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为什么你的缴获这么多 第126节

  不管未来如何,让抗战期间的老百姓多多的填饱肚子,多多的保留一些元气,总不会错的!

  …………………………………………

  满怀欣喜的心情,张云离开了农业组的研究室,随后继续扎进了化工组开展调研。

  相比于农业组的大猫小猫两三只,人丁稀少的情况,化学组作为最先成立的工作组,现在已经是工作站最大的组别。这里不仅有7、8位专家和近百位大学生,还细分为了有机化学组和无机化学组,分别研究不同的技术。

  无机化学组方面,张云部署的任务除了基础研究外,最重要的任务仍然是硫酸、硝酸等化学工业研究,以及化肥、新型炸药研发等,目的还是优化现有的土法和现代生产工艺,提升根据地酸碱等化学品产量,尽量降低生产的污染以及对工人的健康损害。这些技术,不仅可以帮助根据地进一步提升炸药产量,还可以为后续生产化肥奠定基础。

  有机化学组方面,张云部署的任务有两个,一是煤化工产业,研究如何利用目前根据地大量的煤炭资源生产塑料、氨气等,形成较为可行的工艺方案。另一个则是研究如何利用煤、石油等合成磺胺类药物及一般药物。

第303章 谋划未来之医药发展

  前文说过,张云可以使用缴获加成系统的调换功能,将缴获空间里的大量物资调换为同品类物资,调换比例为国际售价。

  目前,通过大量“占领”县城和村庄,击毙鬼子医护兵等,张云空间里其实也积累了大量的中药和部分西药物资,可以兑现目前国际上先进的西药,比如主流的消炎药物----磺胺粉。

  虽然磺胺粉1936年就开始实验性临床使用,1939年已经正式投入市场,但是1941年以前价格一直居高不下,《我的团长我的团》里孟烦了就是因为想得到磺胺粉,才偷了小醉的钱,害苦了这个心善的女孩。而张云哪怕以系统调换磺胺粉,其实也换不了太多,十分的不划算。

  但实际上,磺胺粉是煤化工工艺的产品,实际生产成本极低。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军人手一份的急救包里就装了一袋磺胺粉,可以供应美军士兵随意使用。说白了,不过是因为英美法等国家拥有技术罢了(因为1906年德国注册过百浪多息的生产工艺且已过期,各国不受专利限制,都可以生产磺胺粉,列强士兵们都可以较为轻易的获得磺胺药物,偏偏卖给其他国家的价格就很高)。

  但现在不一样了。虽然不懂磺胺粉到底如何合成的,但是张云可是从后世的网络文学和小视频中知道,磺胺粉就是从染料百浪多息中裂解而成,且各国都直接发表了很多论文,也研发出来大量的磺胺类产品工艺。

  这就很nice了。知道这些后,张云为有机化学组提供了大量的外国论文书籍,提供了百浪多息的生产工艺,指出了研发方向,然后布置这些专家们按照这些国外专家的思路,研究制定生产磺胺类药物的工艺。

  如今,经过近一年的研究和测试,有机化工组已经研究出了三组不同的磺胺类药物生产工艺,正在进一步完善提纯工艺。另外,医疗组也在通过小白鼠以及部分病人,测试这个药物的过敏性,制定药物使用规范。

  再过一段时间,张云就可以得到了至少三种可以投入生产的磺胺类产品工艺。如果张云再提供完善的生产设备,那正太军分区就可以正式生产这些药物了。

  ………………………………………………

  既然可以生产磺胺类产品,那二战期间真正的“救命神药”盘尼西林(青霉素),张云也纳入了研究规划。不过,虽然张云知道青霉素是从霉菌中提炼出来的,但是1939年时关于青霉素的论文很少见,且也没有成型的工艺及产品,张云只能将原理告诉了医疗组,并提供了调换而来的公开论文,提供了研发的设备等,然后期望后面会有些奇迹。

  张云对此倒是没有太过着急,只是让医疗组的专家们慢慢研究着。毕竟历史上1943年盘尼西林才小规模用于英美军队,哪怕是解放战争时期,欧美国内的盘尼西林价格也是极高,直到五十年代才开始大规模生产。

