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逆子叛国 第33节

无论是巧妙的切音符,还是细分的断句符,都是千古未有之创举啊!

几本启蒙的小册子,用词言简意赅,内容包罗万象,读起来妙趣横生。

两首词,意境之宏远广阔,感情之磅礴豪迈,都让人叹为观止!

如今的国子监,分为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等六个学院。学生总数在四千左右。

李恪的这几本书,本来字数也不多,很快就抄写完成。而随着国子监学生们的交流与传诵,书中的内容也以最快的速度传遍了整个长安。

“刘三郎,有没有读宁王的《句读解忧》?”

“当然读了!前天就读了,某做札记时,已经用上那些符号了。如今正在读宁王的《对韵》,简直醍醐灌顶啊,感觉自己作诗时在遣词措意方面精进不少!”

“是啊,某也读了!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朗朗上口,不仅是启蒙之宝,对于作诗写文帮助也很大!”

……

“柳二娘子,宁王是不是还没有王妃?”

“薛七娘,你打听这个干什么?”

“柳娘子有所不知,昨晚奴读了宁王的几本书,彻底被其才情折服,害的奴一晚上没睡着!听说宁王还没有王妃,奴这姿色也还可以……”

“薛七娘不要妄想了,奴的姿色远在你之上,宁王要选也是选奴!”

“韦四娘,你真不害臊!”

“郑三娘,别以为你的小心思别人不知道,大家谁也别说谁!”

“卢九娘子,你都十五六岁的老姑娘了,怎么听到宁王两字,还突然流口水了?”

“我,呲溜!我没有!崔十二,你再胡说!我撕烂你的嘴!”

……

第43章 密林刺杀

在长安文人圈成为天王巨星的李恪,却对此毫不知情。

大唐在每年的正月初一,都举行大朝会,各地刺史、都督,都回京参会。各臣属国的国君也会亲自或者派使者参会。

大朝会的一项内容是前一年的总结与后一年的展望,另一项内容就是盛大宴会。

李恪作为齐州都督、刺史,每年都要回去。如今作为向唐称臣的宁国国君,自然也应该去参会。

宁城王宫,崇政殿,一番封赏,及颁发龙武勋章后,李恪做了临行前的最后安排。

“各军回到驻地后,除了要提高警惕,训练也不能停。枢密院,要对各种突发状况提前做好预案、做好部署。”

“后勤院要备好充足的过冬物资,绝对不能让一名兵士冻伤、冻死!”

“农业部,要为明年的播种,提前做好准备。把各国营农场的框架搭建起来,人员全部到位。”

“从从粟特商人手里买来的大量白叠子、甜菜、忽布、蒲公英种子,明年开始按计划种植。另外,还要加大大麦、小麦、高粱、大豆、芝麻种植面积。”

“这些农作物加工后,都是能换取巨大财富的,一定要种好、管好!”

“增建国营牧场,提前规划好牛羊舍,培育牧草,培养兽医,生产兽药,普及养殖技术等事务。”

“工业部,虽然寒冬大雪,影响厂房建设,但烧制砖块,烧石灰,采矿等等不受影响,不能停息。”

“还要大量制造纺车、织布机,扩建毛纺工厂。要把羊毛产业发展成一个宁国的特色产业、宁国的一个金字招牌!”

“运输部,虽然道路铺设暂时不能动工,但年前要提前做好详细的规划。新开拓疆域的道路,也要拓宽、加固。”

“港口也开始修建,选址和设计图,本王已经画好。等渤海冰化了以后,就可以开始疏通航道,修建港口,建造船厂。”

“明年继续大量招人,进国营的工厂、农场、牧场、养殖厂。靠着他们自己种田、放牧,宁国100年也发展不起来!”

“以上,是本王对离开这段时间以及明年的安排,各部把相关事项具体计划做出来,认真执行。各部务必恪尽职守!”

“你们的家人都被接来宁国了,本王的母亲和弟弟还在长安,不得不回去。”

安排好一切后,李恪就与长乐公主启程回长安了。

这次回去,李恪带了原来的1000名王府护卫,也就是如今的神武卫。

另外还有三千营。

三千营,是从奚、契丹、、乌洛浑几族俘虏中,选出了在历次作战中最勇猛的3000人,组成了三千营,属李恪的亲军。

统领为原部曲兵中的果毅都尉项烈,左副统领为奚人降兵达鲁,右副统领为契丹降兵述果剌。下面的各级将领,由历次战斗中提拔的奴兵百夫长担任。

之所以带三千营护卫,是因为其他各部都是刚刚归降,回到大唐后,难免被各方挖空心思收买,作为埋在天宁军的暗桩。

而带三千营回去,连说话沟通都费劲,更别提收买提供情报了。另外,这些都是被李恪吓破胆的人,是死都不敢背叛李恪的。

不光带着神武卫和三千营,还有特战营“游隼”的四支小队,负责前后左右的暗中探查、护卫。

加上长乐公主的使团护卫,一共四千多人,浩浩荡荡往长安行进。

行至河南道陕州时,山高林密,道路崎岖,一侧是黄河,一侧是高山。

长乐公主在李恪的超豪华大马车中,正开心的规划着明年再去宁国的计划。

远处的林中,突然发出警示信号。

神武卫与三千营迅速成防守阵型。

还没来的及有更多的反应,一道破空声响起,随之一杆长枪从李恪的马车窗口射入,准确的说是一支床弩的弩箭。

弩箭撕扯掉了马车窗口的布帘,死死的钉在了车内地板上,距离长乐公主的脚不到一寸!

