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都是为了大汉! 第221节

  好不容易得到自由,庞统可不想再被刘邈关回夏口,和天天羞辱自己的那个士卒打嘴仗。

  “你今日来寻我是什么事?”

  刘邈还在生气,顺便迁怒庞统:“怎么?哑巴了?”

  庞统这才委屈巴巴的说道:“不是刘骠骑你喊我来的吗?”

  “哦~~~~”

  刘邈恍然大悟,随即哈哈大笑,毫不在意的将之前的事抛之脑后,用力拍了拍庞统的后背

  “差点忘了!你看我被曹操气的!哈哈哈哈哈!”

  “今日,我悬赏的那一千金终于是有人来拿了!”

  庞统也知道刘邈以千金之重寻求改良纺机的法子,顿时眼前一亮:“是哪位大才?”

  “正是与你齐名的卧龙,诸葛亮!”

  灾难性的六月终于过去了,呼~~~怎么说呢,六月感觉完全就和噩梦一样,先是阳了大半个月,每天都浑浑噩噩的。幸好有做大纲的好习惯,不然感觉前面有段时间都支撑不下去。可即便如此,还是能明显感觉到前面有的地方其实完全可以写的更好,给各位读者大大更好的阅读体验。中间又是下大雨导致的痛风发作,疼的半夜睡不着觉,白天毫无精力,再就是后面这几天我家有点漏水,因为我家现在是属于三十年的老房子,所以水管那些都很细,今天师傅来修,很多配件都买不到,跑了一个下午才找到合适的配件装好把水管修好,导致今天的更新也又是匆匆忙忙的……唉,希望七月能对我好一点吧!也祝各位读者大大生活顺心,健健康康!

第232章 千金散尽

  因为一直无人想出法子改进织机,所以这一千金也一直放在文昌门的城门前,勾引着路过往来的路人。

  可惜这一千金周围皆是些披坚持锐的士卒,所以大家也都是看着眼馋,过过眼瘾,再问问刘邈为何将这一千金放在这里,然后就不了了之~~~

  如今骤然听闻有人竟然想到办法改进织机,要来拿这一千金,整个襄阳城的百姓都是闻风而动,将文昌门左三圈右三圈的围住,眼巴巴看着究竟是谁这么厉害,竟然是想要来拿刘邈的这一千金!

  “咚!咚!咚!”

  三声鼓响,刘邈从城门中乘车而出,来到那一千金前。

  见到刘邈亲自前来,左右百姓更是沸腾,不断四处张望,找寻那人。

  “见过刘骠骑。”

  人群中,忽然一个剑眉星目,身材高大的年轻书生来向刘邈行礼。

  “你便是诸葛亮?”

  年轻书生赶忙否认:“吾为诸葛均,诸葛亮乃是家兄。”

  “兄长让我来此,是想请刘骠骑到别处一观。”

  别处?

  刘邈还没有说话,周围的百姓就不乐意了。

  “此人好大的谱!”

  “刘骠骑身份尊崇,哪里是你能请来请去的?”

  “刘骠骑!依我来看,这兄弟俩必然是个骗子!!”

  “……”

  刘邈这些天虽然主要在费尽心思用白瓷掏空外地豪族家中的钱财,但是麾下大部分官吏却主要是在忙碌荆州的改制。

  荆州的土地财富之前过分集中于世家豪族手中,所以如今刘邈手中可支配的土地分给荆州的这些百姓完全是绰绰有余。

  吹牛皮不算什么,实现自己吹的牛皮才叫厉害!

  至少“耕者有其田”这条,如今已经是在荆北彻底落实,让荆北的百姓享受到了与江东百姓一样有私田,有恒产的待遇。

  故此,刘邈掌控荆州的时间连刘表的零头都不到,但在百姓心目中的声望毫无疑问已经彻底超越了刘表!

  加之文昌门学的设立,既使得一些贫寒人家迅速暴富起来,也使得荆州如今的物质极大富裕。

  桌椅板凳,锅碗瓢盆。

  这些货物的价格都已经降到了荆州的史低,并且将来还有陆续下降的趋势。

  如今人人有田地,市面上的商品货物也都能购买的起,便已经是百年来这些百姓过的最滋润的时候了!

  本来大家只是看热闹,结果骤然听闻这什么诸葛亮竟然将刘邈呼来唤去,都是不免生气,纷纷对着诸葛均破口大骂。

  诸葛均见到自己惹了众怒,脸色也是瞬间惨白,不敢去看刘邈,以为是自己要被刘邈处置。

  “上车!”

  “哈?”

  诸葛均错愕的抬头,却发现刘邈已经是往旁边挪了半个屁股,给他留出位子。

  “快上来!不然你以为这些百姓真不敢打你不成?”

  闻言,诸葛均才是手忙脚乱的爬上刘邈的马车,对着刘邈道谢。

  “道谢就不必了。”

  刘邈拽出自己被诸葛均压住的衣袍:“我猜此去,你兄长诸葛亮是想要我看那改良后的织机?”

  “若是他真的能够做出那东西,使得布匹的产量翻倍,那便是功在千秋!”

  “我此去,不是奔着他这个人去的,是奔着那可以让无数百姓穿的起衣而去的!明白吗?”

  “刘骠骑仁义!”

  诸葛均还没说完,旁边的刘邈就已经搂住了他的脖子:“反之,若是你与你兄长联合骗我,仅仅是为了沽名钓誉,那可就怪不得我了!”

