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为什么你的缴获这么多 第225节

  只能说,山区确实是不方便养兵练兵的。

第569章 机动兵力

  虽然冈村宁次提供的数据不准,但是“50万人”这个数据仍然让华北方面军各个高层震动。

  相比于1个精锐士兵可以轻松击败10个农夫的冷兵器时代,现代战争情况下的规则已经完全变了。

  虽然装备有装甲车、坦克、飞机、大炮的精锐师团可以在正面战场轻易屠杀50万武装农夫,但问题是这50万持枪的八路军不会跟蝗军打正面战场的,而是可以采取游击战、麻雀战、地雷战、伏击战等等,不断与蝗军纠缠,暗中袭击蝗军部队。

  再精锐的士兵,也挡不住一颗暗中射来的子弹;再坚固的碉堡,也挡不住夜色中持续射来的重型迫击炮炮弹;再精良的坦克,也挡不住九四式山炮的一发碎甲弹。

  如果这些持枪农夫分布在平原各处,到处袭杀蝗军的征粮、运输、政工人员,趁夜破袭设立的据点和哨所,那蝗军就根本不可能在平原地区建立稳固的统治。

  而事实上,八路军确实就是这么做的!

  神色憔悴的岩松义雄有些艰难的对着冈村宁次说道:“将军,我们需要援军,需要更多的兵力和装备,才能尽快压制、清剿这些躲在地下的八路军部队,击败独立支队等山区八路军部队。如今八路军已经在山区站稳了脚步,就已经让我们陷入了极大的被动,要是八路军部队在平原上站稳了脚跟,并将这些武装农夫训练出来,那我们这几年征服华北的战场就回到了原点。”

  “没错,将军,”第27师团师团长富永信政中将也高呼道:“必须请求大本营增加对华北的投入。相比于屡战屡败的国民政府,现如今的八路军对蝗军的威胁更大,必须尽快清剿削弱!”

  其他几个师团长同样也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眼看大家有些激动,笠原幸雄中将无奈道:“诸君,如果请求就可以让大本营同意的话,冈村宁次将军早就请求援军了!但是大本营已经决议不再追加对中国战场的投入,我们必须依靠自己!”

  “诸君,有什么好的建议么!”

  大本营不再援助兵力,那凭借着现有兵力必然是无能为力的,大家纷纷陷入了沉默。

  眼见大家无言,笠原幸雄继续说道:“如果没有,请听听冈村宁次将军此次制定的计划。”

  说罢,拿着了一份绝密计划文件,交给了各位高层。

  这是冈村宁次沉寂两个月思考出来的计划,也是他对战局的精准把握。

  该计划总共是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封锁隔绝,简单来说就是情报部门发现平原根据地的八路军部队军火大都来源于山区八路军,且基本需要通过帝国控制区域输送。要优先隔绝山区八路军与平原地区的联系,断绝平原八路军部队的军火来源,不断削弱平原八路军战斗力,之后再行发起扫荡和围剿。

  这一块华北方面军已经开始布局了。比如鬼子在石门、邯郸等地开始沿着铁路大规模修建碉堡,而且是不容易被摧毁的地堡,然后逐步沿着铁路扩散。同时,大量兵力被从平原县城外围经常被攻击的据点中抽出来,部署在铁路上。

  这等于说,鬼子正在逐步放弃对县城外围的日常统治,而选择强化对铁路周边的防御和阻绝。

  第二,则是持续侦察扫荡,摧毁工业区域。核心就是坚决防止平原地区出现八路军控制的稳固城市和工业区,做法就是持续开展航空飞机侦察,发现疑似工业区和兵工厂等可疑目标,就直接出动部队扑向摧毁。

  考虑到八路军平原根据地数量众多的部队,为了防止攻击部队深入平原后惨遭八路军合围歼灭,方案明确部队至少以联队为单位出击,且需要辅助航空部队、装甲部队、炮兵部队等等,以有机会固守待援。

  最关键的则是第三点,释放机动兵力,以集聚更多兵力参与对八路军的进攻。

  这才是这个方案的精华。

  鬼子华北方面军拥兵近30万,拥有300余架飞机、400余辆坦克、装甲车、4000余辆汽车,2万余匹战马,另外还有30余万的蝗协军,加起来已经是一股极为强大的攻击集团。

  但是在发起对晋中山区的攻防战时,冈村宁次却只能抽调出8万左右的蝗军以及7万左右的蝗协军参战,还必须从关东军军部那里借用满洲军兵力才能开展一次较大规模的攻势。

  之所以只能调动少量兵力,是因为华北方面军大部分兵力被八路军、晋绥军、国民政府中央军牵制在各个地方,难以动弹。

  比如驻守开封的第35师团、驻守徐州的21师团、驻守兖州的第32师团等等,两万余人的师团,却只能抽调千余人参与晋中山区攻防战。而临近晋中最近的临汾、运城更是有5万蝗军部队,被八路军、晋绥军、中央军包夹,竟然也抽不出兵力来参战。

  因此,在目前大本营不肯增派部队的前提下,如果可以将被牵制的兵力释放出来,那就等于己方的兵力增强了!

