了这句话经常挂在嘴边,过年就像是过关一样难。

一年到头还没把账还清的话,恐怕来年欠的更多。

而现在还没到过年呢,众人都翘首以盼过年早点到来,一年到头为数不多的休息日,家里能一起吃团圆饭。

新衣服新鞋子早早的就给家里孩子给安排上,哪怕是家里不受宠的闺女,那也得有一套。

谁家孩子都有,就自己孩子穿得破破烂烂这走出去脸上挂不住。

李书阳走后没多久,水厂与大棚里的人陆续往家里赶了回来准备吃晚饭了。

“大家吃完饭来操场开会。”

李明海的声音响起,众人一头雾水。

这都多久没全村开会了,不过还是快速吃完了饭往操场赶来。

冬天的天黑得很早,这才刚刚七点,天就开始有些看不清路了,而操场这边一颗昏黄的灯光还亮着,这是在水厂那边接过来的电线。

“今天早上办事处那边让我去开会了,开会的目的就是扩建学习,与适龄儿童需要去上学。

你们也别跟我说什么家里活干不完,需要孩子在家帮忙干活的话题,也别跟我哭穷说负担大养不起。

咱们村可是出了两个大学生,马上就要开始工作的大学生,而且都是女孩子,小姑李梅与李敏都是咱们村走出去的大学生。

孩子上学有什么好处我也不多说了,就像你们拉菜去码头那边拌着手指脚趾都算不清自己应该拿多少钱一个道理。

仓库那边需要什么蔬菜贴在村口你们也是两眼一抹黑,

为什么?

就是因为你们是睁眼瞎,不想让孩子走自己的老路就送去上学。

家里如今收入也不低,要是再走出一个大学生来,那祖坟都得冒青烟。”

李明海拿着话筒朗声说道。

“祖坟冒青烟不是被点着了吗?”

一名年轻人开玩笑道。

顿时李明海脸一黑,走向年轻人就是一拳。

“老子说正事呢,你在这嬉皮笑脸的,扁担倒了都不知道是个一字,斗大的字不认识一箩筐,你还好意思笑。”

李明海说了年轻人几句后又走回台上。

对于上学众人是真的记在了心里,仓库那边每个月需要什么蔬菜,哪一种蔬菜价格高一些他们还真不认识。

每次都得请李永丽或者读过书的老人帮忙读一下,给他们发的宣传手册都拿去当厕所纸了。

后来知道那些宣传册重要后,又厚着脸皮去码头再要一份。

至于李明海说大学生这个话题,除了少部分几家人,一般人觉得上完初中就行了。

“建学校关咱们什么事?”

张大山看向李明海问道。

“当然不关你家的事,你家又没有适龄儿童需要上学。”

李明海白了张大山一眼道。

一句话把张大山噎个半死,到了他这个年纪的人基本都有孙子孙女了,可张虎不但是残疾了,而且名声也不好,家里没钱就是想娶媳妇都难。

原本那些人听到是李家村脸上的笑容瞬间就灿烂了,可一听是张大山家,顿时头摇得比拨浪鼓还厉害。

如今农村没事就喜欢走乡蹿镇的说闲话,尤其没有什么娱乐的这个时期,李家村家里这些媳妇一回娘家就把村里发生的大事小情一股脑全讲了出去。

张大山一家名声都臭到隔壁县了。

众人听到这话笑得特别的开心,没想到自己族长居然这么幽默。

“建学校是大家的事,镇里也没有多少钱补贴,为了咱们孩子上学有个好点的环境,建学校差的钱大家一家补一点。

办事处那边算了一下补得也不多,一家最多十几块钱。”

李明海接着说起了正事。

“为什么要补那么多?”

众人不解的看向李明海。

要知道一大队人家可不少,一家十几块已经是个天文数字了。

第192章 热情

“为什么每家要补十几块钱,这个问题是因为学校不是只建在原来大队的旧址上了。

选择建在临近附近几个村子旁边建,要是还建在大队那边,像黄泥坡这些村子走路都要好几个小时,每天起那么早去读书,就是大人都不一定能起来何况孩子。

不止是咱们村子要出钱,附近的村子都得出钱。”

李明海解释道。

一大队近两千户人家,每家出十几块,那镇里不用补贴都能建好了,离大队近的村子自然是乐意的。

可那些比较远的走路一两个小时的村子能乐意就怪了。

为了将就到每一个村子,自然就得考虑路程的问题。

李明海这边苦口婆心的解释着。

景市。

李书阳看着一车车冬笋运到了码头。

“当家的怎么不让他们洗洗,这样林深他们拿去也不好卖呀。”

王梦然打开一袋子冬笋看向李书阳责备道。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这样带着一点土的竹笋看起来才比较新鲜,那些人就喜欢这样的。

你要是让他们过来自己挖的话价格更贵。”

李书阳笑道。

王梦然都被李书阳给说蒙圈了,人家亲自来这边挖价格还更贵是什么道理。

要是让王梦然带着工人去人家地里采摘送回来的话,一斤还不到一分钱的价格。

“人家又不是傻子。”

王梦然白了李书阳一眼,也不理会李书阳这样做的意义在哪了,这些东西已经都到仓库了,现在洗浪费人工不说,也耽误时间。

首节上一节136/16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