  ………………………………………………

  除了这些“高端”的消炎药品外,张云同样也没有放下那些使用量较大的药品和器械,安排专家们研究着碘片、阿司匹林、奎宁等药物的生产工艺。

  这些药物已经出现了上百年,大量的上一代生产工艺早已经公开,论文中都可以查到,虽然张云无法调换到最核心最先进的工艺文本,但是只要专家们根据书籍、论文等研究出合适的生产工艺,军分区还是可以较高成本生产这些药品的。

  张云没有多大的野望,不至于奔着追赶世界一流的生产工艺技术,和国际医药大厂竞争的想法。他的想法只有一个,先帮助根据地解决有和无的问题,帮助战士们尽可能降低伤亡,也救助根据地更多的病人。

  ……………………

  了解完这些关键药品的生产工艺,张云又跟专家们聊了聊他安排的民生项目,如肥皂、洗衣粉、杀虫剂、老鼠药等等,这些物资虽然不起眼,但也是民生中最常见的化学用品。这些物资目前张云缴获空间里的数量存量还是很大的,但是也经不起根据地老百姓们的广泛使用,有必要提前筹划一些民生工厂,为根据地百姓提供一些必要的生活物资。

  而专家们也确实不负众望,毕竟这些都是早已成熟的产品,仅仅是结合根据地现有资源和物产情况,研究适合的工艺罢了。在张云提供足够猪油、矿石以及特殊催化器的的情况下,仅需要部分普通机械设备和部分作坊类设备,就可以大批量生产这些生活物资。

  ……………………

  了解完了化工组,张云又去材料组、冶金组、机械组等专家组分别去调研了一下。

  目前,这些组别正在张云的帮助下,正在研究着目前世界上主流的钢铁生产工艺特别是合金生产工艺,同时也研究着电镀、淬火、表面喷涂等等先进工序,但是这些学科太大了,也太难了,在缺少基础研究的前提下,要想依靠几个专家就取得突破,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

  目前,张云一方面资助这些专家搞一些基础研究,慢慢提升根据地的技术积累,另外就是安排这些专家做一些任务,如参考德国、美国等工艺,如何实现内膛镀铬提升冲锋枪、炮管的寿命;如研究合金钢或者结构调整等,尽可能降低山炮的重量………

  依靠国际上已经现成且公开的工艺,依靠张云提供的一些书籍,这些专家们很好的完成了这些小任务。

  (20世纪初期,各类技术进步飞快,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虽然最新的工艺和技术都是西方各国严格保密,国际上不会流通,但是已经过时的技术早已经扩散。1920年,凭借着西方流露出的技术,巴西的工业实力就已经超过了中国,可以生产绝大部分化工品了。)

第304章 谋划未来之军工再发展

  从专家工作站出来,张云心中有了一些振奋。虽然民国时期的高校“文风”盛行,理工领域建树不多,但肯扎根理工农学等领域的专家水平都不错,手里还是有真才实学的。经过近两年对这些专家的投资,专家们已经逐步适应了这种以用为先,产研结合的工作模式,发挥出了自己的专长,也已经给了张云太多的惊喜。

  虽然这些专家目前只能处于追赶和学习世界先进的阶段,还无法创造领先于世界的技术,但是对解决根据地甚至是全中国有无的问题,意义还是非常重大的。

  按照张云的预计,要不了多久,正太军分区就可以独立生产磺胺、阿司匹林、奎宁、碘酒等大量药品,也可以为根据地提供手术刀、绷带、酒精等一些基本的医疗设备,这对根据地战斗力的提升不亚于新建一个军工厂。

  ……………………

  满意的离开了专家工作站,随后张云带着大宝和警卫员又赶到了云烟兵工厂,逐个考察了山体工厂内的各个车间,了解现在的加工工艺,并与目前军工厂目前的负责人白专家、杨专家等人进行了更深入的沟通座谈。

