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逆子叛国 第82节

李恪本来已经设计好纸币模版,也是用的自己的头像。

可如今,这个便宜老子都专门来信要求了,那就也用上他的吧!

同时,也是为了能够在大唐及周边国家更顺畅的流通。

毕竟,那可是天可汗!

带头大哥的名头,在周边国家的影响力,可不是盖的。

第114章 宁国货币国际化

在李二的强烈要求下,宁国新推出的纸币上,换用了他的头像。

纸币上的画像,威武霸气,睥睨四海,又不失儒雅睿智。笑容似在傲视天下,胸中似有沟壑万千。

纸币发行不久,就流传到了长安市场上。

李二得知以后,立即派人从内帑拿出十万贯,到长安的宁国银行,兑换了纸币。

纸币有一元、两元、五元、十元。

看着纸币上面雄姿英发、魅力四射的自己,李二感觉:这逆子把我画的很真实嘛!

精美的版面设计,巧妙的颜色搭配,大小适中的尺寸,尤其是上面的头像,为这张纸币加分不少嘛!

这纸币,李二爱不释手!

于是他决定了,以后给文武大臣发赏赐、就用这种!

自此以后,再也不赏赐布帛、田产、黄金了。

俗!那些都太俗!

赏赐就应该赏赐这种,带有自己画像的雅致的纸币。

不仅是赏赐,以后各级官员的俸钱,也要用这种有自己头像的钱!

也好让那些官员们时刻记住,是谁花钱养了你们!你们应该忠于谁!

一连三天,李二没事就拿出这套钱币,看看纸币,再看看银币。

刻有李恪头像的面值是一元、五角、两角、一角、五分。

而有自己头像的面值是,十元、五元、两元、一元。

李二嘿嘿笑道:逆子,老子就是老子,你蹦的再高,还不是我儿子?还不是被我压一头?一张顶你几百张!

大唐名嘴魏征,自从在长乐公主出嫁一事上,狠狠怼了李二以后,就找到了财富密码。

当时,由于李二特别宠爱长乐公主,因此给她准备的嫁妆甚至超过了她的姑姑永嘉公主,于是魏征就火力全开,向李二发起猛攻。

李二怒不可遏,后来皇后安慰了李二,还赏赐给魏征绢四百匹、钱四百贯。

告诉魏征,他做的对,以后要保持,要经常纠正君王的过错。

没想到魏征把这话放在心上了,毕竟一下子赏赐那么多东西,他怎能不上心!

于是,没事就怼李二。

今天也是一样,魏征又抓住机会狠狠怼了李二一顿。

“玄成啊,多亏有你在朕身边,时时警示、提醒,才防止生成大错啊!朕得赏你,重重赏你!”

“朕刚刚得了新钱,都还没舍得花呢!今天就先赏你250元吧!”

随后,直接数了25张十元钞交给魏征。

魏征:……

说好的绢帛、金铜呢?

今天怎么给了一堆纸,魏征觉得有点坑。

“玄成如果觉得还是喜欢铜钱,绢帛,可以用这些钱去买嘛!或者朕下次再赏你。”李二得意说道。

“不不不,臣,都喜欢!呃,也不是!”

魏征看了看手里纸币上李二的头像,疑惑又为难的问道,“圣上,这,这个真的允许臣花出去?”

这上面可是有老大的头像啊,难道回去后不得供起来?

“当然允许!朕还能挡着你花钱不成!”李二摆了摆手。

“臣谢圣上赏赐!”

魏征攥着一沓钱离开皇宫,回了家。

手里放一堆纸,终归是不踏实的,左思右想还是不放心,于是换了衣服就去了东市。

几经打听,他就找到了传说中的宁国银行,想兑换掉手里的纸币。

结果发现,竟然有人专门把铜钱、银元兑换成纸币!

他顿时就蒙圈了!

魏征急忙上前问道:

“这位郎君,你们为何要把自己的银铜换成一堆纸,留着银铜岂不是更安稳?”

柜台边上一男子甲笑道:

“一看郎君就是富贵人家的,不经常自己出来采购吧!”

魏征尴尬点了点头。

他毕竟是朝廷大员,家里自会有部曲、奴仆安排好一切,哪里用他费心了。

那人继续说道:

“经常采买的人都知道,以前觉得把布帛换成铜钱,去采购时就很便捷了,可后来有了银元,发现银元比铜钱还要便捷!如今的纸币却比银元还要更便捷!”

另一名要兑换的男子乙也说道,“是啊,习惯了便利,谁还愿意再退回到以前!?”

又一人丙也接着说,“这铜钱和银元,带在身上,沉甸甸的,累人不说,叮当哗啦的,还招贼!哪有纸币好!”

