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为什么你的缴获这么多 第193节

  两天时间,足够独立支队各部队将晋中平原除却大城市以外地地方“占领”一遍了,可以想象缴获收益会有多大。

第488章 我做错了什么

  民国29年,12月16日。

  夜幕降临。

  晋中大地上,显得更加热闹起来。

  随着总部第二波援兵的陆续到位,张云安排新来的部队接替了沿着正太铁路沿线部署的野战一团,进一步释放出驻守在前线工事上的主力部队。

  野战一团团长张苗,随即安排伤兵和部分炮兵留守工事,然后带着近四千部队,借道晋中山区前线三团穿插的通道,也直接兴兵攻入了晋中平原。

  至此,独立支队野战一团、二团、三团大部以及386旅772团、独立团共计近两万余兵力,全部涌到了广阔的晋中平原上,各自开展着破袭攻势(野战9团在太原北部广泛开展了破袭)。

  跟随而来的,是张云下令动员而来的近四万支前群众。

  近两万部队,在地下组织的带领下,风风火火的在晋中平原上开展了镇压汉奸劣绅、缴获亲日物资的活动,而支前群众,更是热热闹闹的将缴获物资运回了根据地。

  这一次,哪怕张云没有套现空间内的缴获物资,都够这些支前群众们忙活好一阵了。

  ……………………

  此时此刻,驻防山西的鬼子们面临着自1937年底占领山西以来最困难的局面。

  山西北部,驻防大同的驻蒙军第26师团,因为之前抽调一部参与对正太铁路沿线的攻击,兵力已经遭到削弱,被晋察冀当地部队持续骚扰牵制;

  驻防崞县(今山西省沂州市原平市崞阳镇)的独立混成第3旅团,大半兵力被抽调参加晋中决战,只能在吕梁、晋察冀军区袭扰下,勉力护住沂州附近,如今又被9团破袭铁路,被彻底隔离在晋中战事之外;

  驻防太原的独立混成第9旅团,绝大部分兵力被抽调参加晋中决战,基本损失殆尽,残兵被困在山区工事内,未抽调剩余兵力则是困守太原;

  驻防汾阳附近的108师团,绝大部分兵力被抽调参加晋中决战,已经基本损失大半,残余兵力被困在山区工事内,未抽调剩余兵力则是困守几个县城;

  原驻防太谷、平遥、祁县、介休附近,重点负责同蒲铁路沿线巡护的109师团,绝大部分兵力被抽调参加晋中决战,已经基本损失大半,残余兵力被困在山区工事内,未抽调剩余兵力同样是困守在几个县城内;

  驻防临汾的第41师团、独立混成第16旅团,以及驻防运城附近的第37师团,其南侧有驻防中条山的国军第一战区20余万部队,西侧有晋绥军10余万人,东侧有数以万计的八路军部队,东南方向更是有八路军主力386旅。

  可以说,这近5万鬼子部队,早就被超过自身5倍兵力的国民军、晋绥军、八路军包围,如今更是后勤断绝,与后方的联系被割断, 被压制在防区内难以动弹。要不是这几方势力互相掣肘,不能团结一心,不然这几万鬼子难逃覆灭结局。

  另外,沿着正太铁路部署在寿阳境内的鬼子108师团、26师团部队,在前期进攻正太铁路沿线的作战中同样损失很大,如今被具有优势兵力和优势火力的八路军部队牵制在前线难以动弹;

  晋中山区内,抽调而来的关东军28师团残部、108师团残部、109师团残部、独立混成第9旅团残部、独立混成第3旅团残部、满洲军残部、皇协军残部等等,都被八路军部队前线部队和民兵部队、游击部队牵制在山区工事里,无法顺利脱身。

