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权相 第155节

  等看清马上之人的面容,一向狂妄的他,身子竟是一抖,颤声道:“小小公爷.”

第189章 公和侯,侄与姑

  国子监门口的围观群众已然不少,此刻都暗自在心里大呼过瘾。

  今日不仅看了国子监的丑事,还能看见侯爷挨打,最后竟然还有中京城那位最神秘的小公爷出面。

  凌岳高坐马上,面容冷峻地看着梅天赐,“我不管你们发生了什么,今日之事,我接了,你若不服气,咱们就按照中京城小辈的规矩来,把你兄弟都叫上,不行把宁远侯府的也叫上,我凌岳一个人接招。”

  正所谓二代还需二代治,面对着如今中京城除开皇子之外,最牛气的二代,梅天赐立刻低头,“在下不敢。”

  凌岳冷哼一声,“那最好!”

  说完,凌岳看向齐政,正准备在他面前装一下,却瞧见齐政朝他拼命使眼色。

  好歹在江南培养出来了几分默契和信任,凌岳稍作错愕,心头微动,对齐政冷冷道:“今日之事,还江南之情。他若敢以今日之事找你要说法尽管来找我。但除此之外,你我两清。”

  说完,扯动缰绳,转身边走。

  明确的言语清晰地传进了梅天赐的耳中,让梅天赐的神色之中,悄然闪过一丝刚才不敢升起的怨毒。

  他狠狠地看了齐政一眼,本就不想念书的他更是没了去国子监的心思,顺势带着受伤的护卫们一起走了。

  只不过比起来时的跋扈高冷,离开时的样子,多少带着点灰溜溜的狼狈。

  而他一走,齐政便挥手让白都尉带着手下也自去忙活。

  原本热闹的场地,很快便散了个干净。

  整个过程,直到事情落幕散场,偌大的国子监,竟都无一人出来。

  姜猛看着那还算气派的大门,嘴角泛起一丝冷笑,仿佛想说什么。

  他那想说又碍于身份不好说的话,被齐政同样冷笑着说了出来,“这就是咱们大梁最高学府的风骨啊!”

  周坚问道:“那我们还去吗?”

  齐政看了一眼一旁已经被这一连串的变故整得懵了的朴素书生,对周坚笑着道:“去啊,好不容易装了这么大一个,怎么能不去呢?”

  姜猛笑着点头,越发觉得齐政对他的胃口。

  希望他真的能成自己的小师弟吧!

  说完之后,齐政迈步,走向了站在棚子前,茫然无措的胡典簿。

  看着齐政,胡典簿竟双腿一软,差点直接跪在地上,好在被知晓其中厉害的田七一个箭步上前搀住。

  但他的搀扶,在胡典簿看来,更像是武力威胁的前奏。

  他连忙哭丧着脸,哆嗦地从怀中掏出银子,“下官不知齐公子大驾,还请齐公子勿怪啊!”

  他脸上的表情还真不是装的,如果他有胆子,他是真想骂齐政,你他娘的背后这么大两尊佛,你干啥亲自跑来求旁听啊?

  就算是来求,你凭什么任我勒索揉搓啊!

  这中京城就没有你这么办事的,你这不是故意害我嘛!

  齐政面带微笑,似乎完全没有在意方才胡典簿的背叛,从周坚手里接过方才两人填写的申请文书递上去,“这是我们的申请文书,请过目。”

  胡典簿完全没想到齐政在经过了这样的风波之后,还要进国子监旁听,一时愣在原地,连申请文书都没接。

  齐政眉头微皱,“怎么?不行吗?”

  胡典簿如梦方醒,“行行行,行的,必须行的。”

  说完手忙脚乱地从抽屉里摸出印鉴给盖上,双手恭敬地递给齐政。

  齐政淡淡道:“还差一份。”

  胡典簿一愣,接着便瞧见了被姜猛带着过来的那个穷书生,连忙反应了过来。

  “瞧下官这脑子,公子稍等。”

  说着就赶紧再拿出一张空白的申请文书,然后忽然发现自己也不知道对方信息,连忙陪着笑,将文书递给那个穷书生,“这位学子,要不你重新填一份?”

  穷书生看了一眼齐政,齐政朝他微笑点头,他便伸手接过。

  胡典簿这时候也机灵,连忙冲着那边的摊子招手喊话,让他把笔墨拿过来。

  很快那个小摊的摊贩就拿着笔墨过来了,将其朝桌子上一放,大剌剌地伸手,“二十文,谁给钱?”

