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592节

  李阿五心中一千个不愿意也只能先迎接诏书。

  “朕膺乾御极,绥靖四方。西平怀王忠贞贯日,勋著常。其女李氏仙穗,毓质金枝,含章兰畹。柔嘉维则,克秉礼训之方,婉有仪,夙彰闺闱之范。

  今突厥颉利可汗输诚献款,愿结姻盟。是用特绛纶音,崇其位号。

  可册封为长平公主,赐汤沐邑三千户,备礼舆服”

  李阿五听到这,眼前一黑,直接晕倒过去。

  郡王府众人慌乱,

  赶紧去喊大夫。

  宣诏的天使也吓了一跳,跟着忙活半天,好在只是一时昏倒,很快醒来。

  天使回去复命。

  李阿五卧榻休养,依然是忍不住哭泣。

  诏令已下,

  此事也再难改变。

  崔璎珞看着好友,想不到不仅她做为五姓女婚姻不自由,凭白就成了个被李逸休掉的女子,

  连有四个郡王兄长的阿五,如今也落得要和亲塞外突厥的命运。

  “璎珞,为什么突厥人侵犯我大唐,朝廷却还要跟他们和亲?”

  “若是朝廷在代北打赢了颉利,是不是我就不用和亲塞外了?”

  崔璎珞无法回答阿五。

  她听说这次突厥入侵代北,打的很凶,先有定襄王全军覆没于雁门关外,如今刘世让又被十万大军围在雁门。

  岌岌可危。

  阿五的二兄,出使突厥而被扣,选她和亲,或许也是要救回她阿兄。

  “若是我七兄在就好了,我七兄那么能打,他若率兵北上雁门,定能击败突厥,那样我就不用和亲突厥了。”李阿五哭道。

  四个兄长,二兄和七兄是最疼她的,长兄曾袭得家族爵位,但隋末就没了,二兄袭了家族的襄武县公爵号,大唐开国后,晋封为郡王。

  她这个没出嫁的妹妹,自然也就跟着继承家族的二兄。

  三兄四兄都是指望不上的。

  七兄人在荆州,也一样指望不上了。

  李阿五看着小姐妹,突然拉起她的手,“璎珞,你男人在蔚州,都说他是大将军王,常胜将军,未曾一败。

  不久前翻越太行,飞夺蔚州,还在瓶形寨歼灭了高开道几万人马,又败了突厥思结部骑兵。

  离雁门很近,

  璎珞,你能不能让你男人出兵雁门,击败颉利可汗,这样我就不用嫁给他了,也不用跟你分别。”

  崔璎珞脸不由的红了。

  那个名字,那个男人,曾经让她仰慕过,动情过,但后来被那般休掉,也让她死心,让她怨恨。

  那是一个如今她提都不想提及的名字。

  一个不愿意触及的伤疤。

  “阿五,别在我面前提他,我跟他再无瓜葛。”

  太极宫的深夜,

  李渊夜不能寐,

  披衣而起。

  “陛下?”

  “你睡吧,我外面走走。”李渊让宇文昭仪继续睡,他走出寝殿,来到殿外。

  独自庭中,

  让宦官和宫人离的远远的。

  他想静静。

  今天在弘义宫,二郎那些话,还是让他意难平。

  他其实也知道,代北局势危急,雁门城危急,忻州城危急,甚至太原也危急。

  他当然也知道颉利可汗是什么样的人。

  但他还是无法决心让世民再次领兵,除非他能下定决心易储。

  可自古废长立幼取乱之道也。

  况且,大郎建成,除了不擅领兵打仗,内政各方面表现都很不错,跟着处理政务几年,已经挺成熟稳重了。

  虽然也会犯错,可人哪里不会犯错,他毕竟也才三十出头。

  皇帝不会打仗,这根本不是什么缺点。

  这江山,他用了五六年时间,已经差不多一统,剩下几股小势力,他很快也能平定。

  他才五十多岁,身体也还强健,依然还在生孩子,再做十年皇帝也是可以的。

  有十年时间,他能为太子把一切路都铺好,把天下各方势扫平,那将来天下,太子无须再马上治。

  而二郎领兵打仗是好手,但反而是这几年一直领兵打仗,内政这块反而欠缺经验。

  江山马上打,却不能马上治,李渊觉得建成更适合继承他的江山,这江山将来也更需要一个建成这样能偃武修文的皇帝。

  杨广喜欢打仗,南征林邑,东讨辽东,连海中的流求国都不放过,往西灭吐谷浑、灭伊吾,北疆的突厥、契丹等他都打过,

  可又如何呢?