  据专家们介绍,目前云烟厂已经拥有三个厂区,包括山体工厂的主厂区、昔阳东侧的分厂区,另外就是在和顺地区建设的军民两用厂区。

  这个军民两用厂区也是张云之前的特意安排,以生产军粮、望远镜、帐篷、雨衣、雨伞、消毒剂、洗涤用品、酒精等军民两用物资为主,该厂设备相对简单,技术含量也不高,亦没有爆炸物品,因此张云很放心的将工厂安置在深处根据地内部的和顺县城周边山区。

  该厂的厂区是参照兵工厂分厂区向内挖掘崖壁建设而成,建设成本低、建成速度快,虽然需要耗费大量的钢筋水泥,且防守效果也差些,但至少可以防止鬼子的轰炸,保障厂区的持续生产。

  张云规划这个工厂的最核心作用,是打算把缴获空间里的大量物资特别是粮食、布匹、化学用品、作坊类设备等等合理的套现出来,毕竟这些缴获加成物资数量太多,已经无法用缴获来掩盖。张云完全可以通过保密旋转门方式,将调换得到的粮食肉类、特殊布料、特殊小设备、特殊合金等等,作为该工厂所需的各类生产原料,然后加工生产成各类物资。

  因为云烟厂是保密性质的兵工厂,由张云亲自负责管理,原料来源等也自然被保密原则遮掩起来,后勤部及军分区仅能看到最后移交的各类军工及两用物资。这样一来,张云就可以看上去较为合理的方式,源源不断的获得大量的军民两用物资,并供给军分区各部队以及各兄弟部队。

  ……………………

  根据专家们的汇报,如今的云烟厂,已经是八路军最大的现代化兵工厂,甚至是国内除去沈阳兵工厂以外产量最大的兵工厂。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云烟厂现在已经拥有正式员工8000余人(其中总厂4600余人,分厂1400余人,两用厂2200余人),临时职工25000余人(主要在两用厂,负责各类产品的制造),可以生产炸药、迫击炮、山炮、步兵炮、冲锋枪以及炮弹、子弹等武器弹药,也可以生产军装、军用帐篷、雨衣、罐头、消毒剂等很多种类的军民两用物资。

  长期以来,张云一直在为兵工厂更新着国外先进自动化设备,优化着关键工序,补充关键物资物料,提升生产管理水平。随着职工人数的增加、设备的逐步调整完善、工人制造技术的熟练、军工厂专家们对生产环节的简化,以及工厂管理能力的提升,兵工厂的各类武器弹药及军工厂产量也在水涨船高。

  目前,在张云提供大量炮钢、高精度玻璃、轮胎、铁矿石、煤炭、关键化合物等物资基础上,兵工厂每月可生产TNT、黑索金等各类炸药近6000吨;生产各类子弹600万发,手榴弹10万颗;生产各类迫击炮240门、九二式步兵炮30门、九四式山炮30门;生产82毫米迫击炮炮弹20万发,60毫米迫击炮炮弹32万发,120毫米迫击炮炮弹8万发、70毫米步兵炮3万发、九四式山炮炮弹6万发、各类口径防空炮弹5万发;月产MP28改1000支左右,防毒面具1.4万具。

  此外,民用厂每月还可以提供雨衣3万件、帐篷1500个、罐头23吨、消毒剂1.4万升、军服4万件……

  整体来说,云烟兵工厂发展迅速,特别是昔阳东侧的分厂,虽然只能生产迫击炮炮弹、手榴弹和子弹,但是厂区面积广阔,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唯一的麻烦是防守不易,必须特别小心鬼子及各路特务的破坏。不过张云已经打算派驻正规军队负责防御,在系统红点绿点的识别下,应该问题不太大。

  ……………………

  谈论完这些兵工厂的生产状况,张云又和几位军工专家聊起了之前部署研究的几款新装备。

  如今云烟厂最核心的任务就是全力生产火炮和弹药,保障前线弹药供给,这才是前线最需要的物资。不过这些产品都是成熟产品,专家们需要在生产中不断改进工艺,简化工序等提升产量和质量。但这些改进和管理工作是需要一线工人和产业专家慢慢开展的,军工厂专家们还有大把空余时间,于是张云也就给他们布置了几个研发任务,期望能获得一些新产品新武器。

