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674节

  亲自定了此战五千将士,上阵上获之勋。

  正常功勋赏赐之外,皇帝还下诏所有士兵赏赐绢二十匹,军官们赐绢五十匹,六品以上军官,还加一季禄。

  对阵亡的八百将士,也都厚恤。

  这般表态,无疑是大有深意。

  早朝后,

  皇帝在武德殿举行廷议,宰相等重臣参加。

  武德殿中,

  皇帝更换了一身紫袍来议事。

  因金殿早朝时皇帝的那番表态,

  司空、尚书左仆射、魏国公裴寂,把准备好的话都烂在了肚子里。

  原本裴寂是准备联合一些大臣,要弹劾李逸,甚至是弹劾秦王的。本以为是大好机会,谁能想到早朝时皇帝居然如此表态。

  “诸位爱卿,

  晋祠之战你们也看到了,秦王和武安王配合的好啊,非常默契,这仗打的漂亮,

  五千骑冲入十万突厥军,击溃两万人敌营,把颉利打的落花流水,丢盔弃甲,真是扬眉吐气。”

  “如今局势大变,诸位爱卿以为,朝廷是否也需要调整部署呢?”

  李渊没有上来就说不议和了,要打,反而是先问大臣,可却又先通过金殿早朝,还是透露了自己的态度。

  中书令封德彝最会察颜观色,

  此时哪里还没看出来皇帝心思,

  于是主动站了出来。

  “陛下,臣以为既然优势在我,那便当趁胜追击。再多打几个胜仗,然后再与突厥议和,

  到时主动权尽在我,突厥也不敢再胡乱勒索。”

  右仆射萧也支持,继续扩大战果,为和议争取更多筹码。

  这些宰相,也都是些老狐狸,没有谁会迂腐死板,有机会不上,还等什么。

  当然,

  最重要的还是李世民李逸在前线确实打的好,他们才敢有这样的想法。

  否则,跟先前太子挂帅时一样,没有一个宰相敢说打。

  陈叔达、杨恭仁两宰相也支持再打一打,不急着马上议和,反正优势在我,

  就算不能再扩大战果,

  也能逼迫颉利退步,少提一些条件。

  裴寂此时也是随风倒,改变了态度,表示坚定的支持皇帝的英明决定。

  李渊笑看宰相们统一了意见。

  “好,那就趁胜追击。”

  暂停和议,那么此前所定下的要调李世民去江州任行营元帅讨伐叛乱,让李逸去幽州等安排,自然通通做废。

  李世民仍是河东元帅,负责讨击突厥事务,李逸也仍是河东副帅,且是陕东道大行台左仆射、并州大总管、并州道行营总管等职。

  李道玄也不必去隰州做总管,甚至也不再是代州总管,而是复任幽州大总管。

  李神符改任定州大总管,李瑗则出任襄州总管。

  升秦武通为代州总管,张纶复任隰州总管。

  不仅是人事重新大调整,最重要的是皇帝终于给了河东行营放手去打的旨意。

  以打促和,只要能打赢,就尽管放手去打。

  西路,

  皇帝却召太子回朝,

  李渊下旨给灵州总管李道宗、弘州总管宇文歆等,让他们也主动出击,

  甚至还派出了前灵州总管、女婿吏部侍郎杨师道,为朔方道行军总管,和泾州道行军总管燕郡王李艺一同率兵前往增援李道宗。

  皇帝要趁胜追击,

  扩大战果,

  最后迫颉利主动来谈和。

  那时,主动权可就在大唐手里,条件也自然不同。

  殿上一众宰相大臣们,都在为此时召回太子,而是让年轻的宗室任城王李道宗和女婿杨师道主持西路战事,而暗暗惊讶。

  此时召太子回朝,蕴含何等深意呢?

  是不信任太子的军事指挥能力,还是不满太子一惯的攘外先安内,对突厥的议和态度?

第606章 皇太子

  长安西北八百里,

  关中四大门户之一的萧关城头,

  远处烽火台上,四柱烽烟滚滚。

  太子李建成站在关城上,眉头紧皱。

  “报!”