  不过,目前整个华北地区大部分区域都被八路军控制,这些驻防在山东、天津、北平的师团部队兵力本就捉襟见肘,难以护得周全,同时还需要负责阻绝山区八路军部队弹药运输,已经很难释放出来。

  唯有驻防开封、运城等地兵力,主要受中条山20万国民政府军影响。

  如果可以打下中条山,并依托中条山建立防线,就可以释放出华北方面军4-5万主力部队,可谓机动兵力大增。

  而开展中条山之战,目前也有很多有利局面。

  最大的有利局面,是目前八路军与国民政府军互不信任,甚至达到互相提防的地步,这使得国民政府从中条山抽调了大量兵力移动到了长治南部,使得中条山守军力量极大分散。

  二么,则是目前帝国情报部门已经完全掌握中条山情况。中条山守军这两年驻守山中可没闲着,虽然周边百姓困苦,但是驻守部队却大量倒卖粮食、军火、药品等,很多商人云集中条山,帝国情报人员也趁机混入,目前好几个军部门口都有情报人员蹲守和监视,且发展了一些下线。

  一旦开战,中条山守军的一半指挥中心可以即时被摧毁。

  三么,中条山守军临阵换将,上下狐疑,且各部队之间也互不信任,综合战斗力已经急剧下降。

  拿下中条山,正当其时!

第570章 军火工业的新发展

  恐怕张云也没有想到,他和缴获加成系统的出现,固然帮助八路军实现了快速发展,避免了被鬼子分割包围不得不发动百团大战的窘境,却也逼得鬼子提前准备发动中条山战役。

  历史上,鬼子发动中条山战役,主要目的想进一步占领中国领土,以逼迫国民政府投降,现在则是冈村宁次打算通过击败中条山守军,释放出更多的华北方面军机动兵力,以应对八路军越来越大的威胁。

  只能说,历史是有无数巧合和无数必然组成的,中条山免不了一战。

  相同的是,目前驻守中条山的国民政府军仍然是那个样子,甚至因为卫老总提前被软禁,目前中条山更是人心惶惶,乱作一团……

  ………………

  部队暂时没有战事,张云也就继续安排独立支队各部队休整和训练,同时也继续将目光聚焦在了云烟兵工厂的扩厂增产事宜上。

  经历了晋中山区攻防战、太原破袭战等一系列战事后,包括正太军分区在内的山区根据地防御体系已经逐步成型,各处防线的工事越修越完善,弹药储备库越修越多,火力点位越修越密,山区根据地外围防线自然越发稳固,已经不再特别担心鬼子可以侵入山区根据地内部了。

  在这种情况下,张云也放开手脚,推动云烟厂开展了厂区扩容工作,不仅扩大了两个分厂的区域,进一步增加车间及生产线,补充了更多自动化设备,同时也计划在昔阳县城西侧两三公里外的山区里,建设第三处分厂。

  这处分厂距离总厂的距离最近,可以极为方便的获得总厂技术、人员、物料等生产要素的补给运输,是张云计划中面积最大、产能最高的分厂厂区。同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率,该厂的选址也最激进,直接挨着昔阳县城不远,有山间公路可以直达,马车、牛车甚至汽车等运输车辆可以方便进出。

  这样的规划,目前还是有一定风险的,毕竟张云打算将正太铁路及周边控制权“移交”给鬼子第四旅团,以方便继续重复“占领”来缴获加成获得物资。这样一来,昔阳县城及第三分厂距离鬼子重新控制的阳泉城不过30余公里,且有公路相通,方便了鬼子破袭,必须随时盯住阳泉方向的敌人。

  不过张云自然也做好了充分准备。军分区建设部队已经沿着平辽公里建设了大量的工事,铺设了几处雷区,独立支队4团、5团更是轮派一个营的部队常驻这些工事,负责防御阳泉城方向可能的进攻。

  至少目前来看,这处分厂的安全是可以保障的。

  目前,该处厂区正处于建设初期,在军分区大量人力和建筑材料投入下,预计4月底就能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加上设备调试、人员调整等环节,预计6月底就可以正式投产。

