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能只在吃铁杆庄稼时才爱大清 第153节

  “第四步,布政使司清点入库,再出一份串票,一式三份,布政使司、州县衙门、镖局各保留一份。之后,布政使司统一安排,由绿营兵护送税银转运至京城。”

  “第五步,户部清点,税银入库。”

  ……

  “在整个征收过程中,户部将不断派人监督,随机抽查,例行巡查。一旦发现违背程序,绝不宽宥,立即捉拿。”

  “即日起,每年皆由户部出银,印刷统一制式的由票、串票、解运约定,发放至各州县的税课司。”

  “由贴要按指纹、串票要用印,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落实到具体的人。本钦差可以明确告诉你们,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就拿下哪个环节的人。朝廷已经做好了撤换5成地方官吏的准备。”

  “本钦差再次强调,程序正义!程序正义!程序正义!”

  “程序如果错了,结果一定是错的。程序如果对了,结果一定是对的。”

  “朝廷不看欠缴,只问程序。”

  ……

  “泽生,此次涿州试点,事关重大,你可一定要拿出十二分的认真,办漂亮了。”

  “大人放心,如果办不好,我自跳拒马河。”

  “你这个态度很好,对了,兹事体大,你有什么疑问吗?现在尽管问?”

  “是。”

  赵泽生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问清楚。

  “大人,户部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嗯,你问的很好。目的是不要出现国库收不到银子,农夫却交了几倍的银子的情况。银子都被中间环节拿走了。”

  “下官明白了。”

  赵泽生没有再问,“如果农夫欠缴太多怎么办”这种幼稚的问题。

  只要有效打压了中间环节,就不存在欠缴太多的情况。

  农夫都是本分人~

  只要交的上,个个都会交。

  ……

  晚饭,在赵泽生的私宅。

  吃完饭后,蒋青云很认真的叮嘱:“泽生,你是五城兵马司走出来的人,你的前途绝不止于区区知州。”

  “下官愿为大人肝脑涂地。”

  “有件事我必须要叮嘱你。”

  “请大人吩咐。”

  “为官莫要过于贪恋钱财,你要看开点,钱财这种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差不多就行了。你若是想往上走的更高,就莫要太贪心。否则的话,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

  “下官谨记在心。”

  “本官可以给你说句真心话,户部改革上利朝廷,下利百姓,中利我们。利用这次时机,我们要狠狠的抓权!”

第150章 南下吧!尼堪

  午门。

  一名兵部主事高呼:

  “前线600里加急,川南大捷,川南大捷。”

  由于跑的太快,在广场上狼狈的摔了一跤,但他也顾不得疼痛,爬起来继续猛跑。

  军报不等人。

  尤其是捷报。

  乾清宫。

  顺治大喜,一张薄薄的纸竟是翻来覆去的看了三遍。

  “~臣吴三桂叩首,顺治八年四月十六,臣率麾下3万将士浴血奋战,击败伪蜀王刘文秀部,斩敌6000首级余,收复十二座城池,目前屯兵乐山,威慑大西贼腹心。”

  “好,好啊。”

  此时,顺治想起了钦天监报的天降祥瑞,这不就对上了。

  ……

  “太后到~”

  “额娘,你怎么来了?”

  “听说你这里有喜事,哀家来瞧瞧热闹。”

  “吴三桂率军在川南击溃了刘文秀的主力,取得了川南战役大捷。再加上半个月前,平南王尚可喜部在梧州以西击溃明军5000余,定南王孔有德在柳州阵斩明军2000余。额娘,如此一来,我军就对敌形成东线、北线两路夹击,只待一鼓作气,即可拿下云贵。”

  “哀家跟你打个赌,接下来的战事肯定没你想的顺利。”

  “为什么?”

  “因为,你还没下旨昭告天下封他们四个做藩王。”

  顺治的笑容瞬间凝固。

  “额娘,你觉得吴三桂孔有德他们会故意消极怠战?”

  “你觉得呢?”

  “混账东西。”

  顺治恼火。

  孝庄很淡定。

  “所以,你准备怎么封他们?”