  同时,在张云命令下,野战3团和野战1团还专门抽调了近2000人部队,专门在山区平原交界地带配置了防线,专门阻断鬼子从山区退出。

  可以这么说。

  如果冈村宁次或者筱冢义男再不调兵来援,只要这么困住山区鬼子十多天,剩下的这几万日伪军残兵就有可能被轻易围歼在山区里。

  ……………………

  北平,华北方面军司令部。

  幽暗昏沉的灯光下,华北方面军冈村宁次坐在会议室里,召开方面军高层和几个亲信正研究华北肃正作战的阶段总结(晋中山区部队救援部署会议)。

  外边,寒风呼啸。

  屋内,压抑宁静。

  此时,冈村宁次此时的脸色并不好看,曾经儒雅的气质已经尽数消失,随着而来的是憔悴、失意、阴郁和无奈。

  此时,距离他真正履职华北方面军司令不过两个多月。

  但是两个多月里,在他的一番调动和操作之下,华北平原大乱,山西更是局势危急。

  平原上,各地八路军和其他抗日武装趁着他抽兵前往山西决战,趁机大肆扩张发展,更是借助此次机会,将蝗军在华北地区好不容易修建的据点和重点控制区域大量摧毁,消灭了大量亲日人士和武装。

  如今,华北各地的八路军部队逐渐贯通起来,协同起来共同压缩蝗军的控制区域,逼得蝗军各部队目前只能龟缩在大城市里,甚至连此次秋收都没能征收到太多的粮食和物资。

  而山西山区的情况,更是让他失望。

  通过分析以往情报,他精准的判断了八路军武器装备的异常,定位了八路军可能存在的大型军工基地,并制定了一场旨在摧毁八路军独立支队及背后军工基地的作战。

  然后,这场他亲自指挥的晋中山区攻防战,竟然落得个一败涂地。

  这一战,他在华北范围内先后动员调动了超过15万部队(含蝗协军),并从满洲地区抽调了28师团、伪满洲军近9万人,轮流以24万人分三路围攻晋中山区。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三路大军均未能突破八路军设立的防线,直接将攻击作战打成了持续一个月的战线僵持战。

  更让他难以接受的,这场僵持战,最后竟然是帝国支持的华北军先撑不下去。

  而最后,他孤注一掷的决战,更是完全失败,不仅损失惨重,更是有几万残兵被堵在山区里出不来。

  此次攻防战,前后超过7万蝗军“玉碎”,另有4万人受伤,蝗协军及满洲军8万人阵亡,6万人受伤,直接让华北方面军兵力大损,也让他一直树立起来的英明形象和军事威严大大丧失。

  这让极端自负的他难以接受。

  “诸君,谁能告诉我,我到底哪里部署的不对?”

  冈村宁次面对着亲信的沉默,再也无法维持着体面,他咆哮着问道:

  “为什么,此战竟是这样的结局!”

第489章 政治攻势!

  到底做错了什么?

  这是冈村宁次此时最大的疑惑。

  虽然作为一个政治生物,冈村宁次对于此战战败已经找好了一个背锅侠第一军司令筱冢义男会为此次晋中作战的惨败承担最大的责任,很快就会被调入预备役,彻底坐上了大本营的冷板凳。

  但是,作为一个极端自信自负的人,他自然不是内心深处也会甩锅的人,反而极度自律自省,因此陷入了深深的自责。

  他清晰的认识到,他才是此次战斗失败的最大责任人。

  毕竟,部队是他调动的,战事是他指挥的,决战是他要求的,必然是他犯了错误,才导致此战失败。

  这个责任,在政治上,他是不认的,但是在内心中,他是承认的。

  但是,他最大的疑惑是,到底哪里做错了?

  他承认,最后的晋中决战是他的指挥败笔。此次决战发起过于仓促,从晋中调兵过多,其实完全可以不打,要不然也不会出现八路军大军正广泛破袭晋中地区的危情。

  但就算不打此次决战,他的此次晋中攻防战仍然是输了。

  而坚决的打,却还有一线赢的可能。

  要知道,帝国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次几次倾国而战,最终取得光辉胜利的战例。如果此次决战胜了,那华北局势自然就会改写。

  可惜,是华北军输了。

  ………………

  这一天的漫长时间里,他仔仔细细的复盘着此战,梳理此战的每一项决策,但仍然觉得他的每一项决策,都不能算错。

  他秘密调兵入关,增加此战参战兵力和弹药物资,绝对不算错误;

  他秘密向阳泉调兵,以期望可以中心开花,仍然同样不算错误;

  他调动部队三面出击,牵制山区各地八路军部队,以便为部队攻袭晋中山区营造良好态势,仍然不算错误;

