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之美满生活 第55节

“老曾,到底是什么事啊?”

“夫人,你也知道我的身事。我父亲原本就是北平人。”

“这些我都知道。怎么了?”

“我寻找我大母找错了人。”大领导非常落寞“还把我大母收养的孙子给伤害了。”

“什么?那人是假的?”夫人的语气也透露出愤怒来。

“是的,我们被人骗了。还是被小市民给骗了。”大领导也非常愤怒。

“反了天了!连我们都敢骗?”

“夫人,消消气。我已经让人去调查了。他们是跑不了的。”大领导一回来就让人找易中海调查了,现在在家里等待结果。

第119章 陈年往事(一)

四合院,杨松睡下不多久四合院又闹了起来。夜深人静的声音传出好远,杨松在家里听的清清楚楚的。原来是易中海和聋老太太被人带走了。

院里人现在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都在相互打听着。“你说易中海和老太太犯了什么事?这夜深人静的被人带走了?”

“谁知道呢?老太太不是有个靠山吗?怎么还会被带走了?”

“你们注意到没有,带他俩走的不是公安。”

“嗯?不是公安吗?”

“不是,好像是部队里的人。”

“我的乖乖!他俩这是做了什么?要让部队的人带走?”

“天知道!”

在议论声中人群散去。易中海媳妇已经哭晕了,傻柱在一边照顾着。老太太被带走,傻柱也吓的不轻。原本还想着阻拦的,不过被人三两下给拿住了,好在人家不愿意伤害他,等另外几个人把人带走了才放了傻柱。

易中海和聋老太太分别各在一个房间里被人进行着询问。

其实易中海和聋老太太已经有了准备,当大领导走进杨松家时易中海就去找了聋老太太。“老太太,那位进了杨松家。那事会不会露出马脚?”

“不会的,杨家最多有杨老太太的灵位。况且杨老太太已经死了,也没留下什么。世上同名同姓的多了去了,没事的。”聋老太太内心也紧张万分,这话不光是安慰易中海的,何尝不是自我安慰?

听了聋老太太的话,易中海想想也是。杨老太太可从来没和人说过自己的事情,要不是聋老太太和她差不多大还真没人知道。心里也安心了不少“老太太,如果,我说如果那位起了疑心怎么办?”

“疑什么心?不要忘了杨玉梅已经死了。我现在就是杨玉梅。”老太太坚定的说。

易中海更放心了。心里盘算着“如果事情有万一,就把责任推给聋老太太。自己当初只是和人家说自己认识一个老太太她姓杨,至于后面的事可都是聋老太太自己出面的,可不关自己的事。对!就这样。”

易中海走了,聋老太太坐在床上陷入了回忆。

那年自己才十五岁,就从农村嫁进了四合院。后院当初只有两家,一个是杨家,一个是自己的夫家。杨家占据着东跨越,剩下的全都是自己夫家的。

杨家父亲是读书人,虽然没有功名在身可是还是将杨玉梅许给了一个秀才贺之章。结婚当天就遇到了八国联军进北平,贺家可是深宅大院,被八国联军抄了家。当时杨家父母和贺家的亲眷都在吃酒席,乱哄哄的杨家父母和贺家父母死在了当场。贺之章带着杨玉梅逃了出来,又被街上八国联军冲散了。再后来杨玉梅自己一人回了四合院。

这一切都是后来听说的,还听人说贺家的宅子被一把大火烧光了,杨玉梅能逃出来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而自己公婆还有丈夫在街上做小买卖时被八国联军杀了。剩下自己一个人能做什么?靠什么养活自己?家里的积蓄,可没有多少,之后自己又把房产卖了,只留下一间屋子自己居住。就这样自己手里才有了钱让自己活下去。

杨玉梅虽然没从贺家带回一点东西,可是贺家给的彩礼可不少,足够她继续生活下去。

过了好多年,杨玉梅也没有再嫁人。好像要一只要为贺之章守节的样子。自己呢想嫁人可是没人愿意娶,太差的自己又不愿意嫁。就这样一年一年的过去了。..

自己的钱毕竟是有限的,所以呢自己就一个人独来独往的。杨玉梅本来就是个热心肠,变卖首饰帮助了很多人。自己还笑话她,这些人是能喂熟了的?不留着点自己一个养老?

