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为什么你的缴获这么多 第57节

  “反观国内部队,东北军失去了根基,炮越打越少,人心涣散,炮兵人员流失严重;晋绥军火炮虽多,火炮和炮弹质量堪忧,太原会战后,阎老西也消极抗日,不复忻口会战时的辉煌;国军火炮虽多些,却大都是购买的国外货,炮弹消耗难以补充,唯有82毫米迫击炮大量配发部队;至于滇军,法式火炮性能很好,但是数量太少。其他军阀部队的火炮,更是稀罕。”

  “咱们八路军更不用说了,虽然有些缴获的日式山炮、迫击炮,但是炮弹数量十分稀少,基本不参与作战。”

  “但我们独立支队不一样,三个口径的迫击炮及足够炮弹,已经完全能够应付大多数的鬼子步兵部队。再配合少量的山炮,哦,必须是九四式山炮,进行反炮兵作战或者压制作战,就完全够了。”

  “大口径火炮机动性和隐蔽性太差,面对鬼子飞机难以生存,反而拖累部队。120毫米迫击炮轻便,机动性强,不仅射程达到6公里,杀伤力可以比拟150毫米重炮!”

  “当然我们不仅需要对付鬼子步兵,还需要攻袭据点,但60和82毫米迫击炮攻坚能力差,而120毫米迫击炮、山炮打小据点有些浪费,鬼子步兵炮就很合适,炮身隐蔽,携带方便,打小据点威力也够。”

  九一八之前,老帅少帅都很重视炮兵建设,不仅仿制生产了众多火炮,更是邀请意大利、日本炮术教官来教导炮兵军官。王大川作为前东北军炮兵连长,可以说是接受了比较正规的炮兵培训,对各国特别是日本火炮了解很多。而半年多独立支队炮连连长的实战经历,更让他炮兵指挥能力进步极大,已经属于国内比较稀少的高级炮兵人才。

  大旅长认真听着,不时点头。指挥炮兵作战方面,他属实有些陌生,因此很是虚心求教。

  “你认为我们八路军目前最需要什么火炮呢?”大旅长问道。

  “之前我跟队长讨论过,82毫米迫击炮和120毫米迫击炮是八路军最需要的火炮,生产简单,炮弹便宜。当然,需要大量的合格炮手以及足够的炮弹。”

  “82毫米迫击炮可以压制鬼子步兵炮、重机枪甚至掷弹筒,可以为步兵杀伤鬼子部队提供良好环境;120毫米迫击炮不仅可以大量杀伤鬼子步兵,更可以破坏大型建筑,攻打大型据点。”

  大旅长若有所思。

  嗯,李云龙和孔捷怎么来的这么慢,得尽快把咱386旅的重炮拉回去!

  估计总部的人快到了,太晚可就不好拉走了!

  ……

  第二天早晨,天色很是不错,大旅长早早起来,跟着一连战士们一起跑完了早操,共同吃起了丰盛的早餐,张云、刘长青也是全程陪同着。

  随后,大旅长更是一个连队、一个连队的去参观战士训练情况。

  “砰、砰、砰”、“哒哒哒哒”、“咚、咚、咚”,各种枪声在训练场上有节奏的响起。战士们继续按照作训指南,练习着射击、战术动作,随后又组队练习队列、班组配合作战等。

  虽然有所预料,但那旅长看到满地的弹壳仍然心疼的直抽抽。按照独立支队的训练强度,目前每名战士日常训练射击不少于5发,机枪手不少于10发,按照现有人数,独立支队每天的训练用弹就能达到6万余发。

  当然,后勤部也明确要求训练时各部队要收集弹壳,并移交给兵工厂,兵工厂熔炼后重新制造崭新子弹供士兵使用。

  考察完各连队,大旅长已经对独立支队的各方面比较熟悉。除了他一直没去的兵工厂,以及……

  驻地中间的山里是什么?