  诸葛均头皮发麻,却是吓的连话都说不出来。

  “哈哈哈哈!与你开个玩笑,这么紧张做什么?”

  刘邈又忽然爽朗一笑,朝着前面的周泰喊了一声:“出发!”

  同时刘邈也与城门前的武卒喊道:“将那千金带上一同前往!”

  于是乎,周泰驾车走在最前面,后面是几名武卒背着那一千黄金,后面又跟着无数百姓,浩浩汤汤的往别处而去。

  好在诸葛均指的路并不算太远,仅仅半个时辰,就已经能够看到河边的一个黑点。

  再往近处一看,人群中当即有人发出声音:“老天爷唉!怎么能有这么大的织机?”

  只见坐落在水边的,赫然是一个有一丈来高,两丈来长的巨型织机!

  而刘邈第一眼看见的,则是那织机延伸出去的地方,赫然是一个丈高的巨大水轮。

  见到这个东西,刘邈也是会心一笑。

  “怪不得要我来这里,看来并非诸葛孔明托大或者是求名,倒是我误会他了。”

  那水轮的出现,也让刘邈确定了诸葛亮的改进方向

  就好像韩暨在冶铁一事上,用改良后的水排取代马排和人排一样。诸葛亮在改良织机的的本意同样也是改进动力,用水力去取代人力。

  水流冲击木质水轮产生动力,经传动装置带动锭子与纱框同步旋转。采用连续旋转加拈的技术,通过水力驱动实现多锭同步作业,从而彻底解放人力。

  同时水轮的动力也能够带动更多的锭子运转,如此就可以纺织更多的布匹,提升整个织机的效率!

  “看来,我的一千金怕是保不住了。”

  明明是要损失钱财,但刘邈脸上的笑容却是无论如何都藏不起来的!

  待靠近那座庞然巨物的时候,也能看到一个人站在这里,早已等候多时。

  羽扇纶巾,容貌雄伟!

  面如冠玉,眉清目朗!

  这,才是理想中被称为“卧龙”的名士啊!

  再看看旁边的庞统……唉~

  庞统也注意到刘邈的眼神,虽然鼻子微微一耸,但却不再发作。

  若是面对相貌普通之人,庞统还敢上去与对方争辩一二。

  但在面对如周瑜、诸葛亮这个级别的美男子时,庞统也只能是无可奈何~

  刘邈到了诸葛亮面前后,下了马车直接就将诸葛亮的手握住。

  “卧龙之名,名不虚传啊!”

  “我还什么都未与刘骠骑说。”

  “用水力驱动,而且我方才数过,这上面足足有三十五枚锭子……若其同时运转,怕是一天就能纺织麻纱一百余斤吧?”

  诸葛亮不光人长得帅气,嗓音也是贯珠扣玉,字字爽朗。

  可此时诸葛亮听到刘邈的话后声音却多了些惊奇:“刘骠骑,竟然能够看的出来?”

  “只是能看出来而已,若是要我来做,根本做不出来这样的织机。”

  刘邈拍了拍那巨大的织机,再次发出赞叹:“有这样的东西。一年后,荆州的百姓就再也不用为自己的衣物发愁;十年后,天下的百姓也再也不用为自己的生养发愁。”

  “那一千金,归你了!”

  当看到那些武卒将一千金放到诸葛亮身边时,周围的百姓顿时眼红起来!

  而诸葛亮此时也对刘邈行礼

  “草民为刘骠骑献计,并非是为了这些黄金。”

  “我信!”

  如果是旁人说这话,刘邈早一个大嘴巴抽上去了!

  装,装,在我面前装个什么劲?

  不过说这话的是诸葛亮,刘邈表示自己还是相信他的。

  可刘邈还是让诸葛亮在众目睽睽之下收下这黄金。

  “孔明可听闻过子贡赎人的故事吗?”

  “当然听说过。”

  春秋时,鲁国曾有一条法律,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如果有人能把他们赎出来,可以到国库报销赎金。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在国外赎了一个鲁国人,回国后却拒绝收下国家赔偿金。

  孔子知道后说:“子贡做错了。从今以后,鲁国人将不会从别国赎回奴仆了。向国家领取补偿金,不会损伤到你的品行;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

  后来孔子的另一名弟子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那人感谢他送了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高兴地说:“鲁国人从此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

  刘邈也对诸葛亮说道:“收下这一千黄金,对你孔明而言不会损失什么。可倘若不收这一千黄金,将来还有人愿意为了改良一项技艺而废寝忘食吗?”

  “子贡不去鲁国的国库报效赎金,是因为他是一名富豪。”

  “孔明不想收这一千黄金,是因为孔明道德高尚,志不在此。”

  “但天下人中,富豪与君子终究是少数。若是仅仅靠着这样的人来改良国家,那国家又什么时候才能变好呢?”

  诸葛亮听后,终于不再坚持,而是当着所有围观百姓的面朝着刘邈行礼,坦然收下这在文昌门前摆了许久,钩动着太多人心弦的黄金。

  “完了!刘骠骑真的将黄金给他了!!”

  “呜呜呜!我的金子!我的金子!”

  “什么叫你的金子?混账!”

  “没事,刘骠骑这般大方,以后总会有机会的!不能赚这织机的钱,却能够赚农具的钱!赚其他的钱嘛!”

首节上一节221/35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