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废除宰相,老朱懵逼了 第105节

  真正的大头实际上是那些官僚地主和世家大族。

  他们手中才占有着更多的资源和更多的土地,这也是区别于普通百姓不同的地方。

  朱元璋的脸色难看了起来。

  虽然他在整个大明王朝说一不二,但是也知道这些世家大族和文人之间的权力有多大。

  要是想要动他们的话,恐怕会极为麻烦,说不定朝堂上的所有大臣都会反对。

  到那个时候就不是杀得人头滚滚的事情了,说不定还要应对各个地方的叛乱,到时候好不容易出现的太平盛世,就要毁于一旦。

  太子朱标急忙说道。

  “父皇三思,此事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若是如此,岂不是和所有世家大族和读书人站在了对立面,到时候与我等不利!”

  “天下百姓虽然暂时苦了一些,但是比起曾经食不果腹的日子好了许多!”

  “至少他们现在还能够活着,还有饭可吃,若是咱们真的这么做的话说不定会天下大乱!”

  随后太子朱标又将目光看向李善长,希望李善长能够说两句公道话。

  李善长自然明白太子朱标的顾虑,随后笑着说道。

  “这一点太子殿下说得确实不错,虽然这两个办法能够有效地解决此事,但是影响也是极大的!”

  “除非是我大明发展到了更高的层次,或者是陛下有足够强大的力量,可以在不损伤我大明王朝元气的情况下,将这所有的地主士绅一网打尽,否则的话,一切不过是推到了从来!”

  “隋炀帝贯通运河,确实损耗了大量的民力,但是不得不说确实是一件罪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事情,甚至包括科举考试也是如此!”

  “因为这些事情触动了那些世家大族的利益,隋末的那些歌剧诗里有哪一个不是世家子弟,他们背后基本上都有人支持!”

  “黄巢起义虽然残暴,但是不得不说,却将陇西的门阀势力屠戮一空,否则的话,又是一股极为恐怖的力量!”

  太子朱标和皇帝朱元璋听到这话心中不由得思考着,李善长所说的话和他们之前所听到的完全不一样,但是仔细想想好像也确实是这一个道理。

  世家大族所维护的不过是自己的特权和自己的利益,哪里会将普通百姓放在眼里。

  此时皇帝朱元璋默默地攥紧了拳头,有朝一日自己定要将大明帝国打造成那样的太平盛世,治隆唐宋,远迈汉唐。

  就算是自己做不到,还有自己的标儿,未来还会有大孙,代有明君之下,未来的大明竟然会做到强盛至极。

  此时朱元璋的心中种下了一颗强盛的种子。

  “好了,不说那些有的没的了,现在的问题是这件事情该当如何处理?”

  “虽然以咱们的关系,朕可以不处理你,但是总归需要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

  “这可是你那个好徒弟胡惟庸亲自提出来的!”

  朱元璋的言语之中带着几分的讽刺。

  李善长愣了一下,自从自己穿越到这个地方之后,就再也没有见过胡惟庸,虽说两人是名义上的师徒,不过是利益共同罢了。

  胡惟庸想要通过李善长来替自己铺路,而李善长则是希望通过培养出一个宰相来接替自己现在的位置,两人一拍即合,但是真正并没有学到什么东西。

  “我和那胡惟庸也只不过是名义上的师徒而已,当我从中书左相的位置上退下来的这一刻,这一段缘分注定是断的了!”.

第十七章 上交丹书铁券

  第十七章上交丹书铁券

  此时李善长的眼神中满是阴翳,胡惟庸案爆发之后,那时的李善长早就已经辞官归隐,然而即便是如此,自己也没能够逃脱,依然成了被株连的人之一。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干脆直接和他们划清界限,这样也是一件好事。

  只见这时朱元璋试探性地说。

  “正准备回收他们手中的单书铁券,百室觉得如何?”

  太子朱标顿时愣在了原地,心中有些郁闷,自家父皇说得是不是有些太直白了?对着一个国公说要收了他的特权,这可是在打脸了。

  此时太子朱标有一些担心,万一这个时候李善长翻脸了,可就麻烦了.

  可是让他意外的是,李善长却点了点头。

  “丹书铁券这一个东西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处,收了也就收了吧!”

  朱元璋看着李善长的回答,心中有些意外。

  本来以为李善长还会为这些淮西子弟争取一番,谁能想到就这么把他们给抛弃了。

  “哦,百室说的可是真的?”

  李善长却极为认真地点了点头。

  “确实是如此,这丹书铁券并不是什么好东西,看样子是个免死金牌实际上不是!”

  “这些年来,那些老弟兄仗着自己手中有丹书铁券,可是没少犯糊涂事,那些事情一件件地累积起来,就算是有一百个丹书铁券都未必能够保住他们的命!”

  “只会让他们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越陷越深,更何况……”李善长盯着朱元璋说道。

  “以陛下的性格,要是他们做得真的过分了,就算是他们手中有着丹书铁券也免不了意思!”

  太子朱标瞳孔紧缩,他怎么也没有想到李善长会说出这样一番话。

  仔细想一想,这话的可能性非常大,但是当着朱元璋的面说出来,这真的好吗?现在外面可不止一个人说朱元璋残暴,否则的话也不会用杨宪这一个酷吏,这可相当于是贴脸开大了。

  此时太子朱标真的担心朱元璋发飙,到时候场面失控。

  然而朱元璋却哈哈大笑了起来,似乎并没有将这件事情当成一回事。

  “你倒是什么话都敢说这话,那些家伙在背地里可没少说过,就没有一个人敢当着咱的面说,难道你就不怕咱将你给砍了!”

