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界召唤之武镇天下 第85节

  “陛下威严也不输当年,陛下请!”山长笑了笑道。

  两人落座之后,山长给仁宗皇帝斟了一杯茶。

  “山长,你们乃是老相识了,朕也就不卖关子了,想必万仞城前的事情山长已经知晓了吧。”仁宗皇帝放下手中的茶水道。

  山长点了点头道,“有所耳闻!”

  不等仁宗皇帝再次开口,山长接着说道:“我听闻此消息也极为震惊,太祖皇帝驾崩之前,天下从未有过凉山王的传闻,谁都没想到,对大燕威胁做大的,竟然是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势力。”

  “但有虞皇禁令在,我只能保持中立,无法出手,还请陛下见谅!”

第214章 九州正气长河大阵!

  “山长多虑了,虞皇禁令朕也知晓,自然不会让山长为难。”

  沉吟片刻,仁宗皇帝接着开口道:“朕这次来,是想借九州正气长河大阵一用!”

  燕山书院的山长闻言眉头微皱,脸上露出了沉思之色。

  看见山长没直接拒绝,仁宗皇帝眼中露出一丝喜色,当即接着开口道:

  “九州正气长河大阵虽然是山长布置,大阵核心的文器也是山长炼制。但炼制这些文器的材料却是我大燕提供的,作为阵眼的九件文器,除了燕山书院这一件之外,余下八件都是我大燕臣子负责镇守。”

  “照理来说,这九州正气长河大阵我大燕也有参与,自然也有使用之权。而且虞皇禁令之中也没有言明不许我等属国使用文气大阵。朕也不要求其他,只希望山长看在往日的情面上,能暂时让出燕山书院的核心阵眼。”

  “之后我大燕是生是死,是浴火重生,千秋万代的传承下去,还是被凉山王覆灭,社稷崩塌,皆与山长无关!”

  仁宗皇帝站起身来,对着山长躬身一礼,诚恳的说道。

  足足半响之后,山长幽幽一叹,“也罢,老朽前来北地一百多年,与大燕也有几分香火情,虞皇禁令之中没有禁止,老朽也就不在多言,从明日开始,老朽要闭关一段时间,在我闭关这段日子里,会将山河剑交给慕容杰执掌!”

  “多谢山长成全!”仁宗皇帝眼睛骤然一亮,对着山长躬身一礼道。

  慕容杰,是燕山书院学子,山长的四个亲传弟子之一,文道第四境修身境儒生,同样,慕容杰也是大燕慕容家的人,也是慕容家在燕山书院之中地位最高之人。

  在大燕之中,天地观、金刚寺还有燕山书院是最为特殊的三个势力,就算是有着虞皇禁令在,大燕皇帝对这三方势力依旧不放心,只要一有机会,就会向着三方势力之中打入宗室的人。

  慕容杰就是大燕宗室进入燕山书院之后地位最高的人,也是修为最高的人,一身实力在修身境也算是顶尖。

  让慕容杰来执掌山河剑,九州正气长河大阵能爆发出来的威能固然比不上山长这位明心境九重儒生亲自坐镇,但是也能爆发出九州正气长河大阵的几分威能。

  不仅仅是慕容杰,还有天地观和金刚寺两个势力之中都有大燕慕容家的人,这些人都是通过自己的本事在两方势力之中修行,就如同寻常弟子一样。

  不过直到如今,进入到三方势力之中的慕容家子弟,最多也就修炼到元罡境,修身境,没有一个能突破到真罡气境、明心境的。

  山长对着仁宗皇帝点了点头,两人随即不在谈论借文道大阵一事,仅仅是闲聊喝茶,半个时辰之后,仁宗皇帝告辞回宫了。

  仁宗皇帝离开不久,山长便闭关了,将燕山书院之中镇守的山河剑交给了山长的三弟子慕容杰掌管。

  另一边,在大燕宣宗皇帝全力赶路地情况下,不肖半日时间,宣宗皇帝便赶到了杨业所在的枫林城。

  当宣宗皇帝表明身份之后,一众烈国公府的护卫当即将宣宗皇带进了烈国公府邸,与此同时,还有护卫去后院通报杨业。

  “靠山王爵位?”