  目前云烟兵工厂不仅拥有万余名工人,也拥有不少民国时也算有些名气的军工技术专家,武器设计及研发能力不容小觑。张云还资助成立了专家工作站,聚集了涵盖材料、化工、机械等等领域的近30位专家和200余个大学生,这使得这些军工专家可以得到专家工作站更全面的技术支持,自然在武器研发上也取得了不小的突破。

第305章 谋划未来之新武器1

  已经有些老态,但是仍然精神矍铄的白专家对着张云说道:“张司令,之前你部署给我们兵工厂研发的几款武器,我们这几个月也一直进行研究,有些进展快些,但有些仍然还没有头绪。”

  说到这里,白专家拿出了一些资料,跟张云认真的探讨道:“首先是你提出的火箭弹或者说火箭炮的研制。”

  “我们认为,你说的火箭炮确实是一种崭新的火力投射武器,一旦研发成功,可以具备短时间内较大的火力打击密度;而单发肩抗式火箭弹也具有较远距离打击装甲或者工事的实力。

  “我们认真研究了过去几年西方国家在这方面的论文,也根据你提供的火箭发动机模型进行了研究,目前在喷进式火箭发动机的设计和加工工艺上已经有了较好的思路。”

  “但是,我们目前在推进剂药柱浇筑和端面燃烧上仍然进展不大。”

  “如果解决不了药柱浇筑和端面燃烧问题,那我们就很难控制住火箭弹的精度和射程。”

  “目前看,这个技术难点需要火药专家、化工专家的共同配合以及精密测算研究,我已经写信给了几位火药领域的老朋友、老同事。如今山河残破,而司令指挥的太岳山攻防战打的精彩,八路军驰名全国,他们应该能过来帮助咱们共同研究解决。”

  张云提出的火箭弹研制工程,自然就是参考后世鼎鼎大名的喀秋莎火箭炮以及单兵火箭筒巴祖卡。这两类武器其实机构不算复杂,后世的军工小视频早就介绍的明明白白,仿制不算困难。但真正制约火箭弹研发的,其实就是看似最普通的推进剂药柱燃烧控制。

  从后世看,推进剂药柱采用的都是端面燃烧法,可以保障药柱持续稳定燃烧,然后通过喷口向后喷出,提供稳定的推动力,各火箭弹强国对推进剂成分、药柱的结构等都有自己的绝活,且也属于很秘密的那种。

  张云前世毕竟只是个小白领,仅仅是通过刷小视频对此有点概念,但也绝对不多,也就无法提供更多资料。而此时距离苏联研制出喀秋莎尚有数年时间,且投入使用后也一直保密,张云目前无法通过调换得到这些资料的。这些研制难点,只能靠兵工厂专家们自己去摸索。

  张云听到后,有些高兴的说道:“好,白老,您尽管邀请这些专家过来,我安排负责这些专家路上的护送及后续研究支持工作,保障你们能安心的研究。”

  白专家欣慰的笑了笑,说道:“如今国难当头,日寇嚣张,国人对胜利的信心受挫,张司令指挥独立支队和军分区部队屡创奇功,让我们都很振奋。”

  “我们这把老骨头,也愿意发挥余热,配合张司令研制新武器,打击日寇,复我中华。”

  旁边的杨专家也笑着说道:“白老尚且如此,我们这些后辈更不能丢人了。”

  “不过,张司令,虽然目前我们这款火箭炮尚不能投入使用,但是火箭弹却可以勉强用一用了!”