原本注定要孤独终老的两个人在一天彻底改变了。那天杨玉梅抱着一个没满月的孩子回家了,那就是杨松。这可把院里那些等着吃绝户的人给弄了个措手不及。特别是易中海。

那时易中海才搬进四合院不久,而且还刚结婚。一个院里有两个绝户这让易中海高兴不已。可是没多久就变成了一个绝户了,易中海不高兴了,成天的找杨玉梅的麻烦。说什么杨玉梅以前就是装好人,现在有了孙子了就不帮助别人了。慢慢的大家伙也就远离了杨家。

再后来就建国了,杨松也长大成人了。原本这一切就这样了。可是有一天易中海过来找自己,说什么有人在打听杨玉梅。问自己知不知道杨玉梅以前的事。当时自己就把以前的事说了说。

易中海说打听杨玉梅的好像是个当兵的,这事可能有些好处,就让自己冒充杨玉梅。自己对杨玉梅有人养老也有些意见所以就答应了下来。

这个时候,院里人都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自己常年的装聋作哑的大家都叫自己为聋老太太。而杨玉梅的事知道的人已经都死了,院里人只知道她姓杨而已。

就这样自己与那位见了一面,自己和杨玉梅生活在一个院里这么多年了,也比较了解杨玉梅的过往。人家的一些问题自己都回答得上来。与自己心中猜测的一样,这人果然是贺之章的儿子。

贺之章没有死,在那个兵荒马乱的时候他只能逃出了北平,想着等过了这段时间再回来。可是没走出多远就被抓了壮丁,身不由己的辗转多地,最后在四川落了脚。

再后来又取了一个媳妇,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姓贺,二儿子随了母亲姓曾。两个儿子都随着他一起出川抗日,大儿子死了,贺之章也受了重伤,临死前告诉了二儿子自己的过往,还特意交代日后有机会替他寻找杨玉梅,如果杨玉梅没有再婚就要照顾照顾她。

二儿子后来进了咱们的队伍,一直等到进了北平才来寻找杨玉梅。可是杨玉梅毕竟是他父亲第一任妻子,现在可是一夫一妻制。他的母亲还在,这样一来肯定不能大张旗鼓的寻找了,只能暗地里让人寻找。

第120章 陈年往事(二)

和那位见过面之后那位以为自己就是他的大母了,得知自己没有再嫁就对自己百般照顾。每个月都让人给自己粮票,钱的。自己过了几年舒服日子。可是后来贾东旭和易中海先后出事,自己没办法,只能向他求情。以至于后面他的处境不是很好,可就是这样他还是给了自己三百块钱了结之间的情谊。

想到这聋老太太长叹一声,显得无比落寞。

还没等她继续感叹,就被人带走了。与她一起的还有易中海。

这事是非常丢脸的事,大领导自然不可能弄的满城风雨。所以就没找袁局长,而是请自己一个在军中的朋友帮他调查清楚。

聋老太太在房间里装聋作哑,一个七十多的老人当兵的也拿她没有办法。

易中海那边倒是交代了,可是交代后没交代没有区别。易中海一股脑的把事情全都推给了聋老太太。说什么他就是说了聋老太太姓杨,其他的事他都不知情。没有什么好交代的。

这让当兵的也没了办法。好在政委有办法,易中海不是推脱吗?那就反复的问,直到他露出马脚。老太太不是装聋作哑的吗?那就大声说话,最好拿着喇叭对着她耳朵说。..

在当兵的轮番上阵之下,易中海先露出了马脚。被当兵的抓住马脚继续追问,可是易中海又不说话了。当兵的可不管这些还是一个劲的问,这下易中海精神都快崩溃了。又过了半个钟头,加上现在都已经凌晨一点了,易中海又困的不行,终于坚持不住说出实情了。

聋老太太那早已经坚持不住开始交代了。随着俩人的交代,事情也全部清楚了。政委交代这些当兵的这事不可外传,就拿着交代的材料走了。

凌晨两点多钟,易中海和老太太被放了回来。不是大领导有多大度,而是他丢不起那人。被两个屁民给骗了,传出去还不被人笑掉大牙?可是他会这样轻易地放过这俩人?当然不会。聋老太太在他手上骗去的钱要还,不够易中海出。至于易中海嘛,他不好亲自出面针对易中海,可是不要忘了,咱们还有一个杨副厂长呢!有他在易中海这一被子注定了穿小鞋了。

