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权相 第201节

  房间内,天德帝用指腹缓缓摩挲着那个温润的玉扳指,“接下来这事定了,这场戏就该收尾了。”

  他喃喃道:“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朕这一生,还能做好那最后一件事吗?”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宫城中,老龙的叹息在宫墙之中回荡。

  京城内,年轻的谋主揉着眉心,思索着将来。

  军营里,宁远侯持剑而立,满营上下,无不噤声肃然。

  大牢中,威远侯须发凌乱,身着囚服,但盘膝而坐的他,目光却依旧沉毅,并未有着半分颓丧。

  他看向窗外,黑云压城,寒冬肃杀,但他相信,冬天会很快过去。

  他的人生,还有一线光明。

  与此同时,一辆马车缓缓停在了一座质朴大气的府邸门前正中。

  一身常服的楚王,从马车上下来。

  一个身影也几乎同时从府邸之中走出,迎上了这位久违且尊贵的客人。

  他朝着楚王拱手,还未开口,楚王便已经率先问候。

  “见过杨相。”

  老者微微一笑,“殿下,里面请。”

  楚王点头,执礼甚恭。

  因为,对面的老者,乃是当朝政事堂首相,杨阶,杨子升。

第243章 朝中首相,天下军神

  到了堂中坐下,屏退左右,这位出身江南的政事堂首相缓缓开口道:“殿下,风口浪尖,你不该来的。”

  楚王无所谓地摇了摇头,“来都来了。”

  “也是。”杨阶提出了自己的异议之后,自然也不会再纠结这点小事,微笑道:“殿下此来,有何指教?”

  楚王平静开口,“此间并无六耳。”

  杨阶哈哈一笑,“倒是老夫的错了。自昭文太子出事起,陛下最担心的,就是朝中局势威胁到皇权,故而对殿下和齐王,都分别进行了削弱和打击。江南的马有昌,京城的魏奇山和梅弘毅,都是陛下这种心思之下的陪葬品。”

  他顿了顿,“老夫相信,殿下对这一点,是看得明白,也能够坦然接受的,但殿下觉得担忧的一点是,卫王却在这个过程中崛起了,不知老夫说得可对?”

  楚王点头,“杨相不愧是当朝首相,一语中的。不错,比起齐王,本王如今更担心的是卫王。”

  杨阶苍老的脸上,露出一点欣赏,那是对自己选中的人选,能够有着这般见识的满意。

  但同时,他的眉宇间也带着一点凝重,因为,卫王的崛起的确是个有些让人头疼的事实。

  他缓缓道:“殿下看得很准,如今的卫王,虽然在势力上远不及齐王,但的确比齐王更值得担忧。”

  “齐王的强大,是因为家世,是因为皇后,是因为关中势力不得不支持他,但如今关中的势力本就比咱们弱,齐王本身的能力,也并不足以成为殿下的威胁。但卫王不同,他这半年所展露出来的手腕,老夫说句僭越的话,殿下都不一定比得过。”

  楚王点头,“无妨,杨相说得没错。老六最近半年所展露出来的手腕,的确有些让人叹服,本王自认也很难做得比他更好。”

  杨相嗯了一声,继续道:“而他身边的那位幕僚,如今成了文宗孟夫子的弟子,在士林的声望也可以弥补上卫王的短板。假以时日,或许的确会成为殿下的劲敌。”

  楚王点头,“不用假以时日,现在就足够让本王头疼了。那个齐政,不仅能带给卫王士林声望,卫王的那些手腕能力,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他。威远侯花了那么大的代价,居然也都没能除掉他。”

  他无语道:“最关键的是,齐王那个蠢货,还以为什么联刘抗曹,还在那儿偏帮,简直是鼠目寸光,连养虎为患都不知道。”

  杨阶捋了捋胡须,故作沉吟,而后缓缓道:“殿下,其实要破这个局,倒也不难。”

  楚王登时来了兴致,“如何破?”

  “盯着一个人打,打死其中一个,自然就破了。”

  楚王皱眉,他倒没有觉得对方的话太简单之类的,以杨阶的地位,不会说出这么无脑的话。

  他想了想,开口问道:“便如孙刘,结成联盟,曹操取江淮,则雍凉、关中难安,攻汉中,则江淮不定。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那当如何?”

  杨阶呵呵一笑,“若让其首尾自咬呢?”

  他也不再卖关子,缓缓道:“孙刘是两国,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利益随意行事。但齐王和卫王,他们不一样,他们身上有枷锁。。”

  他看着楚王,“尤其是卫王。”

  楚王登时来了强烈的兴趣,“请杨相指点。”

  杨阶呵呵一笑,“指点谈不上,殿下不妨想一个问题,卫王如今身为中京令,先办魏奇山,后镇梅弘毅,威名骤起,与齐王结盟,殿下一时间也奈何他不得。但若是他手上拿到了齐王的罪行,他该如何?”

  楚王闻言,眸子悄然一亮。

  杨阶继续道:“他或许会选择隐忍不发,或者和齐王勾结,那倘若这个罪行又公开了呢?他查还是不查?”

  楚王一怔,兴奋地一拍大腿,然后连忙默默抚平了衣衫的褶子,“妙啊!别看白圭等人如今都聚在他身边,朝中还有一堆人也对他推崇,但如果老六包庇老四的罪行,那些人也都会对其失望的吧?”

  “包括周山上那些读书人也一样,咱们稍微煽风点火,老六曾经的功劳都会被看作打击异己的手段。”

  “而若是他不包庇,以老四的心胸,绝对忍不了的,一个不能为自己排忧解难的盟友,还算什么盟友?届时他俩的联盟自破!”

