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第149节

  李奇维对此倒没有什么意见,他认为和士兵保持亲近,或者和士兵保持距离,都是可以的。

  只要你能打胜仗就行。

  这时,从屏风后走出一位身穿新军便装,身材矮小敦厚,但气场却极为强大的中年男人。

  李奇维一眼便知,这就是袁世凯。

  “哈哈,你就是李奇维吧,果然是我汉族大好男儿啊。”

  李奇维不卑不亢地说道:“晚辈拜见袁大人。”

  袁世凯走上前,细细打量李奇维,然后拉住他的手,笑道:“我与你父曾经有过一面之缘。”

  “伯开又是的大哥,到了我这里,不必拘束,来,坐坐。”

  李奇维在袁世凯的招呼下,坐在左侧下首。

  心中想到,怪不得大哥能这么快晋升,原来还有父亲的因素在。

  看来李鸿章即便去世了,他的影响力依然还有。

  当然,也可能是袁世凯觉得李家是自己人,用起来放心。

  “奇维,你可知今日我找你来是有何事。”

  “不知,请大人指点。”

  袁世凯摸了摸短小的胡子,笑道:“一个月前的御前会议上,你的教育改革纲要可谓是一鸣惊人啊。”

  “不仅太后和皇上满意,就连百官看后也是赞不绝口。”

  “果然不愧你西学大宗师的名头。”

  李奇维无奈,又被戴了一顶高帽,西学大宗师,好大的名头啊。

  “大人谬赞了,奇维在海外游荡六年,所学不多,唯恐提出的建议贻笑大方。”

  袁世凯笑道:“奇维你不要谦虚,你的实力我还是很认可的。”

  “不过,凭借你的才华,仅仅当个管学副大臣有点委屈了。”

  李奇维连忙道:“晚辈一介草民,能蒙圣上赏识,已是受宠若惊,不敢奢求更多。”

  袁世凯没有说话,而是又重新打量李奇维,啧啧称叹。

  “之前我还以为奇维你肯定是心高气傲之辈,没想到也这般油滑。”

  李奇维吐槽,还不是被你们这帮人逼的。

  “我时间紧,也就不和你寒暄了。”

  “今日找你来,是想让你当我的西学总顾问,你愿意吗?”

  李奇维一惊,没想到袁世凯如此看重自己。

  别看这个所谓的顾问是虚职,但能直接服务一位封疆大吏,是多少人梦寐以求而不得的机会。

  不过,显然李奇维不在此列,他对老袁可是没有半分兴趣。

  而且老袁口气强硬直接,显得势在必得,他认为李奇维没有拒绝的理由。

  “谢大人抬爱,晚辈才疏学浅,恐怕难当大任。”

  “我还是更愿意在教育领域做一些微末工作。”

  “嗯?”袁世凯忽然微微皱眉,脸色严肃。

  这要是平时他的下属看见了,绝壁吓尿了。

  然而李奇维无所畏惧,说完就直视袁世凯。

  这种事要么直接答应,要么坚定地拒绝,千万不能模棱两可,既要也要。

  李奇维并不怕得罪袁世凯,自己和他又没有职务上的交集,犯不着舔对方。

  而且,他是肯定不会给任何人当幕僚的,哪怕是光绪皇帝也不行。

  不过,他的这种行为在袁世凯看来,就有点狂妄了。

  袁世凯是何人?

  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手下更是有一支精锐之师,武卫右军。

  可以说,整个清朝,很少有人敢这样拂他的面子。

  哪怕李奇维是所谓的剑桥博士、物理诺奖获得者,亦或者是英国爵士,在袁世凯面前统统不够看。

  所以他想不明白,李奇维为什么要拒绝自己,还这么干脆。

  “看来奇维很有个性嘛,我很喜欢。”

  “你们这些从西洋留学回来的,心中都有天大的抱负。”

  “想必也看不上我袁某人的一亩三分地。”

  袁世凯脸上虽然没有不悦,但是语气中的异样,李奇维一下就听出来了。

  “晚辈不敢这样想,实在是自知能力不足,唯恐辜负大人的信任。”

  “我在英国学的都是格物知识,只适合教书育人,不适合行军作战。”

