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火红岁月从纳妾秦淮茹开局 第23节

  秦母瞪了他爹一眼,大声喝骂道:“你知道个屁!闺女已经大了,连身像样子的衣服都没有。”

  “到了冬天一冷,连门都出不去,蹲在炕上来个人怎么办?”

  “你就顾着那三瓜二枣的,你以为和你们男人一样,弄点草塞在衣服里面就行!?”

  张开武笑嘻嘻的说道:“秦叔、婶子,好了,别吵伤和气!”

  “进城我到时候给你们仔细寻寻,争取弄点便宜点的洋花布。”

  秦母瞪着他爹,大声喊道:“死老头子,还不去拿钱,耸在这里干什么呢?”

  秦淮茹她爹磨磨蹭蹭的,刚刚准备进房间去掏家底……

  张开武笑嘻嘻的说道:“不急,到时候买回来再说吧!没事让淮茹妹子去给我看个门,帮忙照顾一下小菜园子。”

  秦淮茹笑眯眯的说道:“开武哥,你就放心好了,保证没问题的。”

  “你给我挑布的时候,一定要打开了注意检查,千万别有杂色。”

  “那些碎花布,也得看仔细了,一块一块的检查大小。”

  “听说有的掌柜的欺负农村人,拿回来了一拼,结果布不够用。”

  “挑布的时候,尽管挑大块一点的,要是你能挑到两块二尺的就好了。”

  “我也能拼个完整点的前胸后背……………”

  ……………

  看着秦淮茹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他有点头疼。

  碎花洋布?

  原来如此!

  她们说的碎花洋布说的是:碎~花洋布。

  她们要的是裁缝剪下来的边角料,自己去拼花棉袄。

  他这么体面的人,怎么会去干那种事情!?

  张开武笑眯眯的说道:“那就说定了,秦叔、婶子,我先走了。”

  “淮茹妹子别说了,你就放心好了。”

  ………

  他们几连忙送了出来。

  等他走远了,秦母感慨的说道:“没想到张开武这变化也太大了,几天没看到,就变成一个漂亮的大小伙子了。”

  “说话做事还蛮有分寸的,就是不知道能不能挣钱!?”

  秦淮茹她爹嘴巴动了动,想说一句漂亮有个屁用。

  看了看他媳妇蛮有兴趣的样子,就没有敢说出来。

  秦淮茹惊讶的说道:“妈,你也觉得开武哥好看啊!”

  秦母小声嘀咕道:“比你爹好看一百倍,这个村子里面的年轻人,就他最精神好看。”

  秦淮茹小声嘀咕:“我就是觉得他精神得很,和乡下人不一样。”

  秦淮茹她爹看了看她们母女俩站外面,小声嘀咕讨论张开武好看。

  他一怒之下拿起烧火棍,默默的跑厨房里面烧火去了……

  现在长得丑不是我的错……

  年轻时我也很好看。

  张开武又不下地使力气,当然比村子里面的年轻人白皙好看。

  有个屁用?

  当然他不敢说话反驳,害怕秦淮茹她娘闹翻天。

  …………

  张开武大步流星的往村子外面的大路赶去,身体素质上的优势,他走得飞快。

  路两边地里面的小麦,也是稀稀拉拉的林立着,和以后的黄灿灿一片区别太大了。

  秦淮茹说的,现在的种地好手,最好的田地,最高亩产不过三百斤!

  小麦种子的品种不好,地里面的肥料不够,都是关键原因。

  果然也是和秦淮茹说的一样,很多人守在地头上,在那里等着小麦灌浆。

  秦家屯村子里面现在没有护卫队,他们守护得更勤了。

  害怕别人去薅麦子。

  嘎嘎嘎!

  ……………

  五六里村子的小土路后,就上了通往北平城的大土路。

  这里是黄土官道,不知道哪一个朝代修的。

  被大车啥的,碾压了几千年时间,不下雨的时候,还是比较平整的。

  旁边的五百米内,不容许有树林子、房子啥的,免得有人草丛子里面去打劫。

  他站在路边上啃葱油饼和鸡蛋,等着顺风车,顺便还喝了一点热水。

  三十里的路,村子里面的人都是结伴走到北平城里去。

  他们要是去北平城,二更天就要结伴出发了,一走就是几个小时。

  张开武没有那个想法,他刚刚发横财了。

  花点小钱就行了,还安全一点。

  现在这个时候早晚独自一个人在路上走,小心被人见财起意打黑枪!

  特别是财不能露白,露白必挨枪。

  大家都说的,早晚要出事。

  说的就是早晚不安全,需要午时出门。

  …………

  终于等到了一个马拉大车,张开武招手喊停。

  和车夫商量了一下,给了他十个大铜板车费,上了车帮子坐下。

  十个大铜板到底是多少钱,大家都不知道。

  法币崩溃了以后,金元卷也崩溃了……

  现在大洋和大铜板又开始使用了起来,可是大洋和大铜板也不互换。

  大洋是大洋……

  大铜板是大铜板……

  大家都是约定成俗的商量,讨价还价的商量,麻烦得很。

  有的老板收大铜板,有的老板他就是不要大铜板………

  乡下做买卖的,有时候还有外圆内方的小铜钱。

  那个价值更低……

  谁也不知道那是多少钱,你愿意收你就卖。

  你不愿意收,就想办法鼓着和别人换。

  比如你卖的鸡蛋,想要换点土布。

  卖土布的不想要鸡蛋,他想的是要换点盐。

  这个时候就有混集市的中人,帮忙联系联系卖盐的调换。

  或者是中人二头吃下,想办法鼓……

  很多书已经很难再找到,且看且珍惜吧

第24章路途

  麻烦得很啊!

  乡下人爱面子,讲究得是一个名声也!

  他们不会说那些子黄白之物,不会直接说我这个要卖多少钱,少了我就不干。

  对钱羞于启齿。

  于是大家都在袖子里面捣鼓,用手指头说话,神神秘秘的。

  中人就是靠这个吃二头…

  他们的手指头灵活一些,专门练过的。

  他们的袖子都专用的,比别人的长一截,粗一些。

  在集市上,你想找中人帮忙,找袖子又长又粗的就对了。

  等到乡下人开了智慧,也把黄白之物挂在嘴边。

  并且明码实价的时候……

  粗袖子的中人就消失了。

  …………

  马拉大车是拉货的,拉的一车柴火棒子送给客户的,拉张开武只是他的外块。

  车夫一路吹嘘着北平城里面的见闻,特别是八大胡同……

  马车慢慢吞吞的,花了快二个小时才到北平城的城墙外面。

  北平城的外面到处都是封锁线,检查着来往的行人车辆。

  看见可疑的、有钱的,就拉下来盘问,其实也就是捞点好处。

  几个带青天白日徽章的大兵,拦着他们的大车检查,其实就是搞点过路费。

  一大车木头棒子,检查毛线,一眼就能看得清清楚楚的。

  马拉大车的车夫也是江湖上的老熟人,知道规矩得很。

  笑嘻嘻给了他们几个铜板,也就轻轻松松的进了城,不用把柴火棒子搬下去检查了。

  大车夫还卖嘴说道:“小哥,你要是自己进城,起码还得使二个铜板。”

  呵呵呵呵!

  那你都还赚了八个铜板!

首节上一节23/34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