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第360节

  这种微分方程就叫做偏微分方程。

  【二阶】

  阶数指的是导数的阶,比如u′就是一阶导数,u″就是二阶导数,即导数再求导。

  x+y+u′(x)+u′(y)+u″(x)+u″(y)=1。

  这个方程就是二阶偏微分方程。

  【非线性】

  线性和非线性就比较好理解了。

  如果u和x、y的函数关系是一条直线,那就表示线性。

  若是非直线,那就表示非线性。

  至此,布鲁斯场方程,这个二阶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概念,就都理解了。

  可以看出,如果想找到这个方程的精确解,是一件太太太太复杂的事情了。

  没有任何技巧,只能暴力求解。

  也就是把所有的变量统统考虑进去。

  比如质量、能量、密度、空间、时间等等。

  所以,在没有后世那种超级计算机的情况下,想要手撕这个方程,难度可想而知。

  即便有了计算机的辅助,想要解也不是易事。

  哪怕是最简单的两个天体之间的运动。

  如果考虑广义相对论的性质,那么直到后世,也没有办法模拟其精确的时空关系。

  而真实历史上,史瓦西给出的精确解,其实就是最简单的那一种,考虑了最少的变量。

  他假设了整个宇宙中只有一个质点。

  虽然布鲁斯场方程无法精确求解,但是通过数学手段,可以近似求解。

  比如著名的水星近日点进动问题,就是利用近似解给出了答案,从而完美解释。

  布鲁斯场方程的内涵太丰富了。

  这个方程的每一个精确解都代表了一个不同的宇宙。

  而且是那种从过去到未来不断演化地宇宙。

  因为场方程中有时间t这个参数,从而方程就会随着时间不断变化。

  这也代表了宇宙在不断地运动变化。

  后世经常说的什么回到过去的可能性,其实就是指的是某个特定的场方程解。

  对于布鲁斯方程的解,就是一门专门的学科。

  宇宙中所有的时空和物质的关系,就被这个方程给囊括了。

  呼!

  李奇维重重地吐出了一口气。

  至此,广义相对论的内容,就算是全部完成了。

  不过,论文还没有结束。

  因为根据这个场方程可以推导出很多匪夷所思的结论。

  而这些结论,李奇维就会在发表的那一天,统统附在论文中,作为他的预言。

  所有后世的预言被他全部放在一起,带给所有人的震撼可想而知。

  然而,广义相对论的天马行空,注定了想要证明它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真实历史上,在前期,按照时间顺序,一共有三个最重要的证据。

  第一个,就是水星近日点进动问题,利用布鲁斯场方程可以完美解释。

  但是这个证明有一个弊端。

  那就是如果其他人就是坚持用万有引力定律去计算的话,把太阳自转等七七八八的因素考虑进去。

  完全有可能也导致水星的古怪行为。

  至少你不能证明这种猜想是错的。

  因此,第一个证明的力度就稍微弱一点。

  第二个,就是大名鼎鼎的星光弯曲了。

  也就是爱丁顿通过日全食实验,证明了光线经过太阳后,路径会发生弯曲。

  这个证据强力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把理论抬上了神位。

  第三个,则是引力红移现象。

  根据广义相对论的推导,光线在离开引力场后,其波长会变长。(较为复杂一点,暂时不详述)

  所以光在光谱上的位置,就往红光的方向靠近,这就叫红移。

  这个推论要到1950年左右,才会被一个非常非常精妙的实验证明。

  李奇维看着手中的论文初稿,感慨万千。

  狭义相对论统一了时间和空间,时空本为一体。

  而广义相对论则统一了时空和物质的相互作用关系。

  狭义相对论的近似就是牛顿力学三定律。

  而广义相对论的近似就会得到万有引力定律。

  李奇维的相对论,彻底将牛顿力学纳入其中。

第310章 十年广相举世惊!天下谁人不识君!(1)

  1912年6月15日。

  距离李奇维选择闭关,开始正式推导广义相对论,已经过去了将近4个月的时间。

  这四个月的时间内,他除了和卢瑟福、汤姆逊等寥寥数人简单交流外,几乎没有接见过任何人了。

  这不是李奇维故作高深和傲慢,而是广相实在是太艰难了。

  这几个月的时间,还是建立在他已经先知的情况下。

  所以真实历史上,爱因斯坦耗费十年也就可以理解了。

  李奇维的论文足足有102页!

  因为他自己还加了不少内容,算是完美版的广义相对论了。

  要知道这可不是博士毕业论文,而是学术研究论文。

  至少李奇维在他前世看过的文献中,极少能有与之比拟的论文。

  大多数都是十几二十页,这都已经算是很长的了。

  由此可见,广义相对论的可怕之处。

  单单是能完整地把整篇论文读下来,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能看懂那是另外一个层次。

  李奇维坐在办公室桌前,看着手里整理好的广相论文初稿,心中豪情万丈。

  “很快,这物理学的天就要被我掀开了。”

  “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他微微一笑,重新恢复以往的淡定和沉稳。

  这次的论文他就不需要再寄送去《自然》总部了。

  如今的格里高利已经正式执掌《自然》。

  他知道李奇维闭关结束后,就立刻预约时间,想要给导师汇报一下自己的工作进展。

  李奇维干脆就等今天格里高利来了后,直接把论文交给对方带回去。

  页数这么多,数学公式如此复杂的论文,排版校正也是大问题。

  李奇维估计没有十天半个月,《自然》都发表不了广相。

  而且交给格里高利,他也更放心一点。

  接着,李奇维才想起,第二届布鲁斯会议的名单还没有确定。

  他这段时间一直忙着闭关,根本没有时间考虑。

  不过现在看倒是可以不用着急,等广相发表之后再说。

  到时候估计所有人都想挤破脑袋要邀请函吧。

  毕竟,他很可能会在第二届布鲁斯会议上,做关于广相的报告。

  那将是何等的盛况啊!

  咚咚!

  一阵清脆的敲门声打断了李奇维的思绪。

  “进!”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格里高利满脸兴奋地走了进来。

  手里还拿着一摞资料。

  他恭敬地坐在李奇维的对面,笑着说道:

  “教授,恭喜您闭关成功。”

  “我今天是来向您汇报《自然》评审制度的改革情况。”

  “根据您的建议,我暂时已经把英国境内的主要物理学家们都谈好了。”

  “他们都非常乐意当期刊的评审团成员,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以后的论文都会经过他们的评审后,再进行分级到主刊或者子刊。”

  李奇维点点头,格里高利对他的话很上心,这让他非常满意。

  要知道此时的格里高利完全可以撇开李奇维,独立裁决。

  但他还是第一时间向自己的导师汇报,可见其尊师重道之品性。

  “格里高利,你做的非常好。”

  “而且没有盲目推进,先从英国的物理学家入手。”

  “小范围试点成功后,再考虑大范围的布局。”

首节上一节360/9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