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都是为了大汉! 第266节

  顾雍也不知道怎么和蔡琰去解释刘邈。

  “等师姐回到江东,与主公见上一面,自然也就知道了!”

  蔡琰见到就连顾雍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对刘邈反倒是更加好奇。

  “回去后,自然是要见他一面,与他道谢的。”

  蔡琰此时站在渡口,忽然回头。

  可也仅仅是一眼,蔡琰就立即不再往北方看去。

  与苦难,没有什么再见的必要。

  苦难就是苦难,过去了,就不该去歌颂,不该去怀念。

  既然刘邈、顾雍等人已经将前方康庄大道打开,那为何还要踌躇不前,惶恐徘徊呢?

  蔡琰重新回过头来,眼中再没有了迷茫,甚至声音都欢快了一些:“如此,便尽快回去吧。”

  可此时顾雍却有些不好意思

  “其实,天子之前有诏,说因怀念老师,想要与师姐见上一面。”

  “所以,师姐恐怕还要先去一趟许昌。”

  顾雍说这话的时候,甚至不敢去看蔡琰。

  而等到说完,顾雍立即补充道:“若是师姐不想去,我也能这就带师姐返回荆州!不去理会天子!”

  “……”

  “元叹说的这是什么话?”

  “忠君爱国,这是父亲一直遵循的大义。既然天子有诏,身为臣子又怎能拒绝呢?”

  蔡琰对大汉,其实并没有恨意。

  而且……

  “既然是元叹相求,我这个师姐,又怎么好拒绝呢?”

  最后一句甚至有些俏皮。

  也就是在这时顾雍才反应过来,虽然他一口一个“师姐”叫着,但蔡琰的年纪甚至是比他还要小上许多。

  只是蔡琰自幼跟随蔡邕学习,有了大儒气质,这才容易让人忽略这一点。

  听到蔡琰难得的真情流露,顾雍更显愧疚。

  平日里能谈善辩的他,此刻在面对蔡琰时,却是说不出任何话来,只能点头称是,木讷的像块木头。

  “不过既然返回汉地,总要先去祭拜父亲一趟才是。”

  蔡琰不太确定的询问顾雍:“如此,可以吗?”

  “当然可以!”

  顾雍回答的异常果决!

  “我与师姐同去!”

  “那天子那边……”

  “让他等着去!”

  顾雍的话惹得蔡琰倍感意外:“元叹如今的性子怎么暴躁了这么多?如此,怕是会让长官不快吧?”

  “师姐放心便是,若是主公真在这里,他也会这般做的!”

  天子?

  天子他有多少兵?

  对天子和朝廷,刘邈麾下的这些旧臣完全没有半点尊敬!

  别说是一个傀儡天子,就是一个实权天子,在顾雍这些人心中依旧远不如刘邈值得效忠!

  蔡琰一听,对刘邈的好奇更多了。

  顾雍立即去寻夏侯。

  夏侯有些为难:“那恐怕会误了时候,而且会让南匈奴以为我等轻慢于他们。”

  “便是轻慢了又如何?”

  顾雍的语气完全是不容商榷。

  “你若是着急,自己领南匈奴先行前往许昌便是,与我在这里说些什么?”

  夏侯思虑片刻,觉得让蔡琰先去祭奠蔡邕似乎也符合礼仪,也就不再阻拦。

  先行往西前往长安。

  蔡邕当时被王允收押治罪之后,主动上表道歉,自愿承受“黥首刖足”之刑,以求完成汉史的编篡,但被王允拒绝,依旧处以死刑。

  当时群臣士人没有不为他哭泣的,虽然蔡邕被处死,但还是有人将蔡邕的尸身偷偷盗窃出后埋葬,并且等到王允死后,开始光明正大的祭奠。

  顾雍与蔡琰来到蔡邕坟前,以丧礼哀死亡,告慰蔡邕在天之灵。

  即便是来到蔡邕坟前,蔡琰也没有落下眼泪,只是蹲在坟头,絮絮叨叨与蔡邕说了许多话。

  反倒是顾雍倒是哭成了个泪人,甚至需要人搀扶才能行走,不知道的恐怕以为顾雍才是从胡地回来的那个。

  夏侯虽与蔡邕无旧,却也知晓蔡邕的名声。

  “当年蔡中郎订正“六经文字”,让后来的儒者学生,都以此为标准经文。石碑新立时,来观看及摹写的士人每日就有上千辆车,时常导致道路堵塞,寸步难行。”

  “蔡中郎此举,可为天下师。也正因如此,蔡中郎故去后,兖州、陈留郡间都画他的像来纪念他啊。”

  不管蔡邕制作“熹平石经”是不是灵帝在后面支持,为的就是想要打破世家对经学的垄断而集中皇权……可蔡邕的行径,确实是让太多太多的士子儒生第一次绕开了经学世家完整的接触到了经学,对当时的士人皆有大恩,所以夏侯也是祭奠蔡邕,甚至专门留下一些士卒,要求他们看管蔡邕的陵墓不让人破坏。

  唯一不耐烦的,大抵就是那些南匈奴人。

  刘去卑见到这么多人大费周章就是为了祭奠一个已死之人,也是有些嗤之以鼻。

  “汉人就是这样!人活着的时候他们不知道珍惜,死了之后做这些又有什么用?”