  楚王佩服地看着杨阶,“杨相不愧是老于政事,这个破局之法,还真是精准而有效。”

  杨阶捻须而笑,“中京府令,是卫王的倚仗,但同时也是他的枷锁,他借着这个职位有所斩获,那他也必须做出职责对应的事情来才行。不过。”

  他的笑容缓缓收敛,看着楚王道:“这个线索可不那么好找。”

  楚王满不在乎地笑了笑,“有了方向,那就不难!老四的身上,破绽可多得是!”

  楚王这么说了,杨阶也不再多言,“那老夫就提前恭喜殿下了。”

  房间中,响起了满意的笑声。

  威远侯的倒台,虽然在中京城这方深谭之中,激起了巨大的水花。

  但水花很快便平息了,人也好,事也好,大家该干什么干什么,日子照旧往前走着。

  而等齐政在一夜之后起床,一个好消息,便随着宫中内侍一起抵达了卫王府。

  天德帝赏赐给他的府邸,准备好了。

  在将齐政叫去正堂的路上,乔三介绍着,“公子,这位公公以前是敬事房总管,如今是内务府的管事太监之一,他亲自经办公子的府邸,足见陛下对公子的信任啊!”

  齐政闻言也没反驳,敬事房总管,那可是陛下的行车记录仪,如今又升了内务府,这是绝对亲信了。

  等到了地方,那位如今也算是位高权重的太监,没有半分倨傲,挂着内侍惯有的谄笑,对齐政好一阵奉承,而后道:“这两日又添置了好些家具,洒扫了院子,故而耽搁了两日,还望齐先生勿怪。”

  虽然以自己文宗弟子的身份,似乎也当得起一声先生之名,但瞧见一个四五十岁的人叫自己先生,齐政还是觉得有些不自在。

  “有劳周公公了,周公公叫在下齐政即可,当不起先生之称。”

  二人又客套几句,这位周公公便陪着齐政一道去看了院子。

  他对房屋并无太多执念,但这是自己两辈子真正意义上属于自己的第一套房子,意义还是不一样,便也仔细瞧了瞧。

  院子有三进,在中京城不算大,但也绝不算小。

  坐北朝南,排布规整。

  朱漆大门和门口的狮子看起来也不失气派。

  门房、倒座房、厨房、柴房、马厩等一应俱全,甚至还有个地窖。

  青砖墁地,廊腰缦回,竹丝灯笼迎风微漾。

  还带着一个后花园,依地势堆土为山,引活水成曲池,池畔建六角攒尖顶凉亭。

  整座宅院主次分明,既合礼制又兼顾实用,齐政看下来还是比较满意的。

  最关键的是,这座府邸就在卫王府的背后,打个地道就过去了。

  而这个话,是周公公亲自对齐政说的,这背后的意味就很耐人寻味了。

  “周公公费心了。”齐政真心实意地抱了抱拳。

  “齐先生满意就好,那咱家就不打扰齐先生了。”

  周公公将装着各种钥匙的精美盒子递上,盒子里还带着一张恭喜齐政乔迁的银票。

  而齐政在送他离开的时候,手一抖也“恰好”落了一张银票在对方手里。

  于是,皆大欢喜。

  当天,齐政并未搬进去,而是先派人去了周山,请孟夫子明日入城。

  自己也该好好听听老师的授课了。

  得知此事的卫王,也十分妥帖,当即让乔三亲自去采办一应生活用具,不求最好,但必须够档次。

  若是以前,卫王怕是有这魄力也没这钱,但现在,感谢江南同胞的馈赠,卫王府最不缺的就是那玩意儿!

  待乔三十分麻利地将府邸收拾好,齐政也亲自来到城门口,接到了孟夫子的车驾。

  再度见面,孟青筠的眼神虽羞,但并未躲闪,亮晶晶地看着策马而来的少年。

  孟夫子笑着道:“齐政,明日可有事?”

  “请先生吩咐。”

  “随我去见一个人吧。”

  齐政先答应了一声,接着好奇道:“弟子可以问问是谁吗?”

  孟夫子的脸上闪过一丝回忆,“他有很多的名字,但最为你们所知的,应该叫”

  “军神。”

第244章 军神往事,力挽狂澜

  听见这个名字,齐政的心头几乎是下意识地浮现出一句话。

  人死不能复生,复生能送人死。

  这句传遍大梁,让曾经没见过什么世面的原主都能清晰记得的话,说的便是大梁军神:姜复生。

  他看着自家师父,忽然想起当日老太师与师父的对话,“当日师父与老太师说的,便是此事?”

  孟夫子看齐政怎么看怎么顺眼,你瞧瞧,这记忆,这悟性,不愧是我关门弟子!

  “不错,稍后你替为师送一封信去老太师府上。”

  齐政点头答应下来,也并未多说,默默护送着马车入城。

  孟夫子捋着胡须,愈发满意,你瞧瞧这沉稳劲儿,知道人多嘴杂,多好啊!

  一路到了自己的新府邸,孟夫子看了一眼,十分满意地捻须笑着道:“你的府邸,那还用说,定然是不错的!”

  孟青筠彻底听无语了,也就是怕被未来情郎看见自己的暴龙样子有损形象,否则定要拧一下这个跟被迷了心窍一样的爷爷,让他清醒一点。

  有着内务府提前的布置,再加上乔三领着卫王府的人帮忙,整个府邸日常居住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并且在征得了齐政的同意之后,卫王也给派了足够的护卫、婢女、仆妇什么的,保障了府邸的日常运转。

  入住之后,孟夫子也没有耽搁,将随车携带的书箱取出,从中拿出一本,就开始了对齐政的教学。

  师徒不能只有名,还得有实才行啊!

首节上一节201/21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