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废除宰相,老朱懵逼了 第125节

  此时的李善长愣了一下,没想到这件事情竟然和郭桓产生了关系。

  历史上极为震惊的郭桓案他还是知道一些的,想不到这郭桓这么早就已经开始作死了。

  本来这件事情和自己没有关系,但是这家伙非得往自己身上引,那可就怪不得自己了。

  “我当是谁,原来是郭桓,这家伙可是一个极为贪心的,而且此人在户部的名声极好,甚至有不少人都说他是下一任户部尚书,如果杨思义倒台了,对于他来说确实有着不小的好处!”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

  李善长这么说很显然众人都知道这究竟是什么意思。

  做出这样一番事肯定是有理由的。

  如今这动机就出来了。

  朱元璋听到这话顿时冷哼一声。

  “本来我以为这家伙还算是个有能力的,谁能想到竟然干出来这些事情,来人,查抄郭府,我倒是要看看这家伙的府邸里面究竟藏着什么秘密!”

  锦衣卫指挥使毛骧不由得眼前一亮。

  自己之前没有找到什么有用的东西,但并不代表着在郭桓的府邸里面找不到。

  只要让自己手底下的人去搜查一番掘地三尺,就不怕找不到任何的证据。

  而一旁的太子朱标则是皱了皱眉头,虽然现在的郭桓有着极大的嫌疑,但是现在还无法定他的罪,若是就这样。

  直接冲进他的府邸,一旦什么事情都没有查出来的话,对于朝廷的威严可是一个极大的打击。

  就在他想要说话的时候,李善长却先站了出来。

  “陛下,凡事都要讲证据,否则难以使天下信服,这件事情我们并没有任何的证据,证明郭桓是有罪的,就算到时候真的从郭桓的府邸里面搜出来什么,恐怕也会有好事者觉得是有人故意栽赃陷害!”

  “以臣来看,不如先行找到证据,只要有了证据,再将其定罪也不迟!”

  朱元璋听到这话撇了撇嘴,眼神中满是不满。

  所有的事情都要等找到证据之后再做的话,那得多麻烦。

  更何况这些读书人有几个底子是干净的,就算是将他抄家了,也不可能冤枉了他。

  一旁的太子朱标也急忙劝阻。

  “是啊,父皇,若是直接派人查抄的话,百官那里实在是没有办法交代,我都没有任何证据就直接行事,必然会使得百官寒心!”

  朱元璋心中极为不爽。

  “你们一个个的倒是说得好听,但是证据在什么地方?”

  “毛骧你个废物,都这么长时间了,竟然连点证据都找不到!”

  毛骧心里非常尴尬,证据这种东西可不是这么容易找的。

  自从粮食失信案发生之后,背后的人将弟子处理得干干净净,自己抓住的那些小老鼠层次太低,根本不知道他们上头的人是谁。

  这也就导致他们审理了很长的时间,一点用处都没有.

第四十九章 对科举的看法

  第四十九章对科举的看法

  要是朝堂上的那一些官员是好抓的,自己早就将他们给抓了,哪里还能等得到现在。

  想到这一个地方,他将一旁的李善长也给记恨上了,毕竟太子朱标他是不敢恨的。

  这时李善长笑着摸了摸自己的胡子。

  “背后的人将东西都给收拾干净了,自然没有办法找到他们的破绽!”

  “但是天底下所有的东西只要是出现过,就一定有破绽,尤其是犯了事之后,只要出现了错误,那么就会接二连三地出现更多的错误!”

  “不知陛下可还记得老臣那个废物弟弟临离开朝堂大殿时所说的话?”

  朱元璋点了点头,那话他自然是记得的,为此他还在整个朝堂上的官员当中看了一圈,可惜的是他并没有看出来究竟哪个人和这件事情有关。

  李善长继续说道.

  “既然出了这么大的纰漏,那么这背后之人肯定会想方设法地解决这个祸患!”

  “老臣的那个弟弟李存义也不是什么硬汉,相信一定会招此事,倒不如守株待兔,请君入瓮!”

  朱元璋听到之后点了点头,这时他满是嘲笑地看着李善长。

  “百室,你的本事不小,怎么你这个弟弟怎么就这么废物呢?”

  “你说你这个没用的弟弟文不成,武不就,当初如果不是看在你的面子上,咱又怎么可能让他做官!”

  “现在倒是好了,官是做了却直接咬了你一口,这可爽?”

  李善长听到这话顿时极为尴尬。

  好像在原来的历史轨迹之中,出现了胡惟庸案,李善长在被牵连的时候,这个家伙可没少出力。

  只可惜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上之后和李存义就没有什么太多的牵扯,否则的话高低得先将他给解决了,以绝后患。

  李善长尴尬地笑了笑。

  “那个陛下如果这没有什么事情了,那老臣就先回去了!”

  “说起来可惜了,在天香楼好不容易叫了一桌子酒菜,一点还没吃呢,就来到这里了!”

  “对了,那几个姑娘唱的曲也还不错,只是这曲子有点太老套了,等明日我编几支新曲子给他们送去!”