  大旅长一直想问张云这个问题,因为根据他的观察,五个连队的驻地把中间的四座山峰围得严严实实的,而所有的工事也都以中间的山体为核心修建,而不是目前的队部。

  那里才是独立支队最中心的位置!

  但没来得及。

  因为八路军总部,副总参谋长,到了!

第133章 咱们的云烟兵工厂3

  副总参谋长来的并不慢,甚至是快马加鞭、星夜兼程。不过因为需要等待会合八路军总部修械厂派过来的几位专家,他们在路上耽搁了一天时间。

  就算这样,副总参谋长一行也仅仅用了两天多的时间,就从长治南侧郊区的八路军总部,迈过了二三百公里的公路和山路,赶到了昔阳县城西侧的刘家镇。

  一路风尘仆仆,难掩疲态,却又人人满怀期盼。

  ……

  大旅长和张云早早带着警卫员等在了刘家镇镇口,并迎到了总部副总参谋长一行人。

  作为总部的常客,大旅长跟副总参谋长很是熟悉,他带着张云熟络的与副总参谋长打着招呼,简单互相介绍了下,叙了叙旧,随后大旅长拉着大家去镇里吃饭休息。

  刘家镇仍然很热闹,镇口的街面上人来人往,飘散着各种饭香和牲畜的臭味,却又有一种奇异的繁华感觉。

  看到这样的集市,副总参谋长一行都牵着马慢慢走过,感受着这难得的繁华烟火气。

  “这里不错啊,”副总参谋长笑了笑,点评道:“一点没有敌占区的样子。”

  大旅长笑着解释着:“本来这里就是深山区,日伪军很少前来扫荡。而且这几个月张云他们破袭了昔阳县城周边据点,并持续骚扰日伪军出城部队,已经将敌人压制到昔阳县城附近,因此整个县域内除了县城及与平定县城相连公路周边一小部分区域外,其余区域都很安全。”

  “不过,随着北岳地区我军坚壁清野并打击敌人运输线的战略逐步发挥作用,占领晋察冀各县城的鬼子几次出击却徒劳无功,我估计鬼子大军不会久待,独立第四旅团很快就会回归阳泉,那时候这里恐怕就会冷清很多。”

  副总参谋长仔细思考后,沉稳点头。

  仍然是熟悉的大碗牛肉面和羊肉泡馍,但张云专门安排了大旅长和副总参谋长进入“雅间”用餐,而后带着大家一起在店里大堂吃了起来。

  这时候的副总参谋长肯定有很多问题需要与大旅长沟通,需要详细的了解独立支队的一切,这也是总部安排大旅长提前亲自过来的原因。

  果然,雅间里很快就传来副总参谋长“风寒”咳嗽的声音!

  ……

  此时的雅间里。

  “真的有一吨黄金和50万银元?”副总参谋长已经难以保持住沉稳的样子,他急切的说道:“真的有《土法兵工指南》,有新的兵工厂设备?”

  “应该是的。”大旅长沉稳点头,内心深处却有些暗喜。

  我就说吧,过于吃惊肯定会咳嗽的,不能让我一人承担这些!

  “我说旅长同志,什么叫应该是的。”副总参谋长已经无法感觉到羊肉泡馍的香味,他坐立不安的说道:“这是影响全局,影响八路军命运的大事,你应该提前搞清楚。”

  大旅长“无辜”的说道:“参谋长,张云他们1个月花了100多万法币储备物资,不比1吨黄金少了,黄金之事不至于骗我;至于《土法兵工指南》和兵工厂设备,放我面前我也看不懂啊。”

  (1935年100法币=22.5英镑≈164克黄金,100万法币相当于1.64吨黄金,但是1938年底已经贬值了数倍,具体数据不好查询。最常见说法是1937年底100元法币可以买两头大牛,1938年底一头大牛一头小牛,1939年底一头大牛,1940年底一头小牛,1941年底一头猪,1942年底一条火腿,1943年底一只母鸡,1944年底半只母鸡,1945年底一条鱼,到了1948年仅能买不到1粒米。)

  “咳咳咳,1个月,100多万法币,”副总参谋长又连连咳嗽,说道:“这又是怎么回事?”