  翻译过来就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李奇维不愿意给大人物当下属。

  袁世凯有点意兴阑珊,低头处理政务,也不搭理李奇维了。

  在他心里,这只不过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没想到一个小年轻还敢拒绝自己。

  这个时代,文人的地位永远不如武人。

  任凭你学识再多,一颗子弹就能撂倒。

  袁世凯想招纳李奇维,也只是心血来潮而已。

  扩充自己的幕僚团队,万一哪一天能用到,岂不方便。

  就算对方不同意,对他也毫无影响。

  所以,他连稍微客气一下的心思都没有。

  他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小站练兵时,和士兵同甘共苦的袁世凯了。

  而是拥兵数万,威震天下的大帅。

  连朝廷都不敢对他用强。

  所以,袁世凯变了,他现在需要的不是礼贤下士,而是树立权威。

  李奇维可不惯着他,要是自己计划顺利,说不定将来老袁还要来舔自己呢。

  于是,他说了一声晚辈告辞,便默默退出大帐。

  等再和李伯开碰面后,他迫不及待地问道:“三弟,大帅和你说什么了?”

  李奇维内心为大哥默哀三秒钟:恐怕他只能一直当管带了,晋升是别想了。

  不过袁世凯应该也没有那么小肚鸡肠吧,不会吧。

  他不忍打击李伯开,于是说道:“没什么,就是问我一些近况,鼓励我好好改革大清的教育。”

  李伯开重重地拍了李奇维的肩膀,笑道:“那三弟你可要好好干。”

  “咱们一文一武,将来为我华夏尽力!”

  “好!”两双大手握在一起。

  晚上,在八大楼的东兴楼里,李奇维和李伯开,尽兴痛饮,李三在一旁作陪。

  不知是不是穿越的原因,李奇维的酒量出奇的大。

  和李伯开这种军中高手,也能战而不败,好酒一瓶一瓶地上。

  很快,三人都干的晕晕乎乎的。

  李奇维让大哥好好在军中学习带兵之法,将来也许有大用。

  李伯开虽然有三分醉了,但是自己弟弟的话,依然放在心上。

  “三弟,你放心,无论你以后要做什么,大哥我永远支持你。”

  “我们三兄弟要齐心协力,共创未来。”

  他不是傻子,自然知道自家弟弟不是凡人,是必定要做出一番大成就大事业的。

  说不定以后就有兄弟二人联手的机会。

  最后,李三把二人送到在京师的下榻之处。

  李伯开今晚告了短假,可以明天再去军营。

  第二天一早,在李奇维还没醒来呢,李伯开就已经走了。

  李奇维也收拾好精神,准备应付接下来的各种事情。

  很快,几天后,就有内廷官员找上他,告诉他在15日准备好行装,由侍卫护送入宫面圣。

  光绪皇帝会在养心殿单独召见他。

  李奇维也有点期待,他即将见到几千年封建时代,最令人羡慕的存在,皇帝。

  虽然这个皇帝混的有点惨.

第167章 见帝不跪

  1903年5月15日,李奇维在侍卫的带领下,正式踏入紫禁城。

  这时候京师的面积远没有后世的大,主要分为内城和外城两部分。

  其中内城的中心区域是皇城,住的都是皇亲国戚,王公贵族等。

  而在皇城的中心,则有一块长方形区域,那就是紫禁城,是专供皇帝本人、皇子、妃子们居住的。

  紫禁城由明朝永乐帝朱棣所建。

  当时朱棣把建文帝拉下马后,由于南京是对方的势力范围,不好掌控。

  于是,他就把都城从南京城搬到了京城。

  明清两代,紫禁城都是皇帝及皇室成员的住宅和办公地点。

  它建筑的整体布局,大致可以概括为“左祖右社,前朝后寝”。

  紫禁城的南门就是知名度最高的“午门”。

  在午门外面有一大片平地,那里是六部官员办公的场所。

  这里已经不属于紫禁城,而是属于皇城了。

  同时,以紫禁城的中轴线为分界线,就在午门外,还有左祖右社。

  左祖是指左边的太庙,里面供奉着清朝各位皇帝的牌位。

首节上一节149/9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