  刘去卑,还有大部分南匈奴骑兵的心已经飞往许昌,飞往中原。

  “不知道,大汉的天子,又给我们准备了什么样的礼物!嘿嘿!”

第281章 猖獗!

  祭奠完蔡邕,众人这才重新上路。

  直接从长安南下,出武关,过南阳,往许昌。

  一路上,南匈奴的骑兵四处游荡,看的顾雍、张绣等都是格外厌烦。

  张绣策马来到夏侯身边,让他去约束匈奴的部队。

  “这些匈奴人四处游荡,明显是在探查周围的地形,这对于我们并不是好事!”

  夏侯也早早注意到这些匈奴人的异动。

  但他却不像张绣那样警惕

  “不过是些蛮夷没有见过中原繁华罢了,不必如此紧张!”

  张绣对夏侯的这个回答显然不太满意。

  “夏侯将军,你没有在边境生活过,根本不晓得这些人那如同豺狼一般的秉性!”

  “他们这样的人,没有礼义廉耻,也没有仁义道德。看到美好的东西,他们就想据为己有,不存在只看不动。如今之所以还能约束住,不过是因为你我身旁的军队震慑!”

  张绣出身北地,羌人、匈奴、鲜卑都在那里横行霸道,所以张绣再明白不过这些人脑子里成天都在想些什么。

  “只有让他们感到畏惧,他们才会感到害怕,才会没有其他的心思!若是继续这样放任,那后果不堪设想!”

  夏侯依旧听不进去:

  “如今你我的士卒跟随他们左右,那为什么还要专门去他们面前耀武扬威呢?”

  “你……”

  张绣也是摇头:“算了!”

  “你们这样对待异族,将来迟早反受其害!”

  “想要驾驭异族,却连他们想要什么都不知道。就好像饲养狼犬,平日里只用稻谷饲养他们,自己却拿着肉食炫耀,这难道不是等着受到反噬吗?”

  张绣摇摇头,也不再理会夏侯,只是专心保护顾雍、蔡琰一行人,免受南匈奴的骚扰。

  好在一路上虽然受了些波折,却并没有闹出什么太大的事情来,所以还算平安前往许昌。

  出城迎接的,是如今担任尚书令的荀。

  荀在见到蔡琰之后,也是不自觉垂泪:“当年蔡中郎为士人楷模,如今见到故人之子,实在令我等欣慰!”

  蔡琰面色如常,接受了荀的问候关切。

  虽然在胡地已经待了三年,但蔡琰的礼节依旧标准,让荀及身边士人再次夸赞蔡邕教子有方。

  由荀引荐,蔡琰也前往许昌皇宫中觐见天子。

  而朝堂之上,不仅是有天子,还有曹操。

  曹操身着朝服,戴形状似山的高山冠,表情威严。

  正如荀所言,蔡琰之事,反倒是能让天子与曹操关系亲近,这对目前曹操的局势百利而无一害。

  更何况还能够与南匈奴产生交际,这更是让曹操没有拒绝的理由。

  天子和公卿百官明显也注意到了曹操和天子的关系似乎是因此事得到了弥补,也是长舒一口气。

  当年李、郭汜将公卿百官当猪狗一样驱使的场景还历历在目,他们显然也不想再次激怒曹操,让长安之事重演。

  于是乎,对待蔡琰,公卿百官也都是极尽温和,尽是夸赞之词,甚至还有人将蔡琰比作苏武,认为蔡琰虽是女子之身,却彰显了大汉的骨气!

  ……

  听着这些话,即便是顾雍也是忍不住作呕!

  大汉的骨气,何须一个女子彰显?

  而且更让顾雍生气的是,直到现在,天子和朝廷也没有给蔡邕一个正式的盖棺定论!

  无非是因为蔡邕当年支持的乃是董卓,让这些人无颜面对当年的往事罢了!

  虚伪!懦弱!冷漠!

  顾雍彻底看透了天子与这些朝臣的本性,对于朝廷的最后一丝念想也彻底破灭。

  眼下的天子,眼下的朝廷,如何能够代表大汉的颜面!

  与他们一比,就连刘邈都显得像是正人君子了!

  顾雍眼色晦暗不明,显然是彻底想通了一些事情。

  大汉的旗帜,不该,也不能落在这些人手中!

  其他人倒是并未察觉顾雍的异样,就连曹操也无暇理会顾雍。

首节上一节266/35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