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国在上 第21节

  沈望叮嘱一句,起身离开这间值房。

  走出十余步后,他回头望了一眼。

  中年男人目光深邃,心中默念道:“只有你能在这次的事件里证明心志,我才能在将来放心托付给你更重要的责任。”

  “但愿……吾道不孤。”

第30章【不速之客】

  三天后,薛府。

  “母亲不必担心,我在查办处就是做一些文书归置的事情,无论查案还是审讯都有经验老道的同僚在做,老师这次是想让我跟在旁边学点东西。”

  薛淮望着崔氏脸上的忧色,用非常平和的语气安抚对方。

  来到这个世界之后,薛淮面对其他人大多能做到游刃有余,唯独在崔氏面前难以心如止水,毕竟母子血脉相连,即便他不是原主,但崔氏对他的关爱毫不作假。

  崔氏不止担心薛淮在官场上的安危,连他的衣食住行每个方面都会关心。

  薛淮理解对方的心态,因为薛明章已经过世,她在这个世上最亲近的家人只剩下薛淮,自然会将全部的慈爱放在他身上。

  好在原主素来清高自持,如今薛淮倒也不用刻意在崔氏面前彩衣娱亲。

  崔氏让墨韵再仔细检查一遍包袱,那里面装着薛淮接下来一段时间住在查办处的换洗衣物和生活用品,然后转头对薛淮问道:“淮儿,这次要在衙门里住多久?”

  “不好说。”

  薛淮神态轻松,微笑道:“估摸着得要大半个月,母亲且放宽心,老师不会苛待我们。”

  “这孩子……”

  崔氏嗔他一声,让墨韵和另外一名丫鬟将包袱拿出去交给李顺,随即示意薛淮停步,轻声道:“淮儿,娘还没问你,那天你去青绿别苑同云安公主说了什么?”

  薛淮坦然道:“公主府的侍卫救了我的命,我那天带上礼品专程去道谢。”

  崔氏欲言又止。

  薛淮见状便问道:“母亲,怎么了?”

  “没什么。”

  崔氏勉强笑了笑,话锋一转道:“淮儿,你今年已满十八岁,到了成亲的年纪。薛家两代单传,若是你能早点娶个媳妇开枝散叶,娘晚上才能睡个踏实的觉。”

  “咳咳。”

  果然无论哪个世界都有催婚一族,薛淮打哈哈道:“母亲,成亲一事再缓缓,我现在跟着钦差做事,总得专心致志才好。”

  他不是想做孤家寡人,而是眼下他还没在官场上稳住根基,又不愿意随便找个连见都没见过的世家小姐联姻,因此情爱姻缘之事得往后面排一排。

  崔氏当然不知道儿子的内心想法,她凝望着薛淮俊逸的面庞,不由得狐疑道:“淮儿,你是不是还没忘记沈家那丫头?”

  沈家丫头?

  薛淮想起薛明纶曾经说过,当年薛明章在扬州知府任上,扶持当地颇有善名的商贾沈家,并且后来在他降服扬州盐商的过程中,沈家出力不小。

  他的记忆里确实有沈家的印象,还有一个比较模糊的身影。

  从时间上推算,薛明章在扬州待的四年,薛淮从五岁长到九岁,迄今已过去九年,难怪他记得不甚清楚。

  崔氏见他沉默不语,不禁失笑道:“被娘说中心思了?”

  “我当年去扬州的时候才五岁,离开的时候也才九岁,那么点年纪怎么可能会想到男女之事?”

  薛淮略显无奈,他望着崔氏脸上的笑意,好奇地问道:“母亲,薛家和沈家应该没有娃娃亲吧?”

  “当然没有。”

  崔氏笑道:“当年沈家夫人倒是有这个念头,但你父亲不想两家成为姻亲,毕竟一边是官一边是商,你父亲在扬州任上又曾扶持沈家一把,再结成亲家说出去不好听。不过沈家丫头从小就是个美人胚子,而且那时候成天跟在你身边,一口一个淮哥哥……”

  薛淮也笑了笑,记忆中那个身影确实有点像跟屁虫。

  他觉得崔氏应该不是随意提起,便问道:“母亲今日为何突然提起沈家?”

