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我是袁文绍 第345节

  反倒是大周派兵攻打西夏,虽然被西夏打退了,但是两国的仇恨也结下了。

  因此对大周这边李行泽著实费了一番功夫。

  如今大周内部乱了,无暇他顾,边境的兵马减少,又多了灵州这个必须要守住的地方,边境的兵马就有些捉襟见肘了。

  此时正是西夏出兵拿下河湟的好时机。

  梁氏闻言十分高兴,毕竟拿下河湟她就是皇后了。

  不过她心里也有些担忧,说道:“陛下,河湟之地没那么容易拿下吧?”

  “爱妃放心,如今吐蕃国主病重,两个儿子正为了国主之位针锋相对,是个好机会。而且有安国公领兵,必然可以快速拿下河湟的。”李行泽自信道。

  对于安国公冯如山的能力他很是自信。

  这些年正是因为有安国公在,才没让他舅舅彻底掌控兵权。

  不然他根本连反抗的机会都没有。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掌权后开始重用汉人。

  当然了,他重用的汉人都是当初唐末就归降党项的那些汉人。

  “爱妃,朕要去商议河湟之事,你要是闲著无聊,就去帮我看看皇妹,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去了一趟大周回来后,朕总觉得她有些不对劲。以前三天两头来烦朕,如今有一个多月没来了,朕过去,不是睡了,就是说身子不舒服。不过皇妹性子不好,爱妃多担待一些。”李行泽说道。

  “嗯,臣妾知道了。”梁氏点了点头。

  她知道李行泽从小母亲不管,舅舅把他当傀儡,只把这个妹妹当成唯一的亲人,十分宠爱。

  虽然李萱不喜欢她这个嫂子,但是李萱对她也没威胁,她对此并不在意。

  而且李萱对她态度越不好,她越要对李萱好,这样李行泽自然也会更喜欢她。

  李行泽交代完,就离开了宫殿,前往了书房。

  等他来到书房的时候,冯如山已经等在书房了。

  “臣拜见陛下!”冯如山行礼道。

  “安国公免礼,来人赐坐!”李行泽说道。

  “谢陛下!”冯如山连忙谢恩。

  李行泽等冯如山坐下后,笑道:“安国公,迟爱卿来了一封信,说大周皇帝如今正在彻查盐务,大周内部混乱。如今正是出兵河湟的好时机,朕准备让你领兵出征河湟。”

第317章 发现

  冯如山闻言一愣,惊讶道:“陛下,如此是不是太急了?如今吐蕃国主虽然病重,却还活著,河湟还没完全乱起来。按照原本定下的策略,不是先和辽国和大周交好,麻痹他们。等吐蕃陷入内乱之时,快速拿下河湟。

  如今仓促出兵,并不是好实际,而且辽国和大周还没放下戒心,一旦动兵被其察觉,那两国必然不会眼看著我西夏拿下河湟之地的。

  恕臣斗胆,如今实在不是出兵河湟的好时机。”

  算起来,西夏是三个国家中最弱的。

  都说大周冗兵,但若真论起来,大周比差远了。

  西夏立国之初也就不到两百万人口,如今人口也不到三百万,但是军队却有四五十万。

  这基本就是全民皆兵的节奏了。毕竟300万人里面,包含了老人、女人、孩子。真正的成年男子是真少啊!

  大周人口一亿左右,养一百万军队,占比也就百分之一。

  像三国时期诸侯混战,军队和百姓比例基本都是一比十。

  这么一看大周别说冗兵了,甚至兵都算少的了。

  唯一的缺陷就是因为大周实行募兵制,军费开支很大。

  除此外,北方和西北,都无限可守,需要留守大量士卒进行防守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反正都是养百万军队,驻扎在哪好像也没什么区别。

  其实不然,军队驻扎在哪区别很大。

  就拿汴京来说,原本的西郊大营加上禁军、五城兵马司和城防营,乱七八糟加一起,差不多有五十万大军。

  朝廷百万大军,过半拱卫京师,这种比例在任何朝代都不曾出现的。

  有人觉得是因为边境无险可守,才驻扎大军了这么多大军。加上大周重文轻武,这么做,也是为了防止武将拥兵自重。

  确实这两个因素都是存在的,但是还有个更重要的因素则是好供养。

  靠著漕运,能够提供大军需要的粮草。

  但是边军则需要征兆民夫运送,先不说这样会耽误民夫种田,影响税收。

  单单运输途中人吃马嚼,就要消耗很多。

  有道是千里运粮,十不存一。

  古代运输条件落后,运输粮草需要大量民夫。

  这些人吃喝可都是朝廷承担的。

  历史上隋炀帝三征高句丽,落得个亡国的下场,很大的原因就是出在粮草上。

  隋炀帝当时可是征兆了百万民夫,加上军队,这么多人口,活生生就把隋朝给吃垮了。

  而这些问题其实西夏也存在著。

  大周辽国和西夏敌对,而西夏和辽国大周一样也是敌对。

  不足三百万的人口,供养数十万大军,西夏的压力也很大。

  西夏条件艰苦,因此士卒战斗力不弱。

  三国对立上百年,战争不断,西夏不管是面对辽国还是大周,都胜多败少。

  然而西夏即便经常打胜仗,这么多年国土面积却没扩充多少。

  不是西夏不想扩张,而是西夏的国力支撑不起西夏扩张。

  说白了就是穷,正所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对于西夏来说,打赢打输其实都是亏本。

  而且西夏面对大周和辽国,也不得不在边境囤积大量军队,西夏的本身负担也非常大。

  按照冯如山的设想,先和辽国大周交好,不仅可以麻痹对方,边境也能减少驻军,让西夏能够缓口气。

  在这期间,也能积蓄实力,等河湟内乱一举拿下河湟。

  “安国公的担忧朕知道,但是孙子兵法有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朕之所以急于对河湟动手,是因为如今大周内部动荡无暇他顾,加上汉人最好面子,有盟约在,大周也不太可能出兵阻拦。这对我西夏来说,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李行泽说道。