  张云计划该厂主要负责生产炸药、子弹和各类炮弹,以进一步提升云烟厂的各类弹药产量,为后续开展大反攻提供充足的弹药支持。

  …………

  目前的云烟兵工厂,已经是八路军总部的心头肉,也是张云带领部队崛起的重要依托。

  根据云烟兵工厂的专家们报给张云的数据,在削减迫击炮、山炮等武器产量,增加105毫米榴弹炮和弹药产量的产能方向调整下,目前三处厂区产量汇总起来,每月可生产TNT、黑索金等各类炸药1.5万吨;生产各类迫击炮120门、九二式步兵炮20门、九四式山炮20门,105毫米榴弹炮24门;生产各类子弹2100万发,生产82毫米迫击炮炮弹40万发,60毫米迫击炮炮弹60万发,120毫米迫击炮炮弹40万发、70毫米步兵炮8万发、九四式山炮炮弹15万发、105毫米榴弹炮炮弹6万余发,各类口径防空炮弹5万发;月产冲锋枪2000支左右。

  这对八路军而言,绝对是极为夸张的数据,也是总部和平原根据地发展了这么多部队的底气所在。

  而等到六月份新分厂投产后,云烟厂的子弹及炮弹产量还会出现激增,部队的弹药消耗会更加宽裕。

  ………………

  维持这么高的军工产量,云烟兵工厂自然是付出了巨大的人力和物料成本的。

  人力方面,目前三处厂区的专职产业工人数量已经达到了2.4万人,其中熟练工已经超过1.8万人,另有兼职人员3万余人。

  正常情况下,要想维持这么高的军工产能,其需要的产业工人要比5万人多5倍甚至10倍,但张云通过缴获加成系统兑换的方式,直接大范围提供了枪钢、炮钢、弹钢等等基础钢铁工业制品,提供了螺丝、轴承等大量基础工业零部件,还提供了柴油、煤炭等等能源工业品和润滑油、机油等化工品,可谓是一人就肩负起了钢铁工业、化学工业、能源工业等基础工业学科,以及精密零部件等工业门类。

  正是这种极为畸形的产业布局,才能让云烟厂以较小的人力数量完成了这样夸张的产能。

  为了服务这两万多产业工人及3万多兼职人员的薪酬及生活需求,以及其身后的近10万家属,不仅张云投入了大量的银元、粮食、肉食、布匹等,就连昔阳县、和顺县、辽县等地也聚集了大量的服务业从业者,形成了一个典型的大型企业经济生态圈。

  物料方面,张云通过“缴获”以及保密旋转门方式,每月为军分区及云烟厂提供大概4万余吨的粮食、近万吨的牛羊猪肉、200万银元价值的黄金白银法币,3万余吨铁矿石、1万余吨钢铁、4万余吨煤炭柴油、数以万计的零部件以及各类杂七杂八的物资等等。

  而为了将这些物料运往兵工厂,然后将生产的弹药运回,军分区又不得不组建了大量的的运输队,培养了大量的物流、仓储人才。这又是一大笔的经费及薪酬支出,同时也需要满足这么多非农人员的粮食消耗。

  可以说,要不是缴获加成系统成本近乎为0的庞大物资,张云是绝对养活不起这么庞大的军工产能的。

  这也是张云需要不停安排部队破袭的原因----他的缴获空间虽然物资越来越多,但物资支出也是越来越大,如果不安排部队持续频繁的破袭鬼子占领区域,那这些物资早晚会坐吃山空。

  嗯,虽然根据张云的测算,哪怕他躺平休息,也足够以现有水平支出两三年的样子。

  但毕竟物资充足心不慌,他可不是躺着看着战友打仗的人!

  最后,则是兵工厂下属的民用厂方面。

  在军民两用品生产方面,张云倒是没有再加力。

  经过春节前的大生产运动后,目前军分区军服、防毒面具、药品、雨衣等等物资储备数量已经基本恢复,各个仓储区库存空间开始紧张,无需加大生产力度。张云打算保持现有速度慢慢生产就是,多余的就送往总部、师部,由他们分配给各个军区及下属部队。

