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结婚七年不让碰,我走你哭什么 第46节

三大爷阎阜贵百思不得其解。

刘洪昌回到中院正堂。

王翠兰已经把都给撕开了,里面有四盒大前门,还有一包糕点。

看起来他这个亲戚很有钱,出手竟然如此阔绰。

这不仅让刘洪昌有些期待。

“你还别说,这个赵干事挺讲究的。”

王翠兰满脸笑容道:“竟然一下子给咱这么多礼品,儿子,你可要好好的露一手。要是天天有这样的好事儿,那就行啦。”

“妈,你把这些东西收起来,我去鸽子市一趟。”

“好,你去吧?家里有妈呢?不用太操心。”

王翠兰笑容灿烂的说。

第50章 鸽子市遭遇记

“刘师傅,你这是要出去啊。”

拦路大神三大爷阎阜贵问道。

“啊,对,出去转转,一个人在家憋的慌。”

刘洪昌对三大爷阎阜贵道:“三大爷今天可是周末,你怎么不去钓鱼呀?钓点鱼还能贴补一下家用,您老在这儿干转圈儿。能当什么用?”

三大爷阎阜贵看着刘洪昌一愣。

我每周都去钓鱼,还用你教我?

这一周末不是给你们家搬家挣了点儿钱,还吃了点儿西瓜吗?

所以我有点儿懒了。

我们一家人挣了你3块5。

难不成我还不能在家歇息歇息啦?

“你要说你说的对,我这不正准备去钓鱼了吗?你这是干什么去?要不然咱们俩一块儿,你捎我一程。”

三大爷阎阜贵眼珠子一转,当即计上心来。

“三大爷,那可真是对不住我今天跟您不同路。”

刘洪昌说着推自行车出门,都没让三大爷阎阜贵有再说话的机会。

他守着一个空间本就想种植各种各样的蔬菜跟植物。

可是万万没想到,种东西也很有讲究的。

比如你要是想种大米的话,你不能重粳米,你得用稻谷。

关键是城里的人吃的要不然是精米,要不然是白米。

要想种出大米来,必须得去车里或者黑市上淘还稻谷。

就连小米也是如此。

你必须得用戴皮的。

唯独小麦还简单一点儿,只不过城里人也都是吃面粉,很少吃麦饭。

这都得买。

最好的就是能够买一些蔬菜种子。

虽然食堂里蔬菜不少,但是种子却很少。

而且工厂一般要的菜主要是量大一些,稀罕的菜反而不怎么受欢迎,主要是给领导开小灶用。

哪怕刘洪昌想要损公肥私也拿不了多少东西。

毕竟空间就那么大,需要的种子也就那么多。

能去鸽子市上碰碰运气。

要是能够碰到卖小鸡儿,小鸭,小猪的就更好了。

刘洪昌这个厨子以前没少来鸽子市儿,因为要养何家那么一大家子,仅凭刘洪昌的工资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得做一些铤而走险的事儿,尤其是倒买倒卖。

不然的话赵干事也不会一见刘洪昌就直接跟他开口。

这种事儿你可以瞒得过工厂,瞒得过国家,绝对瞒不过厂里面的有心人。

刘洪昌是轻车熟路的来到鸽子市。

已经是65年。

困难时期已经过去了。

而农户手里面却没有了富裕的物资。

因为大锅饭出现了。

当然也有一部分铤而走险,或者说真是被逼的,没办法啦。

才回来城里卖点土特产。

刘洪昌甚至还看到几个人正在交易粮票。

粮票分为全国粮票跟地方粮票。

全国粮票里面有油票,而地方粮票没有。

关键的一点就是全国粮票,你不管走到哪里都能用。

而地方粮票,只限在本地使用。

有些人要去出差或者说去探亲,必须就得用到全国粮票。

也就产生粮票交易。

不过这毕竟是小的,更多的还是用细粮来换粗粮的。

一斤细粮可以换五斤粗粮。

尤其是像三大爷阎阜贵儿这样的家庭,不把的来的细粮换成粗粮。

一家人根本就活不下去。

像秦淮茹这样的家庭。

几天不吃白面馒头,就觉得窝窝头剌嗓子。

也得经常来换粮食。

就是不知道是谁在替秦淮茹在换粮食。

不管别人怎么样,反正刘国梁吃窝窝头剌嗓子,只能吃白面馒头。

“老哥,你这儿的白面怎么换?”

“五斤,不还价。”

“这样吧,我用西瓜跟你换行不行?”

“你是不是有病?我要你的西瓜干什么?”

刘洪昌出事未捷身先死。

虽然西瓜是个稀罕物什,但是普通人家吃它没用。

刘洪昌只能接着往下走。

没想到还真有卖稻谷的。

“大爷,您这稻谷怎么没脱皮?”

刘洪昌抓了一把稻谷,忍不住吐糟道?

“小伙子一看你就没挨过饿。这谷子皮也是能吃的。”

大爷道:“我这不是想着能让你们多吃一点儿吗?”

“大爷,您这算盘可是打错了,能吃上。粳米的有几个是普通人,你这加谷子皮儿谁吃啊?”

“啊?城里人都这么娇贵吗?”

大爷一脸懵的道:“小伙子,你说我这好不容易弄来的,总不能再拉走吧。”

“哎呀,我看你也不容易,要不然您直接卖给我吧,不过您得便宜点。”

刘洪昌道。

“好,好,我给你便宜,给你便宜一点儿。别人都卖5毛。我给你算4毛5,这总行了吧!”

大爷一脸肉疼的道。

刘洪昌正要答应,忽然感觉到大米袋上竟然出现两个数字0.3元。

原本他还以为自己眼花了,使劲用手揉了揉自己的眼睛,发现那两个字还存在。

这是怎么回事儿?

斗大的0.3元格外扎眼。

在供销社里大米0.13元一斤。

可问题是这里是鸽子市。

虽然可以不要粮票,但是价格往往都是翻倍的。

而到了过年的时候,一般也会返到三倍跟五倍。

国人的老传统,过年就得吃点儿好的。

也就导致用粗粮或者是用钱用粮票来换大米,白面的人特别多。

“大爷,您说了不坑我,这怎么回事儿?”

刘洪昌直接把手伸进米袋往下一插,然后抓起一捧稻谷。

里面竟然还有石子。

怪不得给我便宜5分钱呢。

看样子我沾光了,实际吃了不少亏。

“小伙子,你这就不知道啦。这稻谷打下来嗯,难免会沾点儿土或者说其他的杂物,毕竟咱这不是精米,而是直接从村儿里拿来的稻谷。”

大爷不慌不忙的说道。

随着大爷说话,刘洪昌似乎看到有两个人目光不善的看着自己。

好家伙这是团伙作案呀。

你到骨里有土,我就不说了,你怎么会有石子儿?

首节上一节46/19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