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主:开局一本水浒传 第92节

  赵祯道:“娘子,不光是你,婉儿和翠莲也要同去,小平山溶洞清理好了,正可以去泡泡解乏。”

  白芷听了,一下就欢呼雀跃了起来。

  约定好时间,赵祯先走一步,回了白石庄园。

第206章 墩台 泡澡

  翌日,用过早饭,赵祯等人一发去了北面阮小二所在的水寨,清点人员后,阮小二使人驾船将众人送去梁山。

  巳牌时分,众人才到了杏花村,早有里正朱明生在村口迎着。朱明生邀赵祯一行人去村里歇息,并说道:“大官人,村里备下薄酒,请大官人入席,聊表我等庄户谢意。”

  赵祯见天色还早,对朱明生说道:“先不忙吃饭,待将随行军士安置后,再来入席。”

  一行人马不停蹄,人不歇脚去了山顶大寨,远远的看到山上,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整个山头比上回来时削去了一层,也平坦了许多。

  寨墙就地取材,用的是山上就地伐的木材,留有四道寨门,寨门两侧各用山石砌筑了两个望楼。

  沿途看到杏花村庄丁几人一组,从山上各处往山顶运送合用的石头、木材。走到寨前,只见南门外一片空地上,陶宗旺、韩伯龙、杜迁、白胜五人等在这里。众人上前见了礼,赵祯道:“兄弟如何都在寨前?”

  韩伯龙指了指身后的望楼,说道:“望楼上的兄弟,早早就看到了大官人一行人。陶宗旺兄弟修建的这四处望楼,东西南北看去,一望无垠,白日里有什么风吹草动,早早就能知晓。”

  赵祯看着这两座比旁处高大许多的望楼,夸赞道:“不错,有这些望楼,将来白日里也轻松许多。”

  赵祯走进去看了看,石头砌筑的望楼上下两层,两丈见方,背面开窗,其余三面各开一个一尺见方的射孔。有木梯上下连接,通至楼顶,顶上四根柱子支撑起一片木屋顶,能遮风挡雨。四下敞开,如今正有两人在上头望。

  陶宗旺一旁说道:“大官人,我见有浩荡水泊环绕,若有人来,也要经水路过来,这才修建了这些望楼,一处能住五人,白日里能扩大视野。这里修建的好了,我想着在其余山顶上也修建些望楼,白日施放烟火,夜间点火,以此快速传递情报。”

  赵祯听了道:“兄弟,你这想法好,如此设置一套传递情报的烟火,各处军寨也能快速集结救援。各处修建好了烽燧,我记你一功。”

  陶宗旺道:“大官人,修建烽燧望楼这个想法,还是从朱洪基兄弟那里听来的。”

  赵祯道:“奥?还有此事,说来听听。”

  陶宗旺道:“大官人,前段时间朱洪基升任县学堂长,按照大官人的吩咐,朱堂长的住处也换成两进的院子。我带人去修宅子的时候,时常与朱堂长闲聊,小弟因爱刺枪使棒,不免对明朝军中事情多问了些。”

  “以此了解到,这明朝时候,边境上有两支特殊兵种,一支叫墩军,一支叫夜不收。”

  “夜不收且不去说,只说这墩军,住在墩台,大者10人,小者5人,职责守卫墩台、望敌情、传递烽火。凡边方山川、城堡远空阔处,俱筑烟墩(墩台)。高五丈有奇,四围城高一丈五尺。上设悬楼、垒木,下设壕堑、钓桥,外设塌窖、赚坑.墩置官军守,以绳梯上下。”

  “小弟听闻后,想着梁山各峰传递信息不易,筑这处军营时候,在寨门处铸造这几座望楼尝试一番,别的不说,视野开阔去多。小黄山、小平山、玉皇顶三处最高处也造一座墩台,只用五到十人,东边水泊就能一览无遗。”

  赵祯听了,不住口的夸赞了陶宗旺一番。

  看过望楼,随行的士卒留在广场上,赵祯一行人进入军寨,寨子不算大,营房大半已经封顶,剩余的也在加紧砌筑。

  仍是陶宗旺给赵祯介绍了一番,军寨里军士住宿、伙房、粮仓、马厩、议事厅应有尽有,校场设在营门外。

  由于住宿区并未修完,带来的军士一部安置进去,其余就在校场里扎下营帐,暂时住在帐篷里。放下枪棒、盔甲,这些军士也按照队正等的要求,听从陶宗旺调度,开始修建营房。

  看过了军营,又安置好了带来的士卒,已是午牌时分,军营里伙房开饭,赵祯一行人也下山去杏花村赴宴去了。

  午饭后,鲁智深随韩伯龙等人上山监工去了,白铎夫妇、白彰三人带着焦挺率领的一什庄丁前去天齐庙药田。

  赵祯夫妇四人带上家中这些灵种,并黑四姐带领的八个女相扑手,八个男相扑手,护卫着去了小平山溶洞。

  如今两人高的溶洞口,做了两扇木门遮挡。推开门,留下八个男相扑手在门外站岗,一二层联通口又留下黑四姐并八个女相扑手驻守,赵祯带着程婉儿、白芷、金翠莲三人,一路下到二层。