  除了粮食罐头、药品和防毒面具以外,其他军区其实对民用物资的需求也并不高。

  相比部队对于枪支弹药的无限需求,军服脏点破点并不影响部队打鬼子,各个军区司令们都有自己的招法来解决穿衣等各类问题

第571章 总部里的好消息

  山西,长治郊外。

  八路军总部。

  指挥室里,炭火正浓的火盆上已经架上了一个铁板,一位方脸的总部参谋正在认真的翻转着铁板上的滋滋冒油的十多块马肉,还细心的撒着一些盐粒和胡椒粉。

  旁边,几个参谋围着火盆,垂涎欲滴的看着肉块,食指大动着,等待着肉熟的时刻。

  老总也乐呵呵的在旁边坐着,一边闻着满屋的肉香看着电报,一边也等着马肉烤熟。

  翻转着马肉的参谋显然是一个吃马肉的“专家”,很是专业的给大家分享着他的美食经。

  “马肉,虽然大部分肉都柴,但其实也是有嫩肉的,比如后腿肉、里脊肉等等,内脏有些肉也十分滑嫩。”

  “这些嫩肉如果明火烤,那就会在高温中失去太多油脂,变得又硬又柴,比不得炭烤的羊肉牛肉好吃;如果是直接大火高汤炖开,那就直接变成了汤水的味道,失去了马肉的鲜香。”

  “唯有这铁板烧,既能保留一定的油脂,又可以保留马肉的原始味道,再加上一点点盐和胡椒,那味道,绝对让人难忘,可比大油大肉大盐的红星罐头肉美味多了。”

  “啊呀,越说越流口水,感谢正太军分区的张司令啊。如果不是他送来了这么多马肉,我恐怕都快忘了这个味道了!”

  最左侧的的参谋也一边吞咽着口水,一边笑着说道:“更得感谢鬼子啊。如果不是他们派去这么多骑兵去独立支队那里送死,张司令他们也舍不得吃马,咱们哪里能吃到这么香的马肉。”

  说罢,他还狠狠的抽了抽鼻子,赞叹道:”还是东洋大马的肉,味道肯定更加不错。”

  此言一出,大家顿时笑了起来。

  确实,历史上八路军实在太穷,根本养不起太多牲畜战马,自然也不觉得缺马。但如今别说正太军分区了,就连八路军各个根据地也都富裕起来,随后就发现对马匹有了更大的需求。各个根据地到处都缺马、缺骡子等牲畜,闹起了“马荒”、“骡子荒”,怎么可能会舍得杀马吃肉。

  也就是和鬼子骑兵交战的时候,借着被大量击杀的战马,大家可以大块朵颐,好好的吃上一顿。上次的马肉大餐,还是去年的时候呢!

  此次正太军分区破袭晋中、威逼太原,击毙和缴获了鬼子大量的战马。而鬼子的东洋马不仅个大,肉也多,一匹马可以出肉500-700斤,够半个营的战士们吃一顿了,独立支队短期内根本吃不完。因此,张云深感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直接安排后勤部将马肉简单腌制处理后,趁着目前气温还冷,路上不易腐坏,直接送到了总部和旅部。

  也正因为这样,总部老总等人吃上了几百里外被击毙的鬼子东洋马。

  唯一可惜的是,被子弹打死的战马来不及放血,比不得真正放血取肉的马肉味道鲜美,稍微有些血腥味。但民国岁月里,能吃上肉就很不错了,大家也没这么讲究。

  …………

  屋里的香味越来越浓,马肉眼见是熟了,参谋们开始按耐不住,各自拿起了竹筷,准备开抢。

  这可是总部的保留项目,吃肉全凭手速,当然,大家会先给老总和副总参谋长留出来。

  “咱们总部的战士们和干部们都能吃上马肉吧”,老总一边看着电报,一边顺口问了句。

  “老总,你就放心吧。”吃货参谋虽然继续翻转着马肉,但也回答的也很认真,“按照你的要求,咱们总部干部所有人都不搞特殊化,所有人都要有盐同咸、无盐同淡,有肉自然也是一起吃。昨天张司令送来了大概60匹战马的马肉马骨,今天炊事班就已经给战士们炖起了大骨汤,还做了萝卜豆腐炖肉。”

  “可惜这季节不对,咱们炊事班也就只有萝卜、豆腐等菜色可以炖肉。可那白萝卜炖肉就把马肉的味道都给破坏了,算不得好吃,我这才把咱们几个人的肉按量专门拿出来弄铁板烤肉,绝对不占战士们便宜!”

  老总闻言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安心的等着吃肉了。

  饮食不搞特殊化是必须坚持的原则,也是官兵同心的保证,但是咱司令部参谋自己会烤肉手艺,那自然可以吃的味道更好一点。

  这时候,闻着味进来的副总参谋长拿着一份电报走了进来,脸色流露着遮掩不住的喜色,笑道:“老总,又有好消息啊!”

  “哦,难道又有人送肉来了么!”

首节上一节225/23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