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都是为了大汉! 第348节

  “如今骑兵都用马槊,其威力固然巨大,但距离有限。若是能够如步卒那样佩戴弓箭,那臣在河东便可擒袁谭!在昆阳便可斩淳于!”

  刘邈听到张辽的话后微微一愣,显然是想到了什么。

  除了距离问题,张辽还说起马槊另一个极为糟糕的体验

  “马槊直来直去,将士使用的时候,若只是冲刺还好说,但倘若是要转弯,那就要重新调整。而重甲骑兵身上甲胄极为沉重,故此在这个时候极易落马。”

  张辽不是无故放失。

  在昆阳之战的时候,自己麾下的重甲骑兵就有遇到这样的难处而被袁军士卒斩杀的案例。

  这些都是张辽在使用重骑兵中的问题,但是因为张辽也想不到更合适的解决方法,所以才说只是和刘邈商议,而没有正式上表公文,要刘邈解决重甲骑兵的这些难事。

  不过显然,张辽私下来找刘邈还有一个原因。

  刘邈局促一笑:“文远是害怕自己被同僚骂吧?”

  “嘿~”

  张辽露出一个尴尬而不失礼貌的笑容,显然是承认了刘邈的说法。

  重甲骑兵这样的宝贝,其他将领想碰都碰不到,结果你张辽竟然开始挑三拣四?

  张辽若是真敢在朝堂上说这些话,那最少有五人以上的重号将军出来怒喷张辽一顿,然后求刘邈将重甲骑兵交给他们去带……

  “哈哈!”

  刘邈放下吃了一半的烤菽,起身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脖子。

  “文远能够发现这些问题,说明朕将重甲骑兵交给你,那是真的没看错人!”

  “若是其他人,即便发现这些问题,也会打碎牙齿往肚子里咽,导致耽搁此事。”

  刘邈朝张辽招手:“走!既然文远说了,那择日不如撞日,就这会去校场,看看怎么能够改一下这重甲骑兵!”

第356章 战术革新

  “现在?”

  张辽看着刘邈身上随便裹的那件玄色深衣以及腰间胡乱系住的赤红腰带,不由有些迟疑。

  “走了!朕是去校场见一堆大老爷们,又不是去女闾见女人,搞的那么干净做什么?难不成文远还要朕在脸上抹上胭脂才成?”

  大汉皇宫,原则上是不允许有人在宫中骑马的。

  但无奈,现在刘邈就是那个原则。

  本来侍者是要叫玉辂前来的,可刘邈嫌弃那玩意太慢,直接让人去将最近夜夜笙歌的快航带来往北面的校场而去。

  整个宫室都还在修缮中,但北面的校场倒是已经提前布置好,驻扎着由周泰、陈武、高顺统领的三股禁军。

  周泰看到刘邈颇为激动,甚至于有些骚动:“陛下,去女闾?”

  “去什么女闾?朕是那种人?去!找两个重甲骑兵来!”

  周泰事与愿违,只能是老老实实的去将之前昆阳之战中缴获的两套具装铠甲拿来,由两名士卒穿戴在身。

  “先试试在战马上能不能施展的开。”

  张辽又让周泰拿来几张弓交给两名骑兵。虎贲弓、雕弓、角弓、路弓、强弓,全都拿来要让两名骑兵试上一试。

  “陛下,这是干嘛呢?”

  周泰也过来蹲到刘邈身边,奇怪的看着张辽忙前忙后:“就这铁疙瘩,跑两步就栽那了!用的上弓箭吗?”

  “文远说用的上,就过来试试。”

  当周泰听说张辽竟然还对重甲骑兵挑三拣四,也是瞪圆双眼:“他事情怎么这么多?多少将领想领这么一支重甲骑兵都领不到,他还挑上了?”

  “滚蛋!”

  刘邈骂了一声,随即便目不转睛的盯着两名换上弓箭的重甲骑兵。

  因为当张辽提及重骑兵的问题时,刘邈就想到了后世蒙古骑兵那堪称无敌的骑射之法。

  如果能够复制那样的兵种,那样的战术,到时候在战场上,毫无疑问能够对有些死板的重甲骑兵受到重创!

  而两名重甲骑兵在经过测试后,也给出了自己的实操体验。

  “陛下、将军,还是角弓好使些!”

  角弓,便是以动物的角与竹木、鱼胶、牛筋等材料复合制成的强弓。

  角弓需要六材制备:即干、角、筋、胶、丝、漆。

  “六材”的功用分别是“干也者,以为远也;角也者,以为疾也;筋也者,以为深也;胶也者,以为和也;丝也者,以为固也;漆也者,以为受霜露也。”

  简单来说,就是木材、牛角、牛筋、鱼胶、丝线、清漆。

  这样一柄角弓,造价同样不菲……不过即便再不菲,也远远赶不上一套具装铠甲的费用。

  刘邈要来一柄角弓,奋力将其拉开,拉成一轮明月。

  虽然没有专门锻炼过,但刘邈毕竟久在军营,气力不减反增,故此能够轻松拉开。

  但刘邈也从耗费的力气判断:“寻常士卒,恐怕拉不开几次弓。”

  “而且将士又身着重甲,拉这角弓耗费的力气必然更大,恐怕不能连续使用。”

  “陛下英明!”