  胡典簿都快气疯了,一脚将朝摊贩踹了过去,你他娘的要害死我啊!

  摊贩挨了踹,嘟囔道:“这不是姐夫你自己说的谁来都要收二十文嘛!”

  周坚忍不住笑出了声。

  齐政和姜猛也有些无语,这样的人却能躺着赚钱,只能说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很快,那个书生填好了文书,胡典簿忙不迭地给他盖上了印,送瘟神一般将他们送进了国子监。

  打听到国子监不允许护卫入内,田七和张先为了保险起见,直接调头回去让胡典簿又给他俩开了两张申请文书,胡典簿看着五大三粗多半大字都不识得一个的两人,欲哭无泪,只好照办。

  至于姜猛,从怀中掏出一块不知道什么令牌,国子监的护卫便立刻放了行。

  一行人走到国子监的一处无人处,书生忽然快步上前几步,来到齐政前面站定,朝着齐政等人郑重一拜,“今日之事,多谢诸位援手,如此恩情,在下必当铭记在心!”

  齐政将他扶起,笑看着他,“今日之事,有何感想?”

  姜猛也好奇地看去,他知道,在这个时候这样的问题,是最容易暴露其本心的。

  那书生略微想了想,“说实话,在被那位典簿刁难,又瞧见侯府公子的嚣张,最后又见那位小公爷只一句话便让先前还不可一世的侯府公子只能灰溜溜地离开时,在下心头第一个生出的念头便是,权力真是个好东西。”

  齐政和姜猛没说话,默默看着他。

  “但是,在下又忽然想到,若是在下爬上去了,也如今日那典簿,那侯府公子等人一般,谁又来拯救下一个我呢?”

  齐政闻言微笑道:“有人说过,我死之后,哪怕洪水滔天。人生一世,生不带来死不带走,自己享受过了不就行了?”

  “不对。”

  书生十分坚定地摇头,“来这世间一趟,或许我们各有际遇,但终究是想改变些什么,留下些什么,一人之力微薄,但千万人之力汇集便可移山填海。”

  “譬如先民,自弹丸之地而起,自茹毛饮血而生,也是自力更生,筚路蓝缕,方有天下人族今日之昌盛。若是人人皆是享受今生,不思进取,或许我等如今还在黄河之畔的部落之中,穿着兽皮。”

  齐政闻言,和姜猛对视一眼,眼中都有了几分笑意。

  就冲着向学之心,和这一番见解,这人就差不了。

  但这样的人,最容易走入的是另一种极端:那就是非黑即白的严酷。

  所以,齐政微笑道:“你说的的确有道理,但是你看,就像我们这个世道,有那阿谀无耻的胡典簿,有嚣张跋扈的威远侯公子,但也有你我,也有能主持公道的小公爷,世道永远都是复杂而多面的,我们不能也没法要求所有人都是一样。”

  “就好比这天下,有晴日,也有雨天,有风霜,也有阴云,赤橙黄绿青蓝紫,才是多彩人间。我们不能因为我们追求上进,就一定要求所有人都与我们一样,容不得别人怠惰,这世间如果只有一种颜色,那将何其单调。”

  “人生就像赶一段路,着急走,慢慢走,或者累了就躺下睡会儿压根不管目的地,都是可以的。你怎么选,就怎么坚持,然后和你的同行者并肩便是。”

  听了齐政的话,衣着朴素的书生若有所思,齐政拍了拍他的肩膀,“回头再慢慢想,哦,还忘了问,尊姓大名?”

  书生连忙拱手,“在下王范,字希文,抚州临川县人。”

  威远侯府,当看见老二回来,威远侯府的大公子梅天宝一脸惊讶,“二郎,你不是去国子监了吗?怎么这就回来了?”

  梅天赐气鼓鼓地坐下,将今日之事说了。

  梅天宝听得眉头紧皱,沉吟不语。

  梅天赐见状开口道:“大哥,你不用担心,小公爷说了,他就是下江南跟那小子有点交情而已,只要咱们不拿今日的事情找那小子麻烦,他不会再管的。”

  梅天宝叹了口气,“二郎啊,你觉得为兄是在担心那个吗?为兄是在担心一会儿小姑来了,你待如何?你走之前可是向她保证过的啊!”

