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636节

  “淮阳王身为朝廷五大总管之一,职位紧要,岂能轻易罢停。况且,太子殿下的行营元帅身份,可罢免淮阳王河北行营副总管之职,但罢其幽州大总管之职,

  未免有些过了,

  不如先免其河北行营副总管之职,让他返回幽州,殿下上奏朝廷,请陛下圣裁。

  是否罢免大总管,还是得由圣人亲自决定。”

  李逸这番话,无疑是在当众质疑,他这个太子没有直接罢免一个二品大总管的权力。

  更是直接驳掉他让王君廓检校幽州大总管。

  “殿下,王长史是否临阵脱逃,确实还需要有司详细调查,但他现在也是有嫌疑的,让他检校幽州大总管,实在不太合适。”

  “我建议,不如请王长史回京接受调查,若无罪过,也能早日洗清嫌疑。”

  李道玄站在那,挺直着身子,“真金不怕火炼,我愿意和王君廓同回长安,一起在金殿上对质,请圣人亲自裁决。

  我们俩人,一个都不留下,等回长安查清楚再说。”

  王君廓本来欣喜终于能执掌幽州,

  却不料李逸会这般横插一手,

  李道玄更是要拉着他同返长安,

  这让他心中怨恨起来。

  李建成望望李道玄,又看看王君廓,最后目光落在李逸身上。

  “武安王和淮阳王说的都有道理,那么淮阳王和彭国公明日便回长安,

  幽州大总管事务,”

  他目光在诸将中扫了一圈,最后落到了一旁的燕郡王李艺身上。

  “便有劳燕郡王,重返幽州,暂时主持大总管事务。”

  “太子中允王,暂代幽州大总管府长史之职。”

  李逸不由皱眉,李渊当初好不容易才把李艺留在朝中,调离了他的老巢幽州,

  太子现在却要放虎归山?

  就不怕李艺是另一个高开道?

  他望向那个满脸愤然的李道玄,终究还是太年轻了,三言两语就被李建成激的主动回长安,把幽州大总管这个要职给让出来了。

  刚才李逸都出声提醒他了,幽州大总管可是如今大唐天下五大总管之一,这么重要的职位,他只要不让,太子李建成也不可能就夺他职。

  云中之战,就算追究也不是什么太大的事,毕竟只折损了八百骑兵,反而是李逸赶到后斩首敌三千余。

  李道玄又是皇帝侄子,他又没谋反叛乱,这算什么大事呢。

  可李道玄居然轻易的就交出大总管之职,哎,太年轻,好在他硬带走了王君廓,也还不算太坏。

  只是不知道太子接下来,又打算要怎么对付他,也是对付李道玄这套?

第577章 雁门兵变

  “武安王!”

  太子转头望向李逸,神情严肃起来。

  李逸心道,太子终究是按捺不住了。

  “殿下?”

  “朝廷已经和议,你为何却还要擅自出兵,擅启边衅,意欲何为啊?”

  建成上来就扣帽子。

  李逸却依然面带着微笑,十分淡定。

  “殿下,臣是奉圣人诏令,节度代北诸镇兵马,抵御突厥。”

  “马邑高满政将军弃暗投明,愿反正归附,我自当为朝廷接纳。而苑君璋、步利设率五万兵马来袭,我岂能见死不救?

  与其被动守城,倒不如半路伏击,黄花岭一战,我们成功击败敌军,斩首三千余,俘虏三万多,马邑之围也立解。

  若非太子派唐参军和薛车骑收走我的兵鱼符,此刻云中城都已经拿下,云朔尽复也。”

  李建成皱眉。

  “无逸你到现在,还没认识到你的错误吗,你不顾朝廷大局,擅自出兵,这引发的后果,你能承担的起吗?”

  “后果?”李逸冷声回复,“朝廷和突厥这些年打打和和,都议和多少次了?

  此前又是赏赐钱帛,又是割让河套丰胜,哪次颉利不是答应的好好的,可哪一次他又真正遵守了?

  都是拿到好处,吃干抹净,转身又来侵扰。

  云朔本就是我中原疆土,如今高将军献马邑归附,我身为代北诸军之首,难道要坐视不理?”

  李建成冷哼,

  “朝廷决策自有道理,无逸你岂敢背道而驰?

