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我是袁文绍 第212节

  钟声一连响了二十七声,才停了下来。

  袁文绍叹了一口气,古代国丧二十七天,鸣钟二十七声,也代表著官家驾崩了。

  袁文绍并不是为官家死了而伤心,按照礼仪,国丧期间不得主动兴兵。

  即便他现在把这个消息告诉赵宗全,此时也不能往西北增兵,只能等西夏进攻的消息传来,才能调兵前去增援。

  不过他既然知道了,就不能当做不知道,哪怕现在不能增兵,也要派人通知西北边军,万一西夏还没动手,也能让他们有所准备。

  袁文绍不敢耽搁,让孙旭陪刘磊说话,匆匆的前往了皇宫。

  从刑部大牢出来,袁文绍听到汴京许多寺庙道馆都在敲钟。

  按照礼仪,皇帝驾崩,寺庙道观需鸣钟三万下,为皇帝诵经祈福。

  等袁文绍来到皇宫前,宫门口已经聚满了闻讯赶来的官员。

  礼部官员正领著太监在给百官发放丧服。

  袁文绍心里即便著急,也只能老实的排队等候。

  等官员都穿上丧服后,才在内侍的引领下进入宫内。

  一路来到福宁殿的广场上,在礼部官员的主持下,朝福宁殿行三跪九叩之礼。

  礼毕后,才分批进入殿内,祭拜官家。

  袁文绍进去的时候,看到顾廷烨守在大殿门口,等他进入大殿参拜完出来,拉著顾廷烨到一边,把刘磊说的事情跟顾廷烨说了一遍。

  顾廷烨闻言脸色也凝重了起来,说道:“这件事我会找机会跟殿下说的。”

  “嗯,那我就先回去了。”袁文绍说道。

  ……

  第二天一早,百官祭拜后,由礼部尚书宣读了官家遗诏。

  由赵宗全继承皇位,并且交代了丧事一切从简,不用任何人陪葬。

  一般按照规矩,皇帝死后,后宫嫔妃出了皇后外,没有子嗣的嫔妃都要陪葬。

  贴身伺候的宫女太监也要陪葬。

  官家一生宽仁,颇受百官爱戴,等诏书宣读完,百官痛哭了起来。

  有不少人甚至哭晕了过去。

  祭拜完,袁文绍要走的时候,顾廷烨找到了他。

  “二郎,世子有请。”

  “世子找我有什么事么?”袁文绍问道。

  “国丧过后殿下就要登基了,但是夫人她们还在禹州。殿下不信别人,想让你去禹州接夫人她们来汴京。”顾廷烨说道。

  “什么?”袁文绍闻言一愣。

第212章 封侯

  袁文绍之前派过一批暗卫去禹州,准备若是不能在赵宗全平叛的时候立下功劳,就让暗卫在赵宗全妻子她们遇到危险的时候救下她们。

  不过后来说服顾廷烨,和他达成合作后,袁文绍在顾廷烨成功劝说赵宗全前往汴京后,就把暗卫撤回来了。

  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不需要这个功劳了,而且若是暗卫出手,不太好解释。

  现在赵策英竟然准备让他去接未来的沈皇后,若是他去的时候,大皱氏已经死了,谁知道到时候会不会怪到他头上。

  袁文绍并不是很想接这个差事,但是他知道,这件事赵策英肯定是决定不了的,应该是赵宗全同意了的,他也没办法拒绝。

  “想什么呢,快走吧,世子还等著呢。”顾廷烨催道。

  “哦。”

  袁文绍回过神来,连忙跟了上去。

  一路来到一处偏殿,见到了正等在那的赵策英。

  “臣见过世子。”袁文绍行礼道。

  “呵呵,忠勇伯不用多礼。”

  赵策英摆了摆手,让两人坐下,说道:“忠勇伯,如今官家驾崩,等丧期一过家父便要登基,而家母现在还在禹州,需要派人去接一下。我舅舅和仲怀他们一时又走不开,派别人父亲和我都不放心,想来想去只能辛苦你跑一趟了。”

  袁文绍闻言躬身道:“承蒙殿下和世子信任,臣遵命!”

  虽说官家驾崩之前,已经留下了传位诏书,但是赵宗全毕竟还没登基,不能名正言顺的册封自己的心腹,来执掌西郊大营。

  因此他现在需要沈从兴和顾廷烨这些心腹护卫左右才能放心。

  袁文绍在赵宗全心里,信任度比不上沈从兴他们,却比最近向他表忠心的一些人值得信任,于是赵宗全便安排了他去禹州接人。

  袁文绍也知道这点,所以这个差事他拒绝不了,也不能拒绝。

  “时间紧急,一会让二郎给你点齐一千兵马,你就出发吧。”赵策英说道。

  “是。”袁文绍应道。

  ……

  从偏殿出来,袁文绍让顾廷烨先去点兵,自己赶回了家里,把去禹州接人的事情跟她说了一遍。

  “官人有正事,只管去便是,家里我会照看好的。”华兰说道。

  “现在还在坐月子出不了门,我的意思是请岳母过来小住几日,也能照顾照顾你。”袁文绍说道。

  “不用了,有翠蝉帮我,不会有什么事的。现在国丧期间,也没人会登门拜访,官人不必担心。”华兰说道。

  袁文绍想想也是,不过还是说道:“等我走后你就请五妹妹过来陪你吧,有个人陪你说说话解闷也是好的。”