  他说的小姑,是宁远侯的嫡女。

  宁远侯和威远侯乃是同乡同姓,当年祖辈一起投军,一起立下军功,一起封侯,传为一时佳话,两家人自然而然就走得很近。

  甚至单纯说日常相处,比起定国公和安国公近几十年才因为姻亲相连的关系,还要更近。

  所以先前凌岳也才会说不行梅天赐可以将宁远侯府的人也叫上。

  想到那个明明按年龄是比自己小几岁的妹妹,却因为辈分,在母亲早亡之后,被自己父亲授予管辖自己二人权力,十余岁起便压得自己哥俩不敢吭声的“凶兽”,天不怕地不怕的梅天赐也是嘴角一抽,哭丧着脸,“我这是事出有因啊!”

  “你最好真的是事出有因!”

  房门外响起一声冷哼,而后一道火红色的身影风风火火地从府门方向大步闯入,冷冷看着梅天赐,“跪下!”

  气势之足,让大公子梅天宝也是下意识地膝盖一软,反应过来不是喊的自己,这才松了口气。

  梅天赐老老实实地面朝房间中母亲的画像跪下,苦着脸道:“小姑,我真不是故意的。”

  说着就将情况又说了一遍,还着重讲了小公爷不会因此记恨的事情。

  面容秀美,双眉如剑,极富英气的威远侯府大小姐梅心竹默默听完,开口道:“那你打算怎么办?”

  梅天赐扯了扯嘴角,“小姑,是不是先让侄儿起来?”

  梅心竹哼了一声,“让你去趟国子监你都能闯下这么大的祸,你还想起来?什么都怪别人,若是你不是主动欺压良善,人家会收拾你吗?我看你这打就是挨得好。”

  梅天宝劝道:“小姑,再怎么说.”

  他的话才刚起了个头,就被梅心竹一瞪,立刻老实了,低头数着指甲上的月牙。

  梅天赐开口道:“小姑你放心,我打听了,明日就是周山文宗弟子选拔会初选的最后一日了,据说那位北地第一才子也会在青云台亮相,我估计那齐政肯定会去,到时候我找几个厉害的读书人,当众给他个教训。”

  梅心竹哼了一声,“你就没想过,万一比不过,岂不是旧恨未消,又添新仇?”

  梅天赐一愣,便听梅心竹站起身道:“你自己看着办吧,不过我建议你还是稳妥一点,先看看人家的本事,若真是人才,又是卫王殿下麾下之人,别被怨愤蒙了眼,将小恨弄成了大仇。”

  说完她便走出了房间,不过嘴上虽那般吩咐,这位英姿飒爽的年轻姑娘却在心头打定了明日偷摸前去的念头,打了我侄儿,可不能让他就这么算了。

  哼!

  想到这儿,她开口吩咐起身边的婢女,“去一趟太师府,给辛妹妹送一封信,邀请她明日一起前去青云台。”

第190章 齐政之计,楚王之忧

  齐政一行粗略地逛了一圈国子监,大致了解了其中的各种情况,在国子监一些学子异样的目光中,慢慢朝外走去。

  整个过程,国子监的管理者们,依旧没有人出现。

  齐政也不在意,他看着身旁的朴素书生,开口问道:“王兄接下来有何打算?”

  王范拱手道:“承蒙诸位恩情,能进入国子监旁听,在下已经了解了一个大概,今后就在此潜心学习,静候春闱了。”

  姜猛忽然开口道:“你为何没想过去周山听讲呢?”

  王范叹了口气,“周山确实是个好地方,但是之前在下去过一次,要想入内聆听孟夫子的讲学,审核颇多,而且还要给不菲的银钱,在下囊中羞涩,便也只能望洋兴叹。”

  姜猛闻言也并不惊讶,似乎早已知晓此事,这个问题更像是在验证。

  不过他们就三个人,有些事情,即使知道了能采取的办法也有限。

  齐政也是暗自挑眉,没想到周山之上,还有这些事情,看来姜猛说的没错,那帮人是存了心要给孟夫子挖坑啊!

  王范很快便调整了情绪,接着道:“不过也没关系,没有对孟夫子不敬的意思,以孟夫子的本事,自然可以微言大义,鞭辟入里,但那么多人旁听,他只能说些更浅显的内容。不能听孟夫子的讲学,其余人的授课收获就有限了,于如今的在下而言,国子监或许更适合些。”

  姜猛微笑点头,“听说城中一些大儒正在联手选拔推举孟夫子关门弟子人选,明日在青云台,便是最后一场初试,你不去试试?”

  王范摇头,“在下自家人自家事,怕是没有本事入选的。”

  齐政笑着接话道:“王兄是觉得国子监都是这般黑暗,那等场合,恐怕也难逃这些吧?”

首节上一节155/21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