  崔氏想起当年在扬州的过往,不禁感慨道:“沈家这几年愈发兴旺了,如今要来京城盘下几家门面,往后就是沈家商号的分店。昨日他家的大掌柜登门拜访,说他只是打个前站,他家小姐已经在入京的路上,过几日便会抵达,届时会专程来拜望。”

  “他家小姐?”

  薛淮略显迟疑,这个时代虽然不似前世同时期那般礼教严苛,但一个未出阁的女子跋涉千里远离父母,确实是一件很稀奇的事情。

  崔氏解释道:“我听那个大掌柜的口风,沈家丫头这几年帮她父亲打理商号,如今江南一带都知道沈家小姐极擅经商,而且出落得亭亭玉立,据说提亲的人都快踏破沈家的门槛,偏偏她一直没有出阁的打算。淮儿,娘怎么觉着沈家丫头”

  “母亲,时辰不早,我该回查办处了。”

  薛淮一礼,然后微笑着离去。

  崔氏望着他略显急促的脚步,不禁笑着摇摇头,同时在心里盘算起来。

  倘若沈家丫头果真如传闻中优秀,且她对淮儿有意,这桩姻缘倒也不错,总好过让淮儿去做那个表面风光实则委屈的驸马。

  她这几天听到一些风声,云安公主似乎对薛淮另眼相看,然而那位公主殿下骄纵霸蛮,她的儿子又是宁折不弯的书生意气,去了公主府不得憋屈一辈子?

  “反正八字还没一撇,我先帮淮儿看看。”

  崔氏在心中默念,对于沈家丫头的到来生出几分期待。

  薛淮自然不认为自己是落荒而逃,他只是单纯不想这个问题上耗费太多精力,眼下工部的案子毫无进展,他早上大张旗鼓地回家也没见到鱼儿上钩,不知沈望引蛇出洞的策略究竟能不能发挥效果。

  登上马车,里面放着崔氏让丫鬟们收拾的包袱,这让薛淮心中浮现一抹熨帖。

  长随李顺一声招呼,车夫挥动马鞭,马车缓缓驶动。

  约莫半炷香后,马车忽地停下,薛淮从沉思中抽离,随即听到李顺在外面说道:“少爷,有人拦路。”

  薛淮走出车厢,一眼便见前方不远处有位满身绫罗的中年男人笑容可掬地站着,对他拱手一礼道:“可是翰林院薛编修当面?”

  “你是何人?”

  “小人徐荣,现为京中太湖楼东家。”

  虽然他只是一介商贾,但在薛淮面前的态度可谓不卑不亢。

  这不奇怪,毕竟京城藏龙卧虎,一个商贾背后说不定就站着某位大人物。

  薛淮依旧没有走下马车,凛然道:“你何故拦阻本官的马车?”

  徐荣近前几步,抬头道:“薛编修言重了,小人是哪个牌面上的人物,也敢阻拦您的马车。今日唐突之举,还望薛编修见谅,小人其实是受人之托,诚邀薛编修小坐片刻。”

  薛淮面无表情地走下来,望着这个中年商贾脸上的假笑,漠然道:“既是诚心邀请,为何要借你之手?难道你背后那位见不得人?”

  “薛编修慎言!”

  徐荣露出惊慌之态,左右看了看,还好他选择的地方是比较偏僻的巷子,此刻无人经过。

  他松了口气,继而道:“薛编修,小人实话对您说吧,今日是小人的堂兄想见你一面。”

  薛淮不耐道:“若是继续拐弯抹角,你速速离去。”

  “小人的堂兄名叫徐徽,现为代王府长史。”

  徐荣故作高深,然而薛淮连眼皮都没有颤动一丝。

  这一刻他想起堂兄的叮嘱,面前这位翰林院编修虽然年轻,在朝中已是颇有名气的刺头,他连那些尚书侍郎都敢直言不是,恐怕也不会被一个正五品王府长史的名头吓到。

  “薛编修,小人的堂兄并无恶意,只是有些事情想同您通个气,还望薛编修拨冗片刻。”

  徐荣生怕薛淮一怒之下拂袖而去,连忙变换姿态变得十分恭敬。

  薛淮将他上下打量,冷哼一声道:“我倒要看看你们在搞什么鬼。”