长乐公主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吓呆了,脸色苍白。

李恪立即把她拉入怀中,用自己的身体护在弩箭射来的方向。

看了看箭头泛着蓝黑色的光泽,明显是蘸过毒液的。

李恪拔出长箭,扔出窗外,大喝道,“箭头有毒,不要碰!”

然后,迅速推动两侧挡板,把马车两侧的窗户封住。

从弩箭射入马车的角度可以看出,床弩应该放置在左侧的山林中。

李恪的这辆马车是由四五百年树龄的铁桦木制成,铁桦木的坚硬程度可以排进所有木材的前列。

以床弩在山林到马车的距离,是无法射穿马车的,只要封闭车窗,车里就是安全的。除非外面的4000多护卫全军覆没。

“三哥,我害怕!”

李恪怀中的长乐公主不停的发抖,

“不怕,不怕,车里很安全。”想想刚才的弩箭离长乐的脚那么近的距离,又是蘸过毒的,真是太险了。

既然用了毒,一旦中毒,对方怕是不会给救治机会的。

“丽质,是三哥连累你了,不过没事了,刚刚是护卫没来的及反应。”说话间,李恪轻轻拍着长乐公主的后背,安慰着她。

又过了几分钟,果然又“咚”的一声,一支弩箭射了在了马车上,但是没能穿透,随即掉落在地上。

“三哥,对方会是什么人呢?”长乐公主颤声问道。

什么人?还能是什么人?

既然用的是床弩,床弩是宁国生产的,但床弩管理异常严格,需要动用时,要多个经手者签字确认,才能从库房中取出。

要突破库房、宁城城门、宁国的边关,再经过大唐2000多里的一个个州县的查验,根本是不可能的。

另外,还有一架,被唐使带回的样品!

那怀疑的范围就缩小很多了。

这个人一定是,能接触到床弩的大唐顶层的那帮人。

而那帮人中,最希望自己凉凉的,莫过于太子、魏王、可能还有长孙无忌,毕竟自己让他儿子栽了那么大的跟头。

可这其中,魏王李泰,先于自己三天从宁城返回,此时应该还没到长安,这一路上周密的安排,肯定是提前多天开始筹划。

虽然,自己让李泰损失了十二万大军,又被生擒,丢掉了营州,弄得他颜面扫地。李泰恨不得把自己生吞活剥。

可李泰在时间上根本来不及。

而长孙无忌也不大可能,长乐可是他的儿媳。就算不是,以他的聪慧和狡诈,也不会伤长乐,毕竟长乐是他妹妹的掌上明珠。

那答案就呼之欲出了,必定是太子!

在洛阳驿馆时,驿丞居然拦住正要登上李恪马车的长乐公主,让她乘坐自己的马车。

李恪当时只是觉得,那驿丞居然敢直谏公主,胆子有点大啊。

如今想想,驿丞应该是和刺杀的人一伙的,怕误伤公主,才拦住不让上李恪的马车,哪知长乐公主根本就懒得理他。

不过,明知长乐在车内,对方还是下手了。够狠!

“管他是谁呢!你三哥白手起家,硬生生打下了那么大的地盘,又建立了一个新的国家。遭太多人惦记、妒忌了!”

李恪没有把自己的怀疑说出来,他不想因为自己让长乐公主与太子的兄妹之间生出间隙。

再者说,告诉了长乐真相,又能如何?

就算长乐回去后,揭发了太子的出格举动,又能如何?

要知道,历史上的李承乾,即便是杀自己老师、杀大臣、勾结武将、密谋把李二踹下皇位,最后也只是被李二摘掉太子的帽子,贬为平民而已。

若是如今的李二知道,太子只是又刺杀了一次庶子李恪,还没有成功。

恐怕还会像以前一样,只当是小孩子打架置气的稀松小事,连过问都不会过问。

第44章 回家团聚,亲情无限

不过,太子这一招玩的妙啊,用床弩对付自己,而床弩是宁国专有,就算宁王在大唐遇袭的事情暴露,可武器是来自于宁国呀!

如此一来,刺杀成功,他拍手称快;刺杀失败,他也可以一推二五六。

过了几分钟,又一杆弩箭射来。

虽然没能射穿车身,但巨大的冲击力,还是让马车晃了几下。

“三哥,安排刺杀的人,会不会是……”长乐公主欲言又止。

以她的聪慧,自然能发现一些眉目。心中哀叹一声,同时也感到心寒,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他们是冲着我来的,不知道你也在车里,丽质不要多想,还和从前一样。”李恪柔声安慰道。

长乐公主明白李恪是什么意思,担心她回去质问,不仅不会有结果,还会把矛盾给激发,彻底摆到明面上。

到时候,他们兄妹间就有了永远也无法抹去的隔阂。

“那三哥你会不会也,也去这样?”长乐公主试探着问道。

“放心吧,我才不会这么幼稚。当然了,他们再三对我出手,这次回长安,我必定会让他们感觉到疼。”

“不过,绝不会伤了他们性命,说到底还是亲兄弟。他们也是丽质的兄长,若伤了他们,咱们长乐也照样会伤心的。”

说着话,李恪拍了拍怀里的长乐公主。

“我才不会伤心!是该好好教训他们一番了!哼!最近几年,他们越发的过分了。”长乐公主撅着嘴巴,气乎乎的说道。

李恪微微笑了笑,没有再说什么。

首节上一节33/3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