  “虽然我们无法解决端面燃烧控制问题,很难控制火箭炮的射程和精度。但是我们参考烟花的设计,研发了一种最简单的药柱结构,可以均匀且迅速的燃烧喷射,以自旋方式将火箭弹射向远方。只要前面装上弹头,就可以成为你说的单兵肩扛式火箭弹发射器,或者6发齐射或者9发齐射的火箭炮。”

  听着杨专家的解释,张云头脑中立即反应过来,这不就是后世中东地区自制的火箭弹么,准头不高,威力却很大。如果考虑把火箭弹放平,把敌我距离缩到足够短,凭借这种火箭弹的直射,短距离的准头问题就可以比较容易解决。

  这样的一枚火箭弹,外加一根导轨或者导筒(甚至不用这些),就可以对数百米外的据点铁路等进行较为精准的攻击,哪怕精准差一些,也可以拿威力来凑。这样一来,就可以解决八路军游击部队没有重型迫击炮就无法破袭据点的问题,遇到突然出现的装甲车也可以拿来顶一顶了。

  “不错,”张云赞叹道:“杨专家说的对,这样的火箭弹是我们八路军目前用的上的,立即以这个模型先定型几款武器,尽快安排试射和试用!”

  …………………………

  讨论完火箭弹的研制,白专家就拿出了一款火炮的设计初稿及加工工艺思路。

  这一款火炮,其实就是仿制美国的M2A1式105毫米榴弹炮设计而成。美国M2A1式105毫米榴弹炮是二战时期火炮杰作之一,拥有着火力、机动、稳定、可靠等等都十分均衡的优点,是美国陆军20年磨一剑的精品。不过,也正是因为其20年磨一剑,此时该炮尚未定型(1940年3月定型),但相关设计和构造的论文、书籍已经能在美国高校查到,甚至部分榴弹炮样品就已经出现在国际市场上。

  张云前期的时候,通过调换等方式,给几位专家提供了部分M2火炮的论文书籍以及几门不一样的M2样炮,也提供了德国105毫米火炮及和苏联122毫米榴弹炮样炮,期望兵工厂专家们可以研究出适合中国战场的105毫米榴弹炮,以为后期发起反攻提供足够火力支撑。

  “张司令,不得不说,美国的这门炮确实好啊!不管是威力、机动性、稳定性、可靠性,都不错,设计很均衡。不过,其实这些也没有超出德国或者苏联火炮太多。”白教授有些叹息的说道:“但是最让人惊讶的是其材料和加工工艺,简直让人叹为观止。”

  “美国的这几门样炮,虽然在结构的设计上还在优化中,但是普遍采用的都是世界先进的炮钢材料,采取的也都是世界最主流的加工工艺,这使得火炮炮管寿命很长,且所有硬件质量都好,可以极大降低前线部队的保养工作量,同时也方便维护。”

  “这不是一个武器设计部门能做到的,而是一个国家深厚的工业水平支撑出来的。”

  “相比之下,欧洲国家也就英法德三国能勉强做到,鬼子的武器质量都差这个好大一截!”

  “咱们的兵工厂因为拥有先进的加工设备,也得到了不少的先进加工工艺,更舍得使用优质炮钢,这使得我们生产的九四式山炮和九二式步兵炮质量已经超过了鬼子本土生产火炮,但是距离这门火炮还有不短的距离。”

  “现在看,如果质量标准低一些,我们已经基本具备了生产这款105毫米榴弹炮的条件,但需要张司令想办法给我们提供相同的炮钢材料。”

第306章 谋划未来之新武器2

  对白专家的说法,张云是十分信服和认可的。

  二战期间,美国的武器确实是战场上公认的精品,质量好,威力大,维护简单,使用方便。但是实事求是的说,美式武器在设计上其实并没有领先德英法苏多少。哪怕是鬼子,在部分武器的设计上都有自己的巧思,比如九二式步兵炮、零式战斗机等等。

  美国的武器,之所以获得这么高的评价,除了胜利国自带光环外,最突出的原因就是其采取的材料和加工工艺都属于世界一流水平,远超鬼子的制造水平,也超过了德苏英法,自然让前线战士们很放心。而最让对手绝望的是,就算美国采用了更先进的材料和工艺,但依托大规模工业集群的规模化生产,依托整体全产业链的配合优势,依托集聚全球的各类人才优势,其生产的火炮、飞机、坦克的武器成本竟然比对手还低。

  这就是工业化的力量,这也是很难跨越发展和轻易超越的力量!

