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第623节

  “能用不就行了?”

  海耳敢肯定,今天到场的诸多天文学家们,和他自己都是同样的想法。

  “布鲁斯教授,这是要给我们上一课啊。”

  旁边的密立根则是目光深邃。

  作为美国物理学界大佬,他和布鲁斯教授的见面次数就很多了。

  所以,他很了解那个男人。

  他对着海耳说道:

  “这就是布鲁斯教授的神奇之处。”

  “他总是能从很细微的地方,以小见大,让人们对科学产生兴趣。”

  “别看问题很简单,但其中蕴含的理论绝对非常之难。”

  “我甚至猜测,这个问题恐怕在场没有人能回答上来。”

  海耳闻言一惊。

  “哦!不可能吧!”

  “难道连密立根教授你都回答不了吗?”

  “那也太不可思议了。”

  密立根苦笑一声:

  “至少我是不知道。”

  他虽然在美国是物理学领域的扛把子,但是放到全世界比,也只能算是T4级物理学家。

  更何况这个问题一看就知道,是和理论相关的。

  而理论是密立根这种实验物理学家的弱势。

  海耳这下是真被惊到了。

  原本他以为,这个问题在物理学界,或者材料学界,应该是被解决的。

  只不过由于太前沿,或者理论太偏门,所以外行很少听过而已。

  但是对于密立根这种物理大佬而言,肯定算不上难。

  现在没想到,竟然连对方都不知道了。

  这就有点恐怖了。

  李奇维提完问题后,静静地看着台下众人。

  他在等待有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密立根没有猜错,这个问题确实很难。

  所以,很多学生都不敢站起来,而是在那抓耳挠腮,或者默默思考。

  今天有这么多大佬在会场,要是回答错了,那可就丢脸了。

  而且大部分人平时都没想过这种问题。

  要在这么短的时间,想到答案,组织语言,难度可想而知。

  欧美的科学虽然发达,但不代表他们国家的学生就一定牛逼。

  大部分人也只是普通学生而已。

  就在李奇维扫视整个会场时。

  忽然。

  在吴有训等人的惊讶目光下,余青松站了起来。

  当李奇维看到,竟然有华夏面孔主动站起来时。

  他的眼睛立刻爆发出精光,脸上不由自主地露出笑容,心中十分欣慰。

  自古以来,华夏就强调所谓的中庸、平衡、枪打出头鸟等等。

  既不能太高调,也不能太低调。

  既不能太出风头,也不能太过窝囊。

  尤其是在经历了西方的蹂躏之后,这种理念向更消极的那面发展。

  若是没有李奇维,华夏在科学领域的话语权,可以说完全等于零。

  这会导致留学生们也跟着自卑。

  他们害怕在一群西方人面前,表达自己的科学见解。

  因为他们内心觉得,自己不如人,说出来就会遭人取笑。

  然而现在,李奇维站在高台之上,他就是所有华夏留学生心中的定海神针。

  他的光辉和气息,让国人谈之色变的洋人也不敢直视。

  他的智慧和成就,更是碾压了全世界所有聪明的人。

  在今天这种场合,余青松这样的年轻人早都热血沸腾了。

  他们的心中升起了一团火,要把之前所有的屈辱、害怕、消极等情绪燃烧殆尽!

  至少在科学领域,他余青松要做出榜样。

  华夏人可以勇敢发出自己的声音!

  “教授您好,我叫余青松。”

  “目前在匹兹堡大学攻读天文学专业。”

  李奇维听到这个名字后,心神一动。

  原来是余青松。

  高鲁曾经和他提起过这个年轻人。

  今天见面后,他就知道了对方的信息。

  这是属于可以大力培养的人才。

  此刻,他的心情更好了,脸上的笑容愈加灿烂。

  “青松,你能解释这个问题的答案吗?”

  余青松本来略微有点紧张。

  但是当他看到李奇维的眼神后,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注入体内。

  让他慢慢镇静下来。

  在李奇维的鼓励之下,他坚定地说道:

  “教授,我在本科期间,选修过几门光学课程。”

  “我想尝试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吴有训等人皆是佩服地看着余青松,暗中竖起大拇指。

  “好样的,青松!”

  会场内的其它国家的人,此刻都万分感慨。

  “华夏人和以前不同了!”

  不少年龄大点的教授,甚至还带过清朝时期的留学生。

  在他们看来,现在的余青松充满朝气,身上没有那种腐朽的味道。

  而且从对方眼中的纯粹就能看出,这是一位真正热爱科学的年轻人。

  在众人的注视下,余青松说道:

  “我们能看到某种东西,是因为这个东西反射的光线被我们的眼睛吸收到了。”

  “而物体的颜色,就取决于它所反射的光的颜色。”

  “当一束光与物体发生相互作用时,会产生三种情况。”

  “分别是反射、吸收、透射。”

  “物体反射或者吸收的光越多,则透射的光就越少,导致物体就越不透明。”

  “比如很多金属都会闪烁光泽,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很多。”

  “镜子就是利用金属的这种原理,在表面镀上一层光滑的金属后,就形成了能反射画面的镜子。”

  “而如石头、木头等物体,它们并没有明亮的光泽。”

  “这说明它们反射的光很少,大部分光都被吸收了,所以也是不透明的。”

  “此外,金属不仅反射光,它本身也会吸收光。”

  “教授你的光电效应就很好地证明了这点。”

  “综述所述,由于任何物体都会反射部分光,所以我们只需要考虑吸收光这一个因素即可。”

  “现在问题的核心就变成:为什么玻璃中的原子不吸收光,而金属、石头、木头等物质中的原子更能吸收光。”

  “如果能解释清楚这个问题,就能知道玻璃为何透明的本质。”

  哗!

  余青松逻辑严密的分析,让在场众人皆是一惊。

  这种分析的深度,对于物理学大佬们而言,不算什么。

  但是放在一个大二学生的身上,就很难能可贵了。

  尤其对方还是天文学专业,不是专门研究光学的物理学专业。

  可见其基础知识有多么扎实。

  众人都好奇地盯着余青松,让他刚刚放松的心情,又再次紧张起来。

  李奇维听后,心中很满意。

  考虑到这个时代的平均水平,余青松的回答,已经可以称的上优秀了。

  虽然和泡利、海森堡那些绝世天才无法比。

  但是也超越了很多人。

  不过,李奇维还是想试探到对方的极限。

  “那么青松,你能继续解释为什么玻璃的原子就那么特殊,不吸收光吗?”

  余青松的大脑疯狂运转,但最后还是老老实实说道:

  “教授,这我就不知道了。”

  “但我猜测,应该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首节上一节623/9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