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能只在吃铁杆庄稼时才爱大清 第84节

  “是,是。上个月周大人上任,宝泉局大摆酒席,鄙人也在邀请之列。”

  蒋青云示意护卫。

  “来啊。”

  “大人有何吩咐。”

  “去宝泉局看看周绍在不在。中午,我到他那讨杯水酒喝。”

  “是。”

  ……

  说罢,蒋青云盯着掌柜的。

  “本官想从你这借笔银子,不多,也就5万两,一年还清,利息嘛,随行就市。借款人是南城兵马司衙门,盖衙门的大印担保。”

  “好,好。但请大人谅解,只能先兑付2万两现银,其余3万两要等东家点头。”

  “可以,立字据吧。”

  掌柜的这才发现,蒋青云居然把大印都带来了。

  瞧这样子,借钱是势在必得啊。

  不过想想也不可能借不到,以这位蒋御史的为人,如果借不到钱,一定会调兵封门的。

  八大家谁敢不借。

  皇商身份,贵胄参股,京师人脉,也只不过是保护衣罢了。如果翻了脸,常家要借别人的力,而这位蒋御史却可以直接发力。

  商不与官斗。

  ……

  中午。

  钱粮胡同宝泉局。

  蒋青云刚踏进门槛就感受到了热浪滚滚。

  “老周,你这里是火焰山吗?”

  “我这衙门里有20口铸币的炉子,夏天受点罪,冬天就享福了。对了,你今儿怎么有空来了?”

  “你先关门。”

  俩人进屋,坐下。

  蒋青云坏笑:

  “我从常家票号借了点银子,对了,你在宝泉局有人掣肘吗?”

  “托你的福,宝泉局上下,人人听话,生怕得罪了我被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判个流放宁古塔。”

  俩人对视,哈哈大笑。

  在周绍上任的前一天,蒋青云以清理多尔衮余孽的借口派兵抓走了宝泉局多名满汉大使,当天抓捕,当天拿证据。

  既是余孽,还有贪赃,铁证如山,直接抄家流放一条龙。

  都察院、刑部、大理寺三法司签字认可。

  ……

  “老周,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需要你配合。”

  “什么?”

  “附耳过来。”

  蒋青云如此一番,周绍脸色震惊。

  “永历通宝,这主意能行吗?”

  “能。”

  “真的能?”

  “能能能。”

  蒋青云笑的很开心,周绍也跟着笑了,不信兄弟信谁呢。

  “老周,我们兄弟要想改变这个世界,先要干掉足够多的拦路虎,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拼命抓权。”

  “政治斗争是残酷的,如果我们不干掉别人,别人就会干掉我们。”

  “三弟,我听你的。”

  ……

  中午,俩人就在官署内小酌一杯。

  周绍拿出了几个崭新的顺治通宝铜钱。

  只是一眼,蒋青云就看出了问题所在。

  “这钱,铜的比例少了。”

  “眼下特别缺铜,只能掺铁和铅。”

  “以后怎么办?”

  “解决不了,户部内部有共识,除非拿下云南,或者海外大批买铜,否则宝泉局只能凑合。”

  “各省下属的铸币局呢?”

  “也都差不多。”

  “老周,我说句犯忌讳的话,朱由榔现在不能垮,他如果垮了,我们就难了。他撑住了,战事不休,我们在京城里才有腾挪的机会。””

  “我明白,八旗太团结太有战斗力了。如果能够削弱一半,乃至更多,京师的朝堂格局就不一样了,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上升空间。但是,我对大西军那帮军头信心不足,他们能撑得起半壁江山吗?”

  “会好的。”

  蒋青云微微一笑,举起酒杯。

  历史上,大西军即将大出,李定国两蹶名王,威震西南。

  之后,洪承畴临危受命走马上任五省督师,以老辣的手腕再次重创明军,把朱由榔的最后一丝希望打灭了。

  如今,或有改变。

  ……

  饭后,蒋青云离开时,特意叮嘱。

  “老周,从开模到锻造全程务必要小心,不可假手他人。”

  “三弟,珍重。”

  “珍重~”

  周绍目送蒋青云离去之后,每日巡视铸币流程,暗自把流程记在心里。

  “大人,太热了,您老出去喝茶吧。”

  “不急,你来看看这个铜钱。”

  “这是工部宝源局的铜钱。”

  “怎么分辨?”

  “大人您瞧,通宝的这个通字,两局不一样。通字头是三角,走字底有两点的,就是工部宝源局出的铜钱。”

  周绍点点头,背着手离开了。

  ……

  蒋青云马不停蹄,又派人找来了绿珠的亲生父亲,黄大屋。

  “小人拜见御史大老爷。”

  “在瓦工行会做的还习惯吗?”

  “太习惯了,在城里做事比种田强十倍。”

  “行会现在有多少人?”

  “200多号人。”

  “扩大到500人,我在靠永定门附近辟出了一两条街,你去给我盖房子。”

  “不知老爷要盖什么样的房子?”

  “红砖四合院,用来安置五城兵马司弟兄们的家眷。明日,我让人把图纸送去。你现在回去准备~”

  “是。”

  黄大屋弯着腰离开了,自从进了城,女儿绿珠从未私下见过他,更没给过他一钱银子。

  ……

  捎信回去,没过几天,老家就来了更多的人。

  黄大屋望着这些表情畏惧的乡亲们终于找到了当老爷的感觉,他撸起袖子站到高处,举起右手。

  “走,我带你们去干活儿。”

  “黄老爷,咱做什么活儿?”

  “盖房子,一天工钱50文,还管两顿饭。”

  众人欢欣鼓舞。

  地皮、工人、砖瓦,都是蒋青云一手操办,从头到尾,自给自足。

  ……

  这一年,是顺治7年,也是永历4年。

  50多岁的郑亲王济尔哈朗坐镇湖南永州城,调度大军,以三顺王为先锋,分2路进攻,从年初开始就一直不停的打。

  客观评价,济尔哈朗的军事才能很一般,是开国诸王当中垫底存在。但他知道,清军的组织度和战场意志远高于明军,耗下去,就能赢。

  八旗以督战为主,偶尔下场,三顺王的汉军承担了大部分战事。

  每死30个汉军,才死1个八旗兵。

  清军在严令之下打苦仗,打呆仗,打的明军意志崩溃。

  南明的地盘不断缩小。

  南明的内部还在疯狂内斗。

第84章 忠诚的正蓝旗将士终于得见我大明皇帝

  永历4年,对于南明永历政权来说,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

  二月。

  内部党争到达了一个巅峰。

首节上一节84/23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