  李行泽掌权后,实行汉礼,重用汉人。

  除了他能掌权,是因为许多汉臣帮助外,更重要的是他本身就很喜欢汉家文化。

  孙子兵法什么的他也没少研究。

  “陛下,臣还是觉得不妥。即便有盟约在,大周也不会眼睁睁的看著我西夏吞并河湟。毕竟大周不可能不知道河湟的重要性。”冯如山摇头道。

  河湟之地是一个长条形,和大周接壤的很少,反倒是和大片和西夏接壤。

  西夏之所以能以几十万的兵马守住辽国和大周,就是因为和两国接壤的地方都不多。

  一旦大周占据河湟,和西夏接壤的地方就会变大,哪怕是不大西夏,光是在边境线上驻军,就能把西夏给拖垮。

  在冯如山看来,大周之所以不对河湟之地动兵,是因为有西夏和辽国的牵制,才让吐蕃和羌族能够在夹缝中生存。

  西夏率先动兵,一旦不能快速拿下,等大周反应过来,一样也会进兵河湟,和西夏争夺河湟。

  对于大周来说,哪怕占据河湟一部分,都足够了。

  毕竟河湟之地不是什么富裕之地,大周国土面积那么大,能不能拿河湟,并没有什么大的意义。

  只要占据一部分,把大周和西夏的接壤面积扩大就好了。

  到时候即便西夏占据河湟大部分底盘,反而会变得十分难受。

  “正是因为河湟之地对我西夏十分重要,甚至关乎到西夏的存亡,所以朕才想早点拿下。如今吐蕃没有内乱,安国公都觉得不是出兵河湟的好时机,大周自然也会这么觉得。反而会放松警惕。

  若是真等待吐蕃乱起来,大周自然也知道是个好机会,必然也会出兵。虽说河湟离大周汴京更远,反应没有我西夏迅速。但是安国公别忘了,大周西北边境的主帅可是孙琦,此人兵法韬略样样精通,又是宿将,他岂能放过这么好的时机。”李行泽淡淡道。

  李行泽想对河湟动兵,并不是因为梁氏脑子一热决定的。

  而是考量许久,做出的决定。

  “陛下,孙琦此人确实能力不俗,是个劲敌。但是在臣看来,并不足为惧。”冯如山说道。

  “哦?”李行泽惊讶道:“当初趁著大周新君继位内部动荡,发兵偷袭,占据了几座要城,最终却被孙琦全夺回去了。那以后安国公可是对此人称赞有加,怎么如今又不足为惧了?”

  当初西夏得知大周发生谋逆,新君刚刚继位,内部动荡,派兵偷袭之下占据了大周几座要塞。

  按照西夏的设想,是想趁大周内乱,打破西北防线,趁机占据个几州之地。

  然而孙琦反应十分迅速,很快阻止了西夏的脚步。

  后来大周援兵到来,西夏知道事不可为,稍微抵挡了一下,就撤兵了。

  不是西夏不想占据这些要塞,要塞虽然没有实际价值,但是却挡住了西夏对大周出兵的道路。

  然而要塞修建的时候,面对西夏那面修建的十分高大,背面却基本不设防。

  因为孙琦反应迅速,即便手上兵力不足,也一直进攻,西夏来不及加固,等大周援兵到来,西夏就只能放弃了。

  这下也让李行泽看出了孙琦的难缠。

  “臣不是小瞧孙琦的能力。陛下,您应该知道大周重文轻武,很多时候都喜欢派文人领兵。孙琦虽然是大周西北边境的主帅,但是军中却有文官和宦官作为监军。

  孙琦此人虽然比较圆滑,但是到底是个军人,和大周朝廷派来的监军并不对付。西夏偷袭要塞时,那些监军知道事情严重,不敢给他使绊子,但是进攻河湟是主动出击,他们必然会阻止的。

  若是孙琦强行出兵,大周的皇帝必然不会放过他。

  因此臣觉得孙琦在没有大周皇帝的命令前,即便知道西夏出兵河湟,也不敢贸然出兵河湟的。并不需要如此急切。”冯如山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冯如山对大周的制度很了解,加上他本身就是军人,更能了解孙琦的无奈。

  别看武将老是说什么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

  实际上,这玩意都是扯淡的。

  一个武将违抗皇命,打赢了会被皇帝猜忌,打输了直接小命就没了。

  历史上那么多武将,有几个违抗皇命后,有好下场的?

  别提什么胸襟,明君的。

  越是明君,疑心病其实越重,当一个将领都不听指挥了,即便事出有因,也不可能被容忍。

  在他看来,孙琦是个聪明人,不可能搭上身家性命,无诏出兵。

  李行泽却摇了摇头,说道:“安国公说的虽然有道理,但是河湟之地关乎西夏存亡,朕不敢赌,你明白么?”

  孙琦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机会出兵,他也不敢赌。

  即便孙琦因为出兵,事后被杀,但是大周抢占了一部分河湟城池,西夏就要面对无尽的威胁。

  冯如山张了张口,还想再劝,最终还是心里默默的叹了一口气。

  他已经看出李行泽出兵之心十分坚定,根本劝不动。

首节上一节345/34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