随着他俩回来的还有大领导的秘书,他来一是从聋老太太那收回钱财,二一个就是给杨松送一封信和带一句话。

这五六年的时间聋老太太一共得了两千多块钱,聋老太太可不愿意自己一个人出,易中海必须分担点。这些钱被聋老太太用了将近七百,她拿出剩下的,不够的只能易中海出了。他们回来的时候只有开四合院大门的时候惊动了阎阜贵,阎阜贵起床一看是聋老太太和易中海回来了,也就没多管,他还以为聋老太太的靠山出手救了他俩。

秘书拿完钱就去敲杨松家的院门。本来夜深人静的敲门声就显得特别的大。杨松听见了,看了一眼手表,才临晨两点多。自己和徒弟和他们家人越好的是临晨三点啊?怎么现在就来了?

今天婚宴有二十五桌,所以要提前去采买肉食,蔬菜昨天已经买好了。杨松无奈的起身去开门。开了门一看是大领导的秘书,杨松就有点摸不着头脑了。

“有事?”

“给,这是我们领导让我给你的。”说着递给杨松一个信封“我们领导还说了,今天会来参加你的婚礼。”说完就走了。

杨松吐槽道“真是有什么样的领导就有什么样的秘书啊!什么人嘛!拽的跟个二五八万一样!”

杨松回家打开信封看了起来。信封里有一份材料,是易中海和聋老太太的口供。杨松看完后才对这陈年往事有了了解。还有一封信,杨松继续看。上面总体来说就是一句话,我是被骗的,你必须原谅我,我们是一家人。

看完杨松摇头不语。也明白了为什么他见到牌位的时候是那个样子了。他要来车间婚礼自己怎么能拦得住?来就来吧,过后再麻烦王主任把他带来的礼物再还回去也就是了。

这种人杨松是不愿意深交的。

其实信里面的一句话他没说错,“你也不可能让自己的亲人进监狱吧?”

可是杨松看透了事情的本质,为什么他早不来和自己讲和?那是因为没必要。人家可是高高在上的官老爷,自己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工人。即使自己已经是八级工了,可是说到底还是一个工人。

这次来和自己说这些,恐怕是因为老人家的那副字。估计他从哪里听到了消息,知道了这件事。要不然也不会在这个时候来找自己。看来老人家的字威力不是一般的大啊!杨松也不住的感叹。

杨松再看看手表,已经快三点了。杨松赶快洗漱一番。

等人到了之后杨松开着吉普车和几个人去了肉联厂,早就和人家预订好了一头猪。杨松拉着一头杀好的猪回家了,当然了猪的内脏全都给了人家杀猪的了。

又去了几个菜市场,鸡鸭鹅各二十五只。这次杨松没用车装,鸡鸭鹅都是活的是会拉屎的。杨松只能让跟着去的人走回去。

又在菜市场把昨天没买到的蔬菜全都置办齐全。有车就是方便!

等杨松到家的时候,他们拿鸡鸭鹅的人已经回来,这时已经亮了。四合院里已经开始忙碌起来,洗菜的洗菜,杀鸡鸭鹅的杀鸡鸭鹅。好一派热闹景象。

刘海中今天负责迎客,阎阜贵今天负责收账,现在还没有人了正在和边上的刘海中说“老刘,昨天易中海和聋老太太被带走的事你知道吧?”

“知道啊,怎么了?”

“昨天,不对是今天夜里又被放了回来。”

“是吗?我昨天睡得沉没听见什么。快说说是怎么回事?”

“你也知道咱们这四合院大门开门是有动静的。今天临晨两点多钟吧,我听到了开门声,我还以为咱们院里进小偷了呢。我就干紧起身,就看见易中海和聋老太太回来了,后面还跟着一个人。”

“照你这么说的话八成是老太太的靠山出手了。”

“嗯,我也这么认为的。”

这时孙主任来了。

第121章 大婚(一)

孙主任一来,刘海中就起身相迎“孙主任来啦,里面请!”

