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步,D核变氦-3核。”
“第三步,氦3-核变氦4-核。”
“四个质子,启动聚变!”
刚刚看完。
“嘶!”
哈勃忍不住倒吸一口冷气。
他感觉仿佛有一股热血,从脚底直冲天灵盖,轰然爆发。
“太震撼了!”
“太大胆了!”
此刻他根本找不到词语来形容这篇论文。
任何语言都黯然失色。
虽然这仅仅是一种猜想。
但是里面的理论分析和计算,无不体现出布鲁斯教授那惊人直觉。
看着呆呆的哈勃,海耳万分感慨地说道:
“布鲁斯教授把原子结构、量子论的知识,完美应用在了恒星能源的问题上。”
“这种惊才绝艳般的想法,恐怕也只有他能想到了。”
“我实在无法想象,他提出的质子-中子模型,竟然如此丝滑地解释了恒星的形成本质。”
“这篇论文颠覆了我对于天文学研究的认知。”
能让天文学大佬海尔讲出这样的话,可见这篇论文带给他的震撼。
它重新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而且有着无限的遐想空间。
氦进一步聚变、基于核聚变的内部构造、恒星演化等等。
哈勃久久不愿意把视线从论文上挪开。
“如果真的有上帝,那他一定是按照广义相对论创造了世界。”
“接着又按照核聚变,创造了恒星。”
哈勃难以想象,科学界会产生什么样的震动。
1920年5月20日。
《科学》期刊封面发表了李奇维的论文。
题目为《论恒星能量的来源》。
核聚变的概念,首次面世!
文章一出,举世震惊!
无数人不可思议地呐喊道:
“布鲁斯教授,用他手中的笔,创造了太阳。”
“他是当之无愧的太阳之王!”
轰!
第449章 人造元素!点石成金!这是造物主之权柄!“元素之主”布鲁斯!
李奇维的核聚变论文,以狂暴无比的姿态,横扫整个科学界,引发无尽动荡。
尤其是天文学界、化学界、物理学界三大学科最为震撼。
核聚变的概念,让三大学科的科学家们都骇然了。
对于天文学家而言,它解释了恒星的能源问题。
这意味着恒星在人类面前,再无秘密。
通过对核聚变反应能量的计算,结合对流、辐射等热力学内容。
天文学家就可以构造恒星的内部结构,并推导其演化模型。
这将成为天文学最火热的领域之一。
虽然它仅仅是一个猜想,但是这个猜想代表的意义太过重大。
即便所有人的心底都埋藏着质疑的心思,但不妨碍他们惊叹于这个天马行空般的理论。
物理学和天文学,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最重要的是,核聚变是由布鲁斯教授提出来的。
那个男人,就是奇迹的代名词,真理和科学的人间化身。
他的名字,就是最好的证明!
因为他,一股关于核聚变的浪潮开始了。
从天文学到化学,最终归于物理学。
华盛顿特区,美国天文学会总部。
天文学大辩论结束后,戴森就带着爱丁顿、金斯等人。
以英国天文学会考察团的名义,与美国天文学会进行学术交流,增强彼此联系。
英国和美国这一对“父子国”的羁绊太深了。
双方在很多领域,都有着深刻的交流。
所以,爱丁顿等人直接从纽约来到了华盛顿。
他们还和李奇维约好,定在5月31日,众人一起返回英国。
由于离《科学》总部很近,爱丁顿等人是第一批看到正式核聚变论文的天文学家。
此刻,美国天文学会总部的某间会议室内。
此起彼伏的倒吸冷气声,回荡在空旷的大厅内。
刚刚众人还在讨论问题,结果就被助理送来了这篇紧急论文。
于是,所有人都没有心思开会了。
大家全部沉浸在对论文的震撼之中。
其中尤以爱丁顿最为激动。
他的双眼死死地盯着论文,一字一句都舍不得放过,仔细地揣摩论文的内容。
看到氢聚变成氦的核反应方程式时,内心更是掀起了惊涛骇浪。
爱丁顿感觉自己的灵魂,仿佛置身在一片浩瀚无垠的星空之中。
忽然!
一股能够焚尽时空的热量传来,他的灵魂在疯狂颤栗。
好像遇到了最可怕的事情。
在他惊骇欲绝的目光中,一轮大日缓缓出现,占据了他所有的视线。
整个宇宙都被燃烧的沸腾了!
狂暴无比的热量,一瞬间传递到宇宙边荒,连大道都磨灭了。
界海翻滚,上苍震动!
轰!
爱丁顿感觉自己整个人都要炸了。
他猛然醒了过来,冷汗湿透了后背。
“呼!”
“布鲁斯教授的这篇论文真是太可怕了!”
“核聚变就是恒星的终极奥秘。”
“我有预感,这绝对就是正确的理论。”
“它对我而言,实在太重要了。”
因为他通过这篇论文,忽然想通了一个困扰许久的问题。
爱丁顿在证明广义相对论的星光弯曲预言后,名声大噪。
但是他并不满足于此。
在他看来,这个成就虽然值得自豪一生,但毕竟只是证明了别人的结论。
爱丁顿想发表自己的原创理论。
于是,他把目光瞄准了恒星。
在格林尼治天文台,以及剑桥大学天文台时,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恒星的运动。
但是这个领域目前很难再有突破性的成果了。
基本上被万有引力和广义相对论终结了。
所以,爱丁顿转而选择从理论上,研究恒星的内部结构问题。
他认为恒星的结构是这样的:
由外向内的重力和由内向外的光辐射压力保持平衡。
内部则是高温的等离子体,可以相当于理想气体。
如果这个恒星模型是正确的,那么他通过数学计算发现,竟然可以解释造父变星的变光周期。
这可是一个了不得的成就。
尤其是现在的造父变星,一瞬间成为了天文学领域的热门恒星。
量天尺的美誉,让所有天文学家都着迷一般地研究它。
爱丁顿要是能够解释它的本质,那绝对是了不得的成果。
两年后的天文学大会上,肯定可以大放异彩。
再也不用炒星光弯曲的冷饭了。
这些年,有布鲁斯教授这尊超级大神作榜样,笔耕不辍。
科学界凭借资历,倚老卖老的人显著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