  经过收拾,溶洞里蛇身上的臭味早就消散了,不仅如此,洞里似乎进行过一番熏香,透着一股淡淡的杏花香气。

  程婉儿等见了冒着白气的池子,上前用手撩动池子里的温泉水,水池里铺着的赤日沙也泛着淡淡的红光,洞里的石笋、钟乳石泛着白光,交相辉映,洞里倒是别有一番光景。

  赵祯脱光了衣服,跳进池子里,舒服的沉吟一声,程婉儿三人见了,也羞涩的除去外衣,仅穿着亵衣亵裤,迈入池中。

  三人在池子里不免一番嬉戏,互泼着池水,绸缎缝制的小衣紧紧贴在身上。

  嬉戏一番后,三人见赵祯闭着双眼,躺在池边,整个身子侵入水中,只留头倚靠在池壁上。三人慢慢围了过来,靠在赵祯身旁。

  或许是午饭赵祯喝了两杯酒,池子里泡的正舒服,赵祯不知不觉中竟然睡了过去。

  三人见赵祯睡着了,程婉儿、白芷一左一右将赵祯夹在中间,防止赵祯滑到池子里。程婉儿更是将赵祯脑袋靠在自己肩膀上。金翠莲将带来的托盘放在池子上,又把点心、水果、茶水备好,放在上面。三姐妹围着赵祯,吃吃喝喝,小声聊着。

  约莫小半个时辰,赵祯醒了,见此情形,端起托盘上的一杯水,也不管是谁的,一口气喝了下去。

  环视一周,赵祯这才把目光放到妻妾身上。嘿嘿一笑,赵祯双手开始做起怪来,东摸摸,西捏捏引得程婉儿三人娇呼连连。

第207章 汉帝杏 武僧

  申牌时分,赵祯夫妇四人才从池子里爬了出来,程婉儿三人顶着红扑扑的脸蛋,不知是温泉水太热,还是怎样。看赵祯偷偷揉腰的样子,似乎是另有隐情。

  夜里,用过晚饭,赵祯困乏的厉害,早早睡下。到底是年轻,加上日常滋补,只一夜,赵祯就恢复如初。

  用过早饭,赵祯去村公所见了朱明生并村中乡老,白芷想同父母兄长去天齐庙药田,拉上程婉儿、金翠莲二人一同前去。

  昨日一场荒唐,三人对赵祯泡温泉的提议,嗤之以鼻,尤其是程婉儿,事后对赵祯老大的意见,气恼赵祯让自己在白芷、金翠莲面前失了颜面。

  以此三人一拍即合,都随白铎等人去了天齐庙,留下赵祯一人在杏花村。

  却说赵祯同村中老人一番交谈,见赵祯和善,这些村老从最初的忐忑不安中放松了下来。

  从这些村中老人口中,赵祯听到的最多的就是对赵祯祛除蛇患的感谢,再就是村东头的两株大杏树和村子中央的这口【八角琉璃井】提到的最多。都言全赖这口井和杏树,才有了如今的杏花村。

  井水清澈甘甜,今日用这水泡的茶,茶汤澄清,茶香四溢,如兰在舌。

  相谈了一个时辰,赵祯起身将这些村老送出村公所,又奉上酒肉米面,让庄丁一路送回各自家中。

  赵祯在朱明生带领下,去村头看了这两株大杏树。

  两株杏树都有合抱粗细,主干八尺上下,整株杏树高接近四丈。树枝呈黑褐色,整株树都是光秃秃的,尽管如此,但裸露的枝桠依然繁多,可以想见春夏杏树枝繁叶茂的样子。

  走到近前,朱明生说道:“大官人,这两株杏树,据村志记载,建村前就存在了,树龄最少300年。山上这片杏林都是这两株古树子孙。一到春天,大官人再来观看,漫山遍野的杏花雪浪翻滚,从雪山峰上居高俯瞰,又像是片片云朵。”

  赵祯问道:“这杏林如此大,每年收获如何?”