  “行了,我知道了,官人就别惦记了,差事要紧,赶紧准备准备出发吧。”华兰说道。

  “嗯,那我先去换衣服了。”袁文绍说道。

  因为是去接人,也不是打仗,袁文绍没穿盔甲,换了一身素色劲装。

  这次他依旧把张安留在了家,只让秦理带著一小队亲卫跟随。

  来到皇城,汇合顾廷烨点齐的兵马,袁文绍便带著兵马出了城。

  在袁文绍离京的时候,宫里的一个偏殿内,赵宗全正在召见朝中文武重臣。

  武将领头的是英国公,文臣则是大相公韩章。

  之前兖王造反时,就把英国公给囚禁了起来,不然凭英国公的威望,完全可以调动西郊大营的兵马入京平叛。

  弄不好赵宗全还未到汴京的时候,叛乱都已经平定了。

  赵宗全这次召集众人,商议的是关于北方的问题。

  兖王造反,虽说目前还没有证据兖王的母族参与了,但是兖王母族在北方权势极大,若是发动叛乱,后果不堪设想。

  “殿下,英国公老成持重,在军中威望极高,若是让英国公携带圣旨接管北方兵权,定无人敢乱动。”韩章说道。

  韩章知道赵宗全若是继位后,必然想掌控西郊大营。

  而英国公威望极高,又是西郊大营的统帅,赵宗全登基后,也不敢轻易动英国公。

  他提议让英国公去北方坐镇,就是在提前替赵宗全扫清障碍。

  韩章如此做,是为了向赵宗全卖好。

  他之前虽然没有明确站队,但是门下学生有不少已经投靠了邕王。若是没有他的指示,他那些学生根本不会站队邕王,明眼人都能看的出来。

  虽说邕王已经死了,但是毕竟是之前的储君人选,还有个幼子在世。

  韩章担心赵宗全因此猜忌他,不得不向赵宗保全示好。

  赵宗全听完,看向韩章的眼神中透露一丝赞许,故作为难道:“可是英国公年事已高,此去北方路途遥远,而且北方天气寒冷,老国公如何受的了?”

  英国公闻言躬身道:“殿下,老臣虽然年纪大了,但是也没到不能动弹的地步,老臣愿意去北方走一遭。”

  赵宗全起身上前扶起英国公,说道:“皇考之前多向我夸赞老国公乃国之柱石,既然如此,那就拜托老国公了。”

  “殿下折煞臣了,臣世受皇恩,逆王造反,未能救君于为难之中,已经无颜面对官家了,如今不过尽臣子之本分而已。”英国公说道。

  赵宗全点了点头,说道:“既然如此,那我就去母后那里求一封圣旨,老国公先回去准备一下。”

  现在他还没有登基,玉玺掌握在曹皇后手里。

  ……

  袁文绍带著兵马,一路急行军,于第二日下午,才赶到禹州。

  为了不让禹州守军产生误会,快到禹州的时候,袁文绍就派人提前去禹州报信了。

  等他带著兵马来到禹州城下,禹州知州已经领著禹州大小官员在城门口等候了。

  “见过忠勇伯。”禹州知州戴修章行礼道。

  按照品级,他的官职实际上比袁文绍还高。

  现在的知州和很多人理解的知州不同,知州的全称叫知某州军州事,顾名思义,一州的军事政务都要上报给知州,知州觉得不妥可以向朝廷上奏,却没有直接的管辖权。

  简单来说知州是皇帝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掌控专门设置的,和长期坐镇的钦差差不多。

  因此知州的品级非常高,像戴修章就是从三品。

  袁文绍现在没有职位在身,只有一个爵位,伯爵才正四品而已,他根本无需向袁文绍行礼。

  不过赵宗全被立为储君的消息已经传到禹州了,袁文绍奉命来接人,也算是钦差了,因此他才会对袁文绍如此客气。

  “呵呵,戴大人不必多礼,在下奉命前来接人,不知殿下家眷可还好?”袁文绍问道。

  “这…”戴修章闻言脸色一僵。

  袁文绍连忙问道:“可是夫人出了什么事?”

  赵宗全虽说是储君,但是他毕竟并没有正式被册封太子,也没登基。

  沈氏自然也得不到册封,只能称夫人了。

  戴修章说道:“忠勇伯别急,殿下离开禹州后,刺客曾到府上行刺,全赖沈指挥使的夫人邹大娘子舍命相救,夫人才有惊无险,不过邹大娘子就…”

  袁文绍脸色难看道:“为何不早点上报?”

  袁文绍面上虽然著急,心里却松了一口气。

  大邹氏是赵宗全他们走后被人刺杀的,现在已经过去好些天了,和他就没关系了。

  “我也想上报啊,但是夫人不让。”戴修章说道。

  事情发生的时候,赵宗全才刚走,他自然不会重视。

  等赵宗全成为储君的消息传回来,他立即就安排人把赵宗全的家眷都保护了起来。

  还准备把这件事报上去,可是沈大娘子却不让他上报。

  袁文绍闻言对沈从英的用意已经猜出了几分。

  沈从英不让说,是知道汴京局势紧张,担心赵宗全他们得知此事受到影响。

  “麻烦戴大人带我去见夫人。”袁文绍说道。

首节上一节212/34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