  不过,云烟厂是一个例外。通过张云提供的优质炮钢等各类材料,提供的大量先进设备和研发的先进工艺,云烟厂可以暂时跨过这些中间环节,直接生产质量接近美国水平的武器装备。

  目前白专家设计的这款火炮,基本抄袭了美国火炮的结构,仅仅是参考了鬼子的部分设计思路,尽可能的降低火炮重量。但就算这样,这门炮预计重量也达到了2吨左右,可以通过驮马或者汽车的拉载牵引,但不具备山区机动作战能力。

  张云也没打算现在就大批量生产这种仿制的M2A1型105毫米火炮,而是先行小批量试生产,逐步积累生产技术和工艺经验,为以后做储备。等到鬼子入侵东南亚被美国放弃支持后,张云打算直接将战线推到平原山地交界地带(如抗美援朝三八线附近僵持的时候那样),直接把鬼子挡在山外,那时候就需要大批量更远射程和更具压制性的火炮力量,那这款美式火炮就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

  共同商讨完这款火炮的情况,大概制定了后续的试生产计划,白专家和杨专家等向张云展现了近期研发的最后一款装备----反步兵雷!

  这款武器是张云参照后世“此面向敌”的反步兵地雷安排研制。当然,现在没有什么红外感应之类的技术,也没有过于精细的设计制造,就是参照设计理念,利用大块钢板为依托,然后配合铁珠及炸药制成单面喷射的爆炸物,引爆方式为电线引爆或者拉索/拌索引爆。

  说白了,就是一款需要拉爆或者电爆的加大加料版反步兵地雷。

  之所以提出这个想法,是因为张云带着正太军分区的军官和参谋们复盘鬼子4路围攻的作战情况时,发现游击队难以凭借自己的力量阻击和迟滞鬼子大部队,也很难大规模杀伤敌人。

  虽然鬼子来袭的山路上有很多险要地形,但是因为鬼子相对于游击队具有压倒性火力优势,游击队仅能以麻雀战方式稍微骚扰一下,然后就被鬼子的先遣侦察部队驱赶,不得不放弃设伏。除非游击队聚集大量部队,不然很难对进山的敌人开展大规模杀伤。

  但其实山区地形,鬼子的行动路线很容易提前推测到,游击部队完全可以提前设置雷场(之所以不设置普通地雷,是因为山路上硬实的路面不好埋雷,且遗留的地雷还会祸害老百姓)。如果这款武器可以应用,那几个游击队员完全可以提前布置好连续爆炸的反步兵雷场(埋在道路两侧的山石或者泥土里),然后隐藏在远处,直接以电线等方式暗中引爆,对敌人的大部队进行攻击。

  这样的连续爆炸,只要来上一次,就可以让鬼子的步兵损失惨重,让鬼子指挥官痛彻心扉。而更巧妙的是,使用远距离的电引爆可以很好的隐藏引爆工兵,那很可能鬼子兵们被炸的死伤惨重,却仍然不知道游击队员藏在哪里。

  从全球工业水平看,这款武器装备科技含量不高,制造也不复杂,可以做到质量可靠稳定,但是需要大量的炸药、钢珠以及电讯引爆器材。本来这些东西目前国内都很稀缺,但在张云的调换提供下,云烟厂并不缺少这些材料和配件,可以很方便的批量生产出来。

  按照几位专家的说法,这款注定会让鬼子惊恐莫名的武器,很快就会出现在游击部队武器的序列中。

  “司令,您提出的这款反步兵地雷构思很是巧妙,威力更是让人惊讶,覆盖范围很广,可以很少的杀伤步兵。”杨专家有些敬佩的对着张云说道:“据我了解,目前世界上还没有这样的地雷,咱们也算是国际领先了。要不是张司令提供的创意,咱们根本想不到还有这样的武器。”

  “不过,使用它的条件也比较苛刻,正常情况下不太好用,只有在防御作战或者伏击作战中发挥极好的效果。”

  张云笑着点头。这款武器不仅山区用的上,平原根据地也能用的上,可以用来伏击鬼子公路上的巡逻车队。

首节上一节126/23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