  朱明生道:“大官人,十里杏林,杏子吃不完。麦黄它也黄,麦熟它也熟,村里人都叫它麦黄杏。杏子个头大,甜,离核,黄中带红,最能止咳平喘,生津止渴。”

  “麦熟时节,摘些自家食用,其他的只能留在树上,或是鸟雀啄食,或是腐烂掉下。五六月份,家家户户食杏,只可惜这杏不耐储藏,摘下来三五日就腐烂了。”

  赵祯道:“怎么不制成杏脯、杏干、杏酱之类?”

  朱明生道:“原先也做些,近几年因山里绿水蟒泛滥,不敢深入杏林,只在杏林外围摘些吃。要说口感,这十里杏林无一株杏比得上村口这两株老杏。”

  赵祯听了,心里一动,用探查看了一下。不出所料,这两株300年的杏树果然也入阶了。

  世界日志

  汉帝杏(有分流山,山上多杏,大如梨,色黄如桔。土人谓之汉帝杏,亦曰金杏。)

  效果一:食杏三百,体质不足40者,体质+1。

  赵祯接着问道:“朱里正,这两株老杏树,一年能产多少杏?”

  朱里正道:“大官人,收麦时节,村里祭祀土地神,这两株杏树的杏子每年都在那日采摘,村里每人能分上三五个,算下来一棵树一年也能产五六百斤杏。”

  赵祯听了,也在心里核算了一番:“按照朱明生所说,这两株杏树,一年产杏也有上万颗,每年可供三十人增加属性。”

  赵祯道:“朱里正,这两株杏树,已是灵植,今后作为白石谷特供,每年成熟后,逐次采摘送去白石庄园。”

  朱明生听了,点头应下。

  而后赵祯又随朱明生村里村外转了一番,按照萧让新作的县志,赵祯把记载的灵田都转了转。灵田三十三亩,分作七处,最大的一处十一亩,最小的一处仅一亩三分。三处分布在杏林中,种着麦黄杏,如此多年下来,除了树木长的高大些,与其他杏子并无什么区别。

  赵祯同朱明生说了,明年开春,这三处的杏树都移栽到其他地方,所有灵田都空出来,来年种上【胭脂稻】。

  逛完了杏花村,午后,赵祯带着焦挺等人,一路去了莲花寺。主持方丈圆通大师接待了赵祯一行人。

  用过茶,赵祯问道:“方丈,前者听大师唤鲁智深为师兄,这是何故?”

  圆通道:“大官人,莲花寺不过是处小寺,比不得师兄出身的五台山,以此称其为师兄。”

  赵祯道:“原来如此,听智深兄弟所说,他在五台山学了一路拳脚,六十四势醉八仙拳、铁布衫,一路杖法,一百零八势伏魔杖法,不知莲台寺可有武艺传承?”

  圆通似早已知道,赵祯到处学武的事,当下也不迟疑,从后头取了两本秘籍递给赵祯,说道:“大官人,这是敝寺传下来的两种武术秘籍,拳法是四十七招光明拳,棍法是六路小夜叉棍法,大官人可拿去练习。”

  赵祯也不急着翻看,只收了下来,接着说道:“寺里今后不畜田产,按人口拨下吃喝用度,山顶上军寨正在修建,寺里武僧还需如此多人吗?”

  圆通道:“大官人,如今寺里安全无虞,寺里确实不需如此多武僧,只是,这些人自小生活在寺庙里,除了习武,其余的半点也不会。没有出路,这才依旧养在寺中。”

  赵祯道:“方丈,我手里有一个瓦罐寺的界心石,打算在南边地界处放下,正需要这些武僧,不知方丈可愿意放手吗?”

  圆通听了道:“大官人,这些武僧若有用处,大官人只管带走就是,小僧并无异议。这些武僧身体强健,又都喝过莲台甘露,一般人都不是这些武僧对手。”

  赵祯道:“多谢方丈体谅。除此之外,还要相烦方丈选出几个职事僧人,一旦放下此山,重新修筑庙门山寺,也需这些人主持日常。”

  圆通听了,笑着说道:“这个好办,只待大官人招呼一声,这十八个武僧并几个管事都送去指定位置。”

第208章 天齐庙药田

  午牌时分,赵祯、焦挺并护卫的庄丁,都在莲台寺用了寺里做的素菜素面。饭后,赵祯略一停留,喝了一盏茶,就告辞离去。赵祯这趟雪山峰之行,泡了温泉,巡视了杏花村、莲台寺,鲁智深也入驻了雪山峰大寨,只剩天齐庙这处,视察过后,赵祯就可以回白石谷了。毕竟十月末的天气,一早一晚天气已有寒意。

  赵祯等人经过马庙村,一路去了天齐庙。

  赵祯到时,白铎等人正在庙里歇息,看众人一身尘土,脸有倦容的样子,看来这两日没少劳作。

  众人见了礼,赵祯对白铎道:“外翁,如何这般模样?”