  徐荣暗感庆幸,连忙道:“小人的堂兄就在隔壁街上的太湖楼相候,薛编修,请。”

  薛淮一言不发,转身再回马车。

  徐荣带着小厮在前引路。

  太湖楼从外面看属于平平无奇,内里却颇有锦绣。

  薛淮让李顺和马夫在大堂等候,然后跟着徐荣直上三楼,来到一个名为“诗序”的雅间门外。

  房门已经打开,一位长相周正气度沉稳的中年男子迎出来,视线落在薛淮脸上,拱手笑道:“薛编修,久仰。”

  此人便是代王府长史徐徽。

  “徐长史找下官有何见教?”

  薛淮长身肃立,看起来并无入内的打算。

  徐徽看了一眼徐荣,后者立刻恭敬地退下。

  “薛编修,还请入内详谈。”

  徐徽见薛淮依旧不为所动,暗道果然是那个生人勿近的古怪探花郎,于是向前一步低声道:“薛编修,我知道你被沈侍郎找去协查工部贪渎案,刚好我这里有些线索,可否赏面详谈?”

  薛淮眼神微凝。

第31章【抬举】

  雅间之内,檀香袅袅。

  徐徽亲自奉上香茗,微笑道:“薛编修请坐。”

  两人落座之后,徐徽又赞道:“早就听说薛编修清正端方,极有薛文肃公之遗风,今日一见果然盛名之下无虚士。这两年薛编修时常为民请命,面对那些贪官污吏毫不退让,我听来不禁十分敬佩。”

  “徐长史,这些客套话就不必说了。”

  薛淮没有给他好脸色,虽说王府长史论品级比他高,但是两人在朝中的地位不可相提并论。

  一个是王府的属官,一个是清贵翰林天子近臣,如何能比?

  徐徽也不恼,继续笑道:“这可不是客套话,实乃徐某真心实意。那日薛编修在大朝会上,一番振聋发聩的怒斥让顾衡无地自容,端的畅快淋漓大快人心,当浮一大白。”

  他顿了一顿,似乎惋惜道:“若非知道薛编修公务在身,徐某一定厚颜请你痛饮两杯。”

  薛淮神情淡淡,抬手握住白玉茶盏,缓缓道:“徐长史今日突兀相邀,应该不是专程为了夸赞下官吧?”

  徐徽面色一怔,旋即恢复如初,只是心中啐了两声。

  难道这不是十分寻常的寒暄?

  他好歹是王府长史,出门在外代表着代王的体面,这薛淮居然一点面子都不给,难怪朝中官员没几个人愿意和他亲近。

  心里骂归骂,徐徽依旧亲切道:“好教薛编修知悉,工部贪渎案爆发后,王爷气得摔了几个上好的瓷瓶。”

  薛淮皱眉道:“工部出了问题,代王殿下为何气愤?莫非王爷和贪渎案有关?”

  徐徽被他堵得心里发闷,连忙解释道:“自然无关!王爷和薛编修一样都是性情中人,最看不惯那些贪官污吏,他们都是啃噬大燕根基的蛀虫!王爷之所以动怒,就是因为工部那些人实在不像话,不光贪墨国帑,竟然还想嫁祸给令尊,委实不当人子!”

  薛淮定定看了他一眼,并未顺势表示对代王的认同。

  徐徽知道这番话不可能打消面前这位翰林的疑窦,于是坦然道:“实不相瞒,今日我冒昧找上薛编修,其实是奉王爷之命,助阁下一臂之力。”

  薛淮稍稍放缓语气道:“愿闻其详。”

  徐徽心中一喜,赶忙长篇累牍叙说起来。

  当今天子膝下五位成年皇子之中,除东宫太子之外,最受宠的皇子便是代王,只因他生母柳贵妃极得天子的宠爱。

  代王并无观政之权,天子念其幼时遭遇劫难以致性情古怪,不光命工部给他修建一座奢华的王府,还给了王府不少产业营生,这样可以保证代王一生无忧。

  代王府的产业都是徐徽和几位典簿在打理,今年春夏之交,徐徽得知工部屯田司有一片无人问津的荒地,就在京郊以南十余里外,于是便想着将那片荒地拿下来。

首节上一节21/7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