  张辽此时也说出自己在昆阳之战时,因为战马力竭而不能持续作战的痛楚。

  “臣以为,重骑兵之战法不该仅仅是一股脑的冲锋过去。”

  虽然如此能够将重骑兵的攻坚能力发挥到最大,但却并不是重骑兵最有效的作战方式。

  张辽结合自己的经验给出一套全新的战法

  “重甲骑兵,不该单独行动。”

  “相反,其应该与配备弓箭的轻骑一起作战。”

  张辽描绘了一副蓝图。

  双方骑兵交战。

  袁绍军骑兵数量远胜刘邈,故此无所顾忌,发动先攻。

  张辽遣百名重骑,两百名轻骑一同持弓箭上前,将袁绍的重骑兵勾引出来,然后凭借机动性迅速后撤。等到袁绍再次追上来的时候,换另外一支混编骑兵再次如法炮制,如此最多三轮,袁绍麾下的重骑兵就会力竭。

  之后转守为攻,同样也是用混编骑兵欺压而上,等到一轮力竭,再换另一支混编骑兵冲上去,如此攻势一浪更胜一浪,就好似排山倒海一般,以点破面,将敌军整支大军摧毁!

  不光刘邈在听,身后的周泰、陈武同样也在听张辽的战术。

  听过后,周泰有些叹为观止的上前拍了拍张辽的肩膀:“原来你是真有东西啊?”

  “……”

  而刘邈则是越听越兴奋。

  只能说张辽不愧是从边地出来的将领。

  这套战法,不仅仅是融合了汉军的严明纪律,同时也带有游牧一方那极具侵略性以及狡诈性的豺狼本性!

  若是这套战法真的能够在中原战场上施展开来,刘邈保证能够将袁绍送去和亲爱的后将军团聚!

  但显然,张辽的这套战法,目前为止还属于空中楼阁。

  想要施行这套战法,还要有足够的物质基础,而这显然是刘邈要为张辽解决的。

  战马、弓箭自不必说。

  若是从多余的弓箭来看,混编骑兵的花费似乎还要高于重甲骑兵。

  可是按照张辽的混编战法,轻骑兵的数目显然要远大于重骑兵的数目。这也就意味着具装重甲这一最大的开支其实会大幅减少。

  如此算下来。

  其实组建一支千人重骑兵的费用,反而是比组建一支两百名重骑兵、八百名轻骑兵的费用还要多。

  而后面的这支混编骑兵,在战场上的作用显然要强于前者。

  如此,就能够将成本打下来。

  成本一下来,也就意味着可以组建更多这样的骑兵部队,扩大己方战场上的优势。

  刘邈简单盘算了一下重新组建骑兵账目,便已经定下此事。

  “后日朝会上,文远上个奏议。”

  “喏!”

  张辽眼前一亮,显然知道刘邈已经同意了此事!

  “不过别高兴的太早,还有其他的问题要解决。”

  刘邈让骑兵将自己身上的重甲脱下来,放在不远处的箭靶旁,随即便举起弓箭朝着那身重甲射去!

  “噔!”

  刘邈虽不及黄忠、太史慈那样的神射手,但是气血充足,射出的箭矢霸道非凡,直直坠落到了那副甲胄上。

  可当士卒将那副重甲搬到刘邈面前时,刘邈清晰的看见那重甲上不过是有几处甲片微微翘起。

  见到这一幕,张辽面色发白。

  诚然。

  如张辽这样的将领,射出弓箭,必然能够使其贯穿敌甲。

  但其他士卒呢?

  若是都这样绵软无力,那骑射战术不过是个笑话!

  “嗯……”

  刘邈摩挲着箭镞。

  这是一枚铁制三棱镞,也就是俗称的羊头镞。

  这种箭镞对轻甲士卒的杀伤极为可观,但破甲效果,只能说是差强人意。

  刘邈又问士卒要来一杆马槊。

  这马槊重而长,能够平举冲锋的,毫无疑问都是有千钧之力的猛士!

  可刘邈也能感受到这马槊的笨重。

  这样的马槊,寻常士卒也就能在冲锋的时候用用。

  倘若战马一停,挥动这样的马槊作战那简直就是在自寻死路!

  当初昆阳之战的时候,刘邈就知道有许多重甲士卒一旦冲入到袁军队伍当中后,就只能迫不得已的丢下贵重的马槊,而拔出随身带着的环首刀对敌。

  如此一来,其实大量的马槊也是被作为损耗消失不见。

  所以对弓箭,对马槊的改进同样是势在必得。

  “准备一下,等会去趟冶城!”

  “喏!”

首节上一节348/35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