“嗯,你们两个管事大爷倒是不错。一个迎宾一个记账配合的倒好。”孙主任说着来到了阎阜贵面前“我随五块钱礼,你帮我记上吧。”

阎阜贵并不接钱“孙主任,小杨一早就交代我了,今天最高的礼金就一块钱,正常的五毛钱就行。你看咱们院里都随了五毛钱的礼,小杨的徒弟们也只随了一块钱的礼。小杨说了他不是借着婚礼大势收礼的,也不指着这婚礼赚钱。大家都不容易,况且以前他也没和人走动。”

经过阎阜贵的解释孙主任也明白了杨松的用意,数出五毛钱说“既然这样,你也给我记上五毛钱吧。”

现在街道上有些人对于自己同意杨松在四合院摆二十多桌的酒席非常有意见,说什么自己与杨松同流合污,想借着婚礼的借口大肆收受贿赂。孙主任听说了也不知道怎么去解释,现在杨松的做法直接打破了这些流言蜚语。

阎阜贵见孙主任没有意见心里终于放了下来,早上杨松和自己说的时候自己还在为随多少礼而烦恼呢。你是随少了被人看不起,随多了自己又肉疼。别看自己一个月近四块钱的工资,可是养活一家六口月底也没剩多少钱了。杨松定下了收礼的规矩,这不光出乎阎阜贵的预料,也惊掉了院里人的下巴。很多人都商量好了准备咬咬牙随个两块钱礼的,可是被杨松弄的出乎预料。不过是好事,为自己家省钱了。所以大家伙商量了一下都随了五毛钱,只有刘海中随了一块钱。

孙主任来这么早是因为她和王媒婆是今天婚礼的主持。一些流程都需要她和王媒婆来主持。

“杨松啊,都说人靠衣服马靠鞍,你这一身还真不错。显得精神干练,沉稳大方。”孙主任看着穿着中山装的杨松问。

“今天娶媳妇怎么会也要打扮打扮。”杨松笑着说。

“嗯,今天你安排礼金的事做的不错。”孙主任继续夸奖。

“没什么,我主要考虑到以前也没和人来往,这一下子让人家来随礼恐怕有点不太好。”杨松解释了一下,其实这些还是今天徒弟们随礼的时候杨松发现的。李师傅他们都要一人随十块钱的礼,这让杨松惊到了,他们这样一弄,后面的人怎么随礼?要知道现在一般人家随礼也就块儿八毛的,他们这样直接把礼金提高了十倍!就算他们是儿子是杨松的徒弟,也不行的。

杨松直接把礼金定了下来,让他们一人随一块钱的礼,这样其他人也好随礼了,也不让人破费了。

没过一会儿王媒婆到了,自然也随了一块钱的礼。“小杨啊,你这安排的不错。也让街上那些嚼舌根的人闭嘴了。”

杨松没想到钱厂长和赵主任一起开着两个拖拉机来了。

“小杨啊,还是你有面子啊!”钱厂长先是感慨“快点吧,找人把拖拉机里面的酒搬下来吧!”

“什么酒?”杨松奇怪的问。

“都是茅台,小杨,今天我可要敞开肚皮喝了。”赵主任拍着杨松的肩膀说“你可不要小气啊!”

杨松看着钱厂长和赵主任等着他们的解释。

“是这样的,前天你走后又有许多老同志送来了些烟酒,点名道姓的说是送给你的。这不我收礼一直收到了昨晚,今天一早我就给你用拖拉机拉来了。想着今天你要用吉普车去接亲,人家女方肯定会有人跟来,这不赵主任又给你开了辆拖拉机来。这样你用吉普车和俩辆拖拉机去接亲也方便更有面子。不过说好了,今天的酒可要用茅台招待我们俩。”钱厂长说完颇有深意的看着杨松。

杨松明白了钱厂长的意思,估计那一箱酒钱厂长舍不得喝,刚好又有老同志给杨松送了这么多茅台,钱厂长想来个鱼目混珠从杨松这里喝点特供酒。杨松看着两眼放光的钱厂长和赵主任只能点头同意。

“对了小杨,那些烟再给我点,你又不抽烟,再放坏了,那就可惜了。”赵主任直接了当的和杨松要东西。

当然杨松知道,赵主任可不是要,而是换。上次杨松用一条特供烟换了一头猪。“行,上班我就带给你。”

“我说小杨,你可不能厚此薄彼啊!也给我带两条。”钱厂长听到了烟,想起了杨松那天送给王主任司机的一条烟,估计也是特供烟。钱厂长暗自责怪自己怎么就没想去特供烟?毕竟烟酒不分家嘛!..

首节上一节55/11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