  大旅长介绍了下独立支队的大量缴获,张云对时局的预判,以及发现法币贬值后迅速开始的大采购。

  “刘家镇为什么这么热闹,还不是他们后勤部唐部长拿着大把的法币在大量采购物资,这镇上大部分人都是大卖主或者送货人。咱们去黑市买中央军、晋绥军军火,只能买到很小批量;老唐把价格提了一倍,一个月就买了70万发子弹和2门大炮,那帮蛀虫甚至帮着通关运输!”

  “这不是哄抬黑市物价么?”副总参谋长嘀咕了两句,却也没说什么。如果真像张云预判的那样,明年就是有钱都很难买到军火药品等关键物资,现在就是需要不惜工本大肆采购的时候!

  “为什么独立支队财物缴获这么多?”副总参谋长很是奇怪的问道。

  “谁知道呢?反正我跟战士们聊天的时候,战士们反馈每次出去打仗都要搬运很多的缴获物资回来。而炮弹和战利品运输问题一直是独立支队这半年最为头疼的难题!”大旅长笑着说道:“这是别的部队羡慕不来的”!

  “张云,真是一员福将啊!”副总参谋长也只能这么感慨到。

  实打实的物资在那里摆着,难道敌人还专门只给张云同志缴获么?必然是张云同志有福气,当然,仗打的也不错!

  “你对张云同志怎么看,对独立支队怎么看?”副总参谋长突然低声的问了一句。

  总部对独立支队实在太陌生了!而且独立支队崛起的太突然,简直是让人匪夷所思。

  如果不是总部从各地信息中发现了突兀的地方,并仔细核实相关信息,这支拥有庞大兵员和大量火炮的八路军部队仍然独立于八路军所有组织体系之外,默默无闻的发展着。

  (张云:要不是看到山体基地马上就要建好,部队打野发育和物资储备已经基本完成,你以为我会选择主动暴露么?)

  总部这些高级指战员风雨激荡十多年,见惯了鲜血牺牲,也见多了野心人物,必要的警惕还是有的!

  大旅长斩钉截铁毫不含糊的为张云背书道:“张云同志是一个有党性、有觉悟、有能力、有福气的高级指战员!独立支队是一支装备优良、战力强大、严守纪律的八路军部队!这些是毋庸置疑的!”

  随后,大旅长也轻声的解释着他的理由。

  张云、刘长青两人都是中央苏区底层军官出身,政治履历十分清白;大部分连排级干部都是主力团出身,干部团队十分可靠;邢副队长作为129师团级干部半路加入,不仅没有受到支队孤立排挤,反而承担起重任;队部很多高层都是邢副队长四处从师部、总部挖人而来,且张云同样信任他们。

  近半年部队发展也并非有意隐瞒,而是各种巧合早就;部队发展迅猛,那是运气好能力强,总部师部也是鼓励的;至于兵工厂建设,更是难得的福气+巧合+缴获等等造就。

  至于八路军一切缴获归公问题,之前不是跟旅部失联了么,现在旅部接收了缴获,表示非常满意。而且,之所以要求“一切缴获归公”,不就是因为大部分部队很难做到缴获全部归公么,不然李大团长等人以及各路游击队如何壮大部队?

  副总参谋长默默听着,仔细思考判断着,终于松了口气,欣慰的点了点头。

  从中高层军官布局上看,张云、刘长青同志都是值得信赖的人。只要这一点不出问题,那独立支队就没有任何问题!

  想到这里,副总参谋长突然又感觉到羊肉泡馍的香味,他拿起筷子,再次高兴的吃起来,一边吃还一边边说道:“真香啊,赶紧吃吧,吃完就去看看兵工厂!”

  “咱们的云烟兵工厂!”

