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我是袁文绍 第117节

  袁文绍闻言沉吟了一会,冷笑道:“真是好算计,那些土匪应该一个活口都没有吧?”

  “主君料事如神,那伙土匪宁死不降,去的衙役捕快,死了好些,才将他们剿灭,一个活口都没有。”张安说道。

  袁文绍冷笑道:“不是我料事如神,这本就是一场戏罢了。”

  张安一愣,疑惑道:“主君的意思是,偷袭火窑的不是那伙土匪?”

  他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真以为是那伙土匪偷袭的火窑。

  毕竟琉璃那么值钱,土匪惦记上,也很正常。

  袁文绍微微摇头,说道:“汴京天子脚下,怎么会有土匪?而且那些土匪若是有本事弄到弓弩,还用得著打家劫舍么?你看吧,要不了多久,不仅是火窑被偷袭,就连江景明的宅子被偷袭,也会推到那伙土匪身上。”

  事情确实和袁文绍想的一样,没几日,开封府衙便宣布,之前两次动用弓弩的案子,都是那伙土匪干的。

  普通百姓哪里知道这么多,只觉得烧制琉璃的火窑和富商的府邸被土匪惦记很正常。

  而汴京的官员则是无心理会这点小事。

  前些日子官家大怒,留下七八个官员在宫中。

  除了盛关了两天,放了出来,其他几人都被关了三天,不仅被罚了俸禄,还被降了官。

  而这些人的子嗣酒醉闲聊,支持的都是兖王。

  官家此举明显在偏向邕王,一时间许多中立官员,都开始支持邕王,让邕王声势大涨。

  ……

  齐国公府

  平宁郡主来到齐衡的院子,隔著窗子便看到齐衡正在看书。

  领著一众端著点心的丫鬟走进屋子,平宁郡主笑道:“儿子,快歇歇。”

  “母亲。”齐衡放下书行礼道。

  落榜后,虽然被明兰安慰了几句,但是齐衡也失落了好久。

  后面慢慢调整好心态,在家苦读。

  “儿子,距离下次科举还有三年,你用功是没错,也不能天天就在家读书,明日就是殿试了,殿试结束,没几日吴大娘子就要举办马球会了,到时候你也过去玩玩。”平宁郡主拉著齐衡坐下说道。

  “是,儿子听母亲的,到时候去看看。”齐衡笑道。

  他好些日子没有见过明兰了,吴大娘子的马球会,明兰应该会去吧?

  “对了,嘉成县主对马球也很感兴趣,但是她又不太懂,到时候你和她一起,给她讲讲。”平宁郡主说道。

  “母亲,孤男寡女单独相处,怕是不妥,还是算了吧。”齐衡拒绝道。

  嘉成县主和荣飞燕为了他争风吃醋的事情他自然知道,平宁郡主让他和嘉成县主一起去,打的什么主意,他多少也能猜的出来。

  平宁郡主淡淡道:“我听说那日汴京许多官眷都会前去,其中就有盛家的人,既然你不愿意去,那就算了吧。”

  “母亲,孩儿愿意去,只是不想和嘉成县主一起。”齐衡说道。

  “我都已经答应邕王妃了,你既然不愿意陪著县主去,也就别去了,不然岂不是把邕王妃给得罪了?”平宁郡主说道。

  “母亲既然答应下来了,孩儿也不好让母亲难做,那日我便陪著县主去吧。”齐衡说道。

  不在盛家读书,他也没有理由去见明兰。

  为了可以见到明兰,他只能答应了。

  “既然你愿意,那我就回复邕王妃了。你注意休息,可别累著了。”平宁郡主笑道。

  “母亲慢走。”齐衡送著平宁郡主出了屋子。

  平宁郡主出了院子,脸色就冷了下来。

  齐国公见到平宁郡主脸色难看的回来,疑惑道:“元若没答应?”

  “答应了,不过他听到要和嘉成郡主一起去,就不愿意去。后面听到我说他不愿意和嘉成县主去,就不让他去了,才答应下来。肯定还在惦记盛家那个庶女。”平宁郡主坐了下来,脸色难看的说道。

  齐国公闻言劝道:“要不就算了吧,元若他不情不愿的,要是惹恼了嘉成县主反而不美。咱家就这么一个儿子,以后家业都是他的,也没必要攀龙附凤。”

  平宁郡主听了眉头一皱:“你是在怪我攀龙附凤么?”

  “我哪里的那个意思。”齐国公摇了摇头说道:“夫人,我这不是怕结亲不成,反而把邕王给得罪了么?”

  “你以为我想逼他?”平宁郡主说道:“邕王和邕王妃两人把嘉成县主都快宠上天了。我听说以前在封地的时候,当地有个官员的女儿长的绝美,人人夸赞,后来那个姑娘出门踏青的时候,被贼人掳走了,到现在都下落不明。有传言,是因为嘉成县主嫉妒,邕王妃派人做的。现在嘉成县主看上了咱家的儿子,若是不答应,等邕王登了基,咱家能有好下场?”

  “竟然有这种事?”齐国公脸色一变说道:“可是元若心里不愿意,若是怠慢了嘉成县主,对咱家来说一样是大祸啊。这该如何是好?”

