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第645节

  这是环环相扣的命题。

  真实历史上,只有进入20世纪后,随着相对论、量子论、原子结构的相继突破。

  这个问题才终于迎来了答案。

  恒星的能源来自于核聚变!

  虽然说起来只有一句话,但是中间的过程却极为复杂。

  李奇维不准备在一篇论文中,把整个推导过程都加上。

  那是不现实的。

  因为恒星内部的核聚变过程,也是经过了很长时间的研究。

  许多天文学家或者物理学家,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现在的科学发展进度,还不足以支撑推导的证据。

  所以,李奇维要做的,就是提出核聚变的概念。

  踏出最关键的一步,剩下的琐碎工作,就留给其他人吧。

  而这最关键的一步,其实也是第一步。

  那就是【氢聚变成氦】。

  这一过程不仅是核聚变的开始,同时也放出巨大的能量,贡献了恒星约50%的能量。

  从最终结果看,氢聚变成氦的物理过程非常简单。

  那就是4个氢核融合成一个氦核(氦-4原子核)。

  氢核就是质子,而氦-4原子核是由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组成的氦原子核。

  氦-4原子核的质量要小于4个氢核的质量。(按理说应该大才对,但是多出的质量转换成能量了。)

  根据质能方程,消失的质量就会以能量的形式释放出来。

  这就是核聚变释放能量的原理。

  但是问题来了。

  四个质子是怎么会变成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呢?

  这里,需要简单介绍一下氢元素的三种同位素。

  它们分别是:氕(P)、氘(D)、氚(T)。

  其中,氕就是我们常说的氢原子,原子核只有1个质子,在自然界含量最多。

  氘的原子核内有1个质子和1个中子,又名【重氢】。

  氚的原子核内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又名【超重氢】。

  首先,当两个P核相遇时,就会形成双质子组合。

  但是这种组合非常不稳定,其中一个质子很快就会发生β衰变,转变成中子。

  这样,两个P核,就聚变成一个D核,这一步会释放能量。

  接着,D核内又加入一个P核,形成的新核心,就会含有两个质子和一个中子。

  这就是氦的同位素,氦-3的原子核,这一步也会释放能量。

  有人可能好奇,这一步会不会发生两个D核聚变在一起。

  有可能!

  但是这个可能性非常非常非常低。

  所以,可以默认所有的D核都会和先P核融合,形成氦-3。

  最后,就是最关键的一步:氦-3如何形成氦-4。

  这一步,共有四种不同的方式。

  其中第一种方式是最常见的,恒星中约有85%的氦-4,都是通过此途径产生的。

  那就是两个氦-3原子核融合在一起,然后再吐出两个D核,就形成了氦-4原子核。

  至此,氢聚变成氦的过程就结束了。

  核反应方程式最终化简后,就是4个氢核,形成一个氦核。

  总结如图所示。

  可以看到,氢聚变成氦的过程,非常复杂。

  真实历史上,爱丁顿在论文中,其实只给出了一句话。

  那就是:氢核聚变会把4个氢原子核聚合成1个氦原子核,并释放大量的能量。

  (因为当时还没有中子的概念,氦原子核被认为就是4个质子。)

  至于中间的过程,爱丁顿并没有给出详细的说明。

  而现在,由于李奇维已经提前提出了中子的概念。

  且卢瑟福的实验中,也出现了聚变的过程。

  因此,李奇维就可以“大胆猜想”。

  他要在论文中,直接给出氢核聚变的详细过程!

  并且氦-3到氦-4的四种方式,他也会一并给出。

  所以可以想象,这篇论文会给天文学界以及物理学界,带来何等的震撼。

  两千多年前,阿基米德自信地喊出:“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整个地球。”

  而现在,李奇维霸气宣言:

  “给我四个质子,我将创造一颗太阳!”

第448章 论文发表!核聚变出!举世震惊!“太阳之王”布鲁斯!

  布鲁斯大厦顶层。

  李奇维放下手中的笔,站起身,走到窗边。

  望着下方车水马龙的繁华世界,他的眼神缥缈而深邃。

  而他的心早已飞到了大洋彼岸。

  李奇维很清楚,这篇论文一出,核聚变将会成为所有国家的秘密研究内容。

  这种能生造太阳的恐怖理论,一旦落地成技术,那简直无法想象。

  若是能用在武器上,那就是镇压天下的大杀器。

  刚刚经历了一战的欧洲各国,恐怕比谁都清楚武器的重要性。

  但是李奇维却并不担心自己的安全问题。

  在目前的时代,武器级核聚变的实现难度,比它的威力还要大上无数倍。

  李奇维在论文里提到的上千万度的高温条件,足以让任何国家望而却步。

  在原子弹没有出现之前,这是人类不可能制造出的条件。

  所以,核聚变注定是一个美丽的梦。

  美好但虚幻。

  为了这样一个梦,要是把当世科学第一的布鲁斯教授给抓了。

  那李奇维也只能彻底黑化,化身毁灭世界的大魔王。

  论破坏力,某种东西比原子弹要可怕无数倍,而且精准定位。

  曾几何时,李奇维是准备把核聚变当成一个诱饵,忽悠西方各国的。

  让列强们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投入到这个无底深坑中去。

  而他自己则偷偷研发核裂变的原子弹。

  但是,当他坚信天命在华夏,心境突破之后。

  这种心思就淡了很多。

  因为他有着更庞大的野心,更宏大的气魄。

  原子弹和华夏崛起,也只是他计划中的一环而已。

  他有着无敌的信念和绝对的自信。

  而且,西方各国也不是傻子。

  坐拥那么多顶级科学家,他们自然会对核聚变进行详细的评估。

  如果是爱丁顿发表论文,那影响力可能就小很多了。

  而布鲁斯李这个名字,会让这篇核聚变的论文,震古烁今。

  这就是李奇维如今的影响力。

  不要说发表论文,哪怕他随便一句话,就会引动无数的风云。

  如果他说一句:海带能缠潜艇。

  相信英法等国,一定会偷偷摸摸地进行实验的。

  李奇维的身份地位注定了,他无意间的一举一动,都会对世界产生深刻的影响。

  哪怕主观上没有忽悠,但客观上却自动忽悠了。

  若干年后,各国集体控诉李奇维。

  “布鲁斯教授,以你尊贵无比的地位,为什么会行如此卑劣之径。”

  “你忽悠我们搞核聚变,自己却为华夏研究原子弹。”

  李奇维:我没有忽悠你们啊,是你们自己要研究的。

  各国:那都怪你发表那篇论文,核聚变根本不可行。

  李奇维:哦?那你们看看,这又是什么?

  轰!

  极远处,一朵超越了原子弹的蘑菇云,升腾而起。

  各国:@#¥%……%……

  此刻,李奇维轻轻伸出右手。

  核聚变的论文,就被他拿在手中。

  忽然,论文缓缓燃烧,竟变成了一颗微型太阳,散发出恐怖的热量,荡起空间涟漪。

  他的眼眸中,有无尽火焰在跳动、闪现。

首节上一节645/9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