第134章 咱们的云烟兵工厂4

  等吃完饭向小王村出发时,张云明显感觉到了副总参谋长的态度变化。

  从初次见面时的客气疏离,变成了现在的亲近随和。

  一路上副总参谋长不仅向张云详细询问着关于兵工厂的各种情况,询问着物资采买储备情况,询问着独立支队干部情况,后来干脆询问起张云的个人情况,甚至还要帮着张云介绍姑娘……

  弄的张云很是有些狼狈。

  而大旅长旁边却看的哈哈大笑,乐不可支。

  突然,张云却想起来一件事,大旅长的妻子好像明年三月份就牺牲在冀北平原上。当时好像是驻扎在冀北的129师财经干部学校师生们突然受到了日军的突袭,时任财经学院老师的旅长妻子为了保护机密文件和群众牺牲的。

  这是大旅长毕生的遗憾!

  想到这里,张云觉得他应该做些什么。

  不过,不用着急。

  等副总参谋长见过了兵工厂及山体工事,估计很快总部会发现这里的重要性,会安排很多各类干部过来帮他。

  他这里将成为整个根据地最危险也最安全的地方。

  那时候他提出一些要求和想法,会很容易得到许可。

  ……

  相比于大旅长先行了解部队和干部,副总参谋长目的更为明确,首先去参观的就是兵工厂。

  于是张云带着他们绕过了小王村队部,经过了4连3重检查,终于走进了山脚下的简易工厂。

  此时正是下午,正是兵工厂开工生产的时间,整个工厂内、车间里,到处是忙碌的身影。

  1400多生产工人(新投奔原太原厂100余人、新培养200余人)分散到40多个车间里,各自井然有序;3000余台设备,组成了数十条先进生产线,而各类物料在线上川流不息,变成了各种各样的零部件。

  一枚枚迫击炮弹壳被工人车出,排列整齐被放置在后方平板小推车上,等待着被统一送往下一个车间再次进行表面处理……

  一颗颗子弹从生产线上统一安装发射药、弹头、底火,变成完整的子弹,然后通过流水线掉落到一个大大的箱子里,等待着最后的分装……

  一个硕大的炮管正在锻造台上逐渐成型,后续将再次送往热处理设备,进行进一步处理……而不远处已经放置着的十数根炮管。这些都是82毫米迫击炮的炮管,只要其他车间制作好炮架、方向机等,就可以组装成十余门崭新的迫击炮……

  一堆堆硫铁矿石被送入高热的沸腾炉,吹入了空气等,并经过各种管道,进入了反应塔、吸收塔,慢慢变成了成品的硫酸……

  ……

  张云特意安排李专家全程陪同参观,每到一个车间,就大概介绍下车间人数、设备、用途、采取的工艺等。

  而副总参谋长、大旅长已经呆若木鸡。

  嗯,不是震惊的,是听不懂……李专家的介绍太过于专业,工艺名称也过于绕口。热处理、淬火、热套、冷凝、热锻等机械工艺;接触法、铅室法、催化剂、沸腾炉、反应塔、吸收塔、转化率等化学术语……

  两位战场宿将感觉到了来自工业领域知识的强势碾压,这是他们从未接触过的领域,这也是工业国碾压农业国的力量之所在。

  一同前来的三个专家脸上则是充满了震惊。

  目前八路军军工专家除了极少数走到陕北的原苏区官田兵工厂人员外,大都是来自原太原兵工厂的工人和技术员,经革命感召后加入了党和军队。而这三人就都是原太原兵工厂的工程师。

  他们本以为会看到一个小型的太原兵工厂,在陈旧、简陋、拼装而成的机器上生产出了大量合格的现代武器装备。

  结果,他们看到了什么?

  简陋厂房里却塞满了无数先进设备,原太原厂的工友们井然有序却又生产效率极高,大量公差极小的炮弹、子弹等武器从流水线上哗啦啦的落下……

  这是一幅与原太原厂类似,却又有很大不同的兵工厂面貌。

  这是一座设备更先进,管理更完善的兵工厂!

  三位专家感觉到了自己的落伍……

首节上一节57/23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