  白铎兴奋地说道:“贤婿,这天齐庙药田虽然不知何故荒废日久,着实遗留了好些药材,除了新生的,还有好些上了年份的。这两日从马庙村借了些锄头,铁锹,和府里地庄丁一起,先把田里地杂草清除了。我已看过,地理种的枸杞、苍术、黄芪、黄芩、黄精、丹参、金银花、桔梗、北沙参、别仙踪,山上地松林里,我还找到许多人参。”

  赵祯道:“外翁,怎么不叫山下马庙村庄户上来帮忙?”

  白铎道:“贤婿,昨日里正赵基就带人来帮忙了,要不然,这片药田我等几个人可清理不过来。这些人都回去用饭去了,一会儿就都上来了,今日就能清理好药田。贤婿若是早些时日告知,枸杞、金银花这些应季地还能多采些。”

  赵祯道:“今后这里还要外翁多多上心。”

  白铎道:“这个自然,这些药材大半是滋补一类,想来也是当初天齐庙中道人自用之物。贤婿习武,多能用的上。譬如拿枸杞来说,春采枸杞叶,名天精草;夏采花,名长生草;秋采子,名枸杞子;冬采根,名地骨皮。枸杞嫩叶亦称枸杞头,可食用或作枸杞茶。枸杞子最能补气强精,食用也简单,冬煮粥,夏泡茶。”

  “再比如黄精,芝草之精也,一名仙人余粮,根如嫩姜,俗名野生姜。九蒸九曝,可以代粮,又名米。最能补中益气,安五脏,补五劳七伤,助筋骨,久服轻身延年不饥。”

  “枸杞子(冬采者佳)、黄精等分。为细末,二味招和,捣成块,捏作饼子,干复捣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名为【枸杞丸】。每服五十丸,空心温水送下可补精气。”

  “黄精、苍术各四斤,枸杞根、柏叶各五斤,天门冬三斤。煮汁一石,同曲十斤,糯米一石,如常酿酒钦,可壮筋骨,益精髓,变白发。”

  程婉儿也道:“相公,奴家也曾学过以黄精为主料,另要苍术、天门冬、松叶、枸杞,置于瓷坛内加白酒盖严,放入水浴锅炖煮至酒沸,用竹秆搅拌,兑入蜂蜜,继续炖至酒花迅速集中时离火。用油蜡纸密封,放置三五个月即成【延年酒】。专治白头、腰膝酸软。”

  白铎道:“再有金银花、别仙踪、桔梗、北沙参、丹参等治疗痈疽疔毒、疫痢。”

  赵祯问道:“如此多药材,年份也不短了,可有入阶的?”

  白铎道:“这两日,金银花和枸杞子已经采摘的差不多了,枸杞子倒是有一株不同的,结的枸杞子是黑色的。我不曾加过,让采摘的庄户留在原地,不曾动过,也不知是否入阶,贤婿且看一看。”

  说着,领着赵祯去了药田,在枸杞药田接近正中的位置,赵祯见到了这株黑枸杞树,探查看了一遍

  世界日志

  黑枸杞(枸杞偶得一缕天地灵气,气运所钟,化为灵种。)

  效果一:食枸杞一两,力量不足60,力量+1

  效果二:滋补强壮,食10粒,硬如铁。

  看过之后,赵祯笑着对白铎说道:“外翁,这果然是入阶的灵种。”说着,赵祯打发庄丁去杏花村取来兽血,也花费一点气运,同两株【帝王杏】一样,将树下2X2的土地变为灵田。

  等待的时候,赵基带着三四十个男女庄户过来,见了赵祯,过来见了礼,而后打发庄户各自忙碌。赵祯问道:“赵基,这些日子在此处可好?”

  赵基道:“幸赖大官人提点,马庙村都安置的好了,村外荒地也开垦出来。有地四百六十六亩,其中灵田四亩。天齐庙也有药田三十六亩,其中灵田比马庙村都多,有六亩大小,都在药田靠山顶的位置。”

  赵祯听了,说道:“赵基,你是西溪村老人,如今出任一村里正,好好干,如此也不枉提拔你一场。”

  赵基拍着胸脯说道:“大官人放心,小人一定竭尽全力做好里正之职,不辜负大官人。”

首节上一节92/9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