  杨业摇了摇头,对着一旁的两个通玄境亲卫道:“就说本将在闭关,短时间内不会出关,还有,让大燕不必担心北境,就说短时间内凉山王不会南下的。”

  “是!”

  得到了杨业的命令,一旁的亲卫当即转身离开。

  而杨业则是看着手中的密信,密信是锦衣卫送过来的楚江亲笔信,上面只有一个内容,让杨业稳住大燕,不要让大燕彻底崩盘。

  楚江让杨业扮演金刀侯杨开,最根本的目的其实已经达成了,那就是利用金刀侯的身份,统领大量大燕的士卒,用大燕的士卒,屠杀其余势力的大军,为楚江带来海量的召唤点。

  之前杨业一举荡平了燕南四大顶尖势力,为楚江带来了六百万召唤点,这已经超过了楚江最初的预期了。

  让楚江麾下大军有了爆发时的增长,有了直接吞并整个北凉王、威慑整个大燕的实力,这个时候,杨业的任务已经超额完成了。

  眼下利用杨业镇住整个大燕,完全是意外收获,有着杨业在,即使是大燕损失如此惨重,也就有屹立于北地的实力,有慢慢恢复巅峰的可能。

  不至于让楚江麾下的四十万武者大军还没有训练好的时候,整个大燕就彻底地分崩离析了。

  等到楚江麾下大军训练好,四十万大军开赴大燕,有足够的兵力镇压住大燕十二州的时候,杨业便会回到楚江麾下。这样一来,能让楚江的利益达到最大化。

  烈国公府会客厅,宣宗皱着眉头看着眼前的通玄境高手,“靠山王闭关了?”

  “是!”雁门甲士出生的通玄境亲卫面无表情的说道。

  “什么时候的事情?”

  “已经有几日时间了,短期之内不会出关,元帅闭关之前曾说过,短时间内,北境凉山王不会南下的。”通玄境的亲卫开口道。

  宣宗皇帝沉默半响后才开口道:“既然如此,那朕就不打扰靠山王了,圣旨和王印我留下了,等靠山王出关之后,务必通知朝廷。”

  “是!”

  心事重重的宣宗皇帝返回了燕山城,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全部告诉了仁宗皇帝。

  说吧,宣宗皇帝迟疑片刻,“父皇,杨开在这么关键的时间闭关,恐怕有问题。”

  仁宗皇帝脸色顿时变得凝重起来,“应该是必然有问题,老祖生前就是混元境武者,也没见过老祖闭过什么死关,顶多就是十天半月的时间,又不是高品武者,闭关动辄几月时间、甚至数年时间。”

  “莫非,杨开真的是凉山王麾下,他的几个弟子还在凉山王麾下当值呢?”宣宗皇帝有些不确定的说道。

  仁宗皇帝摇了摇头,“北境的情况,你我心中一清二楚,北蛮肆虐之下,多少人家破人亡,多少人对北蛮恨之入骨,当初十万镇北军之中,尚且有三万人毅然北上,有几个弟子一心杀蛮又有什么好奇怪的。”

  “再说了,抛开这些,以杨开的实力,要真是凉山王的麾下,两位混元境高手联合,完全可以横扫大燕,有什么必要加入我大燕之中?”

  “甚至不用两个混元境,一个就足以横扫我大燕,就算是杨开不出山,我们也不是凉山王的对手。任何事情在绝对的实力面前都是泡影,现如今的大燕,没有能让一位混元境武者需要谋划的东西了。”

第215章 大燕离王!

  顿了顿,仁宗皇帝幽幽的说道:“杨开避而不见,不接受我大燕的册封,应该是不想因为我大燕对上一个混元境武者,杨开毕竟不是我慕容家的人,外臣终究靠不住,只有我慕容家的人和一些内臣方可信任。”

  宣宗皇帝幽幽一叹,“慕容家的天下,终究只能靠莫容家,外人靠不住!”