  李善长听到后撇了撇嘴,似乎并没有将这话放在心上。

  “若是陛下连这一点胸襟气度都没有,当初我们这一群老兄弟就不可能跟着陛下打天下了!”

  朱元璋微微颔首,心中极为满意。

  本来以为这一群老兄弟当中真正理解自己的是汤和和徐达。

  却没有想到这一个和自己渐行渐远的韩国公李善长竟然对自己如此的了解。

  “你说得没错,那些家伙做得确实有些太过分了,如今才刚刚开国,这些家伙就开始欺压百姓,大肆地强占耕地,就是再过些年还指不定会发生什么事情!”

  “咱就不明白了,以前都是一些打仗的好手,就是咱们淮西的老弟兄,当初如果不是被逼得实在受不了了,谁愿意会走上造反这条路!”

  “现在一个个跟着咱都能过上好日子了,这些家伙干的是什么事情?”

  “再这样下去咱该如何面对那些淮西的乡亲们!”

  等到几人商量完这些正事之后,朱元璋看着李善长说道。

  “我听标儿说你府邸里面的吃得挺多,正好给咱准备一些,咱倒是很好奇,百室你能够吃出来什么花来!”

  李善长犹豫了一下,各种各样的山珍海味在皇宫里面都能够吃得到,反而那些所谓的农家菜和地道的小吃却难以吃到。

  正好自己又获得了辣椒这样的东西,再加上之前所找到的那些调料,倒是能够做出不错的东西来。

  想到这里,李善长就已经去准备了。

  等到准备好之后,闻着里面各种香味,即便是朱元璋也是食指大动。

  尤其是面前的烧饼等东西,更是让他吃得直呼过瘾。

  就在这时一大块牛肉直接被搬了上来。

  这牛肉直接是抹上调料在火上烤的,香味极其浓厚。

  诸葛亮看到这牛肉之后,完全不顾自己的形象,直接上去撕了一把,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

  “好吃,这味道和咱小的时候放牛时吃到的牛肉不相上下!”

  “咱当年给刘财主家放牛,那时候汤和都快饿死了,当时为了那一群老弟兄,咱直接偷了刘财主家的牛,直接给吃了!”

  “当时咱就给那群老弟兄们说,有事情咱扛着,有咱老朱在,就不可能让这群老弟兄饿着!”

  朱元璋一边吃一边兴奋地说着当年的光荣事迹。

  李善长和太子朱标两人会心一笑,并没有反驳什么。

  在这时又有几道菜被端了上来,这些都是一些极为简单的家常做法。

  李善长指挥着手底下的人根据后世的记忆所做。

  朱元璋很是好奇地问道。

  “这菜里面怎么有如此辣的味道,这股辣味极为特殊,好像并不是山茱萸!”

  如今做菜中辣味主要是靠山茱萸和胡椒来进行调味。

  “之所以会有辣味,是因为这里面红色的东西,那一种东西叫做辣椒,这是我从一个海外的商人手中买来的”“虽然这东西辣味十足,但是也不能够经常吃,否则非得上火不可!”

  “我得到的数量不多,不过把种子保留下来了,等到来年多种上一些到时候北方的将士驱寒最合适不过!”

  朱元璋听到后眼前一亮,知道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前线的军队在战场上厮杀,尤其是那天寒地冻的,在外面巡逻的士兵根本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一旦停了一会或者是睡了一觉,说不定就再也醒不过来了。

  那样的环境根本不是人能够居住的。

  所以每一次北征的时候,损失最大的就是非战斗减员。

  有这个东西虽然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是作为辅助还算得上是不错。

  李善长听到这话后撇了撇嘴,若是让他们知道在那块地方还有着亩产近万斤的粮食,这几人绝对会很震惊.

第十八章 太子妃常氏劝舅

  第十八章太子妃常氏劝舅

  现在还是不要暴露太多的好,不然的话,自己这太平日子可就过不上了。

  一阵吃饱喝足之后,朱元璋和太子朱标两人连吃带拿地离开。

  只见他乐呵呵地看着一旁的王景弘。

  “回头将这些东西全部都带到御膳房,并且让御膳房派几个厨子来学一学!”

  “好歹也是朝廷的御膳房,竟然做的一些东西,连韩国公府的都不如!”

  “对了,这几道小菜回头带去给咱妹子尝尝!”

  朱元璋不厌其烦地唠叨着,等到回到马车之后,朱元璋的脸色瞬间变了,只见他看着一旁的太子朱标说道.

  “标儿,你觉得韩国公此人如何?”

  太子朱标沉思了一番之后说道。

  “父皇说实话,韩国公此人确实有经天纬地之才,可是不知道为什么,这段时间孩儿发现越来越看不透这人了,真的不知道这人手中究竟还有着什么我们不知道的东西!”

  朱元璋长叹了一口气,眼神中满是复杂。

  “现在不只是你,就连咱也不知道李善长这家伙脑子里面想的是什么,以前好像还能够抓住这人的蛛丝马迹,知道他想要干什么,如今想要知道这人的想法,可就难了!”

  “说来也奇怪,如果不是确定那人就是百室,我都以为换了一个人!”

  “不过这韩国公府你可以经常来转转,不只是你雄英他们也可以带来!”

  “人家都说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事实上,青田先生刘伯温给咱带来的助力远远比不上此人!”

  “就拿她今天提出来的摊丁入亩和士绅一体纳粮,虽然看上去确实是难以完成的,但是不得不说,若是真的做到了,可是有着不少的好处,就连咱都有一些心动!”

首节上一节105/2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