  他在发现战线进展不顺时,根据八路军部队控制区域多为山区,物资和弹药供给能力必然有限,制定了继续打僵持消耗作战的方略,仍然符合战争逻辑,同样不算错误。

  最后的战略决战,他调动了周边可以调动的一切,期望如马岛海战般一战决胜,也符合帝国的主流作战思想,仍然不该算错误。

  要说此战的几个失误,一是情报泄露,造成八路军部队早有准备,二是过于高估阳泉防御,使得自己中心开花战略破产,三是从满洲抽调了过多的压制火炮,却未能在山区作战中发挥作用。

  但这些,都是小节,都不应该影响到华北军对八路军的碾压性优势,不该影响到此战的结果。

  “冈村阁下,”参谋长笠原幸雄诚恳的说道:“我们参谋部也认真梳理了此次作战的各个决策,同样未能发现明显的战略失误。”

  “显然,此次作战,不是我们的指挥上出现太大纰漏,而是八路军部队在山区内的优势过于明显。”

  “他们后退了十多公里,并占据了经营许久的工事,抵消了我们的压制火炮优势及空军优势,也让我们的战车部队无从发挥。”

  “相反,八路军部队借助其隐藏在山洞中且性能优异的120毫米重型迫击炮,反而在山区内形成了对我军的火力优势。”

  “这让我们的部队难以在山区内突破八路军的阻击。”

  “最让人绝望的是,八路军这一个多月使用的炮弹量,竟然超过了我军数倍,达到了苏军火力水平。”

  “将军,我们不能再将八路军当做一个叫花子部队或者地方军阀武装,而是要当做拥有苏军部分战力的列强部队。”

  参谋长笠原幸雄话语一落,大家反而倒吸了口凉气。

  拥有苏军部分战力的列强部队?

  想到诺门坎战役中那铺天盖地的飞机、坦克以及炮火,大家脸上都露出了惧色。

  但随即,大家又都摇了摇头。

  不对,不对!现在的八路军,距离苏军战力之间还隔了好远的距离。这个可不仅仅是飞机、坦克等装备的差距,更是后勤保障、人员培养、预备役建设机制等各方面的差距。

  工业国对农业国的碾压优势,绝不仅仅是武器装备,而是全方位的压制。

  要不然,在中日甲午海战中,帝国也不会轻易战胜拥有更多吨位和先进舰船的北洋海军。

  不过,哪怕是部分战力,仍然也是十分了不得的。

  毕竟,中国人实在太多了,中国国土,又实在是太大了!

  如果全中国部队都可以像八路军那样拥有部分苏军战力,那帝国必然会陷入更大的泥沼里,难以自拔。

  这时候,一个参谋喃喃自语道:“但是,为什么八路军拥有这么多的火炮和炮弹?”

  “他们的装备和弹药到底来源于哪里?”

  “就算有军工基地可以生产,但是军工产能必须依靠优质钢铁和高性能炸药等上游产品,需要钢铁冶炼、化学生产、矿石开采等等基础工业配套,必然会有很多很多的工业痕迹。”

  “这些工业痕迹是绝对是瞒不过人的!”

  “但是为什么,为什么我们的侦察飞机和情报人员却从来没有在八路军控制的山区中有所发现?”

  “总不能,这些物资、这些弹药,都是从天上掉下来了吧!”

  此言一出,大家又都陷入沉默。

  这才是此战的真正问题所在。

  这一仗的最大失误,是他们完全低估了八路军部队的炮兵装备和炮兵力量,更是低估了八路军部队的炮弹保有量和生产量,进而错误的与八路军部队打起了战线僵持消耗战,甚至最后输掉了这场消耗战。

  不过,这个问题,任参谋们如何冥思苦想,也没有想到答案。

  缴获加成系统这样的BUG,不是困在初级文明的人类可以想象的出来的。

  虽然想不明白,但是冈村宁次他们反而确定了下一步如何应对八路军的攻略。

  再次大规模进攻山区已经不可能了,但是小规模的渗透可以尝试一下。

  最核心的,是运用好政治攻势+阻绝战略!

  确切的说,在政治上,以多种方式对国民政府发动政治攻势,激化国民政府对八路军恐惧和矛盾,以华制华,限制八路军部队的发展;

  军事上,在得到大本营补充兵力后,不再将兵力集中在山西,而是集中在华北平原与太行山交界地区,阻绝山区八路军与平原的联系。

第490章 攻防战尾声

  政治攻势!

首节上一节193/231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