  朱元璋听到这些满脸黑线。

  此地乃是皇宫清静之地,竟然敢于说出如此阿扎之事,这李善长也当真是够了。

  “你这老家伙,都这么大年纪了,竟然还有这样的爱好,滚滚滚,咱看你就心烦!”

  李善长听到这话一点都不生气,反正只要不让自己加班,只要不让自己干活,怎么说都无所谓。

  说完后乐呵呵地离开了这一个地方。

  一旁的驸马都尉李祺看着自家老爹的表现满脸不可思议。

  他也没有想到自家老爹会说出这样的话。

  不过还好自家老爹看出了这些人的诡计,否则的话,自己说不定就成了大明第一个冤死的驸马。

  这时他在思考着回去之后该如何给临安交代。

  朱元璋瞥了他一眼,眼神中满是不满。

  虽然李祺是被动的,但是去了天香楼就是他的错。

  “回去之后好好地把临安哄好,要是咱从妹子那里听到临安心里有一点不开心,咱就将你扔到西北吃沙子去!”

  李祺听到这话,顿时浑身打了一个激灵,急忙告退。

  朱元璋看着已经离去的李家父子,不知道为什么突然间感觉有一些落寞。

  这么多年了,自己身边的弟兄一个个地都离开了自己。

  当年的花云,常遇春,邓愈等人一个个地先他离开。

  没有过多久,汤和也离开了朝堂,魏国公徐达虽然还在,但是和他说话都是小心翼翼的,很是害怕。

  一点都不像当年兄弟之间的样子。

  叶老夫子走得早,宋夫子一心治学,刘伯温那家伙可没少让自己受气。

  如今就连那个贪慕权力,让自己很是不爽的李善长都已经离开了朝堂。

  时间改变了太多的事情,他顿时有一种英雄迟暮的感觉。

  仔细想想自己那一群老弟兄,他叹了一口气。

  “标儿,你说咱对咱们的这群老弟兄是不是太过了些,怎么一个个的要么就是走了,要么就是怕咱?咱真的有这么可怕吗?”

  太子朱标低着头思考了一番之后说道。

  “如今父皇是君,而他们是臣,君臣之间毕竟是有别,自然是有一些距离的,这无可厚非!”

  “不过我大明官员的俸禄确实有一些太低了,虽然那些俸禄让他们自己养家糊口倒还可以,可是他们背后哪个人不是拖家带口的,再加上这应天府少不了其他地方的花销,就只有这么一点钱财实在是不够!”

  “若是能够提高一些我大明官员的俸禄,或许他们所贪的钱财会收敛一些!”

  朱元璋听到这话,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你想得太简单了,大群家伙唯恐自己手中的钱不够他们的贪心,哪里有穷尽的时候,别说你给他多一点的俸禄了,就算是你给他们一座金山银山,他们都不嫌多!”

  “之前杨宪不是提出来了一个剥皮楦草吗?我看这种方法就不错,谁要是敢触犯我大明律令,谁要是敢贪赃枉法欺压百姓,咱就将他们全家剥皮楦草,咱就不相信他们不害怕!”

  太子朱标叹了一口气,看来短时间之内想要改变朱元璋如今的想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父皇,如今朝堂上的风气确实应该改变一下了,现在朝堂上的官员除了当年的功臣之外,还有不少都是各地所推荐上来的官员,再有的就是前元时期所留下来的官员!”

  “这些人当中有不少人并不适合现在的位置,倒不如选取一些新的官员,儿臣觉得应该恢复科举!”

  朱元璋听到这话之后,心中极为不满。

  要知道他才刚刚废除了科举考试不久。

  洪武三年,朱元璋便进行了第一次科举考试,然而他觉得这一次科举考试所选拔上来的官员并没有多少的真才实学。

  所以就废除了科举考试,直到十年之后才重新恢复了科举。

  在这一段时间里面所采用的基本上都是举荐。

  虽然举荐出来的官员确实有不少有些本事,但是这也就形成了一个个关系链。

  朝堂之上遍布各种势力派系,相互争斗,尔虞我诈不断.

第五十章 请君入瓮

  第五十章请君入瓮

  朱元璋冷哼一声。

  “咱们又不是没有进行过科举考试,你看那选出来的都是什么人?”

  “一个个背起书来倒是像那么一回事,但是有多少是有真才实学的?”

  “让他们算一个账都算不明白,你指望这样的官员能够治理好百姓?”

  太子朱标心中极为着急。

  “确实,前不久的那一次科举考试的结果有些不尽如人意,可是这也情有可原,元人进入中原百年,朱柏一年的时间里,所有的上升渠道都被那些地主官僚士绅大族所把握着!”

  “普通人家连活都活不下去,更何况是读书,再加上经过战乱之后,真正读过书的人就更少了,并非每一个人都有像李先生一样的本事!”

  “但是我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这种情况就会改变!”

  “而官场之中通过举荐的方式非常容易出现许多派系,这对于整个大明来说是极为不利的,还请父皇思索一二!”.

  朱元璋听到这话之后皱了皱眉头。

  李善长确实举荐了不少的官员,这就导致了他对于李善长的权力非常忌惮。

  如今李善长离开朝廷之后,现在有不少的官员都投靠到了胡惟庸的麾下。

首节上一节125/2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