  太祖皇帝在时,满朝忠臣,太祖皇帝一走,朝廷六位外姓真罡境大宗师,有五位叛离,只剩下卫国公一个残缺之人忠心耿耿,护卫大燕。

  余下的太师、太保,还有护国府三公,五位位极人臣的大燕重臣,太祖驾崩之后全部叛离。

  大燕不曾亏待过他们任何一人,无论是俸禄还是各种珍贵的修行资粮,从未短缺过,甚至论起风光程度,他们五人还在卫国公这位孤臣之上。

  结果这些位极人臣的大燕重臣在太祖驾崩之后没有念及旧情,直接插了大燕一刀。这些有子孙后代,有弟子后人的重臣,根本不会和大燕共患难。

  要不是威宗皇帝和一众皇室老祖谋划数年,将他们全部赶到了燕南、北境之中。恐怕太祖皇帝驾崩那天,整个大燕就会乱成一锅粥,十二州将会陷入无边的战火之中,想要再度形成稳定的局势,不知道要打多久。

  按照威宗皇帝的谋划,将一众不臣的人全部驱逐到了北境、燕南,将核心的燕北五州都留在自己麾下。看起来大燕一下子少了七州土地,势力缩水一大半。

  但实际上大燕的势力根本没有降低多少,甚至将很多的风险都让了出去,让大燕抛却了很多的负担。到时候大燕还能依靠燕北五州传承下去,等在发展几年,有了混元境武者,或者是真罡境大宗师多上几尊,又能将天下给拿回来。

  可惜,千算万算,没有算到北境会出现一个凉山王!

  “连山,父皇想让你当我大燕第二位离王!”沉默半响,仁宗皇帝突然转头看向一旁的宣宗皇帝道。

  大燕宣宗皇帝慕容连山一愣,脸上露出错愕之色,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慕容连山脸上的错愕之色缓缓消失,最终点了点头,对着仁宗皇帝恭敬一礼道:“儿臣遵旨!”

  “好!”仁宗皇帝脸上露出了欣慰之色。

  “你带着祖地里面那几个小子走吧,宗室之中剩下的两个元罡境,还有几个通玄境,你都一并带走吧。外姓的通玄境一个都不要带,多带一些先天武者当作护卫。”

  “经此一役,我们要长记性了,外臣能用,但必须在我们的控制之中用,这句话,一定要传给后辈!”

  “父皇放心!”宣宗皇帝郑重的点了点头。

  “走吧,从皇宫的暗道走,离开之后,去哪里,你自己决定,不要告诉任何人。等找到地方了,姓什么你自己决定,姓什么都好,就是不能姓慕容!”

  “给你的条件,和第一任离王一样,除非有人突破到混元境,否则,永远不得返回大燕!”仁宗皇帝盯着宣宗慕容连山道。

  “是!”

  慕容连山恭敬一礼,许久之后才起身,转身离开了大殿。

  仁宗皇帝长出一口气,杨开情况不明,且就算是杨开满口答应了,他不是慕容家的人,也无法信任他。仅凭正气长河大阵,能不能诛杀凉山王麾下的那名混元境强者尚且还是个未知数。

  待为慕容家多加一道保险!

  “陛下,北境凉山王有使臣觐见!”突然间,一个宦官来到大殿门口说道。

  “凉山王的使臣?”仁宗皇帝的目光瞬间变得锐利了起来。

  “宣!”

  “遵旨!”

  陈宫带着一众锦衣卫静静的站在燕山城前,平静的打量着眼前这座大燕都城,大燕境内最宏伟的城池!

  眼前的燕山城,高度比起凉山城高出一丈有余,当然,这个高度对武者来说,加了和没加完全一样,起到的作用仅仅是让整座城池更加雄壮了,并没有多少的实质性作用。

  但是论起宽度,眼前的燕山城比起凉山城要宽将近三倍,这也意味着,眼前的城池面积是凉山城的九倍,里面能容纳的百姓也是凉山城的九倍!

  每一面城墙之上开着三扇大门,每一扇大门都宽大无比,能供四辆马车同时行走,论起气势来,远胜北境一众边城,无愧于都城的称谓。

  而在陈宫面前,则是一众神色紧张的大燕士卒,还有三扇紧闭的大门!

