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他苦笑道:
“布鲁斯,你又一次说服了我。”
“光盒实验无法证明不确定性原理有错误。”
爱因斯坦不得不承认,量子力学的基础比他想象的牢固很多,不是那么轻易能否定的。
洛伦兹笑着总结道:
“爱因斯坦教授,你虽败犹荣。”
“这个会场内,除了你,再也没有人能挑战布鲁斯教授了。”
“我支持你!”
“不能每次都让布鲁斯教授一个人唱独角戏。”
“我们这么多物理学家聚在一起,难道还能输给布鲁斯教授一个人吗?”
众人皆是一笑。
“况且就算输了也是好事,那证明量子力学牢不可破。”
“物理学的未来一片光明!”
啪!
会场内响起热烈的掌声。
第一天的会议完美结束。
众人在各自回去休息时,还意犹未尽地讨论着白天的内容。
爱因斯坦和薛定谔走在一起。
他感慨道:
“量子力学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了。”
“我准备的问题都被布鲁斯解决了。”
薛定谔今天可谓是大开眼界。
爱因斯坦教授和布鲁斯教授的交锋太精彩了。
他笑着说道:
“教授,你真的认可不确定性原理了吗?”
“你可是隐变量理论的提出者。”
“不确定性原理或许就是某种隐变量的近似。”
爱因斯坦轻轻一叹。
他和李奇维在量子力学上属于理念之争。
一方认为世界是确定的,另一方却认为是不确定的、概率的。
这种“道”之层面的分歧,远不是一两个实验就能解决的。
忽然,薛定谔说道:
“教授,之前你在演讲时,我想到了一个思路,你看行不行。”
“相对论作为比量子力学更早的理论,它的结论的可信度显然更高。”
“那么,能不能试图找出,不确定性原理或者概率波理论中不满足相对论结论的部分呢。”
“比如,光速不可超越,光速不变等等。”
“如果能找到二者之间的矛盾,那么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必然一个有问题。”
爱因斯坦闻言,眼睛一亮。
这倒是一个非常好的角度。
他完全不需要直接找出不确定性原理的错误。
如果能证明不确定性原理和已有的理论矛盾,反而更有说服力。
这一晚,爱因斯坦有点失眠了,一个灵感在他的脑中缓缓成型。
与此同时,所有人都在期待着第二天的会议。
第594章 量子力学第三形式!路径积分!暴力破解!以力证道!全场震撼!
1924年10月31日。
第四届布鲁斯会议第二日。
今天的流程依然是个人报告。
上午,卢瑟福、玻尔、玻恩、索末菲等人依次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下午,则轮到泡利、康普顿、于隐、狄拉克、费米等年轻一辈。
有了昨天的开场,今天的会议气氛更加热烈。
众人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分享了当前对量子力学的最新研究。
费米把量子力学引入核物理,企图解释β衰变的机制,引起一阵惊呼。
β衰变一直是核物理中的关键问题。
它不仅与未发现的中子有关,还与布鲁斯教授预言的弱力相关。
该方向一旦突破,绝对是震惊物理学界的惊天大事!
费米目前的研究还未取得突破,只是提供了一些方向。
不过对于他这个年龄而言,已经足够惊艳了。
李奇维亲自赞赏他:
“费米很不错。”
费米激动万分。
康普顿机缘巧合之下,发现了“逆吴-康普顿效应”。
正常的吴-康普顿效应是说,光子与电子发生弹性碰撞后,光子的部分能量转移到电子,导致光子的能量降低。
根据E=hv,光子的能量降低,则频率降低,所以波长变长。
而逆吴-康普顿效应则是低能光子与高能电子碰撞后,情况反过来,电子把部分能量转移给光子。
所以光子的能量增大,波长变短。
康普顿自信地说道:
“逆吴-康普顿效应是我在研究宇宙高能射线时偶然发现的。”
“我认为它与宇宙中高能X射线和γ射线的产生息息相关。”
“这是量子力学在天文物理中的又一应用。”
众人皆是一惊!
康普顿的这个发现非常重要!
尤其对于天文学而言,相对于多了一个理论测量手段。
通过研究天体辐射光谱中的异常频移,就能知道很多信息。
康普顿接着说道:
“此外,电子在转移能量给光子后,经典理论无法描述其状态,必须使用费米-狄拉克统计才能解释电子的能量状态。”
“大家请看,这是我研究出的电子状态函数。”
这些年轻物理学家们的演讲都非常精彩。
他们可不在乎量子力学是否完备,也不在乎它对世界的解释是不是违反直觉。
反正量子力学已经在物理学的各个领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所以,昨天爱因斯坦的质疑,并没有降低大家研究量子力学的热情。
反而因为他的接连失利,让量子力学更加深入人心。
这一世的爱因斯坦也因为李奇维的影响,对量子力学逐渐改观。
他不再那么固执地对这个理论产生偏见。
量子力学和相对论都有各自的独到之处。
不过,他昨天晚上想到了一个绝妙的点子,准备最后一问。
不知不觉,第二日的会议结束。
主持人洛伦兹解释道:
“昨天我和布鲁斯教授商议,本次会议的时间会适当延长。”
“所以,那些还轮到上台演讲的人,不要着急,明天上午继续。”
“明天下午及后天是自由讨论日。”
“大家针对这几天的研究成果进行更深入的交流。”
“或许会诞生一些全新的理论和想法。”
众人闻言神色兴奋。
这一次应布鲁斯教授之邀请,几乎三分之二的人都作了报告,可谓精彩纷呈。
如此多的思想相互碰撞,一定能迸发出不一样的火花。
11月1日下午。
自由讨论会开始。
众人三三两两,随意地在房间内或是走动,或者坐下,相互交流感兴趣的话题。
房间内时不时响起爽朗的笑声。
“量子力学的大厦已经完成!”
这是很多人的内心的想法。
随着李奇维提出互补原理、态叠加原理、波函数坍缩等概念,量子力学的理论基础已经全部完善。
忽然有人感叹道:
“我怎么觉得理论物理已经走到头了。”
“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都成为成熟的理论了。”
众人闻言皆是默默赞同。
或许从今天往后,再也不会诞生基础性的理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