丁:“说的是,需要大量采购时,即便是银元,那携带、运输起来,依然很不方便,要找车拉,招摇过市的还得找人护送!”

戊:“还有啊,如果是铜钱、银元,磨损太多的话,你拿去使用,都没人愿意收,会怀疑你故意克扣上面的铜银,那这钱你就亏了!”

“纸币就不一样了,如果破了,你随时可以到银行兑换。不会让你平白损失。”

……

众人七嘴八舌的说着各自发现的纸币的好处,本来要把纸币兑换成铜钱、银元的魏征,趁大家不注意,灰溜溜的跑了。

接着,怀揣纸币到东市转了一圈,遇到的商家竟然全都毫不迟疑的接受了。

一番尝试下来,魏征觉得:嗯,纸币果然很香!

不光赏赐了魏征,李二还把其他该赏赐的大臣赏赐的物品也换成了,带有自己头像的纸币。

各级官员在领到俸钱后,也亲自尝试着去使用纸币购买物品,得到每个商家毫不迟疑的接受后,他们也逐渐接受了宁国货币。

就这样,大臣们在李二的瑟赏赐中,在受第一波吃螃蟹人影响下,尝试并逐步接受了纸币。

而大臣们在普通百姓们的世界里,那可都是仰望的存在!

百姓们见到,连大臣们都在使用宁国纸币,这还能有什么好担心的?

于是,从李二,到大臣,再到百姓,纸币在大唐形成了一股由上到下的普及风潮。

不光大唐如此,在高句丽、新罗、倭国也都是如此。

其他国家看到,天可汗的头像都在这钱上呢,这钱绝对靠谱!

并且大唐人都在使用,自己为什么还要用以前笨重的铜钱!?

换!必须换!

就这样,利用李二的一个头像,借助他的影响力,让宁国的货币迅速在大唐流通开来。

而后,又借助大唐在周边国家的影响力,让宁国货币又迅速在周边国家流通。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接受银元和纸币,市场流通的大量铜钱被换成了银元和纸币,而周边各国的铜钱无声无息的快速流向宁国。

各国市场上铜钱的数量减少,交易带来了不便,对宁国的银元和纸币就更加需求。

不然的话,就会导致自己国内货币的短缺,自然会引起物价的急剧下跌,百姓财富缩水。

那么,为了维持稳定的市场,为了方便百姓的日常交易,进一步引进宁国的银元和纸币,已经成为必须要做的事,而不是想不想做的事。

此时继续大量引进宁国银元、纸币,已经属于饮鸩止渴。

除非各国自己也发现了大型的银矿、或者,有更高效的采矿技术和提炼技术。

不然的话,就只能乖乖使用宁国货币。

就这样,各国铜钱在市场上的位置,正一点点被宁国的货币替代。

第115章 出现假银元

当李恪沉浸在宁国货币在各国大行其道的喜悦中时,却接到消息:

幽州、洛阳、扬州出现到了假币。

“这模仿的也太粗糙了吧!”看着妙蝶拿来的几枚“银元”,李恪一阵无语。

“而且,这头像,你看看,把我刻的这么丑!”说着,李恪撇了撇嘴。

“妙蝶,你家阿郎要是这么丑,你还跟不跟他?”李恪说着,把一元到五分的几枚“银元”一一摆到桌子上。

“不跟了!要是这么丑的阿郎,婢子老早跑了!”妙蝶一本正经的说着,然后又很自然的站到李恪的背后,开始捏肩膀。

“滢滢你呢!”

“啊?可以跑吗?怕是跑不掉吧?”

说完,妙蝶和萧滢两人咯咯娇笑。

“小金,你呢?”

金胜曼低着头,扭捏说道,“只要是那个能做出断句符与切音符,又会写诗作词的王上,奴不在乎样貌的。”

一句话惹的妙蝶和萧滢笑的前仰后合。

虽然金胜曼完全无障碍和大家沟通,但妙蝶和萧滢毕竟是和李恪一起长大的,更了解李恪的性格。

此时李恪这么问,也就是气愤又郁闷,趁着没有臣属们在场时的自嘲和玩笑罢了。

没想到这个金胜曼,竟然羞答答的表白起来了。

弄得李恪也是哭笑不得。

李恪的诗文和标点符号、注音的几本书,早就传到新罗了。金胜曼自然也是读过的,而且对李恪崇拜不已。

那时候,她看著作者名字,只当李恪是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学究。

被送都到宁城,成了宫女后,才知道,那几本书的作者李恪,居然就是自己夜以继日服侍的宁王。

一时间,对李恪竟再也恨不起来了。不仅恨意没了,还深陷其中。

首节上一节82/3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