  一个个大燕士卒手持兵器,面色凝重的看着下面,甚至还有数百位弓箭手已经将羽箭搭在了弓上,随时准备射向下面一众使臣。

  看着眼前剑拔弩张的气氛,陈宫脸色没有丝毫的变化,脸色异常的轻松,就好像是出来游山玩水一般,完全无视了城墙上面的一众士卒。

  在陈宫的感应之中,整个大燕之中,只有城南有浓郁的清气升腾,能给陈宫带来威胁,剩下的,整个城池之中最强者,也就是十几个元罡境,而且有近半和最浓郁的那股清气在一起,显然是燕山书院的人。

  整个燕山城,就燕山书院山长一位明心境强者,除了他之外,没有一个明心境,也没有一个真罡境大宗师。

  而燕山书院的山长,和两位国师一样,都是来自于中州大虞的人,有着虞皇禁令在,不会插手大燕内部的争锋,现在的燕山城,对陈宫来说,没有丝毫的威胁!

  甚至要是陈宫愿意,顷刻之间就能破开眼前的城门,直接杀入城中。

  “陛下有旨,宣凉山王使臣陈宫觐见!”

  一个尖细的声音在真元的加持之下传清晰的传到了陈宫的耳朵中,随着这道声音落下,城墙上面的士卒也放下了手中的武器,暗自松了一口气。

  与此同时,紧闭的城门缓缓打开。

  陈宫摇了摇头,带着一众锦衣卫策马进入城中。

  让一众锦衣卫留在驿站之中,陈宫面色从容的走进了大燕的皇宫之中,直接无视了周围驻守的士卒,还有隐藏在暗处的一众强者,在修炼文道的陈宫眼中,大燕皇城完全相当于在自己的眼皮子下面,任何情况陈宫都一清二楚。

  在这种全知全能的情况下,皇宫对陈宫来说完全就相当于自家的后花园,尤其是里面的所有人加起来都不是陈宫的对手,陈宫很难升起什么敬畏之心,有的只是淡定和从容。

  一路走到大燕朝会大殿前面,门口的内侍刚要进去通报,却发现陈宫没有丝毫停下来的打算,直接登上台阶,向着大殿内部走去。

  几个内侍一愣,紧接着,一个机灵的内侍连忙高呼道:“凉山王使臣陈宫觐见!”

  随着这一声高呼落下,大殿内部,仁宗皇帝的眉头顿时皱了起来,来着不善啊!

  心中这个念头刚刚闪过,仁宗皇帝就看见一个面色沉稳,身穿儒袍的中年文人走进了宫殿之中,文人提拔身姿,双眼如同无尽的海洋一样深邃,周身散发着一股特殊的气质,浩瀚而又飘渺。

  仿佛一座高大无比的大山一般,巍峨浩瀚,又仿佛清风一般飘渺随和。陈宫进来的瞬间,大殿内部所有人都明确的感受到了陈宫的强大,却没有感受到像武者一般的摄人威压!

  一时间,一股忌惮以及羡慕之意出现在众人的心中,就连朝堂最前面的几位重臣也不例外,这可是明心境儒生,实力等同于真罡境大宗师但数量更加稀少的明心境儒生。

  别说现在高手尽没的大燕,就算是大燕全盛之时,都只有山长这一位明心境儒生,还是从大虞来的,至今为止,大燕之中还没有一个土生土长的书生能突破到儒生境,如何不令众人忌惮而又羡慕!

  陈宫完全忽视了周围一众大臣,镇定的走到大殿最中央,抬头打量着宝座上的仁宗皇帝,这位大燕第四任皇帝!

  “凉山王麾下陈宫,见过大燕皇帝!”打量了片刻之后,陈宫供了供手,就像和平辈打招呼一般开口道。

  不等仁宗皇帝开口,陈宫直接放下双手,平静的说道:“数日之前,大燕无故进攻我北境,造成了大量北境士卒战死,无数家庭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大燕应当给我北境一个说法!”

  话音落下,朝堂顿时哗然,一个个文武百官脸色难看的盯着陈宫,一个满脸怒气的文臣当即出列,指着陈宫喝道:“一派胡言,此前一战,明明是我大燕伤亡惨重,三帝崩于边关,数万甲士战死,我大燕尚未向你北境索要说法,北境何以向我大燕要说法?”

首节上一节85/26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