  “放心吧,现在亲事又没定下,儿子对她冷淡些才正常,想来县主也不会多想。不过得想办法让儿子早些死心才是。”平宁郡主说道。

  “你可别乱来,要是让元若知道了,就麻烦了。”齐国公说道。

  “放心吧,这件事我会好好琢磨琢磨,不会乱来的。”平宁郡主说道。

  ……

  殿试这日,官家亲自出题,勉励了士子几句,便离开了。

  殿试和会试不同,会说试每题有三天答题时间,而殿试只有一天,更考验学子们的才学。

  很多人觉得储君之位悬空,官家这次殿试可能会出相关的题目。

  然而官家出的题目却是浮费弥广。

  浮费弥广的意思是各种开支越来越多、越来越广。

  而这确实是当今朝廷需要面对的问题,也是当年官家主张改革的原因。

  这道题目一出,有的士子猜测官家应该又起了改革之心,文章偏向于评判上次改革的一些利弊问题。

  有心思灵巧的,觉得官家年纪大了,现在面临立储的问题,应该没有心思改革,答题的时候偏向于开源节流。

  而盛长柏就是偏向于开源节流,倒不是他不赞同改革,只是他觉得以大周如今的情况,实在不是改革的好时机。

  现在内忧外患,朝廷财政压力十分大,官家出这道题,应该是想缓解财政压力。

  殿试结束,回到家里,盛询问了题目,和长柏的答案,很是赞同。称长柏有状元之姿。

  殿试第二日,盛家派人来到忠勇伯府,说老太太病了。

  华兰得知后,急匆匆的和袁文绍一起前往了盛家探望。

  “娘子你别著急,前些日子老太太的身体都还硬朗的很,应该没有大碍。”袁文绍安慰道。

  “上次祖母担心父亲,又被林小娘之事气著了,当时因为父亲生死未卜,祖母一直强撑著,加上祖母年纪也大了,我这心里实在放心不下。”华兰担忧道。

  她七八岁的时候就养在老太太身边,对老太太的感情不比明兰差多少。

  袁文绍也不知道怎么安慰,只能把华兰搂在怀里。

  夫妻二人来到盛家,一路没做停留,直接来到了寿安堂。

  等进入寿安堂,华兰就愣住了,本来该病重的老太太,正坐在主位和旁边的一个老太太说笑。

  盛老太太满面红光,没有丝毫生病的样子。

  不仅如此,王大娘子也在一旁坐著,如兰站在她身侧。

  而那个陌生的老太太身侧则是站著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郎。

  袁文绍看到这一幕,便猜出老太太装病的原因。

  “呵呵,我就说华兰孝顺,一听到我身病了,肯定很快就回来了。”盛老太太笑道。

  “看把你得意的。快让你这孙女去看看我带的料子。”旁边的老太太定了老太太一句,看向一脸茫然的华兰,笑道:“你看中哪一匹,带回去做衣裳。”

  华兰这才回过神来,看向老太太问道:“祖母,不是说你病了吗?”

  “呵呵,我就是想见见你,框你的。”老太太笑著指了指旁边的老太太说道:“这位是我以前跟你提过的贺老太太,现在进京来安住,我便请过来热闹热闹。”

  说著又指了指站立一旁的少年,说道:“这位是她的孙子,叫贺弘文。”

  “贺祖母安好。”华兰先是像贺老太太行礼,又向贺弘文微微点头道:“贺家弟弟好。”

  袁文绍也上前行礼,说道:“这次要麻烦贺祖母了。”

  “呵呵,不麻烦。”贺老太太笑道。

  “贺老太太这次专程给你们几个带了缎子做衣裳,你们快去看看吧。”王大娘子急道。

  所谓的看缎子,其实就是借口,目的是让贺老太太和华兰单独相处,给她诊脉。

  请贺老太太给华兰诊脉家里下人都不知道,这种事情还是瞒著点好,不然传出去对华兰的名声也不好。

  因此才用老太太病了的借口把华兰框回来。

  “母亲。”华兰有些不好意思的看了一眼贺老太太。

  知道贺老太太的身份后,华兰也明白了过来。

  虽然她心里也急,但是王大娘子这么著急,让她多少有些不好意思。

  “没事没事,大娘子是个直爽人,我也不爱虚闹,料子就在里屋呢,我们一起去瞧瞧?”贺老太太笑道。

  “那就劳烦贺祖母了。”华兰道了个万福。

  “不麻烦。”贺老太太微笑起身。

  盛老太太站了起来,明兰刚想上去扶著,老太太说道:“你选过了,在这坐著就行。”

  贺老太太也对搀扶她的贺弘文说道:“你也坐著。”

  两个老太太在前,王大娘子陪在旁边,袁文绍夫妻俩跟在后面。

  袁文绍看出华兰有些紧张,拉著她的手说道:“别紧张,没事的。”

第133章 盛老太太的打算(求订阅)

  被留在厅内的明兰和贺弘文,两人稍微一想,便明白了两位老太太的想法。

  对视一眼,都有些尴尬。

  坦白说贺弘文长的不差,因为经常进山采药,皮肤有些黑,却显的更加精神。

  然而明兰心里已经有了齐衡,实在不知道该如何面对。

  贺弘文倒是对明兰很是满意,明兰长相算不上绝美,但是一张圆脸,总给人一种在笑的感觉,让人心生好感,于是他便主动挑起了话题。

  这边两人尬聊,另一边,袁文绍几人,看著贺老太太给华兰号脉,虽然心里担忧,却不敢出声打扰。

  许久,贺老太太松开手,看到华兰正紧张的看著她,笑道:“别担心,不是什么大事。就是当初头胎伤了身子,没有调理好,我给你开个方子,吃上一个月调养一下就好了。”

  “太好了,多谢贺家伯母。”

  华兰还在惊喜中没有回神,王大娘子就高兴的感谢道。

  盛老太太说要找贺老太太替华兰看诊,王大娘子就专门的找人打听过贺老太太。

  不打听不知道,这个贺老太太是真的厉害。

  以前在汴京的时候替好些官眷看过诊,受人夸赞。

  后来因为丧子,回了老家,即便如此,汴京权贵人家还有不少不远千里亲自上门求医问药的。

  “呵呵,些许小事不当谢。”贺老太太笑道。

首节上一节117/34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