  “朕准备把云南封给吴三桂,贵州封给孔有德,尚可喜和耿继茂这俩一起安排到福建去。他们四个汉藩王,上马管军,下马管民。”

  “如此一来也非国之幸事。一旦他们起了异心,广东第一个丢,湖南第二个丢,江西第三个丢。”

  “额娘有什么办法?”

  “哀家倒是有个主意,你姑且一听。”

  “额娘请讲。”

  “先不下旨封藩王,你悄悄的派一支八旗劲旅南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然后再和他们扯皮。”

  “谁为帅?”

  “尼堪!”

  母子俩心照不宣,尼堪此人勇则勇,但不堪大用,用来抢功最好。

  ……

  “福临,听说蒋青云回京了?”

  “是,前儿个回来的,朕和他谈了两个时辰。”

  “他说什么了?”

  “他说前明殷鉴在前,崇祯没钱,百姓也没钱,但是官绅个个有钱,问题就出在程序上,朝廷不能定义程序,官绅们随便定义程序。推行户部程序改革既可以打压议政王大臣,还可以打压地方士绅,反过来加强中枢集权,加强皇权。”

  “他说的很好。”

  “额娘,朕听十三衙门的人说,您在他身边布置了眼线?”

  “是有这回事。监视他,同时也是保护他。”

  孝庄说的很坦然,顺治默默点头。

  如果臣子是忠诚的,就不该瞒着朕。臣子心里如果没有鬼,就应该主动透明,这样朕才能放心。

  “眼线有什么发现?“

  “她扎的不够深,没什么发现。不过,哀家近日觉得宁完我和蒋青云这俩人走的越来越近了。”

  “宁完我最近多次上书要求强化监察。”

  “福临,帝王术就是平衡术,满洲的议政王大臣们横跨军政两界,一手管着六部,一手管着旗务。要想制衡他们,你就得重用汉臣还有蒙古王公。”

  “儿子谨记母亲教导。”

  顺治虽然对孝庄不满,但也知道在很多事情上,俩人的共同利益超过了矛盾。

  ……

  次日。

  议政王大臣会议。

  顺治刚抛出派满洲旗丁出战的想法,就得到了众人的大力支持。

  “皇上圣明,这份辉煌的军功绝不能都让他们汉人都拿了,大清是咱们满人的,绝不能颠倒乾坤。”

  “对,出兵!”

  正红旗旗主满达海:“本旗愿为朝廷分忧。”

  镶红旗旗主罗克铎:“奴才愿领兵南征。”

  镶蓝旗旗主济尔哈朗:“勇士们求之不得。”

  两白旗没了旗主,都统、副都统们也都积极求战:“愿为皇上分忧,诛杀大西贼。”

  两黄旗是顺治亲领,更不在话下。

  美好的前景暂时掩盖了矛盾,一时间,君臣和谐,八旗同心,气氛激昂,人人求战。

  ……

  顺治:

  “满洲乃是大清的根本,旗丁乃是朝廷的基石。如无十分把握,绝不能轻赴战场,旗丁宝贵,损失不起,损失不得。因此,朕决定每旗挑选400满洲旗丁为军官,再挑选2000汉军2000蒙军。如此,凑出一支两万七千人的大军,配足军械、战马,待暑夏一过,立即南下。”

  “皇上圣明。”

  顺治满意的点点头:

  “郑亲王,大军出征该走哪条线?”

  在场的所有人中,郑亲王济尔哈朗是最了解战事的,毕竟他在湖南呆了很长一段时间。

  “奴才认为,大军应从湖南进入广西,在桂林休整之后,进攻云南,拿下昆明,从而对贵州形成三面合围。贵州地贫,供养不起大军,短则半年长则一年,明军土崩瓦解。”

  “就依郑亲王献策。”顺治扭头,“尼堪,此次出征,朕决定由你担任主帅,封定远大将军。”

  “奴才谢皇上。”

  尼堪兴奋的眼睛放光。

  ……

首节上一节153/23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