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630节

  黄花梁上,

  李逸就站在大纛旗下,

  还特意穿了一身华丽的鎏金战甲,无比的醒目。

  大纛旗左右,各十二面牛皮战鼓。

  十二名壮汉,赤着上身,奋力的擂动着战鼓,鼓声如雷,激昂万分,响彻战场,

  唐军将士们在这一声声战鼓中,热血沸腾,奋勇争先。

  五万联军,

  成分复杂,

  战事不利的时候,便成了乌合之众。

  奚人小部落先溃逃后,便有其它的奚人部落、粟特部族军也开始溃逃,

  很快,连苑君璋手下的代北兵,也有逃跑的,甚至有人干脆临阵倒戈。

  恐惧的情绪迅速蔓延,

  无数人争先恐后的开始逃跑,

  溃逃成风,兵败如山倒。

  唐军大举掩杀,衔尾追杀,

  一路追杀三十里,

  敌军伏尸三十里,

  鲜血染红残阳,

  当暮色下唐临、薛万彻骑马找到了李逸时,李逸已经换掉了那套骚包显眼的鎏金战甲,

  换了套轻便些的犀牛皮甲。

  一众将领正向李逸汇报战果,一群参军正在奋笔疾书记录着。

  “步利设和苑君璋逃了,没能俘斩。”

  “不过还是俘虏了三万余,收获颇丰。”

  “阵斩数量还没有清点出来,仍在打扫战场,等稍晚些时候应当就有结果了,估计斩首不少于三千。”

  “敌人最多有一万五千人溃逃出战场,若不是只许追击三十里,一路追击到云中城下,还能斩俘更多。”

  “战马、武器、铠甲等也缴获不少”

  高满政的铠甲上血渍凝固来不及擦拭,听到这些斩俘数字,激动的满面通红,“司空,末将愿率本部为前锋,为司空攻取云中城。”

  刘世让、王行敏、云师端等也是不甘落后,纷纷请战,连李高迁都喊着要一鼓气作,夺取云中。

  正在此时,

  在外巡查的轻骑来报,东宫使者到来。

  “来人自称是太子右卫率铠曹参军唐临、太子左卫率车骑将军薛万彻,前来向司空宣读太子令!”

  李逸闻言,眉头不由的皱起。

第572章 李司空要抗令吗

  血染残阳。

  金沙滩上,得胜的唐军将士忙着在搜捕俘虏、收割首级、收拢战马、武器等。

  还有专人把自家的伤兵送到临时病儿营,交由军医和从治疗、看护。

  有士兵们唱着欢快的曲调,打水烧火,把战场上死马分割下的肉拿来炖煮。

  唐临和薛万彻一行,走在这个营地里,

  虽然血腥味浓烈,可全军上下那股子喜悦之情,连他们也被感染。

  一路过来,

  敌军伏尸三十里,

  他们大为震撼。

  本以为李逸军以少击众,能取得大捷,必然也会损伤不小,

  可如今看到的情况,却出乎意料,伤亡好像并不大。

  尤其是这士气格外的高昂。

  来到中军大纛旗下,

  那位李司空身着犀皮甲,坐在一个小马扎上,将校分坐他下首左右。

  一过来,

  就听到了斩首三千余,俘虏三万二千余的这个惊人战果,

  唐临张大着嘴,一时都忘记向李逸见礼,

  那位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武安县公薛万彻,也是深深震惊。

  许多道目光向他们望来,

  唐薛二人这才回过神来。

  唐临上前行礼,“下官东宫右卫率铠曹参军事唐临,拜见李司空。”

  “太子左卫率车骑将军薛万彻拜见大王。”薛万彻也上前行礼。

  李逸看着两人,

  “两位辛苦了,”

  “薛将军,你五弟身体可好些了?”

  薛万彻五弟薛万备,此前随李艺入朝后,被皇帝授为武安王府帐内府副典军。

  但是,老三薛万均接受调令,去了秦王府任职右二护军,老四薛万彻也到了东宫为车骑将军,老大薛万述去了屯营为中郎将,老二万淑去了齐王府为右二护军。

  可唯独这个老五薛万备,被授予武安王府副典军后,却一直没来上任。

  理由是打马球时摔断了腿,在长安养伤。

  李逸不相信薛家五虎中的老五,会打个马球就摔断腿,大半年都还一直在长安养伤。

  他更相信是薛万备不想来给他李逸做事。

  薛万彻也没料到李逸见面就问这个,只好道:“大夫说五郎腿伤到骨头,要多养养才不会留下后患。”

  李逸点头,“那就好好休养。”

  唐临拿出太子令,

  “李长史,如今唐突厥达成和议,颉利可汗也如约退兵,两家好不容易化干戈为玉帛,

  殿下亲自北上巡视边关,犒赏功勋抚恤伤亡,安抚百姓恢复生产。

  刚到太原,便听闻了淮阳王违抗撤退军令,在云中擅自再启边衅,还导致被重围,差点让两万幽州军尽没。

  虽然得长史及时相救,可这却也是严重破坏了朝廷与突厥的盟约。

  现在李长史又擅自出兵关外,

  这实在是有些太过草率和鲁莽了,完全没有考虑大局。

  太子令,立即免去李逸河东行营元帅府长史之职。

  命令李逸回太原当面向太子解释,

  出关各军,由诸将立即率返本镇。

  接令后,立即撤兵,不得有片刻延误,更不得再抗令擅自出击!”

  “大唐与突厥的和议,来之不易,不容破坏。”

  

  李逸听完唐临宣读的太子令,面无表情。

  其余刘世让等诸将,也都皱起了眉头。

  良久。

  李逸缓缓开口,

  “唐铠曹是从太原来的?”

  “正是。”

  “那你来时,太子只知某率兵出雁门,也料不到某已经在此黄花梁大败敌军吧?”

  唐临沉默着。

  “太子更不知此战能大捷,斩首三千余,俘虏三万二千余,缴获战马、武器无数,

  更料不到敌人五万联军却如此不堪一击,如今虽有万五漏网之鱼,可许多人已经惊慌溃逃,

  能跟苑君璋、步利设逃回云中城的,只怕一万都不会有。

  太子也想不到,现在的云中城,是何等的虚弱吧。

  某现在率领这三万余兵马,北上云中,有很大机会夺取云中。

  拿下云中,那我大唐便一举恢复了云朔二州,把防线由雁门关,向北推进数百里,推到外长城。”

  唐临叉手,

  “下官来时,太子确实没料到此战如此快有结果,

  但太子也交待过下官,再三强调,此时不是争一城一池之得失,而是要考虑全局。

  如今江南叛乱,战事僵持。

  北边好不容易跟突厥达成和议,让颉利退兵,若是再起边衅,现在河北、代北、朔方都空虚,

  既无强兵、也无粮草储备,如何能战?

  若贪一时之功,而引颉利震怒,再引军来攻,那时又将如何应对?”

  “那时万千生灵涂炭,百姓于水火之中,司空担的起这个责任吗?”

  李逸负手,

  直视唐临,面对着这个太子的年轻心腹,他也不毫不客气的直言:“难道太子真以为和亲、赏赐,甚至是割地,就能满足突厥?

  颉利可汗这次撤兵,不是因为和亲才撤兵的,是他的攻城器械被烧了,他攻不下雁门城,也拿不下忻州,所以不敢主力深入。

  是朝廷诸路兵马向雁门合围,是突厥军数次战败,天气又炎热,颉利这才答应和议退兵。”

  “雁门关外,那也是我汉家故地,岂能割让?

  如今有机会重创敌人,夺回云朔,为何却要自缚手脚?

首节上一节630/70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