  三征高句丽,亡国了。

  二郎喜欢打仗,若他做了皇帝,是否也会去征高句丽?

  那个易储的念头,也只是稍一冒头,就被他打消了。

  可他今晚却睡不着。

  他对突厥还是抱有一丝希望,希望这次突厥能够满足,和亲、纳贡。

  朝廷宰相们此前说颉利不可信,要先战再和。

  可李大恩全军覆没,颉利来势汹汹,忻代四十一城,百天丢失了三十九城。

  太子主张议和,

  裴寂也改了口风说要先议和。

  封德彝说河北经高开道叛乱,现在饥荒,缺乏军粮供李逸在代北大战。

  代北雁门类、楼烦关、石岭关诸要害皆失,忻代只剩下了两座孤城,朝廷要出兵反击,可河东也缺粮。

  而且现在没有人有把握,出兵能打赢或击退颉利。

  封德彝杨恭仁他们担忧,粮草不足,难以供应大军。而没有足够多的兵力,又没有把握击败代北二十万突厥大军。

  要是打败了,那可能太原都要丢。

  所以趁着雁门还能坚守,趁着李逸也算是打了几个胜仗,现在跟颉利议和,把郡王女册封为公主和亲突厥,再多赏赐些钱帛,

  让他们撤兵,先把眼前危急解决。

  虽然这样的议和,大唐既丢面子又丢里子,可起码能有喘息之机,待突厥退兵,重整旗鼓,驻兵屯田,恢复代北防线,储备粮草器械,时机成熟后,再与突厥开战,把失去的里子面子都夺回来便是。

  没有人提出让秦王统兵出战,

  甚至都没人提出让李逸接替太子挂帅主持战事。

  几位宰相都清楚皇帝的心意。

  可今天秦王自己说出来了,还说的那么直接。

  甚至喊出若是不胜愿自刎以谢罪的话来。

  李渊确实有一些心动,

  若秦王能胜,也许,可以一试。

  毕竟,万一和亲、赏赐,都不能满足颉利,他只是缓兵之计,他要趁机攻下雁门、忻州,那后果可就更麻烦了。

  但不到万不得已,李渊又还是不想让秦王统兵。

  就是这么的纠结。

  至于让李逸挂帅,主持大局,李渊终究还是有些不太放心。

  夜风习习。

  李渊的身影拉的很长,惨白的夜色下,只有孤影相伴。

  孤家寡人。

  易储,

  换帅,

  或许可以再让世民先出镇太原,打完这仗?

  又或许不用世民出战,只是让他坐镇太原,就能威慑颉利,迫他和谈退兵?

  还是说,让李逸挂个副帅,节度代北诸军,再打几个小胜仗,多压一压颉利?

  思绪纷纷,

  李渊一时也难以决定,

  每一步踏出,可能都会带来无数新的变化,而那些变化,是他不想面临的。

  李逸为什么就跟大郎合不来呢,

  大唐对李逸也挺看重的啊,可偏偏李逸却跟二郎走那么近。若是李逸能够真心辅佐大郎,那么如今让太子出镇太原,李逸挂个副帅负责指挥,也许局面又不一样了。

  睡不着,

  心烦乱。

  李渊叫内侍给他取来琵琶,

  月下弹奏一首凉州曲。

  曲含悲凉,音带感伤。

  初听典雅大气,悠扬抒情,可实则越听越能感觉到那曲调音律里的悲凉,风沙漫漫,孤雁悲鸣,战马嘶吼。

  月满西楼,

  满腹忧愁谁人知。

  次日,

  皇帝顶着两个黑眼圈上朝。

首节上一节592/704下一节尾节目录