  是战是和,身为将领,都需按照朝廷旨意行事。”

  “念于你违抗军令,现在孤解除你职务,你与淮阳王一同返回长安,当面向圣人解释吧。”

  李逸缓缓道:“抗令?殿下说我抗的是哪个令?”

  “你违抗军令。”

  李逸却丝毫不让,“先前雁门危急,殿下在蒲州坐镇,相距千里,圣人派通事舍人李守玄到繁传诏,

  授我为河东行营元帅府长史,并节度代北诸军。

  圣人还给了我一道口谕,朝廷与突厥颉利可汗虽达成和议,但要防颉利言而无信,因此让幽州军出云中,让我进军雁门,并赐我临机决断便宜行事之权。

  因此,我接受马邑高将军的归附,并出兵黄花岭阻击苑君璋步利设的反扑,

  毫无问题。

  至于太子派薛万彻、唐临来传令,不许我出兵,却是晚了一步,他们抵达时,我军已经在黄花岭大捷。

  本来,我们是要趁胜收复云中城的,可是薛万彻强收我兵符,我也只能收兵回来,

  这哪里有抗令之举?”

  不卑不亢,

  但在太子听来,这却是李逸丝毫不给他面子,毫不尊重他这个储君。

  “殿下,

  我有圣人诏令在前,这才出兵。

  而太子抵太原,派人传太子令,要收我兵符、调诸军撤退,我等也都是遵奉太子令了,

  敢问太子,我又哪里违令,又有何理由解除我的职?”

  “你!”

  李建成气急,

  可李逸有理有据,一时他居然无法反驳。

  要怪,

  就怪他这个元帅,之前一直在蒲州后方,

  这才让李逸得皇帝授行营长史之职,还让他节度代北诸军,在他这个元帅没抵达前线之前,

  李逸在代北的所有军事行动,都在其职权范围之内,哪怕是朝廷和议了,李逸还出兵关外,他也有皇帝口谕,可便宜行事。

  建成脸色阴沉下来,

  他没料到,皇帝之前居然还给了李逸如此大权。

  这让他刚才那番话,再用无处。

  李建成没理由,也没资格,直接解除一位大总管,毕竟李逸既没谋反,也没叛乱。

  但李建成还是坚持解除了李逸行营元帅府长史之职,之前收走的兵鱼符也没还给他。

  “武安王,还是早点返回定州吧。”

  “战事已结束,河东行营也没那么多事,就不留武安王在代北了。”

  李建成还解散了河北行营,

  李逸这个河北行营总管,自然也就一并罢撤,他也就不再有权节制幽州兵马。

  “高满政,”

  “臣在。”高满政刚才在一旁看的心惊胆战,没料到这大军凯旋,太子居然跟武安王淮阳王等如此不对付。

  “朝廷现在与突厥和议,不能再启边衅。不过你既然已经反正,朝廷也不会抛弃你,

  你明日便返回马邑,将马邑军民尽数迁入关内安置。

  孤授你为检校蔚州总管,使持节蔚、北燕二州。”

  李建成不仅要放弃马邑,连李逸此前所置的应州,也下令一并罢撤弃守。

  应州驻军,仍返回河北。

  李逸任命的应州刺史云师端,自然也就罢撤。

  连蔚州刺史王行敏,也被免除,仍回河北统兵,把刚归降的高满政授为蔚州总管。

  高满政一脸为难,他很不愿意离开马邑,

  更愿意做朔州总管,

  可现在唐太子命令他弃守马邑,他不敢不从。

  他可不是李道玄和李逸,人家那两位是宗室,是郡王,是战功赫赫的功臣,他只是一个刚归降的降将。

  李逸冷眼旁观,

  李道玄已经是忍不住发彪,“马邑好不容易收回,应州好不容易设置,现在太子一道命令,就都要拱手让人,真是好大方。”

  代州总管刘世让也是咬着牙道:“殿下,马邑绝不可弃啊。”

  只可惜,

  众人的话,李建成根本听不进去。

  他还要派人前往云中城,告知苑君璋,将马邑归还给他。

  “派人携礼物前往定襄汗庭拜见颉利可汗,重申两家友好,黄花岭之战只是误会,

  我大唐愿意将俘虏放还!”

  “且慢!”

  李逸出声打断了太子,“殿下,黄花岭砍下的三千余首级,是三万将士们的功劳,

  那三万余俘虏,同样是将士们的功劳。”

首节上一节636/70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