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你没有看到这里面的苗吗?我所说的功劳和宝物就是这个东西!”
驸马都尉李祺听到这话顿时一脸黑线。
还以为是什么好东西。
就这?
就这么一点东西别说中的是不认识的东西了,哪怕是种的人参灵芝,他也值不了几个钱。
果然还是自家父亲老糊涂了,竟拿自己开玩笑。
驸马都尉李祺撇了撇嘴。
“算了,父亲这些东西你还是自己留着吧!”
“虽然咱们韩国公府最近的消耗不小,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咱们的家底还足够挥霍几代,有这些东西咱们家族还是能够支撑起来的!”
李善长看到李祺看不起这些东西,也没有多说什么,殊不知驸马都尉李祺就因为自己的这一个举动,差点后悔死。
而这些苗也不是其他的东西,正是李善长从系统之中所得到的土豆玉米种子种植出来的。
李善长并没有劝李祺什么,只是乐呵呵地回到自己的凉亭里面继续钓鱼,仿佛周围的事情和他没有任何关系一般。
渐渐地天气开始变得寒冷了起来。
这段时间朝廷并没有发生什么太大的事情,就连边境都安定了许多。
唯一算得上是大事的是朱元璋正式提出了内阁制度,并且由胡惟庸来担任内阁首辅,刘伯温,徐达,汪广洋和张昶皆为内阁中的成员。
杨宪虽然没有进入到内阁,但是官职却不停地上升,尤其是他的做事风格,深得朱元璋的喜爱,如今已经成为刑部侍郎。
这让杨宪更加卖力,虽说进入内阁是一个极好的选择,但是六部也不差。
此时六部的官职含金量比起其他的要多了许多,在这一个位置上,那掌握的全部都是实权。
而在这一年的秋天,李善长所种的土豆玉米等也得到了大丰收,只不过这些大丰收得来的依然被当作种粮收藏了起来。
直到一个八百里加急到达应天府,打破了应天府的安宁。
朱元璋看着手中的奏折脸色阴沉如墨。
六部尚书以及内阁成员在下面低着头瑟瑟发抖。
河南大旱,粮食颗粒无收。
而当地的官员担心事情会牵连到自己,所以将这件事情隐瞒不报。
这使得朝堂之上大大低估了这一次大旱的力度。
如今这件事情实在是瞒不住了,朝堂之上的衮衮诸公才得知了这一件事情。
朱元璋恨得咬牙切齿,听着一旁的锦衣卫指挥使毛骧破口大骂。
“你们几位都是干什么吃的?这么重要的事情怎么不提前汇报?”
“你知不知道耽误了一天会有多少的百姓因此而饿死,咱将情报的事情全部都交给你,你就是这样回报咱?”
最后抓起桌子上的镇纸直接砸了过去。
锦衣卫指挥使毛骧顿时被砸得头破血流。
即便是如此,感受到额头上的滚烫,锦衣卫指挥使毛骧依然不敢丝毫的动弹。
他也没有想到自己派往河南的锦衣卫,竟然被当地的官员贿赂,导致自己得知这件事情的时候,已经有些不好收拾了.
第三十章 大旱与粮食倒卖案
第三十章大旱与粮食倒卖案
毛骧心中暗骂,回去之后竟然将这些小崽子们好好的收拾一番。
或许是将气都撒完了,朱元璋深吸了一口气。
“咱不是在河南设立了许多粮仓吗?”
“那些粮仓虽然是给军队上储备的,不过暂时先调用一下,也没什么太大的问题,通知下去将这些粮食全部都发放出去,先度过了这一次饥荒再说!”
“另外从各地的粮食也调一部分前往河南!”
这时锦衣卫指挥使毛骧仿佛想到什么一般,有些担心地说道。
“陛下,要不从其他地方再多调一些粮食,这当地的粮食恐怕有些不够用?”
朱元璋皱了皱眉头,自从自己继位以来,就开始不停地攒粮食。
或许是因为过惯了苦日子,最担心的就是吃不饱,所以它将大多数的粮食都储存在各个地方,兴建了许多大型的粮仓.
有了这些粮仓,不管是遇到了灾害之年还是需要用兵,用起来都非常方便。
按理说这些年来从河南积攒的这些粮食应该足够用了,再加上从其他地方掉下了一些应对此次饥荒应该不成问题。
“有什么事情就赶紧说,再敢有所隐瞒,你这个锦衣卫指挥使就不用再继续当下去了!”
毛骧听到这话心一横,直接说道。
“标下怀疑河南的粮食已经被人倒卖出去了,前些日子河南某地的灾荒极为严重,当地的百姓直接冲击粮仓,想要开仓放粮,好像他们打开粮仓之后,并没有在里面见到多少的粮食!”
“在粮食的出仓口和入仓口依然堆积了不少,所以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别的!”
“可是等到他们刚刚往里面挖了一点,就发现里面全部都是空的粮食早就已经不翼而飞!”
六部官员和朝中的大臣听到这话一片哗然。
粮食竟然没了?