  “禀报太子殿下,突厥兵马,从陇山东弹筝峡,顺着河河谷攻入了泾州,

  临泾县被攻破了!”

  “什么?”

  李建成大惊失色。

  临泾县,就在泾州城北面不远,因临着泾河而得名。

  此城距离萧关,五百里。

  让李建成大惊失色的是临泾城是在萧关东南五百里,不是在萧关北边五百里。

  这意味着,敌人已经绕到他身后了。

  “朝廷不是在华亭屯兵,扼守弹筝峡了吗,怎么还让突厥人过来了,华亭守将是谁?”

  建成大怒。

  此前突厥人顺着陇山西侧南下,已经就轻兵偷袭,夺取了大震关,打开了进入关中平原的道路,这样就能绕过关中西北门户萧关。

  朝廷马上出兵岐州、陇州,不让突厥军顺渭水而下。

  可现在,

  突厥人又偷渡弹筝峡,还一路绕到他背后五百里的泾州,攻下了临泾县城。

  临泾离长安,也就四百余里了。

  “华亭守将是骠骑将军刘宝。”桑显和沿着马道上城,他告诉太子,“刘宝是刘世让之弟。”

  李建成愣了下,

  刘世让可是在雁门被他以叛乱罪拿下,然后被天子下旨诛杀的。

  “叛贼兄弟,为何还担任如此要职,为何没有罢撤?”

  桑显和道:“武德元年,浅水原之战,八总管兵败,刘世让和兄弟刘宝皆被俘,他假装投降,暗中设法放刘宝逃回,报告敌军内部详情,受到陛下赏赐。

  上次刘世让被诛,陛下特旨刘宝不受牵连。”

  “刘宝因兄长被诛,就心怀怨恨,趁机投靠突厥,引突厥军攻入泾州,夺取临泾城?”李建成怒问。

  “现在传回的消息,并不是刘宝开关降敌,他是兵败被俘的。”

  刘宝被俘的原因也很简单,他本来率领三千人驻守华亮,看着弹筝峡,可李建成从河东调到豳州镇守后,

  他北上原州萧关,

  从泾陇豳宁庆弘诸州调了不少兵马至萧关加强守卫。

  刘宝的三千华亭守军,被调走了一千。

  剩下两千,又有一千人被调往南边拦截从大震关突破的突厥军。

  手里头就剩下了一千兵。

  弹筝峡,是六盘山侧三关口,又称金佛峡。

  这可是最重要的一条通道。

  郦道元水经注里说,泾水经都卢山,山路内常有如弹筝之声,又云,水流风吹滴崖,响如弹筝之韵,因名之。

  从弹筝峡到三关口约二十多里的狭长地带,左右两山绝壁,深谷险阻,易守难关,

  与六盘山、崆峒山相连形成了关陇交界处的天然屏障,

  是一道重要的关隘。

  而华亭城,也自然成为历朝屯兵扼守弹筝峡的军事重镇。

  离开此地东进,再无天险,西退再无掩护屏障。

  可就这样的一个要地,

  居然丢了。

  甚至丢失的大半责任还是太子李建成,他出镇西北,不仅没派兵加强华亭驻防,反而是先调走一千人北上萧关,接着又调一千人南下。

  如此一个泾河川区的重要门户,就这样丢了。

  陇山这天然屏障,如今跟筛子似的,

  突厥人先破大震关,又过弹筝峡。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桑显和顾不得太子的黑脸,出声提醒,“殿下,必须得回防泾州,还得赶紧增援华亭,把弹筝峡这个缺口堵上。”

  沙钵罗设、郁射设的十万兵马,现在主力还在萧关外,南下的突破大震关、弹筝峡的兵不多,只是奇兵。

  但危害却大。

  萧关如今反而是腹背受敌了。

  “末将请率兵五千,前往夺回临泾,将这支突厥兵马赶回陇东,增防华亭,扼守弹筝峡。”桑显和请战。

  李建成犹豫。

  “五千人能否击退这支突厥兵呢?”

首节上一节674/70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