想到这一个地方之后,他们心中有些害怕了,尤其是和河南那里的官员有一些联系的更是如此。
所有人都知道朱元璋对于粮食这种东西究竟有多执拗?甚至毫不客气地说,粮食就是朱元璋的命根子,如今将粮食给偷到了出去,不管是运到了哪里,对于朱元璋来说,那和找死没有任何的区别。
这下可麻烦了。
果然此时朱元璋的脸色非常阴沉。
“这些家伙怎么敢的?”
“朕不是设立了督粮官和巡粮使,让他们监督粮食的事情,他们是干什么吃的?”
锦衣卫指挥使毛骧低着头,不太敢说话了,天底下的官员能有几个不贪的?尤其是在他们的这一个位置上,恐怕这件事情和他们也有所关联。
朱元璋将目光看向胡惟庸。
“河南之事你怎么解释,如果朕没有记错的话,河南有不少的官员和你走动得很频繁,莫不是这件事情和你也有关系?”
胡惟庸听到这话之后,扑通一声跪在地上。
“请陛下恕罪,就算是给臣天大的胆子,臣也不敢和他们有所勾连!”
“臣也是听说了这一桩事情,虽然知道得不是很多,他们上报来的数量也不多,但是不管怎么样,这件事情依然需要解决!”
“所以臣便给了一些处理此事的措施,并且拟定了一些当地人赈灾的条陈,臣也没有想到这件事情的影响已经大大出乎了臣的意料!”
朱元璋冷哼一声,随后将目光看向户部尚书。
“如今还能从其他地方调过来多少粮食?”
户部尚书杨思义,心中极为为难,仔细思考一番后,他叹了一口气。
“陛下,这些年来各地的粮食收成虽说有所恢复,但是所需要消耗粮食的地方实在是太多,西南的朵甘都布政使司如今每年还需要将两湖一带的粮食运送过去,而北方的战事依然需要大量的粮食!”
“西北的粮食收获也不是很多,如今能够调动的粮食,也就只有江南和山东一带的部分,但是数量并不是很多,无法支持如此大规模的赈灾!”
朱元璋只感觉一阵的头疼。
这时太子朱标想了想,之后说道。
“最好还是派一支军队一同前往,如今出了这样的事情,说不定民心思乱,若是这时再出现什么野心之人蛊惑人心,恐怕会更加麻烦!”
“河南乃是中原重地,绝对不能出任何的乱子!”
朱元璋听到之后点了点头。
“既如此,传朕的旨意,由户部尚书杨思义调集各地粮食用于赈灾,文华阁大学士汪广洋负责此次赈灾事宜,武英殿大学士徐达率领兵马稳定地方,刑部侍郎杨宪巡查河南一带官员,凡是涉及此案中饱私囊,可将其先行扣押,若是罪名属实,即刻斩首示众!”
一众大臣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我等遵命!”
就在这些大臣离开之后,整个大殿之内就只剩下朱元璋和太子朱标两个人。
太子朱标有些犹豫地说道。
“现在各地的粮食都不多,我担心即便是这样也只能够缓解一番,并不能彻底地解决此事!”
“若是想要解决此事,还得需要有足够的粮食!”
“当然几个月之内没什么问题,可是之后又该如何?”
朱元璋也是点了点头。
这样的灾害不是问题,更可怕的是灾害之后的重建问题。
不可能一直都靠这些地方的接济,要是这样的话,这一块地方算得上是彻底的废了。
就在这时一旁的太监王景弘迈着小碎步来到了大殿之内。
“陛下,刚刚韩国公派人送来一封信,说是有办法解决河南的饥荒问题!”
朱元璋听到这话不由得眼前一亮,但是心中还有一些怀疑。
这段时间李善长远离朝堂,恐怕他对于朝堂上的形势,知道得并不是特别清楚。
再加上旱灾和饥荒这种东西完全就是天灾,就算是将整个韩国功夫卖了,也凑不出多少钱,这件事情他未必有什么办法。
太子朱标看到朱元璋的表情变化,急忙说道。
“父皇,难得韩国公如今此等情况还想着天下百姓,不如就看一看韩国公究竟有什么主意!”
“韩国公此人智计非常,说不定有什么更加合适的主意,不如我们看看?”.
第三十一章 亩产万斤的粮食
第三十一章亩产万斤的粮食.
朱元璋打开手中书信,看到上面的内容顿时脸色大变。
整个人直接从龙椅上噌地一声站了起来,双手不停颤抖像是看到了什么惊天恐怖一般。
太子朱标不由得眉头紧皱。
自家父皇之前可从未有如此失态。
这韩国公的书信上面究竟写的什么?
只见这时,朱元璋将目光看向一旁的太子朱标。
“百室可曾给你提起过从东海向东行数月有余,便可到达一片陆地,这陆地上面有亩产万斤的粮食?”
太子朱标,顿时感觉大脑一阵空白,仔细思考一番后有些不确定地说道。
“这个好像提到过一些,不过都是一些子虚乌有的事情,当他是个玩笑就好,难道还能当真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